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纳离子电池专家交流纪要20220908

ZML9个月前 (09-08)调研纪要

一、钠离子电池行业背景

 

钠离子电池概念由来已久,在上世纪70〜80年代已经岀现,在国外的科研机构 中已有一定研究,但是后来产业化进程比较慢,主要是因为在材料体系方面没有 达成共识。

 

2011年,在英国出现第一家公司做钠离子电池应用工程化,我们国家最早是中 科海钠在2017年开始做,中科海钠背靠科研院所,技术储备比较好,专利比较 多,目前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

 

宁德时代7月份推出钠电池概念之后,在市场中备受关注,很多的锂电池市场 头部玩家纷纷投入其中,进行前期的技术储备以防在日后竞争中掉队。

 

1) 钠离子电池的原理:

 

钠电池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都属于摇椅式电池,充电的时候从正极脱 出,通过电解液这种介质,然后嵌入到负极,然后放电的时候正好相反,以此循 环往复。

 

2) 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

 

钠电池工艺原理和锂电池是高度重合的。第一步是前期的制浆工序,也就是添加 竹粉、导电剂、粘结剂等一些材料进去制作浆料;接下来第二步是涂布,将第一 步制备的浆料以指定厚度均匀涂布到集流体上,并烘干溶剂;第三步是滚压,对 材料进行压实整形,再接下来是模切,然后是根据技术路线选择卷绕或者叠片;最后是装配,然后封装(激光焊或者盖板),进行干燥化操作。

 

3)钠离子电池的优势:

 

第一点,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低。钠相对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上可以大幅降低,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钠资源储备比较丰富,在全球地壳中丰度达到2.3%,远高于 锂元素,再加上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国家,我们国家头部的锂电池厂商也纷纷 到南美去布局,而钠前驱体,纯碱材料,我们国家很多企业都可以做。下图1是钠 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成本对比,碳酸钠纯碱前驱体大约是3000元/吨,而锂电 池前驱体大约是14-18万元/吨左右。钠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可以用铝箔替代锂 电池用的铜箔,铝箔价格比铜箔要低很多。此外,锂电池的负极要用石墨,而钠 离子电池如果走软碳路线,可以采用无烟煤做前驱体,无烟煤生产工艺路线相对 简单,成本比较低。钠离子电池倍率性能比当前主流的锂电池好。钠离子的斯托 克斯半径比较小,如果用目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去注入钠离子电池,同 等浓度下,钠离子跑的速率会比锂离子快,测算结果要高出20%;如果是同样 的充放电速率,钠电池电解液需要的添加剂少,电解液成本可以下降。

 

第二点,钠离子电池安全性相对锂电池高一些。专家所在公司方面有进行评测, 钠离子电池的内阻比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都要稍微高一些,一旦发生热失控短 路,钠离子电池的短路电流相对低一些,瞬间发热比较弱。并且,钠离子电池放 电可以放到0V,目前磷酸铁锂电池放电极限是2.5V,三元锂是2.7V,不能再低;锂 电池如果过放会导致负极吸铜,容易刺穿隔膜造成内部短路、热失控。专家所在 公司对钠电池做过针刺、挤压实验,钠电池在针刺时候不起火、不爆炸,没有一 点问题。

 

第三点,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优异。测算结果显示,在零下20度时,钠离子 电池能量保持率达到88%,零下30度为81%,同等到零下30度,磷酸铁锂电池能量 保持率只有60%,这也是为什么天气冷时不带自加热的新能源车不耐跑。

 

4)钠离子电池的不足:

 

钠离子电池在循环寿命方面还有待提升。一些主流的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号称开 发出来能量密度160的钠电池循环寿命能有4000次,中科海钠能量密度达到150 能循环大于3000次,这种差距主要看走哪一种技术路线,专家公司团队也做 了,能量密度区间是135-145,循环寿命大概在2800次左右。

 

钠电材料体系能量密度和磷酸铁锂有一定差距,和三元锂差距更大,钠原子半径 比锂大30%,因此质量敏能量密度和体积敏能量密度都不占优势。

 

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

 

钠电池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不占优,因为能量密度比锂电池低。

 

钠电池在储能领域有优势,储能需求对能量密度不敏感,如果通过产业链建设做 到钠电池成本大幅降低,会有很强竞争力。

 

在A0级低速车上钠电池也可以用,不过专家更看好储能领域前景。

 

 

 

二、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

 

钠电技术路线很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技术路线太多、没有共识也是长期没有 产业化的原因之一。

 

1)正极材料:

 

