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海通国际电子:IGBT专家20220726

ZML10个月前 (07-28)调研纪要

比亚迪IGBT采购情况比亚迪集团保守估计整车销量150万-180万。比亚迪半导体自供100-110万台车,剩余外购。第一供应商斯达,第二供应商中车(由于交付能力的原因,量不是特别大),士兰微有导入(十月份开始量产),英飞凌有外购一小部分,富士也有一点但不太多。后续自供和外采的比例不好说。明年规划300-350万台车,目前正在做调研,大概率内部供应60%,外部40%。

比亚迪产能芯片产能:1)宁波晶圆厂-全年30万片(6吋);2)山东济南-一期3万片/月,二期三万片/月,目前1.3-1.5万片/月,4Q爬坡至3万片/月;3)长沙-今年10月份投产,设计产能3万片,年底约1万片/月(8吋);4)积塔半导体-1.4-1.5万片/月(8吋);5)中芯国际-5千片/月(8吋);6)三美公司-3千片/月(6吋)。封装产能:深圳封装厂一个月20万片左右的产能,后续在浙江会建设一个封装厂。也有产品在外部代工。

比亚迪碳化硅的规划以及产能单管-主要用在车载OBC以及DC/DC;规格1200V为主,少数650V。比亚迪已经量产很多年,从台湾汉磊代工,自供占65-70%。外购的包括深圳埃斯科等。模块-比亚迪自己独供。芯片70%博世,20%ST,少数Cree。自己的芯片已经开始在做验证了,准备装车,计划明年1Q-2Q投产(原定4Q,主要是由于宁波晶圆厂产能不足)。碳化硅渗透率-预计今年15-20%,明年20-25%用碳化硅。


Q&A:


Q:为什么不用Cree的碳化硅

A:不是因为性能的原因。很早之前用过Cree的单管,但是在主电驱供货能力以及成本的竞争力并不大。第一款SiC车型是比亚迪汉高性能4驱版,后驱采用SiC。ST的成本好,但是质控不够稳定。后续找到了博世,供货和质量都比较稳定。


Q:国内外碳化硅器件和wafer价格走势

A:目前碳化硅衬底、外延、封装,整体的市场份额还是Cree,罗姆,ST,博世市占率领先国外大厂70-75%良率,国内良率55-60%,成本端国外更有优势。SiC相对IGBT成本3.5倍-4倍左右。


Q:士兰微IGBT合作进展

A:目前士兰微主要量产的是HP1封装模块,HPD的模块出的比较晚,还没量产,十月份才开始有产能,这是造成进度延后的原因。目前士兰微HPD模块已经通过验证。比亚迪除了斯达、中车(交付交不上)、士兰微交货也不是很顺畅,现在别的一些品牌也在陆续进来。



Q:外采份额

A:几家小的加在一起10-12%。


Q:如何兼容这么多供应商

A:IGBT模块规格不多,750v400A/600A/820A/950A四个电流等级。1200V450A/600A以及比亚迪定制的DMI专用模块,1200V500A/600A。八款模块的封装都一样,也是市场上比较通用的模块。每个厂家基本可能供应一款模块,没有厂家能供全部规格的模块。


Q:外采模块价格是否有调整

A:今年涨价已经涨过了,一般涨价一年1-2次,年底可能会有价格调整。


Q:SiC衬底以及器件会考虑用国内供应商么

A:肯定会用,但是比例不好说。但未来1-2年国外比例会比较高。供应商偏好1)上市公司(风险小)2)有研发能力的公司。


Q:斯达产品性能和国外产品比较

A:封装角度主要有单管TO-247Plus封装,HP1,HPD以及Econo分装,电压角度650v,750v和1200v。从成品的角度性能差距已经不明显了,半代到一代差距,目前650v都采用IFS+沟槽工艺,技术以及参数都比较接近了。未来750v会是最主流的,英飞凌目前还是最好的,但国内中车比亚迪、斯达都能满足应用。汽车考虑到研发的滞后性以及可靠性要求,并不一定要用最新代的芯片。


