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外资机构观点精要
大摩:我们认为中国可能很快宣布对其防疫限制进行一些微调,但要让市场回到更可持续的复苏轨道上还需要更多努力,我们预计随着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由于防疫放松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政策真空,市场波动性在短期内仍将保持高位。积极的PCAOB结果、人民币稳定以及对私营部门政策支持的更明确迹象可能会改善离岸相对在岸的表现。我们建议监控:1)政策立场;2)重开准备;3)PCAOB官方结果;4)盈利预期下调;5)美国中期选举对看涨情绪的影响。
高盛:围绕中国可能退出其“动态清零”政策的最新信号,特别是本周路透、人民日报和花旗专家的一系列发声引发了对中国重新开放和市场风险大幅波动的希望。我们认为改变官方沟通以减轻公众对冠状病毒的恐惧是重新开放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还需要其他医疗准备工作。然而,正如周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所证实,政府仍需维持动态清零政策,直至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为止。我们认为政府可能正在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我们继续期待2023年第二季度重新开放。
美银:好消息是中国将重新开放,通胀将下降,美国国债可能在2023年产生正回报,股市从大熊到小熊;但经济共识认为宏观经济背景仍然是滞胀,共识预测2023年美国GDP 0.4%, CPI 4.1%。我们预计在2023年春季低点时“衰退冲击”= CPI /收益率/美元均见顶=卖出美元、买入30年期美国国债、高收益债券、新兴市场资产、小盘股、资源股、工业股,以及采取60-40策略;我们注意到华尔街从长期停滞向长期滞涨的相对转向正在进行中。
桥水:中国的清零政策和房地产去杠杆仅被政策刺激部分抵消,反映出政策目标优先次序的转移。因此,随着我们进入下一次全球衰退,中国不太可能扮演全球增长引擎的角色。考虑到刺激措施和经济反应之间的预期滞后,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长也可能持续平庸,2022年中国GDP增速在2.7%左右,这反映出政策目标优先次序的转变。当然,领导层的一些目标可以在实现的过程中支持经济增长,例如安全和技术自力更生的目标可能需要今后大量的财政支出,这将具有刺激作用。然而,对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持续强调表明,许许多阻碍政策制定者今年更积极地放松政策的因素并不会消失。
文章来自#赚美了#,更多一手硬核资料,请访问www.zhuanmei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