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体化进展顺利,供应链安全无虞
财务资料及近况
1. 营收,2022H1,357E(+77%YOY),2022Q2,204。6E(+75。4%YOY)
2. 归母,2022H1,12。7E(+80%YOY),2022Q2,7。3E(+52。7%YOY)
3。扣非,2022H1,11。5E(+97%YOY),2022Q2,6。6E(+59。3%YOY)
4。组件出货,2022H1,18。02GW(+72%YOY),其中85%,210大尺寸。
5。销售模式,2022H1,分销60%,分布式系统业务2。2GW(+400%YOY),确认销售收入1。6GW,净利2。79E,归母2。23E,(全年预计5-6W)。
6。集中式电站EPC,300MW。
7。储能。2022H1,300MW出货,全年目标1GWh
8。支架。2022H1,近2GW,全年目标4-5GW
9。电池片,2022年全年产能目标50GW。
10。储能电池,2022H1储能100+MW,整体处于建设阶段,和鹏辉能源有设立合资厂,截止6。30,已在手订单300-400MW,2022年出货1GW,明年翻翻。
11。组件,2022年全年产能目标65GW,出货目标组件40-43GW,2023年组件单瓦净利7分钱为中枢。
12。装机需求,未来三年CAGR30%+,2023年全球约380-400GW需求,中国和欧美约占300GW以下需求。今年美国装机20-25GW。明年也可能翻倍。欧洲下半年因双节日下装机持平。13。硅料,报价约在302~303元,相对高位。随着2022Q4〜2023Q1硅料供应增加,价格可能下降。公司签订200多亿4年长单及自行生产工业硅、多晶硅保证供应链安全。
14。竞争优势,公司处于成长市场,新进入者加入很正常,新玩家可能会切入国内集中式市场,对公司影响较小。公司有长时间建立的良好品牌、管道、产品优势。
15。库存,目前略有增加15基点t将在2022Q4〜2023Q1消化完。
16。海外布局,海外布局将增加成本,但可以较好的出口欧美。东南亚布局成本差距约2-3分钱,公司已在泰国越南布局,并持续有进行海外布局及研究。
17。辅材,没有观测到制约生产的情况。
18。投产,工业硅、多晶硅2022Q4季度投产。工业硅2W吨,多晶硅几千吨,硅片明年产出全年约18GW。
19。电池片技术,各类型新技术并未有看到明显的快速降本增效优势,仍较为看好TOPCON的商业价值。
20。大尺寸组件渗透率,210尺寸累计出货50%,屋顶分布式主要以415-430W至尊小金刚为主。
21。新产品发布,目前670W仍为最高W数产品,未安排新产品。
22。电站自持,不考虑自持电站。仅会在建设过渡时持有。
※如需要详细数据,请洽对口销售,
硅料
1。硅业分会停止公开报价
2。硅料这周9/19上半周报价302〜303元,相对高位
3。2022Q4或是2023Q1会出现分水岭。硅业分会停止报价。也意味着整体的相见顶的信号。阶段性见顶。
主要竞争者通威股份进入组件市场
1。价格战可能性比较小
2。组件壁垒在于销售不是在制造,制造能力、销售能力分别占10-15%以及80%以上权重。难点在于销售。
3。通威是组件的新企业。能参与的市场不多,主要在集中式市场,这块格局比较固定,势必有点压力,价格上会有点影响。但对整个组件行业影响不大。首先分布式占比中国占全球40%,集中式20%左右,只吃20%市场里面的一部分,影响度可控。还是要讲究商业规则,不会意味着价格战去推进市场,友商竞争优势在哪个环节?硅料看起来比较明显,但是否具有长竞争力要观察长期。做组件从开始到全球前几大第一梯队,都是要比较长时间验证,本质上来说要有长期竞争力才能成功。
4。通威可能牺牲一些硅料利润去抢组件市场?长期价格看,硅料价格下来,组件端各凭本事?对
5。通威背景跟友商隆基背景不太一样。隆基背景相对好一点。
