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哪些创新药企将率先盈利上岸?

ZML1年前 (2022-06-05)调研纪要
未盈利Biotech估值是混沌的,不能精确锚定,但其成长过程却是全透明的,始终置于最严格的数据考核中,先前年报披露的销售数据、现在ASCO年会发布的临床数据,一不如预期股价立即狂泻。
创新药赛道竞争最充分,也最具有活力和弹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年-2025年为国内创新药景气度最高的时期,抗肿瘤药+自免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142亿元扩容至47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2%。随着化疗药物占比急剧萎缩,腾出大片空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将增长更快。
我们身处黄金时期,而不自知,当前局部拥挤的挫折,不过是上升途中一个小插曲。事实上,未来三四年,国产创新药上市将处于井喷状态,2025年前后,头部Biotech将抵达盈亏平衡点。
适逢基石药业公布财报,补齐创新药商业化拼图,我们可以发现哪些重要趋势?

01
商业模式差异
至今共有50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章在港交所上市,剔除疫苗类、器械类,未盈利创新药企达34家,其中,截至2021年财报发布日,20家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虽然彼此管线有所重叠,但主要创新药企的商业模式却有鲜明差异,哪些路线最后能走通,也将引起市场持久的兴趣。
百济神州走高举高打的国际化路线,信达生物以均衡务实著称,君实生物主攻变现半径最短的新冠药物,康方生物抗体管线全部自研,再鼎医药肩负着解开两大悬念的使命:BD项目如何消化为内生能力?在竞争最激烈的主赛道(肿瘤、自免)如何存活?
基石药业的核心特点是超常规速度,创新药企中的闪电侠。
在12个月内成功获批4个产品,为新生代药企中最多,并且都是同类首创/同类最佳,最大程度避免同质化竞争。普拉替尼是国内首个且唯一的RET 抑制剂,阿伐替尼是全球首个KIT/PDGFRA抑制剂,艾伏尼布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IDH1抑制剂,舒格利单抗是同类最佳PD-L1。
2021年,普拉替尼、阿伐替尼在不足8个月内实现销售额1.628亿元,符合预期,新药上市放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基石药业的商业策略,开始是全力冲刺进攻,这将带来现金的快速消耗,2021年研发开支13亿元,亏损19亿元,现在具备稳定造血能力后,将转为攻守平衡。
截至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16亿元,可支撑2年周转。因为有多种造血输血来源,包括持续放量的产品收入、里程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商务拓展交易,同时研发开支将减少。
如有需要基石药业可能采用非稀释性融资方式,进一步延长资金周转年限。

02
通往盈利之路
通往盈亏平衡是怎样一段旅程?
Biotech初期呈现一种倒金字塔形态,所以估值不稳。当基础(营业收入+现金储备)越来越宽广厚实,顶端(研发开支+行政开支+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越来越克制收敛,方可进入一种稳定态。
当传统大药企研发开支失控,新生代药企却经营扩张、开支收敛,开启螺旋形上升之势。
恒瑞医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2021年上半年为19%,全年为24%,连创历史新高。2022年一季度,恒瑞医药研发费用+开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为31%,石药集团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0%。中国生物制药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0%。
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增速,2020年为40%,2021年降为15%。信达生物研发投入增速,2020年为43%,2021年降为34%。再鼎医药2022年一季度研发开支同比下降74%,主要由于没有新的授权引进预付款。君实生物研发投入增速,2021年一季度为107%,2022年一季度降为13%。基石药业在未来两年内,随着一些大型适应症注册试验的完成,以及成本较低的管线2.0资产早期开发项目的启动,研发费用预计将显著降低。
Biotech在产品上市初期,往往出现销售费用大于收入的现象,被嘲笑为烧钱无度。但这是必由之路,自建全新的销售团队和渠道,需进行大额投入,打好基础设施后,随着企业把分母做大,销售费用率将持续下降。
在商业化团队扩容的同时,今年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SG&A),百济神州为2.946亿美元,环比下降4%,再鼎医药为5700万美元,环比下降18%。
参照恒瑞医药的财务指标,Biotech达到盈亏平衡的终极形态将是,销售费用率30%左右,管理费用率低于30%,研发费用率20%左右,净利率20%左右。
这一进程将加快。
支付环境的逐步改善,未被足够注意。去年底医保谈判,67个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国产占比63%,创历年新高。27个创新药实现上市当年进入医保,占比40%,实现药品审评和医保审评的无缝衔接,利好商业价值最大化。
创新药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被悄然推动。
还有更多改变正在到来。多家Biotech新上市产品,在未纳入医保的情况下实现放量,都指向同一个事实——商业医疗保险有崛起迹象。
基石药业阿伐替尼和普拉替尼已纳入60多项商业/城市保险计划,今年将增加至80多项。与中国大陆三大综合创新医疗服务平台镁信健康、圆心科技及思派健康合作,通过促进城市保险项目的入组,提高药物的分销及可负担性。
医保外市场支付能力改善,将提高药企的议价能力,为创新药高景气提供坚实支撑。