Q:斯达的产能如何

A:预计斯达能供100万台车。但看起来应该在80-100万之间。比亚迪外购40万里面斯达占40%-45%左右。


Q:单车IGBT的价值量

A:比亚迪宋Plus为例,主电驱-逆变模块1300元,升压模块1200元,总共2600元。其他空调等加在一起200元左右。


Q:SiC代替IGBT

A:28万以上的车型用碳化硅,尤其是四驱模块。未来2-3年可能23-24万的车型用,4-5年20万以上都会用到SiC模块。


Q:碳化硅价值量

A:目前比亚迪汉后驱用一个SiC模块1200V840A,售价9000元。OBC和DC用到1200V12个单管,共360元。另外就是充电桩上用。


Q:埃斯特

A:总经理之前是比亚迪半导体负责碳化硅的产品经理。负责研发的是比亚迪出来的,所以导入比较快,已经有在量产。



Q:碳化硅供应是否能供保障

A:2024年前IGBT都会保持紧张(光伏和汽车都不会好转),碳化硅好一些(因为量产的基本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在光伏也没有大规模应用)。IGBT方面英飞凌等大厂目前的交付能力都不足,新能源车供应优先级比较高。国内厂商明年上半年的订单已经没法排单了,已经要挤下半年的订单了。而2024年会是一个转折点,主要是目前晶圆产能还没有释放。


Q:有国内IGBT厂商和欧洲Tier1直接合作,和英飞凌竞争么

A:斯达和比亚迪都有在做,走到国外会比较快。国外的Tier1验证周期比较长,但比亚迪2023和2024国外市场就会逐渐起来。斯达通过联合电子等一些厂家陆续进入国外的供应链。英飞凌和安森美在国外的供应也是不足的,所以一定会有国内的厂商去填补空白。


Q:比亚迪外售

A:核心是产能,产能起来一定会外售,目前自身的需求太大。


Q:未来产能松下来,国内厂商,比如中车否能通过成本优势去竞争

A:有可能。在国内英飞凌750V模块价格比较高,中车的模块在行业内也是做的不错的,但的确性能上是不如英飞凌的。目前英飞凌给欧洲的企业供货的价格也比较低,后续就看企业下的决心。


Q:碳化硅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的价格差异

A:终端的售价有20%-25%的差价。


Q:衬底是车厂选还是器件厂商选

A:整车厂对衬底是有要求的,但没有说一定要选国外的。外延制作目前难度比较高,大家比较关注设计和外延。国内量产的衬底不多,国联万众、三安目前还主要是送样的阶段,有单管出来,在OBCDC/DC有一定机会,但也需要时间导入。


Q:斯达SiC验证

A:斯达的芯片用的罗姆的,给小鹏P9以及宇通大巴供应。和蔚来、理想、红旗都在谈,也主要是测试阶段。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会有量产。


Q:碳化硅目前没有大批量采用的原因

A:主要要看母线电压,IGBT选母线电压两倍的。330v母线电压用650vIGBT,400v系统对应750vIGBT模块。等到了800V系统对应用1500-1700v的IGBT模块。目前IFS+沟槽工艺的IGBT芯片1200V电压等级的耐压值在1300V左右,是没办法用在800v系统上的。而且即便是IGBT能做到耐压等级,SiC也有面积小,损耗低的优势。目前SiC还没有大规模装车的原因一个是成本(现在SiC还是IGBT的3.5-4倍),一个是技术难度(很多电控厂没有研究到位,电驱不好控制;模块厂在封装上也需要继续研究)。碳化硅应用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Q:英飞凌OnSemi在扩12吋IGBT,24年达产,是否到时出现产能过剩(考虑SiC的替代)

A:碳化硅技术还在发展,衬底6吋和8吋主要区别在于边际成本,未来SiC也可能用12吋,8吋的IGBT产线完全可以转SiC。



Q:长期SiC代替IGBT

A:未来5-10年,IGBT和SiC一定是并存。车上,未来10年SiC市占率超过IGBT都会比较困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海通国际电子:IGBT专家20220726” 的相关文章

800V高压平台SiC应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投资机会20211106

800V高压平台SiC应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投资机会20211106

• 2022年预计为国内800V电压平台发展元年,车企纷纷布局:目前小鹏汽车、广汽埃安、e平台、吉利极氪、理想 汽车、北汽极狐等车企已经布局了800V快充技术,并有望在2021年底后陆续实现量产。车载电源已经开始大规 模的应用SiC器件,同时汉车型已经搭载SiC电机控制器、蔚来ET7也将搭载SiC电机控制器,我们预计未来SiC 在高端车型的电机控制器领域渗透率将会逐渐提升。• 800V电压平台下,涉及到高压的器件都需要升级,提高绝缘耐压等级:我们认为车载电源、电动力系统零部件最 受益于800V电压平台升级,因为除去绝缘等级提升外,得益于SiC器件的应用,以及DC/DC升压器新部件的引入, 车载电源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提升;而SiC器件在动力电机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助推其单车价值提升。此外的 部件如空压机、电加热设备,元器件如电容、继电器、线束、接插件等都有望受益于耐压等级要求的提高,而单 车配套价值量有所提升。• 碳化硅SiC器件具有高频率、高效率、小体积等优点,800V电压平台升级也是其渗透率提升动力之一,未来将大 规模应用:我们认为SiC未来的应用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动车领域,201...

