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欧洲整车专家纪要20220828

ZML9个月前 (08-31)调研纪要

关于欧洲销量


Q:欧洲今年销量不好是需求不行吗?

A:欧洲今年销量不好,不是需求问题,也不是用车成本问题,而是oem的供应链破坏导致。当然长远看能源危机俄乌战争、政府破产等导致中产收入下降,可能影响需求。

Q:现在OEM在欧洲的供应紧张,原因是什么?

A:一是芯片,欧洲的芯片也是进口的,28nm、40+nm都缺,近年汽车芯片需要的量增加很多,一个车要十几个芯片;二是电池,电池成本影响;三是线束,之前欧洲80%都在乌克兰,转移到摩洛哥需要一年到一年半;

Q:缓和的时间点?

A:对于缓和时间看比较悲观,一是芯片里的核心原材料,产能上不去,二是低制程芯片产能没办法上去,没有哪家厂商愿意在这个时间去扩大产能,一扩产就是3-5年周期,风险是会出现芯片集成,一个芯片控所有,他不愿意冒风险;

Q:整车厂应对的努力?

A:天天找芯片;

Q:缺芯会不会导致车辆结构变化?

A:有可能,对智能化弱化的车型,能够多生产一些;

Q:欧洲补贴政策下修,影响需求显著吗?

A:市场来看,比如英国取消纯电补贴,但市场没收到大影响,对公司的税的补助还存在,国内补贴很多都是直接刺激价格,其实税的补助对市场也有很大刺激,另外英国已经过了政策教育的过程;但是B端市场有影响,政府政策对B端是利润,所以会影响。

Q:您这边月订单能接多少,结构上公务用车和普通C端需求比例?

A:按年度接单,纯电今年只供C端,今年在Q4才会正是交付,去年卖了非常小的燃油车,今年停掉燃油车,这个比例看涨了10倍,去年1000台,今年1万台,核心来源:一是我们保障供应,经销商今年非常想要把车拿到,拿到后做战略性注册用车,会拿补贴,德国是6000欧元一辆车;二是市场变大,去年只做意大利、保加利亚、英国,现在又做了德国、以色列和瑞典。

Q:像特斯拉如果下半年交付上去,销量就会好?

A:对,能供应销量就会好,他们也在做融资租赁,如果能保证供应,销售量增长50-100%没问题;

Q:小鹏、比亚迪短期在欧洲没什么量,目前在欧洲什么状态?

A:比亚迪目前还在做各种认证,还没开始交付;小鹏最早做了四个国家,但也没有大规模交付,其次他们模式是直营没做B端,消费者对新势力的可靠性认知还有差异;蔚来今年会大规模的投德国,作为主要战场,在德国做nio day,做B端,蔚来今年有可能打出增量,其他都是在规划中;

Q:特斯拉model3和y,如果您觉得一年在欧洲能卖多少钱,供给不成问题的话?

A:他之前就卖超过了十万台了,供给没问题我认为他十五万台今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具体我最近没有去看特斯拉的数据。

Q:理论上讲中国车企比较适合去欧洲做像比亚迪这些小车?

A:对,他们擅长做小车,做一些紧凑型车型的,机会是比较大的,控制成本要有一定的性价比,欧洲人买中国品牌的还是核心看重性价比,跟他们最早买韩国、日本的车是一样的。

Q:现在关税大概能有多少?

A:中国到欧洲10%,新能源车在挪威是零,完全因为挪威非欧盟,但是欧盟国家类10%。

Q:您自己判断下来,比如中国车企因为我们就是有运费嘛,还有10%的关税,那应该也还能做到成本低?

A:现在已经非常难了。核心点是我们认为未来的欧洲车企都要涨价,因为第一个电池涨价,欧洲现在市场没有涨价,除了特斯拉涨了六千块钱以外,别人没涨价,这也是我们认为非常奇怪的事,我们估计他们都在憋大招,因为他现在涨价了也没有用;原来国内有成本优势,但是现在原来运费每立方大概是在一百欧美金左右,现在每立方涨到车大概装运费接近在两万人民币了。电池今天涨50%以上,如果拿现在的新能源车去打油车,原有的咱们的一些优势,包括补贴带来的一些成本的优势都会没有了,这也是现在比较偏的地方。唯一的好处就是人家的产能不足,所以基于产能不足快速都得不放。如果这些东西恢复了,我们的竞争力是弱的。所以说我们现在也一直在看电池的未来,包括供应链的未来,供应链整个往欧洲跑的船现在的量非常少,因为核心往中国跑的船在减少,因为中国的疫情管控的问题。您刚提到现在运费是两百(十五到十七立方)。原来他办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八千人民币左右去估,运费现在都两万,最近报的最离谱的,给我报了三百,非常夸张。