03
商业化放量期
新旧力量走向迥异。
传统大药企普遍失速。恒瑞医药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1%,中国生物制药2021年创新药销售额同比增长11%,甚至连稳健的石药集团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6%。
今年新生代药企商业化将进入放量期。
9家新生代药企2021年产品收入超1亿元,其中上市产品(不含生物类似药)数量前几位是,基石药业4个,信达生物4个,再鼎医药4个,百济神州3个。君实生物、康方生物今年有重磅药物获批预期,分别是新冠特效药VV116、PD-1/CTLA-4双抗。2025年前后,率先盈利上岸的创新药企可能从上述企业诞生。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是迄今创新药出海最成功范例,处于加速放量状态,今年一季度在美国销售额6790万美元,同比增长570%。下一个重磅TIGIT抑制剂欧司珀利单抗,与罗氏、默沙东一起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信达生物未来2年将推进覆盖BCMA-CAR、ROS1、CTLA-4和PCSK-9靶点的多款产品获批上市。
再鼎医药自免核心产品Efgartigimod今年有望上市。
基石药业3款精准治疗药物普拉替尼、阿伐替尼及今年1月获批的艾伏尼布,随着适应症从二线NSCLC及GIST拓展至一线NSCLC、甲状腺癌、急性髓系白血病、胆管癌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预估潜在可治疗患者的数量将从约1万名增至约9万名,市场空间大幅扩容。
今年初,基石药业与辉瑞合作,推动舒格利单抗在获批18日内实现首次商业销售,快速覆盖500多家医院/DTP药房。
舒格利单抗具有广泛的适应症覆盖,III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刚刚获批,成为全球首个覆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人群的PD-(L)1,后续还将拓展至R/R ENKTL、一线胃癌、一线食管鳞癌。舒格利单抗具备全球扩张的强劲势头,就IV期NSCLC而言,计划今年下半年递交美国以外的首个NDA;就ENKTL而言,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预期将在2023年递交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BLA)。
与辉瑞联合开发的洛拉替尼(ROS1抑制剂),是基石药业非小细胞肺癌管线下一个重磅产品,作为耐药再耐药之后最终保底的药物,是ROS1阳性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最大底牌。已启动针对ROS1阳性NSCLC的注册临床研究,进度紧随全球进展第一的默沙东。
全速推进管线2.0战略,进一步推进同类最优的ROR1 ADC(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和PD-L1 / 4-1BB / HSA 三抗(中国大陆)的临床开发。
受到内外部因素共振,创新药板块出现较大回调,但基本面持续改善,也并未出现大面积现金耗尽的情况。在黄金时期,重点不是有多少Biotech会被淘汰,而是有多少Biotech能跑出来。作为先行指标的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已有初步企稳迹象,积极因素正在酝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哪些创新药企将率先盈利上岸?” 的相关文章