6。光伏行业,通威不干,还是有其他厂商去干,不用过度担忧。在相对增长比较明确的市场。相对蓝海的市场,有竞争者进来很正常。从竞争角度上来说,在快速增长市场上,有竞争很正常,而且交叉客户很小。通威国内集中式客户为主。我们以海外分布式为主。有65%海外,交集很小。
2023年光伏装机需求
1。国内,除了十四五期间的新能源装机目标很明确。拉长还有2030、2060目标,若分到各个五年目标很明确。
2。海外,有各自的碳中和目标,欧洲激进一点,其他国家也有时间上差距,整体目标有一定差距
3。全球市场,380-400GW装机需求,主要来自中国欧洲北美,主力地区占300GW不到量。
4。未来三年,整个光伏需求。可以CAGR30%+增长
欧洲法案情况及Q4产业链情况
1。强迫劳动力要立法。提案到立法,最少每一关都要顺利进行的话,也需要两年时间。
2。另外,中国市场的硅料的工业硅布局,都是非新疆产地比较多,两年可以够时间布局产业链。明年,欧美150GW需求,算30-40W吨硅料需求,国内硅料产出150W吨,不会找不到硅料出口欧洲。
3。产业链行业变化要遵从市场,公司在客户变化、行业变化,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公司硅料明年Q4投产、工业硅也是会要投产。产业链压力比较小。除此之外,公司同第三方采购。有采购非新疆硅料,认为影响不大
地面电站Q4装机状况、装机预期
1。今年比去年增长,今年增长幅度要看价格,看组件和硅料价格。
2。中国,今年看到我们中国能源集团发布资料,2022集中分布式装机到100GW,1-8月50GW不到。后面几个月会比较大的量出来。
3。欧洲,装机比较慢一些。存货有点问题,往后看,拉货会跟以前一样积极吗。会比较放缓吗?发货角度看。Q4有双节,有点影响,对比Q3大概率持平状态
库存
1。通道里面。各个链条里面的库存。比去年正常状态多一点,基于需求往上走的,大家通道库存多15个点的通道库存,但不是很担心明年需求
2。今年Q4〜明年1Q库存会消化完吗?会
3。库存问题不是说工人问题而已,核心在于欧洲、亚太地区的社会形态下的差距。欧洲装光伏屋顶经销商很赚钱,可以赚4000〜5000欧净利润。有些欧洲安装商,盖两三个屋顶就休假了,虽然欧洲经济不好这两年,干这块业务的从业人员过得很滋润。
美国进出口
1。从东南亚出口到美国这边的情况,报关情况在不被扣押的情况,有什么好转?后续有看到好转情况吗?只能说是大家要做市场,要符合市场规定,现在被调查,确确实实,两年内没影响,两年内不会对关税上做要求WRO、强迫劳动力不能完全消除。只能说,公司会符合要求,对管理有些考验,硅片端,我们暂时没产能,但已经做了建设规划。硅料端。做海外布局、采购。对我们影响比小。
生产外地化
1。核心看新的市场价值未来价值有多大,盈利水平有多强,投资环境是否有利于中资企业去投资要考虑。
2。未来要看区域贸易形式和贸易风险如何变化,要考虑三个因素,从生产制造环节看。国内要比东南亚低。布局东南亚是为了布局美国市场,主要要看产业链成本才能去投海外市场作布局。。
3。有持续进行评估
海外布局成本差距
1. 东南亚跟国内比,成本差距大概2-3分钱差距。
2。组件大概0。06-0。07单瓦
净利有没有特别的瓶颈。可能让出货量达不到380-400GW?
1. 明年硅料价格,预期持续下降,同时行业需求,认为持续上升。现因原材料成本过高。导致需求羁押,应释放未释放的。这块明年产业价格会逐步扩张
2。欧洲能源需求矛盾,持续暴露出来,能源结构问题,明年欧洲需求还是维持相对高为状态。对比来说,环比10-20%增长
3。中国明确,双碳、十四五规划,大家都很清晰。对中国市场来说,新能源还是会往上走。
4。美国,今年装机20-25GW不错,明年从本质需求来说可能翻倍。政策要看符合美国市场,美国需求不错。
辅材
供应链环节,有可能卡到出货环节吗?石英、EVA会制约吗?
