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电站前景,寻光伏的“大金重工“ 会议纪要
【地点】进门财经
【主持人】孙伟风,光大证券建筑建材首席分析师
【嘉宾】海上光伏专家
【纪要】
【1】海上光伏发展前景
1.海上漂浮电站历史
海上漂浮光伏电站于 2007 年出现,目前中国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无论是在装机容量,还是 建设容量均排世界第一。目前很多沿海地区都有海上漂浮光伏的政策,并且正在积极推进。 例如山东地区,山东已经明确政策性补贴,为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 1 元/瓦,属于 阶梯下降式补贴,1 元、8 毛、5 毛等等。
图 1 海上漂浮电站历史沿革
图 2 山东地区某水库中的漂浮电站,容量大概在 200 兆瓦,整个电站分成多个部分,每个 电气柜配一个部分,该水域有 6000 多亩。每个部分的结构中蓝色的是电池板,是发电装置, 灰色的是浮体,然后通过锚固系统与底部的锚固相连接。
图 2 山东某水库漂浮电站
全柔性方式(图 3)是漂浮式光伏的一种结构形式,该方式使用单块组件下面有一个单独的 浮体进行连接,水面上出现波浪或风时能很好的卸掉荷载。
图 3 全柔性组件
结构内部还有组串式逆变器,可以进行接线。锚固系统有两种方式,大部分是锚块形式(混 凝土块状),内陆地区一般使用钢丝绳材质,海洋里可能要使用锚链形式。箱式变压器通过
大的漂浮平台漂在水面上,重量大概在 13-14 吨。
图 4 锚固模块
图 5 箱式变压器
首先是浮体材料,目前主流的浮体材料是用 HDPE 材料,之前也使用过混凝土,不锈钢等 多种材料,但是当前全世界做大面积漂浮式光伏电站都在使用 HDPE 材料。它的户外使用 时间大概是 10 年左右,主要破坏因素紫外线和高温,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材料使用能 够达到 25 年以上,因为光伏电站的寿命周期是 25 年,它是通过组建的寿命来定义的。我
2.海上漂浮电站技术路线介绍
们可以通过增加 HDPE 抗老化和抗紫外线的能力,增加 HDPE 的使用寿命达到 25 年。当然 我们在海洋里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高盐和金属离子的影响,需要进行额外的改进,然后才
能达到 25 年的使用要求。
其次,从结构上来说,刚才说的是属于单体式的,也称之为柔性连接,它还有一种形式就是 整体式。整体式类似于地面上的光伏电站,整体式的漂浮结构相当于把地面的电站直接挪到 水上,只不过是把基础的部分换成漂浮体。这种技术比较简单,但是地面电站比较担心的一 个是地基不均匀的沉降,因为上面是一些型钢式的支架,如果地基有变化的话,上部支架就 会受力,它就可能会破坏光伏组件。固定式的漂浮电站,就属于整体式的,可以在小水域或 风浪条件比较好的区域使用。还有一种结构,实际上是只用浮管搭了一个平面,在风浪大的 地区无法使用。浮体上就是光伏组件,可以通过支架给它进行角度的调节,并且两块电池板 之间没有任何连接,相当于每块组件都是独立的。
图 7 漂浮结构
图 6 浮体材料
目前国内没有真正的大体量的海上光伏漂浮电站的项目,但是目前很多已经立项了,特别是 在山东地区。全世界最大的、真正的外海漂浮式项目就是新加披柔佛海峡。虽然还没有太恶 劣的风浪,但它实际上是一直在不断的波动,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固定式的话,按照这种波动 的状态它内部肯定会产生应力变形的现象。
从浮体形状上来说,目前使用的都是等高的形式,还有一种是在 2016 年之前使用的代倾角 的形式。使用等高的形式主要好处就是可以增加一些发电量,因为对于电池板来说的,它在 发电的时候会产热,温度低一点的话对电池板的提高发电效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当使用等 高形式时,电池板后部的空间比较大的,可以透风并且把热量带走,发电效率会有一定的提 高。根据实测数据,比较同样地区水上和地面光伏发电量,水上光伏的发电量要比地面光伏
