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任正非《活下去》全文

ZML10个月前 (08-24)调研纪要

任正非:全球经济长期衰退,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主要纲领

未来三年有质量的活下去

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这个口号很好,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

‍‍如果按计划在2025年我们会有一点点希望,那么我们要先想办法度过这三年艰难时期,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我们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我们能不能突围,现在还不敢肯定,所以每个口都不要再讲故事,一定要讲实现,尤其在进行业务预判时,不要再抱幻想,讲故事骗公司,损失要从你们的粮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来,活下来就有未来。

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

2023年预算要保持合理节奏,盲目扩张,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或关闭。

‍‍全公司都要有效的使用预算,不能盲目一切将项目关闭,节约出来的人力压到前线去,继续优化机关业务,合理编制人员ICT基础设施,还是我们的黑土地粮仓,一定要收缩到一个有竞争力的复杂硬件平台与复杂软件平台,挂在上面搭车的项目都要摘出来。军团是建基础信息平台,更好的卖ICT,基础设施卖底座不是做生态,终端是未来我们崛起突破的基础,但不能盲目。现在要缩小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提升盈利。

华为云计算要踏踏实实以支撑华为业务发展为主,走支持产业互联网的道路。数字能源在战略机会窗上加大投入,创造更大价值,收缩机关,加强作战队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除了为生存下来的连续性投资以及能够盈利的主要目标,未来几年内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应该缩减或关闭,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来,我们要面对现实,不要有太遥远太伟大的理想,快刀斩乱麻,富余人员调整到战略预备队,再把它们组合到合理岗位上去抢粮食。

一定要把边缘业务从战略核心里抽出来。边缘业务抽出来以后,我们先评价一下能不能做好,还需要多少资源才能做好,做不好资源消耗巨大的业务不如关闭以后开放让别人去做,我们不要包打天下,如果确实是在战略管道里的,我们必须做,又做得不够好的就改组作战队伍换干部。如果出现了一些机会窗,我们扩大了战略预备队和干部专家战略资源池,组成突击队去机会窗突击。

坚持实事求是,在市场上的收缩要坚决。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立志为全人类服务,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活下来,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要在市场结构上调整,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哪些地方应该放弃。

放弃部分市场

第一聚焦价值市场价值客户,把主要力量用于正态分布曲线中间的一段,一部分国家我们在市场上就彻底放弃了。我们也有肥肉市场,把原来啃骨头的人员调去啃肥肉。

第二,对于艰苦国家和地区,作为将来要提拔的新生干部的考核锻炼基地,有些国家产量少,我们虽然还要做,但是否不再派士兵守在雪山顶,因为下来后他还是士兵,雪山顶是考验人的,有潜力的新生干部下来就有机会升军长,因为小国容易综合化,他从概算预算、合同、投标交付、工时定额计算,解决方案一起干都做完了。回来在干部履历表上一天升将军11道门槛就过了5道6道。当然有些员工守边疆已经很长时间,回国收入减少,还涉及孩子上学问题,他自愿留在这些国家继续干,也不要强行调回国。

第三,海外回国的员工要优先获得技能培训和上岗机会。从海外归来的员工要有一个保护期,保护他在上岗,保证他获得一定的培训,艰苦国家的人员技能可能比国内差,因为他没有现实作战环境,怎么进步呢?就如高原上的士兵,虽然他站得很高,但并没有吸收什么宇宙能量,他们付出了代价,不能一回国就考试,然后就淘汰了,这样艰苦地区就没人愿意去,所以我们要保证回国员工有岗位安排,有宽松的学习时间,至于这段时间他的能力没有追赶上来就另当别论。

财务要做好现金流的规划,危难时期主要是要造血,我们虽说2025年会好转,但万一到时没有炮弹怎么办?所以那是美好的计划,我们要有安全的粮食措施。

公司有两大支出给员工分红,包括工资稳定,这是增强内部的信心和凝聚力,‍‍给银行还贷,这是增强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度。已经存在较为明显的潜在风险的项目,不要再抱有幻想,要尽快浮出来,让审计做结论,将风险量化。与此同时依然可以继续管理这些已经被消除的资产,通过管理让风险变为适当的收益,我们心里不要带有一种泡沫幻想,一看报表挺好,决心就挺大,但到时实际赚不到钱。

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夯实责任,奖金升职升级与经营结果挂钩,将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第一,在今年和明年的考核中要提升现金流和利润的权重,宁可销售收入下滑一些,但利润和现金流要增长,经营性利润增长的奖金要多一点,激励大家去争抢利润。

