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停招!特斯拉要大裁员?马斯克:不来上班一律离职处理

据特斯拉今年2月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年报,截至2021年底,特斯拉全球员工人数为99290人,这意味着此次特斯拉裁员人数或接近1万人。
来源: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第一财经、财联社、时代周报、凤凰网财经等

据路透社3日报道,特斯拉CEO马斯克向公司高管发出了一封题为“暂停全球所有招聘”的电子邮件。他在邮件里说,他对经济感到“超级糟糕”,并说希望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裁员约10%。
受此影响,北京时间周五晚上,特斯拉美股盘中暴跌超9%,市值迅速蒸发4900亿元人民币。还带动美股新能源车板块集体大跌。与此同时,马斯克个人身家当天也蒸发了1000亿元人民币。
截至收盘,特斯拉跌9.22%。报703.55美元。

此前不久,马斯克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曾表示,任何希望远程办公的人,每周应至少在办公室工作40个小时,否则视为辞职。
马斯克在邮件中强调,创新不可能通过打电话来实现,并称必须到岗40个小时这一要求“比我们对工厂工人的要求要低”。
据环球网报道,6月3日,德国最大的工会IG Metall对马斯克提出了警告。今年3月,特斯拉德国工厂刚刚开业。
IG Metall地区负责人比尔吉特·迪策(Birgit Dietze)在一份声明中称:“在德国,雇主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规则。如果工人不想接受公司的要求,可以依靠工会的力量和权力。”
澎湃新闻报道,其实长期以来,马斯克一直坚信领导者要身先士卒。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居住在工厂的时间长达3年。2018年,有媒体报道,Model 3面临产能爬坡的挑战,马斯克为了监工就住在工厂的帐篷中。
01
特斯拉全球将裁员近万人?
据外媒报道,在特斯拉美东时间周四发给内部高管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该公司需要“裁员约10%”。
据称,这封邮件名为“暂停全球招聘”。马斯克在邮件中称:“我对经济有一种非常糟糕的感觉。”
据特斯拉今年2月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年报,截至2021年底,特斯拉全球员工人数为99290人,这意味着此次特斯拉裁员人数或接近1万人。
目前,特斯拉方面并未对这上述消息作出官方回应。
马斯克此前曾公开表示对远程居家办公的反对态度,他在推特上写道:“疫情期间各种在家办公的措施让人有了错觉,以为不再需要努力工作了。残酷现实要来了。”
科技猎头公司创始人杰森·斯托梅尔认为,马斯克此举,其实是一次变相裁员,那些不能回来的员工如果算自动辞职,公司可以节省一笔离职费:“他知道以现在的情况,一定会有员工没办法回来上班,这样连离职费也不用出了。”
马斯克甚至讽刺一些坚持居家上班的公司:“当然,确实有公司不要求员工回办公室上班,但看看他们上一次推出一件了不起新产品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已经是很久以前了吧。”
不过,马斯克这种“必须在办公室工作”的规定,和他打算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的工作文化,格格不入。
今年3月,推特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就表示,推特的员工可以继续“永远”在家工作:“让你觉得最有效率,最有创意的地方就是你工作的地方。想居家办公,可以。想每天到公司上班?那也可以。某些天在办公室,某些天在家里?当然可以。”
02
马斯克多次表达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
近期,马斯克确实经常在公众场合表示对全球经济的悲观看法。5月中旬,马斯克指出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或持续12-18个月。
5月11日,马斯克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一场线上对话中表示,美国人尽量不去上班,而中国有很多非常有才华、勤奋的人,他们坚信制造业。他们不仅会熬夜,凌晨三点也兢兢业业地工作,甚至根本不离开工厂。
而与裁员消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上述其中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指出,近期特斯拉中国一直在招人。
就在不久前的5月22日,特斯拉中国曾发布招聘信息,包括一大批特斯拉中国研发创新中心的“热招职位”,覆盖车辆软件、硬件设计工程、动力&能源工程等多个领域,主要工作地点在上海临港。
03
专家:特斯拉可能流失更多员工
马斯克的严厉可能会带来诸多后果。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尼古拉斯·布鲁姆(Nicholas Bloom)预测,特斯拉可能会立即流失8%至9%的办公室员工,另外20%的人会在未来几年“离开”,因为他们找到了更灵活的工作。他补充说,马斯克的命令将是对其他科技公司招聘人员的公开邀请,让他们把特斯拉员工作为目标。
