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需求专家20230108
Q:国内海风和陆风招标预测 2022年招标16GW是包含广东一些EPC项目放到2022年统计口径里的,2023年会到20GW。陆风2022年招标大概 是85GW,2023年预计维持这个数。
Q:价格趋势
陆风差不多可以见底,这几次开标价格相对稳定,从1500-2000的水平,也有比这个低的,但整体下限口径不是 很大了,还有一些厂家推7-8兆瓦更大的风机,这样价格还是会向下一些。如果陆风稳定在5-7兆瓦,价格下行空 间不会太大了,可能10%。新推出7-8兆瓦机型可能价格下探空间还比较大,如果借助海风供应链的话。对于海风, 最近也一直在下行趋势,含塔筒3500,不含塔筒在3000以内。正常玩家的报价也差不多稳定了,下降空间不大,问 题在于一些新玩家加入,他们加入以后可能会进一步带动海风风机的下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如果 他们入场,和2021年刚开始平价时候有人特别低的价格能中标,今年还是这样的话,海风价格会进一步杀跌。
Q:2023年装机里5-7兆瓦和7-8兆瓦占比
7-8兆瓦刚推出,量比较小。今年招标是明年装机,所以明年还是5-7兆瓦为主。
Q: 7-8兆瓦价格下降空间
固定一个风轮直径,兆瓦对单干瓦价格影响,部件变大以后价格不是同比例增加的,所以只要兆瓦等级往上走,折 算一下就是这个水平,你们可以算一下。
Q:海风含塔筒在3000,还没有见底,大概会在什么价格见底?这个数字没办法估计,已有的价格玩家都差不多,但 新玩家真的不好说。行业有人预期是海陆风机差1000元,但这个预期能不能实现大家要看一下2023年的表现了, 陆风到1500海风就是2500。
Q:怎么看海外需求?欧洲,美国和东南亚
现在中国出海的主战场还不是欧美,因为欧美标准和中国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要求和保护更多,这些整机厂和上 下游合作伙伴,可能等级不一样,海缆和塔筒往欧洲出海多一些,但整机出海是小于东南亚和非洲的。东南亚、中 亚和非洲还是布局的重点,开发商会选相对容易的国际市场去突破。海风可能欧洲是要重点布局的,因为欧洲海风 过去一段时间都是引领世界的,各国规划都很大,所以突破欧洲市场是非常关键的,欧洲影响的区域也很多,很 多开发商入股或合资的形式进入了日韩市场,东南亚和美国也讣欧洲的规划设计。所以如果突破欧洲,因为开发 商是他们,对突破其他地方海风就有很大帮助。比如BP、壳牌这些油气转型的开发商,他们竞争力在海洋工程是 优势,相比专业海上风电开发商,在漂浮式上面经验很丰富,他们转型压力又很大,需要在全球加速布局,它走出 欧美的需求会更大,它的国际化节奏会更快,这个过程中,它一旦选择了你,在全球其他地方你就打开了门槛,这是 对于欧美开发商的共性。欧美现在对中国整机的可靠性是存疑的,以前我们是抄袭欧美,现在一下子赶越,又没有 很多数据披露,这种情况下选择中国的整机就缺乏数据支撑,融资的银行和基金,在融资上就批复的利率会高一 些。对于中国的开发商,他们反而会好一些,尤其是中国电建等总承包商走出去,对于整机是利好。塔筒因为欧 美他们本身就采购了很多了,不存在可靠性的问题,可能就是存在未来碳税的问题。
Q:欧美和东南亚的量
国外提的目标都比较长,海风都是提到2030年的目标,基本上这些量很大。
Q: 2023年一季度排单情况
2023年影响在于中国疫情后复工复产率,以前一季度是正常排产,今年可能和去年保持接近的水平是可能的。 2022年一季度行业装机是8GW, 2023年一季度可能差不多。排产的压力从2022年10月开始就感受到了,中标机 型比2021年都有明显提速,所以供应链压力都传递过去了,但有大兆瓦机型零部件匹配的问题,2023年下半年肯 定量没有任何问题了,可以满产往前走,在此之前都融坡的过程。
Q:风电季度装机量
历史上都没有规律性,变化非常大,变量很多。中国统计口径,投资圈关注更多是出货量,出货是对财报有直接影 响,但你们看到是数据是并网数据,出货是吊装,并网和吊装还是会有越过一个季度的延迟^你们可以关注风能 协会风电吊装报告,那个报告的分析可能更接近结果,分析并网数据是会有延迟的。
Q:在大兆瓦进展中,哪些零部件会是卡脖子的?