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沉淀下来正极主流的技术路线有三个,分别是层状氧化 物、普鲁士蓝和普鲁士白、聚阴离子,别的技术路线,比如磷酸盐、氟化磷酸盐 都慢慢被边缘化了。

 

层状氧化物电池结构和三元、镣钻镒酸锂类似,正极晶格结构是层状的,优点是 能量密度可以做高,同时相比聚阴离子循环寿命会略差一些。聚阴离子正极结构 和磷酸铁锂类似,是橄榄石状晶体结构,可以做到结构很稳定,有助于做高循环寿 命,但成品电池能量密度低。普鲁士蓝正极是立方体结构,路线优势是原料成本 低,但是循环寿命做不上去。

 

头部公司正极路线选择:据专家所知,宁德时代做了层状氧化物和普鲁士蓝两条 技术路线,但目前已经放弃普鲁士蓝,因为循环寿命他们只能做到不足2000 次,作为动力电池很受制约。中科海钠走的是层状氧化物。钠创的研发布局要早 一些,走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两条路线。星空钠电做的是普鲁士蓝。

 

2) 负极材料

 

负极主要有两大路线,就是硬碳和软碳。钠的原子量是23,锂是6.9,相差三倍, 离子半径差了30%,导致钠离子无法在石墨层中快速嵌入和脱出,所以要开发新 的负极材料。硬碳表面有很多微孔(硬碳每一层排列不规则),便于钠离子快速 嵌入和扩充,硬碳路线有助于做高电池能量密度;软碳路线加工工艺成本比硬碳 低,但是相对硬碳路线克容量偏低,能量密度低。

 

头部公司负极路线选择:中科海钠在山西,和华阳集团有合作,用无烟煤做前驱 体走软碳路线,他们宣称克容量能做到350〜400,但是专家比较怀疑这个数据。

 

3) 电解液: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类似,都是溶质、溶剂、添加剂,主要的差别在 溶质上。

 

目前溶质主要是六氟磷酸钠(类似于锂电池的六氟磷酸锂),优点是导电率比较 高,专家测算过,相同浓度比锂电池高岀20%。

 

4) 集流体:

 

钠离子电池负极可以用铝,锂电池不行,锂离子会和铝箔反应形成化合物腐蚀负 极,钠离子电池因为能过放到0V。锂电池用的铜箔钠电池同样可以用,就直接 用一样的产品,不需要再做深加工。

 

三、钠离子电池主要企业:

 

国内玩家中,中科海钠相对布局比较早,立方能源、宁德时代都在中科海钠之 后,然后蜂巢、国轩、亿纬、欣旺达这些又都是在宁德时代做了之后才跟进。

 

1)中科海钠:

 

中科海钠是国内钠离子电池走在最前面的,产业链搭建的比较完善,他们在山西 太原建设了正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在山西阳泉和安徽阜阳建有钠离子电池生产 线,今年7月份时候他们对外发布消息是阳泉生产线已经批量产出了,但是实际 进度应该没有那么快,当时应该是完成设备进场,现阶段在联调联试,员工培 训、熟悉设备都需要过程,按照锂电池生产经验来看,调试需要3〜5个月,逐 步爬升产能到实现稳定量产。

 

2)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布局也相对比较早,他们和容百签了协议,由他们来提 供钠电原料,本身容百就为他们提供了高镣体系的原料。

 

3)钠创:产业链布局也相对比较完善,他们能自主产岀正极材料,还有一个中 科海钠不具备的优点,就是能做电解液。

 

4)立方能源:完成了普鲁士蓝正极材料技术储备,在今年4月份宣布进入小批 量生产。

 

5)传艺科技:背靠一些科研院所,对外发布了他们产品在中试线、小试线上的 性能指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和国内头部玩家已经在同一行列。但是,在 中试、小试阶段做岀的产品和实际量产性能还会有差,需要考虑良率、成本控 制等问题。

 

6)正极材料企业:

 

锂电材料厂商在钠电领域布局都比较迅速。2022年7月,容百发布了四款正极材 料,其中三款是层状氧化物、一款是普鲁士白,已经初步具备钠电正极材料量产 能力,相关产品已经送样到下游的电池厂商评测过了。振华在2022年6月发布定 增预案,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兼容高線、中镣、钠电。

 

当升今年7月也开了发布会,发布新的层状正极材料,专家个人分析,很可能就 是层状氧化物已经研发出来了,预计是23〜24年量产。厦鸨主要做高电压体系 材料、钻酸锂材料,现在也宣布进军钠电材料,现在已经小批量送样。