前期要做亏损准备,但这个市场前期亏一点,把市场赞助的认知建立起来了,长期来看是有机会的,但是如果追求短期,要有利润、要有规模,还要建筑品牌,这可能就会比较难。比亚迪和瑞典最大经销商合作,在德国也找了一些大客户合作。

Q:欧洲的车型供给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哪些中国车企在进入欧洲可能是进得比较快的。包括从长期看,你觉得比较有竞争力的车企的情况?

A:上汽名爵,销量增长成倍数,今年年初德国100,现在2000-2500,今年预计在欧洲要做10万台;另外长城比较快,认证都走完了;新势力在欧洲会有一定量,但车都比较大(欧洲小车更流行),比亚迪应该比较快,性价比比较好;长安和东风蓝图也在发展,吉利的量不太好,领克做的一般;

Q:芯片环节,包括他们欧洲的车企,有没有看到芯片环节的时间节点?

A:从我们现在来看,没有看到芯片环节的时间点。我们认为如果芯片是这样环节,可能要五到十年了,因为它是长周期。要不然咱们把车子车主的智能化往下走一走,一部分下层的车型没那么多智能的,往上走的车型稍微高端一点,咱把智能化会做一定的区隔。

Q:您怎么看上汽?为什么今年以来销量那么好,它优势未来还会保持下去吗?

A:名爵在欧洲做的挺好,在荷兰有个总部,在21年走德国,核心点是价格便宜,它的c级的suv大概在三万五左右。它的纯电zes大概在两万七左右,它走的性价比做的非常好。第二个,他采的时点非常好。它的时点今年欧洲正常缺车,它的量放得非常快它放的比较快之后,它会构建一部分的消费者的认知。这个就看在政策补贴取消之后,他的车能不能有效的在真正的c端市场和b端市场被消费者认识,如果长期打性价比,当然了一直打性价比也是可以的,也能走一定的量。所以我认为他一直走这样的性价比,在补贴之后如果价格折扣再往下走,他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他如果要把品牌质量往上起来,这个是比较难的。

Q:他的车也都是国内运过去的,是吧?

A:国内运过去的全是出口的,他在当地没有工厂。他不是刚出了mg4纯电的,他大概卖两万六英镑左右,在英国出一千台非常火。因为那个价位的车,现在它的设计和配置都还不错,价格也比较亲民,卖得比较好。


关于欧洲电价

Q:当前欧洲电价水平?

A:快充桩的电大概涨了70%,接近一块钱左右,比加油要贵,所以快充桩在欧洲不多,都是慢充,而且欧洲最大问题是,一是欧洲电网布局70年代80年代就完成了,没有核心的高压电网布局,其次没有那么多变电站,升压很难,难做快充,电网架构问题非常明显;我认为极限电价在6毛左右,政府会平抑民众矛盾,一定会有补贴的,一旦太高比如用电量比较高的冬季,就破产了

Q:欧洲家庭用电电价、家庭充电电价、外面充电电价、光伏电价的水平差异?

A:欧洲都是叫平价上网,所以家庭用电和家充现在看是一致的,外面慢充高了20%,4毛变成5-6毛之间,快充在8-9毛之间,太阳能现在建站成本下来了,就是平价上网成本,不亏损了;

Q:关于电价,德国的电价实际上才四毛六,民用电,工业用电都是这个价格,是吧?

A:工业用电不是很清楚,但是据我了解,工业用电有可能会高一点。但是高多少我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没有涉及到工业用电部分,民用电我们日常也在用。

Q:所以这个价格在欧洲算是什么水平?

