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千亿白马暴雷

ZML1年前 (2022-06-13)调研纪要
大家好,我是海榕君。
周末,国内CXO 龙头 药明康德发布利空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和一致行动协议股东,预期减持公司总股本 3%的股份,其中2%通过大宗交易,1%通过集合竞价。药明康德市值接近3000亿人民币,本次减持大约接近100亿人民币,受此影响,CXO板块今天全线大跌,凯莱英和博腾股份走势较强。
本次减持时间:药明康德预期7月份出半年报,15个交易日后就到静默期了,可能8月份开始减持。

本次减持主体:主要是参与美股私有化的18个人民币基金到期退出和 股权激励平台减持,公告里面写了:本次减持股东自上市以来未减持其所持有股份。
药明康德这家公司比较特殊,在2015年的时候,它在美股上市,在美股退市后,2018年4月 重新在A股上市。在A股的招股说明中可以查到,参与美股私有化的股东当时承诺36个月不能减持 ,理论上这些资金到2021年5月才可以批量退出。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结果出了一个违规,其中一个基金上海瀛翊违背承诺,在解禁期只剩二十天的时候,猴急猴急地要解禁,受这个事件影响,证监会开始调查,在案件审核期间,其他基金也不能减持,这个案件一直拖到今年的5月28日才结案。
等于这些资金从2015年12月开始投资药明康德的美股私有化,到今年才能落袋为安,加上前期基金募集时间,可能这些资金的投资期已经持续7年左右,所以这次减持大概率是一级市场基金的正常退出,二级市场过于情绪化的解读这次减持。
药明康德问题是今年的业绩基数特别高,营收和净利润 60%左右增长,明年的增速预期会放缓了,市场普遍预期明年营收增速 19.48%,扣非净利润增速 20.33%。
....................
最近汽车板块很受关注,有投资者咨询如果看好国内零部件公司怎么投资 ?

前一段时间,提到李岳看好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他认为数千亿美金的核心零部件的全球利润池将会重构,中国很多公司会有机会。在燃油车时代 ,传统汽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 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的供应商一般都进不了这个供应链里面。电动车时代,国内新势力电动车公司 重构了零部件产业链。

举个例子: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里,大概只有四五十万以上的豪华车才会配空气悬架,现在空气悬架的渗透率 大约在3%左右。中国的汽车公司培养了一个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公司,这家公司的价格只有老外的一半,但是质量不比国外的差,而且服务比国外还好。

这些公司在大量使用中国国产的核心零部件以后,会出现下面 三种情况:
1.汽车零部件价格会出现下跌,以后可能20万的车里面就会配空气悬架。

2.如果西方这些传统的整车厂,不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就会导致它的产品性价比下降。你的车50万才配空气悬架,别人20万就有,这个体验感差别非常大的,所以这些供应链可能会从一家扶持变成在国内扩散,从而会进入全球市场

3.智能化,这是一个新增的增量,比如摄像头、自动驾驶、CMOS ,这完全是一个增量机会。

市场上目前有一个汽车ETF(516110)主要就是投资国内的汽车整车公司和零部件公司,占比分别在60%和30%左右。选股方法是从中证800里面选汽车和零部件行业的上市公司,每年的6月和12月会调整一次样本。重仓股里面汽车股有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长安汽车,广汽,零部件有福耀玻璃华域汽车星宇股份拓普集团
目前来看,汽车板块的驱动因素已经由前期的预期修复,转变为基本面加速向上,上周披露的5月份汽车销量数据也有明显改善。再加上中央/地方密集出台各项政策刺激汽车消费,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还是可以继续关注的。
再说说其他的公司:
新东方在线盘内股价上涨 100%,主要是因为 新东方在线的直播间人数突破10万+,新东方在线已经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但是通过几个直播间支撑百亿市值也很难 ,短期主要是情绪驱动上涨,直播间人数可能随时跌落,短期向上空间不大了。
比亚迪股份继续回购,6月13日出资10.35亿元回购95.4万股A股股份,回购价格区间于344.33元-358.58元。有一些券商认为比亚迪风险大,把比亚迪的抵押物折算率由60%调低为0%,对客户而言,就是持有这个标的做担保品,不能折算为保证金,不能融资买入,影响的是资金使用效率。
美联储联邦基金期货显示,美联储利率在2023年中期见顶于4%左右。
中金公司有大股东减持,青岛海尔旗下的投资公司 准备减持中金公司不超2.8%的A股股份。中金的财富管理做得挺不错的 ,长期看好。

吉利准备进入手机行业,今天吉利控股的星纪时代收购了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蔚来前期也准备造手机。