 

专家和多家主流材料厂商人员均有交流,总体上对钠电前景有信心,普遍预期在2025年能够实现十万吨级以上年出货量;根据容百和振华的人评价,估计层状 氧化物路线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量产的。

 

7)负极材料企业:

 

中科海钠是和华阳合作,就地取材用无烟煤,走软碳路线。宁德时代自己开发材 料走硬碳路线。中科海钠宣布已经和华阳共同开发出了克容量大于400的软碳材 料,专家个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专家评测过很多软碳材料,克容量做到300 已经是很好的产品了。贝特瑞目前能够小批量生产硬碳和软碳负极材料。在日本,丰田和松下都有在2016年开始做钠电材料方面研究,专家所在公司曾 采购过丰田和松下的材料用于测评。

 

8)电解液企业:

 

国内主要玩家是钠创,他们布局了六氟磷酸钠,宣称是实现了5000吨级的电解 液生产线投产,预期未来3〜5年建设配套8万吨级正极材料生产的电解液产线。

 

多氟多也有前期的技术储备,目前对外宣称有千吨级的六氟磷酸钠产能,并且宣 布研发成功了新的添加剂,能够进一步提升钠离子的迁移速度,会使得成品电池 快充性能明显提升。国内的其他电解液玩家,比如天赐、新宙邦都在逐步投入对钠电池的布局、研 发。

 

问答:

 

Q1:钠离子的正极材料体系有三种,那么您认为会是其中哪一种先走或者齐头 并进呢?

 

专家认为,层状氧化物路线会率先产业化量产,主流的玩家宁德走的是这条路 线,普鲁士蓝已经被他们放弃,一方面是循环寿命他们只能做到不到2000次就 性能跳水,再加上普鲁士蓝产品碰撞性能不好,一旦短路热失控就释放出剧毒的 氢氟酸,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专家认为,层状氧化物会被最多厂商采用,聚阴离子次之。钠电池中的层状氧化 物和聚阴离子就相当于锂电池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聚阴离子安全性好,寿命 高,牺牲能量密度。

 

Q2:六氟磷酸锂厂商生产氟磷酸钠是否有壁垒?

 

六氟磷酸钠和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上有比较大的差别,刚才提到过,锂和钠原子 质量、半径有比较大差别,造成锂电电解液厂商无法很快切换到钠。去年7月就 推出了钠离子电池,一年过去了天赐、新宙邦、石大胜华都没有做到批量供应六 氟磷酸钠,都还在摸索工艺路线,可见还有一定难度;钠离子电池生产本身可以 比较简单的拿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无缝切换,但是六氟磷酸钠电解液不能,还是有 一定的壁垒。

 

Q3: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之后,市场格局是否会和锂电池类似,出现头部一家或者 几家独大现象?

 

专家认为,走的比较靠前的中科海钠、钠创,虽然前期技术储备比较充分,但是 后期对他们不看好,原因是虽然目前有技术壁垒,但是容百、当升、厦絹这些企 业在材料方面接下来几年正向或者逆向研发,出资挖团队,攻克技术难点之后会 依靠公司规模、资金实力很快放量,这之后如果钠电有市场,宁德时代、比亚 迪、中航、蜂巢等锂电厂商马上就可以把锂电产线切换到钠电,产能上对中科海 钠、钠创形成优势。

 

Q4:锂电池目前采用复合铜箔集流体来提升安全性,刚才提到钠电池在穿刺实 验中已经比较安全了,那么以后钠电池还会采用复合集流体吗?

 

目前PET铜箔还没有大规模推广,因为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断 电、基膜穿孔,等等,在制约大规模使用,未来解决问题之后才会在锂电池中大 规模使用。专家指出,钠电池穿刺实验不起火、不冒烟,但是安全只是相对的,是相对三元 锂、磷酸铁锂而言,但是如果破坏隔膜让正负极直接连通,钠离子照样会出现热 失控,用PET复合铜箔还是会进一步明显改善安全性,降低热失控的概率。

 

Q5:钠电池与锂电池相比对于导电剂的需求如何?(碳纳米管/导电石墨)

 

钠电池在导电剂使用量上会比锂电池低一些,碳纳米管和导电石墨都会少,因为 钠离子迁移速度高。

 

Q6:听天赐材料说六氟磷酸钠的生产环保、回收问题很大,所以很难推广,他 们面对的障碍是什么,为何反应这么激烈?