第二,各责任中心签署考核责任书,公司要针对基于KPI的对等奖赏机制,明年正常升职升级不变,但要加强与责任对等的挂钩,一年一年让人感觉到天冷,但我们的转换要有耐心热情,我曾给常务董事会讲过,基本工资框架不要变,这是一个刚性指标,但员工优秀了,可以升职升级,奖金可以有很大弹性。为什么有弹性?鼓励大家上战场抢粮食去,前线和机关不一样。

第三,今年各个业务的奖金一定要拉开差距,绝不允许平均逼迫大家实现抢粮食的短期目标。过去公司的政策是基本摆平,大家没有感觉到冬天的寒冷,每个人都盖被子,只是厚一点薄一点而已。今年年底利润和现金流多的业务,奖金就多发一些,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就是很低的奖金,甚至没有,逼这个业务自杀,把寒气传递下去。‍‍

目前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军团比赛就是年底比奖金,因为奖金不是公司给的,是军团自己挣来的利润,而且还交给公司一部分,如果挣不到粮食,我们要敢于不发奖金,因为员工的基本收入可以开支生活必需品。当然有些战略业务短期内创造不出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评定的方式来确定,但很多业绩差的边缘业务一定要砍掉,这就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生存危机点上不惜代价投入

质量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这样的路线,研发要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负责,并承诺服务专家要具有综合性能力,质量不好的产品是研发人员的耻辱,这句话应该贴到研发办公室的研发办公区的墙上,现在全世界网络故障率越来越高,一个事故就可能摧毁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

100-1=0,对我们研发来说,单板的研发,单个器件的研发,系统的研发,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要,质量是研发制造人员对市场服务人员的最优支持保障。‍‍如果产品质量不好,就相当于让弟兄们冒着枪林弹雨,冰天雪地,炎热酷暑,新冠病毒在前线冲锋。所以我们要建立反向考核机制,一线反向考核不仅要考核机关服务组织,也要延伸到产品线,坐在办公室还做不好质量,那就要收缩战线,提高竞争力。

我们要提高服务体系的地位,服务专家对事故对网络体验要有综合判断能力。过去我们重研发轻服务,现在我们也要重视服务体系,要重视我们的网络不出问题,体验要好。合理科学合理的控制库存,我们要从过去恐慌性的自救改为有质量的自救,要注意合理的压库存,不要因为过大库存而造成公司的利润不足和现金流紧张,从而构成我们新的危机。在战略关键机会点上,生存危机点上,我们可以不惜代价投入,但在非战略机会点上不能乱花钱。

文章来自#赚美了#,更多一手硬核资料,请访问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任正非《活下去》全文” 的相关文章

热到发烫的工业软件赛道:深创投、华为投了这位华科教授

热到发烫的工业软件赛道:深创投、华为投了这位华科教授

工业软件,一条跟芯片同样着急的卡脖子赛道。来源: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张继文华为又悄悄出手了。据悉,武汉天喻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是华为系VC——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约25.5%,为第一大股东。这家不起眼的公司背后,站着一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立平。2002年,陈立平组织天喻软件从母公司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剥离、改制,并出任公司董事长。此后20年,他和一众华科教授熬过了国产工业软件落寞年代,缔造了今天的天喻软件。透过华为的出手,我们看到一条热得发烫的赛道——工业软件。从2021年起,工业软件项目开始密集出现在各大VC/PE的投委会上。十沣科技、中望龙腾、芯华章、华天软件、黑湖科技、云道智造、摩尔元数.....一众黑马融资火爆,好不热闹。曾几何时,几乎所有VC都在看半导体;如今这一幕似乎又在工业软件上演。一个粗略的共识是:这是一条跟芯片同样着急的卡脖子赛道。01华科教授,一连创立两家公司华为、深创投分别入股我们先从一位华科教授说起。天喻软件诞生于上世纪末的“甩掉绘图板”浪潮。彼时,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尚未采用计算机绘...

创新药每年压轴戏

创新药每年压轴戏

‍‍自2016年开始、2017年正式铺开的医保谈判,到今年已经是第7年,每年Q4的医保谈判都是当年创新药行业的压轴大戏。同时,医保谈判这两年的争议一直比较大,是否要纳入医保也被各种讨论,较有代表性的是个别外资企业不纳入医保的新药品种也可以卖出几十亿的销售额。就今年医保谈判文件的发布,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政策面的变化以及产业的现状。01医保谈判规则分析医保谈判情况是我们自2019年以来每年必备的内容,原因是这涉及到创新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支付端的最新变化。今年的医保谈判总体大的框架并没有调整,630以前获批的新药、新适应症都可以参加医保谈判,我们说过经过几年探索后医保谈判的规则实际上也在逐步完善。但今年的文件最核心的一点更新是披露了新药谈判续约的规则,对于每年的医保谈判,此前大家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一个药物纳入医保后每个两年都要循环谈判降价,那对于创新药公司的盈利预测模型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业绩的高度不可预测性会带来估值的剧烈波动。而这次续约规则的公布,并非是政策面的缓和,但可以给一个相对确定的预期,从而使得业绩的可预测性提升,更容易找到估值的锚。首先在进行新药首次纳入医保谈判的时候,医保...