这个形势一直没有变化,主要变化来自叶片的大型化,是对中国风电最大的调整。从150的量级跳到180-200, 交付压力最大的部件就是叶片。
中标量一旦有了冲标才是这些整机厂去和叶片商下单的,才是叶片制造商去真正决策可能大规模开磨具的时间点。 叶片制造商可能会有一些战略投入,但更多是等订单下来才会开那么多磨具。叶片也有扩张需求,2020年当时并 网是71GW,当年吊装只有50GW,相当于一部分数据是前一年吊装的,中国2023年吊装量是实实在在要达到新高的 一年,又是风轮大型化的一年’所以叶片是要有非常强的信心把叶片产能提上来。第二个部件就是齿轮箱,因为扭 矩水平也是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之前海风一部分齿轮箱平台可以复用,但不是全部,因为结构不完全一样,还是 要陆上升级。对于海风,是齿轮箱技术路线的变更,以前大多数是高速齿轮箱,2023年交付的大多数是中速永磁的 齿轮箱,中国齿轮箱制造商是很少的,去年才开始做样机,它要上量也是在新技术上做量产。第三就是主轴承,现在 陆上和海上,大家目标都是国产化,批量化的过程对一些加工设备的需求也会起来。改造设备相当于叶片投模具,
是相同的道理,设备也需要3-6个月。
Q:铸件环节,除了金雷上量比较大,还有哪些?主轴承,明阳智能是和新强联合作很多,也下了很大的单。抢装时候 铸件也曾经成为瓶颈但铸件好在如果你的型号对于模具要求没有太高或者复用性比较高,这个瓶颈就不是太大。 铸件的主轴、机舱或轮毂,在上游的日新、金雷等接到订单以后模具的通用性到底有多大,如果都是颠覆性变化, 那么铸件也会成为瓶颈。从原则上他们会引导主机商去尽可能通用模具。
Q:齿轮箱,除了南高齿量比较大,有看到其他扩产的吗?
2022年海装也中了不少项目,它的齿轮箱很多是用兄弟单位重齿,重齿很多量会给海装。
Q:重齿之外,三一的离家有了解吗?
它肯定会走到海上,在做中速永磁可能稍微慢一些”但也没慢多少,它价格优势肯定比南高齿好一些的。
Q:海风招标有到14兆瓦机型,怎么看大型化
广东招标基本上是在14及以上了,14、16甚至是18兆瓦。对于其他中低风速的,主流是8. 5-10兆瓦,12兆瓦会 有一部分但不是主流。
Q:叶片长度
最大都做到260 了,是指叶轮。252的也比较多,250-260会成为2023年中标主流。但各家还会有新机型放出来。 Q:山东600兆瓦项目风机招标中止招标,对大型化有没有影响?这是好事,具体原因不一定是这个原因。从军 方现在给出一些因为军事影响你不要太高。大家不需要一直比下去,对行业是不健康的。你趙往上走,跟的人趙 来超少,供应链就走不动了,霸火家都赚不到钱。对于有军事影响的区域,对大型化肯定是有影响的。影响的量不 好判断,因为军方对项目的影响一直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Q:陆上风机己经有招标到9兆瓦,看2025年陆上和海上风机大概到什么就差不多了?
海风可能20兆瓦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陆风就是到10兆瓦,再大也没有太大意义。
Q:碳纤维有没有放量趋势?
肯定会放量,越过200以上的叶片将来趋势肯定是趙来超多的,毫无疑问.它基本上都得使用碳纤维。所以随着大 型化,量肯定会上升。海风的量相比之前是明显放量,按这个估计就可以。陆风可能2024年200才会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