 

天赐以前是做六氟磷酸锂的主流玩家,但是六氟磷酸锂转向六氟磷酸钠生产是有 壁垒的,不可能说直接无缝切换;作为新企业的钠创都已经攻克了六氟磷酸钠量 产技术,产能已经到5000吨级了,能否做成还是要看企业的技术储备有多雄 厚,如果企业切换到钠赛道比较晚,那就需要更长时间做前期积累。专家觉得电 解液一定能解决,不会制约钠电产业发展。

 

Q7:目前技术路线来看,六氟磷酸钠生产成本是否会高于六氟磷酸锂?

 

目前六氟磷酸钠生产成本会高,但是专家认为未来随着生产放量成本会降低,会 倒逼上游,因为钠的成本比锂低。

 

Q8:中科海钠官方表示已有新技术使得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00瓦时/公斤,你是如何看钠离子电池本身技术迭代呢?刚才说到钠离子电池循环使用次数目前会低于锂电池,核心原因是否是钠原子半径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专家对于钠离子电池未来是很乐观的,专家自己也和容百、振华的人员沟通过, 对于未来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赶上锂电池,甚至超过磷酸铁锂具有信心。如果能 量密度真的能做到200那对磷酸铁锂是颠覆性的,车企会很乐于接受这种钠电 池,因为钠电池成本低。钠电池未来在循环使用次数上也是有可能追上锂电池的,因为虽然说了钠离子在 源自半径上天然有劣势,但是技术本身会更新。专家刚开始做锂电池时候,产品 循环次数逐步从1000次慢慢突破到3500以上,还做出来了很多原先不可想象的 技术,比如碳包袱、掺杂、改性,等等,钠电池有需求也会不断有人去投入推动 技术改进、性能提升。专家认为,未来能够解决钠离子电池循环使用问题。

 

Q9:未来在负极方面有什么技术进步方向?

 

在硬碳方面,还需要一些表面处理技术提升,可能是钝化、掺杂,让微观层状结 构空隙尽可能多和大,来提升克容量。

 

Q10:钠电池在产业化过程中,材料厂和电芯厂哪一个更有竞争力,谁在研发中 占主导地位?

 

专家认为,毫无疑问是材料厂更有优势,材料利润比电芯要高,和锂电一样,锂 电池厂商都不怎么挣钱,挣钱的都是上游材料。如果从技术研发方向主导性看,钠电池材料厂和电芯厂算是共同研发,好的材料 体系不是材料厂商一方能单独完成的额,开发出一款材料过程中先是材料厂开发 产品小批量供应来给电池厂实验、试用,拿材料做成成品电池,对电池性能进行 评测,之后修正、反馈数据给材料厂商,材料厂商继续调整材料配方再供货,多 轮循环之后材料才定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纳离子电池专家交流纪要20220908” 的相关文章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策略20210922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策略20210922

中信分析师:李鹞需求端:中国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美国市场,拜登上台之后,产业链也迅速发展,包括公共交通、充电桩等,5月份,拜登也在福特的工厂发表一系列演讲。今年预计50-60万辆水平,2025年达到300万辆水平。特斯拉,下半年美国工厂投产,福特、通用等传统车企也会有一些重磅型的车发布,美国单车使用量高,对市场的拉动会更强一些。欧洲市场,碳排放的法规比较严厉,补贴也特别高,预计几年欧洲有190万辆的水平。从三个市场来看的话,需求都在持续增长,引领新能源车的发展,从目前看,超预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供给端:2020年开始,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需求,从特斯拉m3到my,到比亚迪dmi等车型。8月份M3和My达到了1.3万辆的水平,特斯拉在国外的工厂,下半年也会放量,M3和My是走量车型,后面还会有更低价的m2等出来,如果这些车型都出来之后的话,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会加速。特斯拉对电池的需求量,特斯拉也在推磷酸铁锂电池,国内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出了宁德时代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机会,会有很多机遇在里面。比亚迪,从过去几年,汉出来之后,每个月都能达到8000-9000辆的水平,比唐、元、宋的车型,...