PID
图 8 浮体形状
HDPE 材料在加工上只有三种方法,第一是注塑,第二是吹塑,第三是滚塑。例如 100 兆瓦 的一个项目,它可能会使用几十万浮筒,如果采用注塑方式,它只能注塑出来两个壳体,然 后进行焊接,那么在焊接部位的缝比较长,如果只要是有一点没有焊好的话,水汽就会凝结, 浮桶就会沉到水底。另外如果使用滚塑,它的加工效率比较低,一台设备一天可能做几十个 或者十几个桶,满足不了大批量的需求,同时占地面积也比较大,所以说目前基本上都是使 用吹塑方式。
发电量高出 5~10%左右。另外带倾角的形式,电池板的背板距离浮体比较近,会导致水汽
效应,影响发电量。
图 9 浮体加工工艺
第一是锚固系统。在内陆地区的湖泊河道,锚固系统的使用目前比较成熟,因为大概从 2016 年开始到现在大概有 6 年左右的时间。虽然说目前漂浮行业没有国家标准,但是有一些企 业行标已经出现了,而且他们也在积极的申报国标。内陆地区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风速, 而且风声的流比较小,所以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风速,但是在海洋上,比如说在潮间带或者是 外海进行建设的话,首先海水的来流回流的流速是比较大的。另外就是海浪,我们计算的时 候按照 0.6~0.7 倍的最大水深计算,算出来的浪高还是很大的,对光伏方阵的影响还是比较 大的。那这个时候就可能需要进行风浪流的耦合性分析,因为风并不是完全主导的一个地位 了,这也是整个漂浮式光伏的行业进行研发的一个方向。还有一个是冰的作用,比如说在北 方地区可能会有海冰,海冰的威力还是很大的,大概按照浪的 10 倍的因素来考虑,所以需 要做一些防冰措施。另外一个是在锚固形式上,和内陆地区有一些区别,然后包括锚链的材 质。
第二是浮体材料。浮体材料一般使用的是 HDPE,它会受到高盐和金属离子的影响,需要加 一些金属耦合剂弱化金属离子。支架也是金属的,但是目前在海洋里的金属防腐的成果比较 多,所以这个比较好处理。
第三是海洋生物。我们之前也和一些海洋大学的海洋生物学院有过一些交流。海洋生物在不 同地区附着的种类不同,附着的季节也不一样,每年的附着量也不同。目前的解决方法,是 增加浮力。直接计算好寿命内海洋生物的最大附着量,适当增加浮力;也就是增加浮力的冗 余量。也有在下面附着一层膜,定期揭掉,但这方法不成熟。
3.海洋漂浮面临的挑战
图 10 海洋漂浮面临的挑战
4.海洋漂浮电站目前的两种解决思路
目前对于海洋恶劣环境的解决方案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提高整体的强度来抵抗恶劣环 境,比如说增加漂浮系统材料的用量,或者增加厚度增;第二是外侧构建防浪防冰措施。目 前的项目基本上是两个方向同时来考虑,就是既增加整体强度,也在外侧构建防浪防冰的措 施。
图 11 海洋漂浮电站解决方案
山东只针对于海洋漂浮式项目给予一些补贴,海上打桩式的话没有补贴。所以说有一些位置, 既可以做漂浮,也可以做打桩的时候,就会做海洋漂浮的项目,进行成本的优化。他们给出 来的初步方案是在外侧把做固定式电站,然后在内侧做漂浮式的光伏电站,这样的话外侧有
一层保护。防冰比较重要,如果有海冰的话可能会冲击到内部,造成整个电站的损毁,所以 目前的设计思路是属于冗余设计,比如说把漂浮方阵的最外侧的两排组件撤掉,如果有海浪 或者海冰的话,不会直接打到发电的设备上。另外也可以在外侧做一些防撞的浮箱,坏掉了 就替换掉。波浪的这块,因为海洋局是肯定不会批固定式防波堤,透水构筑物也比较难以通 过审查,所以说大部分的项目可能会使用浮式防波堤,它也漂浮在水面上的,类似于光伏方 阵的一些锚固形式,比如将 5 米的浪减小到 2 米或者 1 米。
图 12 冗余设计
图 13 浮式防波堤
【现场问答】
【支持政策及未来规划探讨】
Q:为什么山东省会开始做海上光伏的投资?