A:比如说跟法国、其他那些国家比,四毛六是比较高的水平。法国就一毛多;他两毛多算成就是一度电一块多人民币,它比中国还是贵的,德国现在这么算下来都已经是接近三块多了,非常贵的。看两三年前,我们看欧洲比中国贵多少,现在最少要贵一倍,德国就贵了好几倍。法国天然气,法国edf电力它是欧洲最大的电费集团,是国有的,所以法国电价相对比较便宜,其他国家像奥地利会比较便宜,因为奥地利有水电,它自己有水电资源;荷兰有风电资源,像德国虽然有岸边,它整个的发电体系不够的情况下,它的电价是最贵的,所以其他国家会比法国贵一点点,但是没有到德国这么夸张。

Q:您刚说未来比如说价格上去,民用这部分,政府可能会通过补贴把它压下来。所以您觉得不超过6毛吗?

A:他一定要考虑民生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欧洲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政治策会有极大的风险,这是做的很大的风险,一旦它的成本高,不顾了民众的容忍度,那政府要不然就是下台,要不然就是可能内部不知道要会出现什么状态,极端主义就一定可能会还称,而且现在的极端主义的上扬是非常明显的。


欧洲消费者

Q:欧洲消费者选车的偏好是什么?

A:欧洲市场小车(对标国内A0级)是销量最大的,核心和欧洲街道有关,城市街道都是1910年马路转过来的,路窄,对于紧凑型汽车需求很大;但是A00级量在缩减,固定在30万,核心是欧洲车企不赚钱不愿意干了;

Q:这些小车预计多少钱?

A:雷诺ZOE最便宜28元包月,租三年一个月200人民币;基本菲亚特500是90块钱一个月,换算过来一个月600-650人民币;

Q:未来欧洲车企在车型开发上进展如何?好像都很慢

A:其实都在加速,奔驰、大众比较快,宝马、斯特兰蒂斯很慢,欧洲车企现在做的绝大部分都是油改电的过来的,动力是欧洲有一个碳排放,每车超过95克,每克罚95欧元的法案,之前大众没有电动车时要被罚118亿,他们都有做电动车的冲动,最开始是为了平抑罚款,真正好好干是从奔驰EQ系列开始;

Q:欧洲的大车、小车的问题,能不能再展开一下。我理解因为传统上大家都会说欧洲路比较窄,停车位也不够大,所以大家都会比较喜欢小车。但是看起来比如说特斯拉也不小,但它在欧洲也也供不应求。现在中国车企运过去的车也都挺大的,那这个不就跟他们的需求不相符了吗?

A:欧洲市场咱们把它分开来看,首先,它有两个类型的车量是最大的,现在是轿车两厢车规模比较大。另外是suv,这几年增长非常快,欧洲的suv里面c级suv占整个suv销量的40%多,c级就是中国的a级,四米四左右,这些车型从市场销量来看,它是销量最大的。第二个,欧洲的每千人保有量是680台左右,一户里面至少有一到两辆,如果我们按一户三个人来算,就680左右,美国是七百多,中国是一百六十。所以说它对于实际使用者来讲,并不考虑的后排乘坐,为什么欧洲没有加长车这部分,比如说三系对吧,往往卖得最好的三系它不会加长的,因为后排乘坐是临时用的,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看,市场本身五米以上的车,1.9米高的车型,一年在欧洲市场只有八万多台,它没有多少量,这是市场决定的,因为他不需要去那么多的考虑家庭使用。有一部分大车在七座和五座要选择的时候,因为欧洲的七座车非常少,所以七座和五座选择的时候,七座车有七座功能的车,它有50%,这也是有一部分家庭用户的,但这部分家庭用户的量并不大,而且家里用户的量都是比较年轻的(四十多岁左右,一家两娃的),最后会选择七座车,也可能父母也是会自有的,但这个比例非常小。

特斯拉的目标人群是新一代人,他们在这一部分人里面,它本身的规模并不大,第二个,特斯拉在四米八左右的车型,它相对来说是长度来看是大了,但是大家追求特斯拉是追求科技。

中国车企的大车过来,我认为销量规模不会那么大,但是因为我们整体总盘子小,在一千五百万里面,咱们能够卖到了二十万就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从大面上来看,从宏观的维度来看,市场是小规模的、小众的。这是为什么理想改掉了理想的整个的海外策略,理想不来欧洲了,原来理想大张旗鼓要做欧洲,它基于它的车型、它的动力形式、它的整个的安全性的问题,取消了他来欧洲的策略。

Q:国内的车,您刚才提的长城、比亚迪越来越多的,会不会削弱它原来性价比较好的竞争力?