​【天风电新】储能更新:寻找真正有竞争力的弹性标的

​【天风电新】储能更新:寻找真正有竞争力的弹性标的

【天风电新】储能更新:寻找真正有竞争力的弹性标的———————————昨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并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对表后、表前储能行业的发展方向均给出了指引,显示出国家对储能的重视,为此我们对不同场景的储能发展驱动因素做了对比分析,以预判未来行业需求,具体如下:?应用场景我们认为储能装机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即任何时刻可通过人为调节来满足用电需求的能力,包括调整发电侧(增减发电功率)、用电侧(电力需求时移)、电网侧(调峰调频、内部调度、减少电网改造成本)。用电侧相对简单,就是把一段时间用不到的电从电网或者光伏组件里接收了存起来,等需要用的时候再放出来。发电侧原来主要是通过火电、水电、核电等发电机转速的调整来增减发电功率,而新能源波动性大,除依赖电网调度外,只能通过弃风弃光去降低发电功率,但是有了储能电站,新能源也可以实现瞬时的输出功率调整。电网侧的需求比较复杂,最主要的需求是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

【东吴电新】电动车三季报总结20211101

【东吴电新】电动车三季报总结20211101

电动车2021年需求旺盛,销量持续超预期,板块业绩逐季大幅向上:2021年Q1-3国内和海外电动车分别销 216.6/197.8万辆,同比+148%/+93%,超市场预期。我们所选取的101家企业2021年Q1-3总体营收8,131.25亿元 ,同增51.74%。实现归母净利润549.02亿元,同增147.02%。龙头表现突出,中游环节盈利同环比持续向上,具备 价格弹性环节盈利大增;2021Q3环比进一步提升,实现营收3,027.03亿元,同比增加40.62%,环比增加7.93%;实 现归母净利润226.84亿元,同比增加102.60%,环比增加14.85%。各环节满产满销,盈利能力亮眼。2021Q1-3子板块业绩均大幅提升,中游环节持续紧张,部分价格弹性环节业绩最为亮眼,上游紧随其后:2021Q1 -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序依次为铜箔(231%)>正极(38%,剔除杉杉股份)>负极(296%,剔除杉杉股份)>上游 材料(275%)>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260%,剔除杉杉股份)>电池(182%)>隔膜(172%)>锂电设备(91%)>...

中金电新板块3Q业绩回顾:业绩分化,龙头起舞

中金电新板块3Q业绩回顾:业绩分化,龙头起舞

核心摘要:►业绩基本符合我们预期我们对动力电池产业链、工控及电气设备进行了3Q21的回顾。►发展趋势发展趋势新能源车产业链:需求景气,盈利分化。3Q2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同增117%,带动产业链营收/扣非净利润同增82.7%/186.7%;受益价格上涨,3Q中上游利润增速大幅领先下游,产业链利润向中上游集 中;3Q产业链毛利率同比/环比提升1.8/0.1ppt至24.8%,期间费用控制持续偏紧,存货周转率小幅提 升但应收持续向好,经营现金流阶段回落。动力电池环节,龙头和二线优质企业放量带动营收高增, 毛利率分化加剧,龙头毛利率逆势提升支撑板块盈利韧性,二线持续承压,板块费用控制整体加强, 经营现金流因中上游提前锁量致流出大幅增加。四大材料环节,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环节3Q21营收 分别同增91%/113%/111%/42%,扣非净利分别同增371%/226%/437%/86%;各环节费用率出现 分化外,毛利率均环比上升,下游需求旺盛带动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盈利增速继续维持高位。 此外,四大材料环节均呈现经营现金流环比改善明显,应收、库存周转天数处于历史中低位,材料环 节营运质量良...

4680大圆柱 降本来源,行业趋势研判 20211110

4680大圆柱 降本来源,行业趋势研判 20211110

4680大圆柱 降本来源,行业趋势研判...

宁德时代发布定增方案更新

宁德时代发布定增方案更新

宁德时代发布定增方案更新,我们整理如下:1、募集资金及项目有所调整,募集金额从582亿元调整为450亿元,主要减少了补充流动资金93亿元,湖西二期扩建项目31亿元的融资,以及车里湾项目的融资额从54亿元调整为46亿元。需要强调的是,宁德时代的方案调整,没有涉及项目本身投资的变更,且公司在手现金充沛、融资渠道通畅,预计不会影响产能建设进度。2、根据公司披露,2021H1产能65GWh(半年)、2021年1-3季度产能106.4GWh(三个季度),且已建成投产的产线在爬坡并稳定运行后将达到220GWh到240GWh产能,公司产能释放速度好于预期。预计公司2021年末有效产能超过200GWh、2022年末超过350GWh,2022年有望支撑250-300GWh的出货。3、经营数据方面,三季度公司总产量43.2GWh、销量29GWh,其中动力电池销量26.9GWh、储能电池销量2.2GWh(储能Q4是出货高峰),预计Q4销量有望加速释放。Q3动力电池毛利率21.8%,较上半年下降1pct,基本保持平稳。储能毛利率34-35%,依然稳定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