今天沪深300指数下跌 1.17%,两市成交 1.09万亿,下跌原因主要是北向资金净卖出约135亿元。外资流出的主要原因还是美国的CPI指数创了 近40年的新高,现在美股盘前三大指数已经破位,标普500 下跌 2.36%,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下跌 3%,A股市场虽然相对独立 ,但是美股如果一直下跌 ,A股逆势大涨也不容易,整体要先等美股走稳了。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千亿白马暴雷” 的相关文章

新冠特效药分析及CXO景气思辨

新冠特效药分析及CXO景气思辨

新冠特效药分析及CXO景气思辨...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医药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创新升级,未来已来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医药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创新升级,未来已来

  迎接新医改下的挑战与机遇,把握升级创新的发展脉络。供给端改革政策持续推进,逐渐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新冠疫情影响边际缩小,立足主业寻找2022年投资主线。  创新药:差异化、国际化拉开序幕,新兴技术领域百花绽放。1)创新药加速转型、生长,资本、政策、市场共同助力;2)以国产PD-1为例:借助医保放量同时纷纷出海,寻求ex-China地区合作;3)对于评价药企的“国际化”能力,主要需要通过四个维度:跨国BD合作能力、自主研发产品开展海外临床试验、自主研发产品License-out、自主研发产品在海外展开销售。4)中国药企需要积极探索特色国际化之路;5)在差异化、国际化的药物研发浪潮中,新兴技术是药企展现自身差异化特色、形成研发平台优势的重要因素;6)国产创新药品种丰富,板块景气度逐渐提升。  生物药:面临政策与技术的新变局,着眼未来布局当下。1)政策端:控费降价压力已传导至生物药,合理预期范围与幅度;2)技术端:新冠疫苗研发推动行业技术快速发展、成熟;3)关注疫苗行业新变局,展望未来发展新格局。  卖水人高光赛道依旧,CRO、CDMO维持高光。近年来,CXO赛道表现出其优秀的成长性...

药明康德2021年业绩预增交流20220119

药明康德2021年业绩预增交流20220119

要点:1)22年预计实现45%收入YOY,利润和收入YOY保持同步;2)化学产能增长70%,收入增长同步与产能,wuxichemistry增长超过70%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228.19-229.01亿(YOY38%-38.5%),归母净利润49.73-50.31亿(YOY68%-70%),扣非40.07-40.55亿(YOY68%-70%),21Q4实现收入62.98-63.8亿(YOY33.4%-35.1%),归母净利润14.11-14.69亿(YOY138%-148%),扣非9.01-9.49亿(YOY23.26%-29.82%)。Q4季度收入加速泰兴22H2APICDMO工厂投产,美国5亿美金资本开支,24年底投入运营上海外高桥基地于2021年10月顺利通过首个制剂项目的美国FDA上市前检查(PAI,Pre-ApprovalInspection)。2021年10月的同一周,外高桥基地同时顺利通过2个制剂项目的中国NMPA上市前检查。4个制剂商业化项目,8个制剂项目处于临床三期或NDA申请阶段。资本开支:加大投入,21年总计66亿人民币,之前指引70-80亿,22年支出80-10...

海通证券 | CXO:情绪扰动后估值性价比显著,看好板块中长期发展

海通证券 | CXO:情绪扰动后估值性价比显著,看好板块中长期发展

【海通医药】CXO:情绪扰动后估值性价比显著,看好板块中长期发展近期CXO板块估值大幅调整,已接近2018年下半年低点。按照2月10日收盘价来看,22年药明康德34X、药明生物46X、泰格医药35X、康龙化成42X、凯莱英35X、博腾股份39X、昭衍新药44X、美迪西42X,CXO板块全面进入PEG小于等于1阶段,特别是CXO龙头性价比极高。市场担忧:(1)未来全球一级医疗领域投融资不景气可能影响CXO业绩?回溯过去20多年,仅在1998年及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药企缺乏研发资金引来了CXO业绩的波动。自2021/07/01至今,NASDAQ 100指数(大盘股)上涨1%, IBB指数(中大型Biotech)下跌21%,XBI(中小盘Biotech)指数下跌34%,美股上CRO仅下跌2%。(2)国内一级医药领域投融资不景气?创新研发热度缩减?2021年,国内医疗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21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84%,特别是Q4出现大量高额融资。国内一级医药市场分化逐步拉大,优秀项目及掌握前沿技术的早期公司融资活跃度明显更高。行业规范的进程将提高对创新产品与临床申报的要求,以国内业...

德邦证券:​医药确定见底!!当前医药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可重点配置!!

德邦证券:​医药确定见底!!当前医药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可重点配置!!