A:因为主席提出了“3060“规划,2030 年要做到碳达峰,2060 年要做到碳中和,根据这 个要求,要在 2030 年左右让我们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 50%。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 在 2025 年太阳能发电要增加到 4 亿千万的容量。基本上光伏的年均增速要达到 10%以上, 才能满足我们 2025 年的规划要求。
之前光伏电站的建设集中于西北地区,土地使用成本比较低,但是它面临送出和消纳的问题, 所以说有很多弃光弃风的现象。之后光伏来到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消纳的比较好,但是土地 成本昂贵,所以开发了很多分布式项目,但是它也还不够我们需要的一个增量,我们需要找 各种各样的资源。建设光伏的漂浮电站,就是把光伏的容量顶上去。山东地区近两年的建设 量是很大的,即使有这么大的建设量,他还是需要找一些新的自然条件来进行建设。然后我 们就遇到了海洋综合开发的理念,目前的话就海上风电比海上漂浮光伏的走得更远。我觉得 可能式因为我们的远景规划,他必须要去做这些事情,否则的话他可能就完不成规划的目标。
Q:其他省市有开发海洋光伏的计划吗?
A:其他沿海省市可能都没有山东走得这么快,比如说在天津地区、浙江,江苏地区,都有 一些政策性的支持,但是可能也没有明确出补贴资源,没有山东这么快,山东已经做到初步 方案的阶段了。
Q:山东规划海上光伏对于选区有什么偏好?近海还是深海?
A:它现在规划出来的这些容量不一定全部都建好,之前给的文件里面已经把每一个区域的 航道、军事,养殖扣掉了以后,把能用的地方都给圈出来了,圈出来的地方就是可以使用的。 山东的圈出来的这些地有近海的,有潮间带的,也有外海的。目前的一个状态是使用环境条 件比较好的地区,这样对我们的投资成本、技术、安全性更好,优先利用优质资源。按照他 的规划,到 2025 年可能并没有完全完成,但是肯定是完成大部分。
Q:粗略测算,山东 20GW 挺耗钱的,都是谁投资? A:基本上是央国企电力集团,五大四小,以及一些实力强的民企。
Q:海上光伏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A:个人认为,是的。目前光伏行业有两个方向,陆地和海洋,未来几年时间,海洋光伏是 一个比较确定的路线,因为是一个政治任务。
Q:上述山东规划出台后,其他省份也会快速跟进吗?还是说会过个几年? A:光伏的建设周期都很短,基本上 3-5 个月左右。海洋上,我感觉也会比较快,不会是好
几年。先在山东地区打个样,如果不错,应该会在全国推广开。 Q:山东地区,是真的会一一落地吗?
A:至少会落地一部分。
Q:海南那边,前段时间发布了限制海洋光伏的发展意见? A:海南那边是有限制。
Q:山东补贴力度这么大,政府图什么呢?
A:我个人理解,主要还是响应“双碳”规划,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到 2025 年非化石 能源达到 50%,现在非化石能源只有光伏和风电(水电现在不属于清洁能源了),要达到这 个目标,要么装风电,要么装光伏。山东地区,本身也有这方面的要求和任务,光伏要么陆 地,要么水上,山东的地还是挺贵的,尤其是靠海的地区,建光伏需要的陆地面积较多。而 且好的土地也不多。
Q:山东省 42GW 的规划是多长时间内的规划?
A:是大概是在 2025 年左右,2025 年左右的话应该有 20 多 GW。他并不光是纯漂浮,把 打桩的也都算进去了。
Q:估计明年全国有多少装机量的落地?山东地区有多少? A:说不准。一些推进快的,初步方案已经过了。
Q:明年的量级大概是多少?
A:山东这一块,整体的规划很大,十几个 GW,即使做 20%,也有 2GW。我感觉应该至 少会做出来 2GW(2022-2025 年)。
【技术可行性探讨】
Q:发的电输回来用的是普通 35 千伏的海缆吗? A:对,因为海上风电也是需要的,技术的话还是比较成熟的。
Q:台风会不会对海上光伏有影响?广东等地区适合发展吗?
A:目前海上光伏还是在尝试的阶段,有几个项目已经做好了先导性的实验,比如说他先做 一小块,然后在海面上经历完整的海冰,台风等恶劣环境,也拿到了一些数据和经验。我个 人感觉技术上面还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Q:未来的技术路线漂浮的比重会大概是多高?
