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观点(内部版)20220807
光伏:
本周我们继续推荐技术进步相关的标的捷佳伟创、钧达股份、帝尔激光;关注晶科能源、帝科股份。推荐和硅料价格走势相关的标的福斯特、阳光电源、中信博等。另外,我们建议关注颗粒硅的相关进展。
8月份光伏组件的排产环比略有下降,后续很难再下滑。我们了解到8月份光伏组件的排产环比略有下滑,其中组件企业1的排产由7月份的近4GW下降了3GW出头,组件企业2的排产由3.5GW下降到3GW,组件企业3的排产由3.5GW下降到不足3GW。一方面的压力来自国内地面电站市场,在电池价格涨到超过1.2元/W和组件价格超过2元/W之后,国内地面电站的压力逐渐变大;另一方面,当硅料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之后,组件企业/一体化企业要考虑自身库存减值的因素,基本上在控制原材料等环节的库存。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部分光伏电站项目有所启动且可以接受2块钱/W的价格,鉴于存量待开工的项目较大,所以我们看到下半年地面电站有所开工且逐步改善。而待到明年硅料价格下行后,国内地面电站同比将有较快的增长。
另外,从国内装机机构来看,上半年新增装机超过30GW的规模里,有超过70%为分布式光伏,而地面电站不足30%,这个局面随着政策推进和硅料价格下降也将有所改善。而对于硅料价格,我们认为明显下降的时间点大概率出现在10月份。
电池单瓦盈利较好,关注需求边际走弱下电池的库存情况。目前来看,主流光伏电池的价格达到1.3元/W,考虑到其他辅材的成本,外采电池的光伏组件的成本接近2元/W。这种局面下,龙头企业也暂停后者减少了外采电池的数量,我们认为8月份可以重点跟踪观察一下光伏电池的销售和库存情况。
电池新技术是重点,TOPCon电池产能持续扩张。近期,沐邦高科公布了10GW的TOPCon电池的产能扩张计划,本周捷佳伟创公布了TOPCon电池的订单,大概率是天合和TW的订单。此前通威在实沉积设备的时候主要用了PE的路线,包括PECVD和PEALD,所以所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肯定会以PE为主,而不会是LP,据了解有20GW的TOPCon电池的产能扩张计划。,晶澳科技公布了10GW的TOPCon电池的产能扩张计划,主要落地扬州,在经过6个月的试用之后,我们了解还是有所突破,另外晶澳在河北的高效电池项目主要也是某龙头设备企业供货。我们认为TOPCon电池产能扩厂中,在设备选择上PECVD会成为必然方向之一。我们推荐关注捷佳伟创、金辰股份等公司。其他的技术创新还在持续关注中。
电池设备之外,辅材也是技术革新的重点。电池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不仅带来设备的需求,还带来辅材的变化,目前来看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是银浆的变化,如何降低银浆的消耗和银浆的成本。另外POE胶膜的用量增加,薄膜电池增加TCO玻璃的需求,电流变大之后接线盒也会有所变化。
TCO导电玻璃。近期薄膜电池获得了市场较多的关注度,其中包括碲化镉和钙钛矿玻璃。其中,碲化镉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外多家企业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海外的话主要是firstsolar,国内包括杭州龙焱、中山瑞科、中建材等;钙钛矿技术还在推进中,包括杭州纤纳、协鑫纳米等公司,目前的商业化进展还在推进中。薄膜电池的进展一方面包括了设备的需求,尤其是激光设备;另一方面包括了TCO导电玻璃,主要包括洛阳玻璃、亚玛顿和金晶科技等。在这里我们重点推荐关注洛阳玻璃。
风电:本周我们建议关注金雷股份、川润股份、海力风电、天顺风能、濮阳惠成等。
风电我们关注降本和技术进步。降本的话包括了国产替代、齿轮箱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等。技术进步包括了碳纤维使用、分瓣式塔筒等。国产替代主要是轴承领域,关注恒润股份、齿轮箱应用关注方大特材和川润股份、叶片相关关注晨化股份、新技术关注碳纤维和滑动轴承。其中碳纤维在海上风电叶片上将得到应用推广,一方面为了增加强度和减重,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部件的负荷,降低吊装和运维成本等,看到碳纤维在海上风电叶片的应用。风电轴承依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是渗透率的提升,建议关注国机精工、恒润股份等,相关轴承的产业链也值得关注。
储能&电力设备:本周我们建议关注东方电气、瀚川智能、巨星科技、南都电源等。
国家能源局公布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158亿元,同比增长14.0%,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太阳能发电631亿元,同比增长283.6%。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905亿元,同比增长9.9%,在6月初两网相继表态投资计划之后,一改4-5月单月同比走弱趋势大幅回升,下半年电网投资量与增速共同回升逻辑持续强化。
我们前期建议关注往三四季度去看,电网电源建设及板块行情主要有三个催化因素:1)投资增速的回转,2)重点项目的落地,3)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夏季用电高峰下,1、3项共振趋势不断加强,建议关注季度级别电力系统建设(源网荷储)。基建投资使得市场关注电网投资的情况,关注新风光、许继电气等。
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何洋表示:继续推动新型储能试点和示范,研究成本疏导机制。近期欧洲、南美等地区分布式光伏发展提速,储能配置需求持续提升,海外储能市场持续爆发,利好国内储能产品的出口和海外布局。国内,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指出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我们认为此举有助于提升国内储能装机经济性。国内外加速新能源电力发展,我们认为2022年将成为储能项目产业化爆发的关键时点。为实现碳中和,我国需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建设,新能源发电有效运营需要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持,而储能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国内政策积极推动下,多地储配规划出台助力储能规模提升,预计2022年下半年,政策将不断完善储能发展的环境,订单的落地将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风电、光伏制造成本、储能系统成本的下行,将使得储能经济性持续提升。我们判断2021-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分别释放20.1/32.7/52.5/65.3/93.2GW储能建设需求,综合备电时长下的容量需求将分别为38.8/68.5/108.1/158.8/ 235.7GWh,有望带动主要储能技术及相关产业链采购需求迎来高速增长。
本周我们继续重点关注高压充电,高压系统的发布将会对相关电气元件影响比较大,目前来看相关电子元器件、DCDC装置和电气保护装置影响比较大。其中电子元器件主要是IGBT和碳化硅,DCDC主要是得润电子和欣锐科技,电气保护包括了宏发股份、永贵电器、中熔电气、时代电气等。
其他及专家:近期市场的关注点依然集中在各个领域技术进步情况。美国光储市场情况,风电建设进度情况,电网投资情况等。我们可以就上述情况提供相关支持。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