A:现在市场上,核心点我还是认为。市场的需求它存在,市场一年一千多万的盘子,就一点点,几万台,或者一两万台、两三万台,它不是对于市场有决定性影响的地位。所以大家现在到欧洲来,不是中资品牌自己打,而是打的是日本的、韩国的、美国的,我们很难打到欧洲本土的。欧洲本土的品牌日子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像德国,欧系车型它占整个市场销售的79%。法国,整个欧系车型占了它整个市场盘子的83%。意大利和西班牙稍微宽容一点,他们都有本土情结,这个地方咱们吃不了自己,咱们影响不了他。互相也不会影响,都是吃日韩。

Q:我们主要的优势是什么?

A:对于日、韩的车来看,第一个是我们整个新能源车的品类项下的布局、产品线的布局来看,比日韩的车,特别是丰田的,丰田没有纯电。所以丰田本身在欧洲它虽然它市场不大,但那里也有5%左右的盘子,所以说丰田的销量一定会快速的下滑的;现代起亚现在在欧洲市场快接近7%-8%,他市场做的是非常好的,但他也是在新能源车型向下;第二个,我们的性价比比韩国的、日本还是便宜了那么一点点。第三个,我们智能化应用比他们好的一点点。因为对于买日、韩品牌的消费者来讲,对品牌忠诚度并不高,没有形成粉丝,不像bba欧洲也有bba的粉丝。

Q:我们吃不了欧洲车,主要还是他们本地品牌有认可,对吧?

A:对。像我在法国非常多年,法国人在法国非常多的人都开法系车。法系车的销量占整个市场盘子的46%。你看在其他国家,法系车哪有那么大的销量,在中国基本上都没有了。德国的德系车占了接近,在德国的德系车接近整个市场盘的40%。民族情结还是存在。


其他方面

Q:欧洲进口中国关税?

A:油车和电动车都是10%,欧洲不会容忍自己汽车产业链被抢走的,就业、GDP都是20%都在汽车,未来欧洲有可能增加进口车的成本,不会增加关税,可能增加碳边际税(2023、24年开始)生产过程、运输过程的碳排放要算在里面,会有个机构评估报关的碳排放数量,报错会罚款;

Q:意大利户用光伏补贴持续时间?

A:今年3月份做的补贴,说是今年,不清楚会不会后续停掉(意大利一套光储成本1000欧元,政府给1300,还挣300欧元);德国和法国今年应该是没有,德国发展比较早,法国的发展也很活跃;

Q:今年听说出口充电桩需求不错,您了解需求如何

A:这里不是很熟,但确实都在快速的布局,因为政府在支持,家装政府补贴800欧元(补安装),补贴持续的时间不太清楚,应该比较长,安装补贴没有往下走的趋势;


文章来自#赚美了#,一个专注价值投资的投研平台,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欧洲整车专家纪要20220828” 的相关文章

天风宏观之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交流纪要20220826

天风宏观之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交流纪要20220826

主持人:天风宏观 郭微微/宋雪涛嘉宾:毛留喜(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投资人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天风宏观郭微微,感谢参加电话会议,今天我们聊一聊气候。今年夏季,北半球的高温、缺水、干旱,既直接影响到了农业和畜牧业,也间接影响到亚欧美的工业生产,并最终作用于国际贸易格局和国际政治关系。夏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高温干旱、会持续多久、影响多大,冬天欧盟会不会迎来极端寒潮、重现能源危机,未来极端天气会不会频发多发、对能源系统和人类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都是大家非常关心、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问题。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毛留喜老师和我们交流分享。毛老师是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对于异常气候现象的产生、预判、趋势、影响都有长期的跟踪经验,下面把时间交给专家。第一部分:北半球高温干旱的现象、原因和展望1、北半球高温干旱的现象和原因今年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如图所示,“588线”代表副热带高压范围,一直从长江、黄河的源头到青藏高原,稳定控制我们国家的长江领域和南方大部分地区。今年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整体较常年同期偏强偏大,并有阶段性增强,有利于地面增温,而且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