A:在技术验证上面,或者说真正的项目开始后,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个人感觉还是漂浮 式再海洋上面更有一些优势。打桩式的主要的成本都在桩上。为了防止海冰的撞击和海浪的 作用,可能桩都要达到 600mm 以上,长度可能要达到 20 多米甚至 30 米。打桩的这种形 式成本很高,漂浮式技术迭代很快,在 2016,2017 年的时候,单瓦的造价可能要到 1.3-1.4元左右,现在的话也就折半了。海洋漂浮电站成本还有下降空间,打桩式没有了。考虑使用 寿命,25 或 30 年后,打桩式的要把桩拔出来,海洋恢复原貌,这个成本很高。漂浮式的话 HDPE 材料是可回收的,而且残值可能在 2000-3000 元/吨。
Q:漂浮组件是会被冰破坏?
A:本体的材料是不会冻坏的,它的使用区间大概从零下 40 多度到 70 多度都没问题。但是 如果有雪的话会把光伏电站盖住,而且光伏电站面积都很大,百亩级别的甚至千亩级别的, 靠人工去清雪不现实的,但如果用盐还会腐蚀组件和浮体。它不怕冻不怕冰,但是它是薄壁 的结构,最薄的地方可能有两毫米三毫米。如果这个冰碎掉了带着水流一起冲过来,它这个 冲击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说目前海洋工程上的很多都已经把海冰作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Q:现在这种项目的储能是怎么解决的? A:储能的这一块各个省份不一样,这个的话就看当地的一个要求了,因为这是当地的政策。
Q:漂浮式组件可以用到漂浮式风电吗?有漂浮式风电这种说法吗?
A:风电跟漂浮式的光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风电可能一个机位大概能做到 8 兆瓦或者 10 兆瓦,在海洋上的征地就属于点征,但是 8 兆瓦或者 10 兆瓦的光伏可能就要上百亩地。它 的基础形式也不一样,风电的只要保证塔筒的安全性就行了,漂浮的面积比较大,百亩的基 本上都会被覆盖掉,现在成熟的风机构造没办法直接应用到漂浮光伏的。
Q:海上组件与陆地组件相比抗腐蚀性可能要更高,您觉得是在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A:目前一些一线的组件厂也在研发海上专用的组件,组件可能在边框上或内部会进行更高 的防护等级,防渗透的工艺的也会改进。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海上专用组件。以后的价格 主要看规模,规模越大,它的成本应该是可以降下来。
Q:请问海里漂浮物可能会粘附很多藤壶,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A:藤壶的附着量可以通过长期观察测算到,在项目设计初期就会把 25 年的藤壶附着量考 虑到浮体的浮力中,直接增加浮体的浮力。首先它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你想把光伏电站抬起 来清理掉也是不现实的。行业里面也采用了一些其他这种方式,比如底下覆盖一层膜,之后 再撤掉。但是这种方案的话都不如直接增加浮体的浮力靠谱。
Q:请问海上光伏还可以使用 EVA 吗?是否需要用防水性更好的 POE?
A:漂浮式的不光是海上甚至内陆地区,它现在主流使用的是双玻组件,相当于直接把后面 的背板换成玻璃,玻璃的抗水气渗透性还是比较好的,这样的话比普通的 EVA 的背板效果 要好,抗钙的效应也要更好。所以说在海洋上面的话,估计也是要使用这种双玻的这种方式。
Q:海洋漂浮的技术难点大吗? A:技术不太难,主要还是相关材料的组合。可能更多涉及成本。
Q:为什么不全部用海上风电呢? A:海上风电对特定区域要求较高;海上光伏没有太多要求。
Q:浮筒之前都是用在内陆漂浮,明年如果海上的量起来后,大概有多少增量? A:海洋如果真正做,是翻几倍起。
Q:冗余方法会不会大规模增加浮体用量? A:浮筒的冗余量也不会特别大,只会在边缘多一些。
【成本造价及回报率探讨】Q:材料的造价情况是什么样的?
A:目前的话海洋还没有一个真实项目,一些先导试验是不计成本的。所以说目前的话可以 以内陆地区的漂浮电站为例,然后为了避免海洋恶劣环境的影响,增加了一些附属措施,然 后可以类比一下。内陆地区的漂浮电站在漂浮系统的这一块,大一点的项目可能在 6 毛钱 左右,然后小一点的项目呢就可能要到七八毛钱左右,根据它使用的组件、电器的排布,当 地的气象水平,这个值是波动的,大概是在 6 毛钱左右。如果是推及到海上,一个是增加 它自身的强度,比如浮体做大、高度做高,或者做厚等,另一个是要做一些防震防护类的构 造措施。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锚固系统是不是需要加密或者特殊处理,还有构建类似防波堤的 措施,这些都会增加它的成本的。我觉得可能比内陆地区的翻一番。环境越恶劣费用就会急 剧升高。
Q:6 毛钱的报价是是指漂浮支架吗?如果再加锚的话,再加 1,2 毛吗?
