#调研纪要#“牙茅”通策医疗掏空家底截胡和仁科技:一个怒斥股民不该要分红,一个无视承诺违规卖壳
负负得正概念股?作者|山外人编辑 |小白提起“牙茅”通策医疗(600763.SH),各位老铁最先想到的是不是其以脾气火爆著称的实控人吕建明吕老板?近期,通策医疗之所以引起风云君的注意,是因为其发布的一则收购公告。2022年5月15日,通策医疗、和仁科技(300550.SZ)同时发布公告称:通策医疗拟斥资7.69亿元,从和仁科技的控股股东杭州磐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源投资)手中,收购和仁科技7,880万股股份,约占其总股份的29.75%。而通过此次收购,吕建明吕老板也......
负负得正概念股?

作者|山外人
编辑 |小白提起“牙茅”通策医疗(600763.SH),各位老铁最先想到的是不是其以脾气火爆著称的实控人吕建明吕老板?



这第一件有意思的事是:2022年5月15日,就在上述公告发布的同日,和仁科技还发布了关于《股份转让协议》终止的公告。这又是咋回事呢?01 吕老板半路截胡
事实上,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的控股股东磐源投资、实控人杨一兵、杨波就与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学城信科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磐源投资打算以13.58元/股的价格,向科学城信科集团转让7,940万股和仁科技股份,转让价款合计10.78亿元。此项交易如果顺利实施,和仁科技的实控人将由杨一兵、杨波,变更为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也就是说,和仁科技的实控人杨一兵、杨波早就有拍屁股走人的打算。只不过,短短的5个月后,买主就由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变成了吕老板。根据财联社消息,吕老板从五一假期前就开始筹划收购和仁科技了,而此时,杨一兵、杨波等与科学城信科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虽然还未生效,但尚处于合同生效宽限期内。


不过,和仁科技的“改嫁”,也确实让杨一兵、杨波付出了些代价。在跟通策医疗的交易方案中,和仁科技的每股交易价格由前次交易的13.58元/股,调整为9.76元/股,身价降低近三成。并且,在双方发布收购公告的前一个交易日(2022年5月13日),和仁科技股价报10.49元/股。如此看来,和仁科技不仅自愿降低近三成身价,还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通策医疗递上了投名状。




那么,杨一兵、杨波两位老板咋就这么急不可耐呢?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和仁科技的控股股东磐源投资持有的近六成股份处于质押状态。如此高的质押比例,想必杨一兵、杨波两位老板的手头并不宽裕。



虽然,杨一兵、杨波两位老板已经在交易价格方面做出让步,但7.69亿元的收购款对于通策医疗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01 8亿掏空通策医疗家底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通策医疗账上的货币资金为7.34亿元,虽然收购款可以分三期支付,但需在6个月内支付完成。也就是说,这7.69亿元的收购款,已经掏空了通策医疗全部的家底。



面对如此大额的收购,磐源投资、杨一兵、杨波针对和仁科技的业绩作出了承诺:现有业务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亿元。而这个业绩承诺到底是啥水平呢?和仁科技的营收在2018年后增速趋缓,几乎陷入停滞状态,三年的CAGR为5.87%。2021年,和仁科技实现营收4.64亿元,同比仅增长2.08%;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为0.96亿元,同比增长21.65%。


分析了这么多,那么,通策医疗又图和仁科技啥呢?从目前送钱的行为看,肯定不是图财。和仁科技以医疗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的研发销售、实施集成、服务支持为主业。2021年,和仁科技的医疗信息系统营收占比为60.30%,场景化应用系统营收占比为29.30%。根据年报披露,和仁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来,发展了以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为代表的标杆客户。从这个角度来看,和仁科技在技术方面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通策医疗以医疗服务为主业,很明显,吕老板是相中和仁科技的业务了。事实上,吕老板早在2015年就萌生了医疗信息化梦想,此次收购和仁科技也算是圆了梦。


要说起吕老板的医疗信息化梦想,风云君可就不困了。

2015年5月,吕老板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同年11月,交易预案出炉。而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一出场便惊艳众人,打出了50亿的天量关联交易方案,堪称天秀。在这次交易中,通策医疗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杭州海骏科技有限公司(海骏科技)95.67%股权、杭州嬴湖创造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瀛湖创造)和杭州嬴湖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瀛湖共享)分别90%的财产份额。有意思的是,海骏科技95.67%股权、瀛湖创造90%财产份额、瀛湖创造90%财产份额的预估值高达48.42、1.05、1.05亿元,合计为50.52亿元,而增值率分别高达427.19%、1,080.13%和1,063.58%。





依托上述三家子公司,海骏科技主要包括隐秀项目、生殖健康项目和三叶儿童口腔三个项目,根据交易预案,这些项目均需利用海骏科技医疗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与此同时,通策医疗拟募集配套资金5.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医疗数据云服务平台。



整体收购海骏科技虽然未遂,但2020年,通策医疗还是把海骏科技运营的三叶儿童口腔业务买来了。海骏科技运营的三叶儿童口腔业务实际只有10家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仅为2,424万元,而通策医疗却付出了高达1.5亿元的现金对价。时隔5年,当年给出50亿估值的海骏科技发展的咋样了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骏科技的净资产为-1,85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0元,净利润-9.90万元。


最后,再来看一下通策医疗的基本面情况。通策医疗借壳北京中燕上市,自2007年完成资产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一直以口腔医疗服务为主业。2021年,其口腔医疗服务的营收占比为94.05%,此外还有少量的辅助生殖医疗服务等其他收入。通策医疗以杭州口腔医院起家,历经十余年发展,截至2021年底,其拥有已营业口腔医疗机构60家。2021年,通策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7.81亿元,同比增长33.19%;2022年一季度,通策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3.74%。净利润方面,2021年,通策医疗实现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增长42.67%;2022年一季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1.25%。分地区来看,通策医疗自2014年开始披露省内外收入以来,浙江省内的收入占比一直在九成左右。换句话说,目前来看,通策医疗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其大本营浙江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由网络合法获得,版权归原撰写方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