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汽车连接器专家交流纪要20220710

ZML11个月前 (07-12)调研纪要

摘要:

--高压连接器:具备载流、温升、端子设计等技术壁垒。国产厂商产品比肩海外,21年国产化率约为25%且后续仍有明显空间,【中航光电】、【瑞可达】、【永贵电器】等优秀国内厂商份额提升空间大;

--高速连接器:技术壁垒更高,目前国内厂商技术落后于国际大厂2年,份额集中在罗森博格等海外厂商,国内【电联技术】布局较早,【瑞可达】等此前在通信领域有技术积累的厂商同样具备优势。

专家介绍:

1、低压/低速连接器:主要用在ECU、传感器等位置,低压指电流几A、电压60V以下。连接器主要由塑胶件、端子(信号、电源)及密封件构成。中国厂商做的都不是很好,技术能力不错但规模不大。国际大厂的成本控制及规模效应已经很强,国内厂商压力大。

2、高压连接器:主要满足电动化需求,由端子、密封件、塑胶件、压铸件等组件构成。

高压连接器的主要环节包括:1)充电枪:分直流和交流2)充电座:3)高压小电流(几十安,几千万功率):ACinlet-OBC-Battery电池包-PDU-PTC-DC/DC-空气压缩机*PTC一般一辆车有两个,一个是座舱加热(冬天取暖),一个是电池包加热。4)高压大电流:DCchargingpile-DCinlet-Battery电池包-PDU-MCU-电机-MSD(MSD在车上会被低压取代)

高压连接器技术壁垒:(1)平衡载流能力与温升问题。高压连接器产生的热与电流有关系,电流越大产生的热越多,一般要求温升增量不能高于50度,总温度达到105度就会断流,但有些车厂90度就会限流,所以实际上不能高持续采用高功率充电。如何保持载流能力提升,而又不让温升增量太大是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降温主要考虑在连接器产品上配和液冷装置。(2)EMC;(3)抗应力松弛,热应力松弛;(4)高压防护设计;(5)设计仿真测试能力;(6)高震动要求。除了技术能力之外,国内厂商的客户资源与品牌实力也很重要,如果有给国际大厂做配合,local及新势力的厂商会比较认可。成本也是客户的重要考虑之一,同时,测试、仿真能力要求也会比较高,生产及仿真设备投入会比较多,目前设计仿真还没有采用全自动作业形式。玩家主要是TE,Rosenberger,Amphenol,Aptiv,Lear,Radiall,IMS。

国内做的比较好的主要是中航光电、瑞可达、永贵及智绿环保,产品布局比较完善。胜蓝布局没有那么完善,赛川和曼德是车厂旗下的,华丰做的也不错,立讯也有相关布局。

中国厂商对比分析:中航技术无论技术势力、营收规模、客户资源及布局均比较强;瑞可达新能源业务占比高,客户也比较全面,国内的local、新势力及T客户都有布局,增速及营收规模都很稳健;永贵新能源连接器布局也很早也相对完善,营收前几年不多主要是因为推广一般,没有在某一家做出特别大业绩,现在在上汽多一些,研发能力还不错,需要加强推广与某一大厂做深度配合。鼎通科技主要是通信基站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代工,通信业务占比高,但也开始涉足新能源,给比亚迪做电池包的铜排、给外资车厂做塑胶件代工,增长很不错,后续还要多做更复杂的高压连接器。智绿环保没有上市,主要客户是五菱、福特。永贵、华丰也供应五菱。胜蓝去年新能源大概3亿左右,业务相对没有那么完善,主要是铜排、充电枪、少量充电桩连接器。国内外厂商差距不大,但是高压大电流连接器有一定差距,小电流、充电枪、代加工等方面国内有优势。国内成本优势、服务优势明显。泰科和瑞可达、中航客户不完全重合,但瑞可达和中航光电的客户重叠较多一些。

3、高速连接器:满足汽车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车辆网需求。车用高速连接器的分类可分为:Fakra(公端+母端)、MiniFakra、以太网连接器、HSD连接器。摄像头会用到Fakra、MiniFakra,T-Box到域控制会用到以太网及HSD,激光雷达会用以太网连接器,抬头显示会用到差分连接器。