A:差不多,在内陆地区的话,锚固系统大概占总漂浮系统成本的 1/8~1/10,如果要说在海 上有可能比这个要稍微多一点,但是也不会太离谱。
Q:漂浮式电站有降成本的空间吗?哪些环节会降低?
A: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还有降本的空间。它是一个新兴的光伏分类,需要增加很多设计的 难度,产品的初期需要很大的安全系数来保证它不失效。在未来有了一些实际的项目案例之 后,我们就知道哪里能够进行优化升级。我觉得可以参考内陆地区的漂浮式电站,内陆的降
本主要在两方面,第一是技术路线的创新改进和产品迭代,它大概能占到一半左右。第二就 得益于光伏技术的发展,比如组建规格的增加,电器装备的容量的上升,越来越集中化,利 用的效率越来越高。通过这么多因素的叠加,在 2016 年左右是 1 块 3 左右,然后到现在基本上折半,海洋漂浮也可以走类似的路线来降本。
Q:整个一个项目的所有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A:目前没有真实的项目在这儿,所以我们就只能以 10 亿的一个项目进行假设,然后去测 算。这种估算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Q:请问目前漂浮式电站的建设成本和成本结构的情况如何?考虑到一块钱补贴后内部收益 率怎么样?
A:成本刚已经说过。考虑到一块钱的补贴,目前大部分国央企内部有 6%-7%的收益率要 求。跟他们的接触的情况来说,可能有一些的话就是将将够,有一些甚至还是不太够。这只 是初步方案的阶段,还没有具体的收益率的出现。但漂浮式电站投资成本还是比较高,收益 率的话可能需要找其他的方面的来补一下。
Q:海上浮体系统造价差不多是在一块钱以上,锚固系统应该是一毛钱到两毛钱,总共加总 的话差不多应该在 6 块钱以上,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准确?
A:价格确实得单个项目单个分析。您说的这些我基本上都是认可的,仅代表个人意见。 Q:海洋光伏的漂浮材料成本?
A:内陆成本大概是 5-6 毛/瓦,海洋要增加自身强度,材质要求更高,以及增加一些内陆不 用的辅助措施等等,成本会增加。目前我个人认为,成本会增加到 1 块多,可能 1.2-1.5 元 /瓦,目前没有实际项目做参考,没法估计。
Q:海洋建设成本贵很多,发电效率也不高,地面光伏已经能平价上网了,海洋离平价上网 距离多远?
A:后期可能会有国家政策进行补贴,让投资商有赚头。目前聊下来,一些国企觉得收益率 还可以,算得过去。目前山东是最快是的,关于海上光伏。
Q:海上光伏的投资回报率怎么算?
A:现在目前的海洋漂浮光伏这一块,属于目前很多项目已经规划,可能今年会落地,但是 目前还没有完整项目落地外海,所以目前在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山东,有补贴政策),可能 回报率会稍好一些。
Q:相较于路上,海洋有反光,发电效率是否更高?
A:一般组件距下表面有一定高度,效果才会更好。但是目前漂浮电站,一般距离没有那么 远,因此效果打折扣。会有提高,但可能不是非常明显。海洋较陆地平均大概有 5%-10% 的发电增益,可能一方面是温度低,另一方面是组件较为干净。
Q:光伏组件降本,内陆也会降。我们是想对比同等条件下,未来度电成本有可能做到陆上 的水平吗?
A:目前海上漂浮式的光伏电站,现阶段有些类似于 5-10 年前的普通陆上光伏电站的阶段。 那个时候,路上光伏也是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现在海洋光伏也是这样,我认为未来是有希 望将成本降下来,但需要有具体项目落地后,才能具体再进行迭代。不要光考虑材料成本, 施工安装成本未来应该也能下降得比较快。内陆能跟养殖行业结合,未来可能也会有一定增 益。
Q:内陆地区,光伏电站还能跟养殖相结合,海洋是否有? A:在考虑,海洋牧场、海洋风光结合等,但目前都是概念,没有成熟的方案。
【技术路径探讨】
Q:同样占海面积漂浮式光伏和海风的性价比怎么样?为什么选择光伏?