汽车经销商交流纪要20211106

汽车经销商交流纪要20211106

嘉宾:华中三线城市资深经销商华创汽车小组草调反馈:1、10月终端需求表现似乎比季节性略好(与基数低,芯片和供给逐步放松有关),燃油车环比持平或微增(历史上为略降),新能源车保持环比增势但增幅小于9月的暴增。由于缺芯问题没有实质性缓解,整体折扣依然在持续回收。这里面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前由于缺芯缺车,经销商工作重心会一部分转移到提车这件事上,对终端需求的强弱敏感性一定程度比通常状况要弱一些。2、上险:预期159万-172万辆(相当于2019年水平,近年低点),同比-15%至-8%/中性-11%,环比-2%至+6%/中性+2%。3、批发:预期176万-201万辆,同比-15%至-3%/中性-8%,环比+2%至+16%/中性+9%,对应行业渠道库存+5至15万辆,历史上9-11月一般都是加库应对春节前旺销,10月一般加库15-20万辆,我们给了10月芯片缺口幅度收窄的预期。4、11月展望:目前主要车企/经销商在手订单尚可,保持季节性逐月上升的状态。4季度我们给了整体需求内核增速(较3Q)大致平稳的预期,但芯片的释放能带来订单周转的加速,形成增量,11-12月核心看这一点;批发亦然,...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129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129

德邦证券:每周谈  第三十三期:继续看多年底消费行情兴业社服观点交流.mp3日辰股份20211129.mp3海通海风电话会20211128.mp3申万国网电力规划及调度专家20211128.mp3天风新型烟草电话会20211129.mp3华安电子烟近期政策解读20211127.mp3福能股份20211129.mp3招商通讯年度策略.mp3海兰信20211129.mp3浙商福斯特2021129.mp3浙商许继电气20211129.mp3浙商东方盛虹20211129.mp3...

华商基金高兵调研会议纪要

华商基金高兵调研会议纪要

华商基金高兵调研会议纪要会议时间: 2021年11月24日路演产品:华商智能生活灵活配置混合一、 个人简介2011年2月加入华商基金,这十多年我可以简单的用三个3来总结一下我自己的背景:第一个三年,10年到13年当时担任华商基金周期组的组长,覆盖了钢铁、煤炭、有色、环保这些行业。第二个三年,在13年的年中提升为基金经理助理,之后就开始系统的去研究这个互联网、军工、TMT这些大方向。第三个三年,我以成长股的风格为主要的坚守方向。回顾过去10年投研生涯,仍然选择成长风格。我自己本身最擅长的领域,其实就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包括上市公司的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在今天我们重新选择成长股,每一个重仓股我们都会精挑细选。二、 观点分享如何看待新能源板块?今年一季度我们看到1月份2月份3月份连续几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是不断在超预期的,可它挡不住这个股价不断的暴跌。包括龙头以及各个环节,像隔膜环节、铜箔环节等等,重仓新能源板块的基金产品在一季度也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回撤。二季度新能源板块是怒涨,涨完之后7、8、9这几个月,很多基金经理到处去挪,他们挪到了周期板块,大家看到就...

方正证券:陈杭电车半导体:研究框架(800页)

方正证券:陈杭电车半导体:研究框架(800页)

【汽车半导体/产业链梳理】报告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SCrH8BA_kFFkZFnNwhqlw电车半导体:研究框架(800页)本框架基于能力和详细的处理应用,分为两大板块10个环节:1、电车之心(IGBT):斯达半导、中车时代、闻泰科技、士兰微、华虹半导体、新洁能、华润微、扬杰科技2、电车之心(MOSFET):闻泰科技、华润微、立昂微、新洁能、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士兰微3、电车之脑(CPU、FPGA、ASIC):安路科技、紫光国微、复旦微电、芯原股份4、电车之心(第三代半导体):三安光电、凤凰光学、闻泰科技5、电车之核(MCU):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民技术、芯海科技6、电车之能(电源管理):芯朋微、士兰微、晶丰明源、圣邦股份、思瑞浦、明微电子7、电车之耳(V2X射频模拟):卓胜微、思瑞浦、紫光展锐、圣邦股份8、电车之眼(CMOS摄像头):韦尔股份、格科微、晶方科技、联创电子、舜宇光学、欧菲光9、电车之忆(DRAM、NAND、NOR):兆易创新、北京君正、聚辰股份、普冉股份10、底层支撑(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芯源微、盛美上海、中微公司、万业企...