高速连接器的技术壁垒:(1)电磁及微波方便的性能要求,包括阻抗、EMC、触波比、回波损耗等(2)热应力松弛、抗应力松弛等端子设计要求。高速连接器支持A-B配,如买了罗森博格的公端和电连的母端是可以适配的,但是高压连接器不允许,需要满足界面设计的互配。一般国际大厂来定义标准界面,但Mini-Fakra和以太网目前没有标准图纸,目前Mini-Fakra有两种界面,对国内厂商不友好,想做产品会收到商标权/技术上的限制。目前千兆以太网的界面以罗森博格为主,百兆以太网安费诺、泰科、罗森博格都有界面,但百兆没有千兆应用空间广阔。HSD连接器功能和消费电子近似,2-3GHz传输频率,但弊端在于四通道,线束贵。

长远来看,HSD未来可能会被以太网替代,Fakra也会慢慢被Mini-Fakra替代。以太网、MiniFakra国内没有界面,所以国产厂商能力相对空白。罗森博格和泰科主导,国内做的最好的是电连,还有LJV,SUNNET,胡连等,瑞可达也相对进展较快。瑞可达以前做通信连接器,转型车载射频连接器相对容易一些;电连技术早年也是通信连接器,主要是高速连接器,业务占比也没有很大,但依然是国内第一。

客户很多,国际大厂配合没有很多,和广汽、比亚迪合作比较多。国内厂商做高速技术没有问题,主要是要满足车规级的应用。同时还要考虑成本(自动化生产作业)。中航光电也有很多布局,意华股份也有进展但是推广没有电连那么快。高速连接器国内成本低但是技术不够强,落后国际大厂2年,但是Mini-Fakra和以太网也会慢慢有界面标准出来,分别会在24-25和23年出来,整体落后一些。长远看都会慢慢替代国际大厂,罗森博格连接器零部件生产及研发都不在国内,服务、配套能力比不上国内大厂,也没有本土化研发。国内HSD的替代会更快一些。

Q&A

Q:高压连接器的绝缘材料会有什么变化?

A:主要是塑胶件,高压400V-800V会对CTR有要求,两个端子距离越短对CTR要求越高,后续会要求国内厂商有CTR600认证。还要看颜色稳定、阻燃等指标。目前金发、巴斯夫、杜邦等都有解决方案。

Q:徕木股份扮演的角色?

A:低压做了很多年,高压也有布局,但是产品并不是特别多,进程相对慢一些。

Q:车用连接器哪两家公司份额做到比较大?

A:中航光电、瑞可达、智绿环保、永贵电器、立讯等,立讯目前也做了很多储备,华丰也在准备上市、扩产等,胜蓝也有布局研发中心及工厂。目前看,中航和瑞可达最大。

Q:新能源车高压连接器价值量?

A:高压:2200-2400之间。范围700-3k都有,根据架构有关。混动的没有快充,高端车型架构复杂连接器多一些。如Taycan基于800V平台的,除了慢充OBC还有快充OBC,多了6个高压连接器。后面三合一集成的会在2000-2200之间,后续不会再有更多集成,短期不会成为主流,尤其国内厂商和新势力不会很快实现。高速:价值量在700-1k3,L4、L5会超过1k。数量比较多,一般车上会用到50多个高速连接器,单价比较低。主要是用在摄像头、域控制器、显示屏、激光雷达、天线等等。

Q:国产高压高速连接器比海外厂商低多少?

A:高速连接器对以太网、Mini-Fakra低很多,以太网只有电连可以做华为界面,Mini-Fakra能做的非常少。Fakra和HSD差别不大,比如Fakra一端,电连3元+罗森博格2.7-2.8。高压厂商部分产品能力全,但有一些不是全部能做。高压大电流差价10%-20%,比如泰科卖80国内卖60元这个水平。瑞可达给T做的主要是定制化,其他标准化的连接器以外资厂为主,国内厂商要做还是走低价策略。但是充电座、充电枪等国内国外没什么差距,国际大厂很多不做,安费诺有但是价格基本和国内持平。

Q:长期看国产厂商连接器毛利率水平?