医药确定见底!!当前医药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可重点配置!!下周22-24号,我们相聚上海,与张伯礼院士(中药)、医保研究院应院长(医保支付改革)、博腾生物隋总(CGT-CDMO)、生物制药工艺专家陶博士(制药上游)、固生堂涂董事长(中医)等重磅专家共话医药投资【德邦医药】今日在CXO、中药板块带动下,医药指数大涨3.4%,总算扬眉吐气!我们认为医药板块确定见底,行情大概率能持续!!【本周周报,我们明确提出当前医药为极佳买点,可重点配置医药】:1)医药已回调充分:2021M7至今医药指数-30%!以CXO为主的医疗服务指数达-50%;近一个月,医药指数更是极致快速回调超17%,很多CXO个股PEG<1,23年估值有些不到30X;2)医药机构持仓已创4年来新低,非医药基金对医药持仓已从2020Q2的15.9%降至2021Q4的7.3%(已低于对医药极度悲观的2018年),22年1月医药急速下挫后,公募对医药持仓预计更低,当前严重低配!!3)医药行业增长:1、CXO等板块的业绩持续表现亮眼;2、新冠疫苗加强+新冠药物,助力国门尽快打开,医药需求有望复苏;重点推荐:坚持业绩为王!优选政策...

慎知资产基金经理余海丰策略交流会 20220215

慎知资产基金经理余海丰策略交流会 20220215

最近市场波动比较大,我们公司三位基金经理主动要求出来,一方面讲最近市场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讲讲我们过去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慎知资产介绍成立至今一年半,用股票语言来说还是一只次新股。到今天一共有 19 名员工,1 个投资经理,10 名研究员,覆盖了可选消费、必选消费、周期、新兴科技(计算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医药,2 名交易员。今年对研究员的人力规划是 13-15 人。2020 年十月底运作,截至上周收益率 13.3%,2021 年 YTD10.52%,明显跑赢沪深 300 和恒生指数。去年 7 月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最灰暗的一个月,打破了很多人对我控制回撤能力的印象。去年下半年只能说是勉强跑赢市场。对去年表现的评价是 59 分,去年错过了新能源,一方面是没有研究员,另一方面是我自己不适应高举高打的市场。对我自己而言,优质蓝筹白马的标签之下,我们可能是落水者中,水花最小的一个。第一个收获是我们在去年港股非常惨淡的情况下,40%的港股配置没亏钱,说明我们的持仓审美还不错。第二个收获是我们从大平台到小公司,大的资管平台体重太重了,4000 亿规模,单票买 1%,只能买 400 亿的公司...

生物医药深度策略(2月刊)

生物医药深度策略(2月刊)

生物医药深度策略(2月刊) 中证医疗指数399989本轮调整时间(2021年7月1日-今年2月11日)超过7个月,最大回撤幅度47%。上一轮调整时间(2018年5月29日-2019年1月4日)超过7个月,最大回撤幅度34%。医药板块处于相对低位,面临两个外部环境。一是监管环境恶劣。市场机制、新兴产业多次被干预,造成普遍信心不足,以致于无法证伪的传言盛行,边际放松的信号无用。接着需要关注3月中旬重要会议是否释放提振经济和信心的措施,第七批仿制药国采规则是否体现不追求最低价的承诺,先放低预期。二是市场环境恶劣。2018年市场先调整,医药最后调整,今年相反,医药最先调整,市场刚开始调整,多重利空共振,创业板跌破20月均线。医药行业具有公益属性、市场属性和创新属性,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所以会出现政策周期。公益属性,通过市场属性和创新属性来实现,医药行业大部分优质公司景气逻辑未被动摇。政策有周期,业绩弱周期,主要困扰还是估值问题,但经过调整,大部分优质公司接近或触及安全估值区间。外部环境恶劣,无法乐观,但景气逻辑和合理估值是定海神针。 一、创新药股价对各种悲观预期消化充分,医...

中信证券:深度嵌入全球医药产业链,不必过度解读美“关键供应链”政策

中信证券:深度嵌入全球医药产业链,不必过度解读美“关键供应链”政策

【中信证券医药】深度嵌入全球医药产业链,不必过度解读美“关键供应链”政策事件:根据财联社2月24日报道,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计划采取10项具体行动以提高关键供应链的复原力,促进小型企业的作用。美国希望以此确保本国供应链安全。其中部分关键项目有:提出一项进出口银行倡议,增强本土半导体、生科科技、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产品生产的融资支持;将在未来几周内提出一项新的“买美国货”规则,对于关键产品提供新的参考价格和本土产品含量门槛;使用《国防生产法》建造和扩展一系列医药资源产业基地,以减少美国在关键医药产品和原料药对进口的高度依赖等。此次发言主要系对一年前拜登政府百日审查的表态,方向上仍是老生常谈。此前,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对四种关键产品: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稀土金属、药品的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及更深入的一年期审查,并于2021年6月出具了一份百日报告——其中关于药品供应链部分百日报告指出要确保自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表现异常出色的仿制药供应链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认为此次美国政府官员的表态主要系对去年同期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