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晟异质结论坛 First take
1、HJT1.0的量产数据:一期HJT1.0 500MW,20万片一天,6月份计划跑到600万片,目前日均产能18.79万片,单天最高产能24.5万片。目前在做产能升级,计划四季度做到660MW的产能,A品良率98.3%,算上可以出货的B级,出货率99.5%以上,组件功率在470-475瓦,比传统PERC高20-25。
2、HJT2.0的初步调试数据:二期是HJT2.0单面微晶异质结,已经投产,M6做到了500瓦,全面积转化效率23%。研发批次平均做到25.45%,冠军电池片做到25.61%,公司认为量产的单面微晶异质结25%-25.2%没有问题。从过去六个星期调试来看,最近单片最高到25.1%,日均24.5%,最好批次24.73%,目前还在不断提升。单线产出3万-4万一天、良率方面A品92%左右,B品4%,可出货率97%。5-7月份在优化设备自动化,现在自动化良率损失还较高,7月15号会改良完成。
3、三期HJT3.0双面微晶异质结已经启动,计划今年年底明年一月份设备搬入。
【华晟22年七大目标-华晟新能源董事长 徐晓华】
1、保证异质结出货产能第一,做全行业首家年出货超过1GW的工厂。
2、率先实现微晶异质结的GW级量产,目标效率25-25.2%。
3、双面微晶异质结开发成功,年底完成设备搬入,目标效率25.5%。
4、率先实现银包铜的量产出货。
5、今年要投产2.7GW产能,在建产能有三个地方共计7.5GW,计划到明年年底超过10GW异质结投产,明年计划出货4-5GW的异质结。
6、完成异质结首家硅片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整合。
7、异质结电池全成本非常接近PERC,组件端要打平甚至胜出。
【各技术路线对比-华晟新能源CTO 王文静】
1、效率对比:PERC已最高效率24.5%左右,很难再上涨。TOPCon分为单面和双面,理论上上限28.7%是双面都做多晶硅,而产业化的只在单面做多晶硅的TOPCon只能到27.1%,异质结是28.5%。隆基的HPBC实际上也是一种单面TOPCon,实验室效率截至上周五达到26.5%,因此异质结的实验室效率还是一马当先的。
2、良率对比:从良率来看,TOPCon的良率在90-95%,异质结在98%,PERC在98.5%左右,异质结在良率方面优势很大,从工序上异质结也是最简单的。
3、薄片适用性方面,PERC做到160微米以下特别难,TOPCon更难,异质结可以做到120-150微米。
4、尺寸适用性对比:TOPCon在210难度很大,尤其是在薄的情况下,而异质结从小硅片到210可以全覆盖。
5、设备兼容性对比:异质结是颠覆性的,其他三种有兼容,但目前异质结的投资还是比较高。
6、HJT降本六大方面:1)设备国产化,目前设备投资额3.5亿/GW,未来能不能继续下降。2)银浆降本,分为五步:多主栅、钢板印刷、银包铜、SWCT、镀铜,当然银耗下降后组件功率不能下降,否则意义不大。3)工艺降本,异质结的工艺相比于TOPCon其实是很简单的,高温环境少、制绒次数少。4)高效率,166大小、165厚度的PERC的组件单瓦硅耗1.4克,TOPCon功率高1.3克+,异质结130厚度下每瓦硅耗会显著降低,500瓦条件下每瓦硅耗仅0.513克。5)N型单晶硅。6)ITO的改进。
【华晟喜马拉雅G12系列高效异质结组件产品-华晟新能源CEO 周丹】
采用130μm厚度210半片尺寸N型硅片,单面微晶技术,电池转换效率超25%。结合SMBB设计,组型功率达到710W,转换效率达22.9%。产品具有低温度系数-0.26%/℃,高日均发电量+3.9%,最高双面率95%,优异弱光性能0.5%-1%等优势,能够为客户节约17.26%人工成本,6.84%土地成本,4.14%非组件BOS成本,整体LCOE度电成本下降6.6%,年发电量增益8%。
【HJT组件户外实证分析-国检集团光伏院常务副院长 王冬】
发电量:HJT组件单千瓦发电量相对P型平均增益可达6-10%。发电优势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扩大。
工作温度:HJT平均工作温度最低,P平均工作温度最高,HJT平均工作温度低于N型0.89℃。
衰减率:HJT组件平均衰减率0.30%,PERC组件平均衰减率0.89%,平均衰减率相差近0.6%。
——中金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