【国盛医药】创新药日报20211104

【国盛医药】创新药日报20211104

今日核心要点:前沿动态:【默沙东】口服新冠药物molnupiravir(核苷类似物)在英国获批,用于治疗轻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诺华】以207亿美元回售罗氏股权【乐普生物】普特利单抗(PD-1)正式被 CDE 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用于MSI-H/dMMR 实体瘤【康宁杰瑞/思路迪】首款皮下注射PD-L1单抗恩沃利单抗有望近日获批,用于MSI-H/dMMR 实体瘤【Amylyx Pharmaceuticals】向FDA提交AMX0035(苯丁酸钠&牛磺酸二醇复方制剂)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NDA【杨森】HIV疗法利匹韦林注射液(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上市申请获CDE受理【Allena Pharmaceuticals】潜在“first-in-class”疗法ALLN-346(口服尿酸降解酶)获FDA快速通道资格,用于痛风和晚期慢性肾病(CKD)患者高尿酸血症【三叶草生物】港股IPO,发行市值155亿港元【Parthenon Therapeutics】获得6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广泛癌症未来潜在疗法PRTH-101(DDR1靶向抗体)开发【GRO Bioscie...

2022年生物医药投资策略

2022年生物医药投资策略

2022年有重要会议,以稳为主基调,注重民生导向,创新活动不是经济的主线,预计医药表现平淡,仅有结构性行情。一、动态平衡的哑铃式组合生物医药投资应该超越个股、赛道的层面,构建适配的投资体系。投资体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以组合的形式来实践。按照哑铃式组合,投资标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端是核心资产(头部公司),逻辑是不断筑深筑宽护城河,巩固领先性,有高度确定性或永续价值,求的就是安心和底气。另一端是高弹性资产(小市值成长股),逻辑不断验证,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带来的是惊喜,认知边界拓宽,投资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驱动自己不断去发现新岛屿。在新旧技术更迭过程中,小公司有许多逆袭机会。缺点难免,但市值也小,关键是有没有潜力,也就是成长空间。对核心资产的持仓应该聚焦于少数公司。以美股经验而言,大市值不是天花板,强者恒强,大者更大,但只有极少数技术领先的平台型公司有此待遇,A股类似。医疗连锁头部公司也是最佳长线标的之一,天花板高,经营永续。对高弹性公司原则上摊大饼,在这种容错前提下,保持宽容友善的心态,陪伴小公司成长,小部分可能会选错亏损,没有伤害,及时剔除即可。当初发现康乐卫士时,市值不到15亿,一...

鹏华基金:深度调整后的医药板块投资机会介绍

鹏华基金:深度调整后的医药板块投资机会介绍

直播题目:深度调整后的医药板块投资机会介绍直播时间:2022年2月11日(周五)14:00-15:00主讲人:张羽翔-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基金经理、邹朋-中金公司医药行业分析师(2010-2013就职于长江证券担任医药研究员、2013至今就职于中金公司担任医药行业分析师;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自2018担任医药团队负责人以来,带领团队连续四年获得Aisamoney和II评选大中华区综合第一名)直播内容:一、近期医药板块热点问题解析Q1:“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对医药行业有哪些影响?对未来的展望?结合近期下跌行情来看,主要是投资者对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是否会使得医药行业变成公益性行业,以至后续医药板块盈利会受影响的担忧,十四五规划也对此担忧给出了明确解答。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医药板块的发展,未来医药板块无论是规模、盈利以及国际竞争力予以大力扶持,此外春节前政府也发布了设备进口替代的指令,后续设备会加速进口替代。目前我国刚步入老龄化阶段,按照此老龄化速度,20年后我国医药消费市场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若无论是创新药还是医药设备没有自主发展起来,我国每年进...