海通策略会34家地产物业信息小结

海通策略会34家地产物业信息小结

1)6月销售复苏情况。不论到访量、去化率6月较5月均有明显提升。部分聚焦1、2核心企业已表达销售前3周环比提升近30%,到访量提升超40%。预计6月冲量不必悲观(差异仅是单月同比各家能否转正,环比无悠)。2)2H货值将大幅提升,市场去化率能否保持是推货力度核心。企业对2H货值推盘并不担忧。部分企业计划2H推盘较1H翻倍(大致7比3),较2021年增长超20%。预计企业后阶段每个月均保持销售冲刺状态。3)暂无企业调整全年竣工目标,但均表达1H竣工会受疫情冲击,不排除对结算有影响但整体可控。4)5月静态管理对商业零售有冲击,但6月明显恢复。核心龙头前5月零售增速仍保持个位数(3%左右)。主流企业保持开店目标。部分企业已公布商户补贴计划和影响5)1H物管外拓受到部分干扰,部分甲方招标或推迟到明年。相比20年,补贴\税减偏少,企业加班费增多,但1H成本整体可控。暂无物管企业调整全年业绩增速目标,少数商管企业下调幅度在5%左右。6)土拓方面集中收缩。从拿地角度看资源优先20大重点城市或以外城市的重点区域。严控利润要求,提高资金效率。        &nbs...

2022新发展阶段储能产业的技术趋势

2022新发展阶段储能产业的技术趋势

要点: 新发展阶段储能主要特点:电网侧、电源侧成为储能发展重要方向;注重安全性、可用性;今年上半 年装机量偏低,下半年装机压力大;商业用户侧储能的发展逐渐起步;海外家储的规模迎来爆发。 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路线:集中式,优势是控制简单、并网逆变器成熟,劣势是电池难以做到完全一 致,系统可用性受到影响;分散式(组串式),优势是解决了电池簇的不均衡问题,劣势是技术难度 高、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高;高压级联式,优势是与电网交互容易,劣势是技术路线相对小 众,对电池的绝缘保护和系统控制要求高。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大容量趋势带来成本降低;电池管理精细化;逆变器和高压部分的深度融合;增 加EMS(能量管理系统)和现货、电力交易匹配的策略。2020、2021年中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2022年是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主要特点:1.电网侧、 电源侧成为储能发展重要方向,政策和示范项目的推动下,释放出大量需求。2.注重安全性、可用性 (充放电量),而前几年重点关注装机,这对储能系统集成商提出更高要求,做到成本低、可用、安 全(不可能三角:三个方面不可能同时达到)。3.今年上半年...

欧洲户储交流要点20230103

欧洲户储交流要点20230103

行业情况1)22年:德国4-5gwh,其他的大一点的市场1Gwh+,中国企业市占率上升很快;2)23年: igbt、电芯下半年产能释放;预计下半年竞争会变得更激烈;全年装机量认为可以翻倍;看好方向看好高端(高压三相)及工商业(30Kwh+)项目的需求上量,预计23-24年工商业还会有2-3倍的增长。1、 高压三相:价格更高,系统整体毛利率较低压产品高20%。更匹配别墅等场景三相电需求,估算21年基本只有德国用,22年渗透率30%+,天花板60%+。主流企业:比亚迪、华为;首航、麦田、古瑞瓦特拓展渠道比较快。2、工商业(100-120kw,配50-100kwh储能):22年装机量上升不快,主要是IGBT等供给问题,实际需求高。主流企业:一梯队华为+阳光,其次锦浪、固德威。竞争相对不激烈,大机的售后维护成本更高,设置了门槛。3、亚非拉地区离网市场空间大。产品价格1、高压三相:2.5-3.2rmb/wh,大部分3块以内。供应很紧张,高端市场价格没看到有下滑的趋势。2、低压市场(主要在南欧):经销商层面南欧的库存9-10月开始比较高,预计价格会下滑。此前价格2rmb/wh的卖得比较多,最近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