对于马斯克这一要求,也让不少特斯拉员工不满。据报道,有员工表示:“如果出现了大规模离职潮,特斯拉将如何完成项目?我不认为投资者会对此感到高兴。”
一个位于加州的工人权益组织抨击了马斯克的重返办公室计划。“包括州政府在内的雇主们发现,强制要求所有员工返回办公室是爆发疫情的诱因,”Worksafe的执行董事Stephen Knight在给路透的一份电邮中写道,“不幸的是,特斯拉对工人安全的漠视是有据可查的,包括他们在疫情初期对县公共卫生部门的嘲讽。”
尽管一些大雇主已经永久接受自愿在家工作的政策,但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内的其他雇主正在要求员工逐步重返办公室。
从4月初开始,Alphabet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待三天,但许多员工已获准进行完全远程工作。
Twitter首席执行官Parag Agrawal在3月份发推文称,Twitter办公室将重新开放,但如果员工愿意,他们仍然可以在家工作。
04
中国区能否逃过一劫?
据字母榜报道,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大规模裁员。近几年来,每当公司面临危机,拿员工开刀已成为马斯克的常规操作。
特斯拉上一次大规模裁员,是在2019年。当年1月18日,新年伊始,马斯克向全体员工发送了邮件,宣布将裁减7%左右的全职员工。
2019年的裁员背后,有两大因素。
首先是政策的影响。根据美国国会于2017年通过的税收改革方案,汽车制造商销售的前20万辆电动汽车可获得税收抵免。税收抵免每六个月减少50%,直到逐步取消。自2019年1月1日起,美国电动车买家的联邦税收返还优惠将由7500美元减半至3750美元,而到了7月又进一步下降至1875美元。
马斯克在邮件中表示:“目前,我们最实惠的产品是中档(264英里)Model 3,售价4.4万美元。7月1日,低价版Model 3的需求将变得更大,因为届时美国的税收减免将再次下降一半,使我们的汽车价格提高1875美元。到年底时,优惠政策彻底结束。”税收优惠退坡带来的降价压力让马斯克开始考虑裁员。
此外,2018年6月,特斯拉高估了自身的生产效率,裁撤了9%的员工,这导致Model3的组装过程成为马斯克口中的“生产地狱”,人手严重不足的特斯拉不得不重启大规模招聘。
马斯克在邮件中表示:“很不幸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裁减大约7%的全职员工(去年增加了30%,超出了我们可负担的能力),保留最重要的临时工和合同工。”可见,2018年增加的30%员工,对特斯拉而言也是不小的压力。
与2019年的裁员相似,本次裁员前,特斯拉员工规模也经历了大规模扩张。据特斯拉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特斯拉及其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全职员工人数为99290人,而在2020年底为70757人。这意味着特斯拉2021年共招聘28533名员工,员工人数暴涨40.3%。
快速扩张应对产能问题,而后精兵简政,经历过此前的生产地狱后,马斯克“先招后裁”的刀法已炉火纯青。
特斯拉并非唯一裁员的新能源车企,在此之前,其在国内的竞争对手理想、小鹏已经开始了优化团队的“过冬”模式。
据公开数据,理想汽车员工从2020年底的4181人增至2021年底的11901人;截至2021年底,小鹏汽车员工数量超过1.39万人,2020年底这一数字还是5084人。理想汽车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职工薪酬总计34.8亿元,同比提升237%,人均薪酬成本超29万元。
与特斯拉相比,两家公司的员工规模扩张更加激进,高速扩张带来经营成本的大幅上涨,也为后来的裁员埋下了伏笔。
进入2022年,疫情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夹击下,车企的日子不好过了。今年3月份,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表示:“电池成本涨幅离谱,还没涨价的品牌多是涨幅尚未谈妥。”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上海疫情对汽车供应端的影响是巨大的,上海占全国10%的生产量,长春也占10%,两个地区合起来占到20%多的产量。但是它们的零部件的次生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大,尤其上海是零部件的核心集散地,80%以上零部件都在上海及周边生产,客观判断,上海疫情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程度在40%左右。”
多重不利因素下,今年5月,理想、小鹏相继被曝毁约应届生,如今回望去年的车企“抢人大战”,恍如隔世。
2021年9月,多家媒体报道了新能源车企的“抢人大战”,彼时小鹏汽车给应届生开出税前工资12-16k,13薪起步,最高15薪的待遇;蔚来汽车年终奖则在2-5万元之间,且包括入职的应届生在内,全员持股。
汽车相关专业准应届生李明表示,不只是正式员工,今年不少车企连实习岗位,对比去年都有所减少。“而且去年疫情相对稳定,现在好多地方的实习我们都没法投递。”李明表示。
而对于全球经营的马斯克来说,盘子更大,要考虑的也更多。除去疫情、原材料涨价、零部件短缺这些行业共同的不利因素,马斯克还要考虑俄乌局势等影响。
马斯克经常对各种问题发出警告,比如人口问题、人工智能等。而在这次裁员邮件中,马斯克又一次对经济衰退发出警告,各行各业的裁员降薪潮似乎在不断验证他的言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