A:20%-30%


#连接器#
    #中航光电#
      文章来自#赚美了#,每天更新最硬核的投研资料,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汽车连接器专家交流纪要20220710” 的相关文章

      天风-产能拐点年:2022年新建产能将进入集中爬坡达产期

      天风-产能拐点年:2022年新建产能将进入集中爬坡达产期

      摘要• 行业或已进入全面需求扩张阶段:目前仅为军工行业十年景气初期阶段,考虑到新型号陆续进入批产节点,行业或将进入全面需求扩张阶段。• 行业以销定产特性突出,产能规划具备准确指引性,2022年新建产能将进入集中爬坡\达产期:行业内相关企业于2018年起至今纷纷进行新产能建设,多数企业将于2022年-2023年迎来新建产能共振集中爬坡\达产阶段。• 我们认为,国防军工产业当前行业产能建设正处于快速爬坡期,规模效应和股权激励将不断推动行业经营改善,释放利润弹性。考虑到军工行业,产品兼具小批量、多品种、长周期特性,新增产能的释放,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产能瓶颈,匹配批产型号的放量和新型号批产节点,全行业将迎来产品结构优化带来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小批量、多品种影响产能调配),同时叠加新品爬坡后规模效应下边际成本下降(包含了固定成本的分摊减少及因制造升级带来的可变成本的下降),行业盈利能力在放量的基础上将进入持续改善轨道。• 新建产能对计划经济行业具备准确指引,2022军工进入新增产能放量拐点:军工板块当前处于“十四五”换装周期的初期阶段,考虑到后续成熟型号的放量和新型号陆续进入批产节点,军工行业...

      安信证券首席九点半:怎么看2022年汽车零部件投资机会?

      安信证券首席九点半:怎么看2022年汽车零部件投资机会?

      最近行情比较疯狂,站在现在的时间点,明年汽车行业的投资主线不太一样,去年到今年都是整车为主线,但明年整车更偏结构,而对零部件来说是全面的行情。最近整车行业变化比较大,股价回调,新能源车数据其实符合预期,但因为只看数据没有特别大超预期的地方,像比亚迪这种新能源汽车公司后面能不能涨,取决于能不能超预期,如果比亚迪在淡季卖的好(淡季一个月卖十几万台),那肯定还是能上涨的,所以说我们认为整车是结构性的行情,如果有些回调十来个点,向上空间会更大,比如比亚迪回调到7-8k亿,可能会有涨到万亿空间;而像今年涨的少的,到明年大家看到新能源车量起来,像广汽、吉利这样的公司,也是有机会,我们判断的基础是长期来看,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占率是向上的,未来五年趋势向上是非常确定的,可能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0%以上,中国市占率65%-70%以上,和过去的趋势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在这个趋势向上的通道里面,方向肯定是向上的,整车涨多了回调最后还是会上去。像传统车时代盈利不多的公司,自主品牌的电动车肯定会比过去自主品牌燃油车要好很多的,像东风日产这种比较低端的公司净利率都能做到10%左右,那电动车价格可以卖的更...

      景顺长城张庆泽-汽车零部件交流会

      景顺长城张庆泽-汽车零部件交流会

      主讲人:景顺长城张庆泽 会议时间:2022 年 01 月 05 日下午 16:00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从整个 2021 年 3 季度来看,行业的产量同比下降了约 12%,4 季度的产量和2020 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对一些资产比较重的公司,在 4 季度业绩还是有一定的弹性。2022 年 1 季度,芯片在缓解,需求会在过年的阶段有些下行,整个供需缺口会缩短,整个来看缺芯的影响会在1季度有所缓解,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看的更多的是需求,包括库存情况,上牌情况。回顾之前的数据,库存在前三季度去了 90 万台,在 4 季度有补库,11、12 月补库接近 30-40 万台,后续从 12 月到今年的 1、 2 月,还有接近 50 万的补库空间。上牌数受到了扰动,2020 年的上牌数据比较高,接近 260 万,现在预期 12 月份的上牌数是 220-230 的水平,同比下滑了,最主要是供给的问题,很多热门车型有订单但是交付不出来车,叠加经销商现在也是处于一个收折扣的状态,经销商毛利率上升。需求也会受到经销商这边的扰动,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2022年,供给放出以后,车场对...

      ​如何看待汽车2022?

      ​如何看待汽车2022?