A:海洋风电的发电时长和发电量要比海上光伏多,但是风机越来越大,风区的面积也越来 越高了,间隔大才能使两台风机之间不会产生影响。在内陆地区也有一些风光红场,风光储 输的方案,在两个风机塔筒中间还有几百米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可以用漂浮光伏或者打桩光 伏,这样既把地都利用上了,又可以增加整体的发电量。
Q:请问除了 HDPE 之外,其他材料比如聚四氟乙烯有没有应用可能?
A:目前大部分都是使用 HDPE 材料,其他的一些材料行业也都做过很多尝试。到现在存活 下来的就是使用 HDPE 材料,大家的思路已经统一。当然如果有一些新的厂家有新的材料, 可以经过各种严格测试可以做到海上漂浮,并且成本也比较低的话,我觉得也是有很大推广 的可能。
Q:海上光伏和海上风电是否是竞争关系?优劣势比较?HDP 的材料单瓦能有多少呢
A:我觉得海上漂浮和海上风电并不是一个竞争关系,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我们可以在 风电场的空地可以做光伏安装,甚至是在海面上,风光牧场可以同时存在,既能提高使用效 率,还能提供收益。HDPE 材料针对于海洋环境,翻番并不夸张。
Q:请问需要的海缆和海上风电需要的是同等规模吗
A:这个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它的配电,电器这一块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且在海洋里建议 使用海缆。
Q:光伏浮体材料,在风电里面能用类似的解决方案嘛? A:不行。海洋风机都特别大,目前最大能达到 12MW,机组特别大,肯定需要混凝土浇。
【厂商竞争格局探讨】
Q:海上的漂浮系统绝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同样的起跑线,内陆淡水区域是不是已经形成了比 较明显的一个头部效应了?大概的市场份额是怎么区分的?
A:海洋漂浮还是在比较前期的阶段,而内陆漂浮已经形成头部效应。在 2016/2017 年左右 的时候,有几十家做漂浮电站的厂家,各种方案也都不一样,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剩下的规模 比较大的,或者说能把中国大部分份额都拿下来的,大概就剩两家企业,一个是诺斯曼能源, 另一个是阳光电源。这两家企业基本上就把国内的市场分掉了,还有一些厂家做东南亚地区 的出口贸易,但是他们的体量一般不是很大。
Q:新的厂家,可能很难拿到大项目的订单? A:如果你目前的成本能够降下来,那一定会有客户去选择他。
Q:海洋漂浮绝大多数还是在 0~1 的过程,有没有可能会有一些新进入者就去抢市场?
A: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是目前据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目前很多大型的漂浮电站的招标, 它会有一些业绩的要求,这样的话它还是有一些壁垒,包括目前的行业里面技术的一些迭代, 对于新入者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产业趋势探讨】
Q:现阶段,漂浮式和打桩式海上光伏,大概会碰到哪些问题?
A:海洋光伏,山东走的最快。大概有 10 个 GW 的项目,大部分使用打桩式,一部分是漂 浮式。目前,在 7-8 米水深,海浪也差不多 7-8 米,需要的桩比较高,成本比较高。山东地 区,目前两条线路在同时走,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年年底,山东相关项目一些方案会陆续落 地,明年应该会成规模化上项目,打桩式和漂浮式都会有。
Q:漂浮的便宜还是打桩的便宜? A:感觉可能是漂浮的相对于打桩的要便宜一些。
Q:漂浮的方案是不是不太成熟? A:没做过就不成熟,做过一次项目后就成熟了。
【其他相关问题】
Q:海上光伏是不是会和制氢相结合? A:是的,目前有一些规划已经把制氢规划进去了,然后跟光伏发电和风电已经结合起来了。
Q:海上光伏的面积铺开对水里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项目是否需要进行一个环境评价
A:漂浮式电站项目要进行环境评价,包括它是否会影响海洋生态,这个要求做评估而且需 要评估报告。
Q:陆地上建光伏电站需要付土地租金,海上需要吗? A:需要,海洋征地。
漂浮式电站前景,寻光伏的“大金重工”-会议纪要(2022.07.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