​动力电池12月排产持续提升

​动力电池12月排产持续提升

结论:从排产看年末需求仍在持续上升,中游普遍处于供需紧张状态,正极和负极部分企业出货仍在涨价。Q4电动车板块景气度仍持续提升,维持硬缺口的【负极】【隔膜】【铜箔】和明年量利齐升的【电池】环节两大主线推荐!电池环节:5家整体MoM+11%宁德时代:11月预估三元、铁锂产量6.4GWh、8.9GWh,12月排产预估三元、铁锂6.9GWh、9.7GWh环比分别为+7.8%、+9.0%。BYD:11月预估三元、铁锂产量0.45GWh、6.2GWh,12月排产预估三元、铁锂0.45GWh、6.9GWh环比分别为+0%、+11.3%。亿纬锂能:11月预估三元、铁锂产量0.5GWh、0.8GWh,12月排产预估三元、铁锂0.55GWh、0.9GWh环比分别为+10%、+12.5%。正极环节:5家整体+4.4%,价格普遍提升长远锂科:12月排产预计4,000吨,环比+11%。当升科技:11月排产预计3,700吨,环比+0%。容百科技:11月排产预计6,200吨,环比+0%。德方纳米:12月排产预计9,900吨,环比+7.6%。负极环节:4家整体+7%,缺石墨化,负极有价格提升璞泰来:12月排产预计10...

800V系列碳化硅专家电话会纪要20211204

800V系列碳化硅专家电话会纪要20211204

嘉宾: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专家Key Takeaways升级800V对整车的影响: 1)功率模块:方案选择上倾向于SiC,性能更好 2)电池一致性要求更高 3)线束、连接器的变化,绝缘要求高800V为什么倾向于SiC的功率模块: 1)体积小、耐压强、效率高,逆变器角度成本有优势 2)现在价格是IGBT的3倍,从英飞凌HDP方案1500到4500块 3)降低系统成本,续航提升4%-5%,电池部分可节约3k元左右、冷却系统节约1k元左右 4)规模化量产之后成本会更低,SiC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国内外SiC企业的发展进度: 国外:欧洲就是瑞典的Norstel是做衬底和外延;英飞凌是外延、芯片、封装;ST是芯片和外延,封装买Norstel和科锐的,博世也在做晶圆、丹佛斯做封装。日本是住友,罗姆是全产业链IDM模式、三菱电机。美国做的是科锐做衬底、外延和芯片,奥瑞是衬底和外延,芯片、封装是安森美还有一个博格 华纳下面的公司。国内:三安是全产业链去做,2019当年设备没到位,后面设备到位以后基本具备全产业链,但是跟国外比技术还是差一些的,华大半导体其实在2019在临港建了一个6寸线的基塔,还有在香港有一...

长江证券: 乘联会2021年11月销量点评-芯片继续改善 新能源高增长延续

长江证券: 乘联会2021年11月销量点评-芯片继续改善 新能源高增长延续

      事件描述       乘联会发布2021 年11 月中国乘用车产销数据。       事件评论       11 月芯片改善持续进行。1)行业情况:11 月芯片继续缓解,乘用车批发219.1 万辆,同比-4.9%,环比+9.2%。生产端复苏更加明显,11 月产量227.0 万辆,同比-2.0%,环比+14.2%,绝对量与环比均强于批发。2)车企情况:11 月各车企恢复情况不一,蔚来、理想、小鹏环比改善明显(10 月受芯片影响较大导致基数偏低),环比增速分别为197%、76%、54%,传统车企广汽丰田、广汽埃安、吉利汽车环比表现突出,增速分别为39%、24%、22%,上汽大众、长城汽车、比亚迪环比也有不错表现。3)未来展望:芯片恢复延续,叠加春节前旺季需求,销量仍有望向上。另外,发改委介绍“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鼓励有条件地区实施新一轮汽车下乡,后续如果相应政策出台,行业复苏持续性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