      核心观点1、年初以来的震荡,主因新能源板块的回调连动+市场对终端需求的担忧。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对终端需求过于悲观,存在预期差。12月零售销量环比+16%,改善明显。2、供需错配下部分需求观望滞后,11、12月的建库奠定年底冲量的基础,期待折扣放大后的需求拉动。3、智能电动变革不断加速,重塑产业秩序,于变化中寻找投资机会。今年的汽车板块行情将会是beta共振的行情。如何掘金细分板块?1、零部件>整车:零部件格局重塑,业绩快速增长+新定点催化,自主加速崛起;整车商业模式大变革,软件收费打开市场空间,估值相对便宜,但格局未定。2、零部件:智能化增量>电动化增量。智能化将是今年的核心主线,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齐加速,看好声学+线控底盘+域控制器的加速渗透。电动化加速轻量化发展,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加大行业扩容的同时提升行业集中度,持续看好。3、整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特斯拉德州工厂和德国工厂投产在即,产能瓶颈逐渐突破,销量有望突破150万辆;蔚小理今年开启新车周期,驱动销量加速增长;传统车企坚定看好自主崛起。如何优选标的?1、零部件:客户维度(新势力产业...

      长江证券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如何看待空气悬架系统国产化机遇?

      长江证券 |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如何看待空气悬架系统国产化机遇?

      差异化配套的典范,空气悬架有望进入 汽车智能电动变革的时代,自主品牌有望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品牌上攻。空气悬架是当下消费者 的热门选择,也成为各家主机厂冲击高端的重要配置之一。我们认为随着空气悬架成本的下降, 25 万以上车型将有望实现较高比例标配,20 万以上车型有望提供选配车型,2025 年乘用车行 业渗透率有望从目前 2%提升到 10.5%,市场空间达到 187 亿,行业有望进入爆发期。空气悬架难点如何? 空气悬架核心部件包括空气弹簧、空压机、控制器、传感器、减震器等,是底盘系统调校、电 子控制和橡胶工艺的集大成者。主要的难点包括:1)系统集成:空气悬架需要各个部件协同配 合,对于零部件选型、刚度调整以及对减震器与底盘结构件耦合等需要大量的研发工作,同时 对零部件底盘和整车试验能力也提出较高的挑战;2)电控单元:电子控制单元需要收集多种 传感器发出的数据信息完成加工处理后再实现对零部件的精准控制,算法开发量较大。电控执 行端空气供给单元和阀体等需要有较强精密控制能力;3)橡胶气囊:作为底盘橡胶受力复杂 且对耐久性要求极高,橡胶的配方和工艺形成较高壁垒。 ...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330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330

      车载光学深度解读:ADAS加速渗透,车载传感增长提速.mp3士兰微20220329_.mp3长、短时储能适用性与经济性分析20220329.mp3光伏ABC电池技术20220328.mp3专精特新-补链强链,兴国安邦20220328.mp3金禾实业20220328.mp3消费视角看汽车-汽零篇:见微知著,新势力主打卖点启示_20220328.mp3甜味剂近况解读及展望20220328.mp3智电车、致未来20220327.mp3百人会要点解读之我们如何看动力电池技术迭代20220328.mp3迈瑞医疗20220328.mp3...

      梅森投研:A股年报及一季报业绩总结20220510

      梅森投研:A股年报及一季报业绩总结20220510

      目录A股年报及一季报总结光伏行业锂电池行业农业养殖军工汽车零部件消费总结A股年报及一季报业绩总结20220510.pdf...

      中金证券:一体化压铸产业链趋势(打铁股)

      中金证券:一体化压铸产业链趋势(打铁股)

      大家好,我们近日发布一体化压铸产业链大报告,我们认为,一体化压铸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已成为较为明确的趋势。各个环节均有望受益,我们从设备端、材料端、制造端三个方向提示投资者关注赛道投资机会。车身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一体化压铸其实也是车身结构变革的一个新阶段,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车身技术的革新始终以兼顾安全性的同时降低车重为核心,已经历结构简化(及非承载式到承载式)、材料替换(轻量化)两个阶段,新能源汽车则进一步加速了轻量化的进程。技术发展方向及展望:我们认为,一体化压铸具备效率高、成本低优势,或成为下一个车身技术革新点,根据特斯拉测算,一体化压铸可使得对应部件制造成本下降40%。更远期看,汽车对于电池的结构简化也产生新的追求,CTC技术应运而生,CTC技术取缔了模组、电池包,将电芯直接集成至底盘,在减重、优化车身布置方面具备较强优势,CTC技术或成为未来纯电车身及底盘架构发展的重要方向。聚焦一体化压铸,我们认为一体化压铸空间较大,格局较普通压铸有所改善,壁垒较高,第三大压铸厂更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1️. 行业空间来看,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一体化压铸制造端、材料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