慎知资产基金经理余海丰策略交流会 20220215

慎知资产基金经理余海丰策略交流会 20220215

最近市场波动比较大,我们公司三位基金经理主动要求出来,一方面讲最近市场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讲讲我们过去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慎知资产介绍成立至今一年半,用股票语言来说还是一只次新股。到今天一共有 19 名员工,1 个投资经理,10 名研究员,覆盖了可选消费、必选消费、周期、新兴科技(计算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医药,2 名交易员。今年对研究员的人力规划是 13-15 人。2020 年十月底运作,截至上周收益率 13.3%,2021 年 YTD10.52%,明显跑赢沪深 300 和恒生指数。去年 7 月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最灰暗的一个月,打破了很多人对我控制回撤能力的印象。去年下半年只能说是勉强跑赢市场。对去年表现的评价是 59 分,去年错过了新能源,一方面是没有研究员,另一方面是我自己不适应高举高打的市场。对我自己而言,优质蓝筹白马的标签之下,我们可能是落水者中,水花最小的一个。第一个收获是我们在去年港股非常惨淡的情况下,40%的港股配置没亏钱,说明我们的持仓审美还不错。第二个收获是我们从大平台到小公司,大的资管平台体重太重了,4000 亿规模,单票买 1%,只能买 400 亿的公司...

生物医药深度策略(2月刊)

生物医药深度策略(2月刊)

生物医药深度策略(2月刊) 中证医疗指数399989本轮调整时间(2021年7月1日-今年2月11日)超过7个月,最大回撤幅度47%。上一轮调整时间(2018年5月29日-2019年1月4日)超过7个月,最大回撤幅度34%。医药板块处于相对低位,面临两个外部环境。一是监管环境恶劣。市场机制、新兴产业多次被干预,造成普遍信心不足,以致于无法证伪的传言盛行,边际放松的信号无用。接着需要关注3月中旬重要会议是否释放提振经济和信心的措施,第七批仿制药国采规则是否体现不追求最低价的承诺,先放低预期。二是市场环境恶劣。2018年市场先调整,医药最后调整,今年相反,医药最先调整,市场刚开始调整,多重利空共振,创业板跌破20月均线。医药行业具有公益属性、市场属性和创新属性,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所以会出现政策周期。公益属性,通过市场属性和创新属性来实现,医药行业大部分优质公司景气逻辑未被动摇。政策有周期,业绩弱周期,主要困扰还是估值问题,但经过调整,大部分优质公司接近或触及安全估值区间。外部环境恶劣,无法乐观,但景气逻辑和合理估值是定海神针。 一、创新药股价对各种悲观预期消化充分,医...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322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322

价值已死?高股息策略解析20220320.mp3动力电池更新2022.3.21.mp3聚鸣刘晓龙交流20220319.mp3创新药、CXO月报高频数据&医药行业反弹机遇电话会20220317.mp3大级别拐点研判框架兼论当前底部拐点20220320.mp3大消费联合电话会议20220320.mp3...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530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530

0526—长江电新—派能科技深度:扩产加速度,盈利向修复.mp3广发-恒瑞医药20220527.mp3如何看待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力20220525.mp3#post-content-ad#从成本优势到性能优势,新技术有望打开铁锂长期成长空间20220524.mp3海通医药大讲堂-制药及创新药板块年报&一季报复盘20220526.mp3光伏锂电年报的重要信息:发货值几何?20220524.mp3速冻行业复盘及海外对标20220525.mp3海外光伏产业链专家会议20220526.mp3风光基地解读电话会议20220526.mp3眼科耗材行业专项调研线上反馈20220525.mp3汽车自动驾驶的现状、技术路线和展望20220525.mp3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大咖谈之芯翼信息科技,IoT终端So20220526.mp3国海-新能源汽车基金经理熊哲颖市场交流20220525.mp3功率观点更新及专家分享 220522.mp3一体化压铸技术演变与应用20220525.mp3宁德时代深度报告20220525.mp3EVA市场近况交流及展望20220525.mp3...

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第三期:晚期肝癌治疗中创新药的竞争格局分析【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创新药疾病透视系列行业研究第三期:晚期肝癌治疗中创新药的竞争格局分析【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分析师承诺: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免责声明: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swsc_bm,国广有话说)由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