1。不具备制约条件
2。石英故事没法被证伪的,从生产企业来说说不准,但资本市场觉得很缺。
3。公司明年有做硅片扩张,耗材采购都能够按目标完成
明年工业硅、硅料、硅片投产时间
1。上游,工业鞋、多晶硅2022Q4季度投产,工业硅2W吨。多晶硅几千吨,硅片产出约18GW,青海15GW+,海外硅片6。5GW上半年。(?)
2。成本比较低,青海资源给予优势。不方便透露
公司明年,海内外市场,着重的市场领域?
1。预期对未来高增长的领域
2。明年增长比较快的业务,支架、跟踪支架业务,地面电站开工情况不好,地面电站开工。明年,对比今年大幅提升,国内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相对缺电背景下面,整个工商业装机需求会大幅度提升。户用硅料下跌,会对产业链利润增厚,基数上来,总量上增长会很快,明年看,美国市场,具备,符合商业贸易条件下。还是不错的需求
3。明年,国内,不管工商或是户用部分,跟欧洲相比较,盈利上,比欧洲高一些,美国高于欧洲,国内比,欧洲高
分布式
1。最近很多人来做,对我们来说,后来竞争者,主要优势在哪。和正泰、创维等相比。跟他们比我们差距在哪?分布式核心竞争要素在产品的销售,商业模式销售、管道能力体现。
2。做分布跟卖组件一样道理,对客户、经销商管道、商业模式都要有比较好的积累,还有品牌信誉在里面。如光伏逆变器要保5-10年、组件25年,因此对品牌要求很高。天合、正泰长期在分布式有积累的,品牌信誉更高一点。新进品牌进来需要建立信誉,若选个新品牌。可能干个几年不干了。运维服务会成为大问题。
3。天合在产业链,光伏制造里面有商业信誉在里面,比较好的竞争优势
4。2022H1分布式,国内上半年2。2GW出货,今年目标是5-6GW
电池技术路径
1。明年年终,TOPCON,PERC成本会接近吗,明年上半年?友商说,对外价格下来,薄片化不是这么明显,PERC有优势?有考虑硅料价格往下走的情况,通过薄片化、良率转化效率提升都有,包括多种技术。
2。HJT、BC布局想法?BC、HJT都在实验室做测试。目前看,性价比、商业化、性价比不高,没像是TOPCON这么具备商业化价值。
3。有了解隆基HPBC?说不清楚,隆基,不一定全对,目前看效率、良率提升,没想象中这么快。
2023年组件预估比较稳态单瓦净利、毛利
1。明年单瓦7分钱为中枢。回收布局1。海外会早一些,国外取决于光伏行业发展历史,欧美对我们双调查之后,才发展起来,往后推二十几年,2030年光伏组件才会出现显著功率下降情况,大规模组件报废潮,需要环保回收处理,应对未来行业的问题。
2。回收标准技术。没特定去做这件事情,主要还是做组件,回收是另外一个分支,国家会去制定回收标准,会参考组件专家意见,术业有专攻,要到十几年之后的事情。
3。硅片电池到组件,可回收东西不是这么多,比较难做回收再利用吗?最主要技术,会参杂新元素材料做分解,使纯度回到可以用状态,未来N型技术,对前端硅片的纯度要求更高,现在是太阳能级。会看演变,现在说太早,若中国国家政策投入大规模资金。技术会跟着迭代。
电站自持
1。电站自持,属于重资产,主要还是国内央国企来做,资金成本低。国内外模式TB模式。既使我们先去建。买家也是基本已找到的。
2。持有时间,公司只会短暂持有一段时间。在开发销售阶段滚着做,不会大规模自持电站。海外,会签订PPA,价格比较好,开发完会希望马上卖掉。
3。海外,没有EPC团队。是分包出去,开发后卖掉只要价格合适。EPC不一定会是我们来做。
4。国内。我们也会做EPC,不会特定自持电站
光伏产业竞争激烈
1。卷会更加快迭代,有优势的公司优势会更加的强,一些国家会竞争一些贸易壁垒。中国厂商因成本优势,既使加上关税、加上利润分食,还可以让最终客户受益。
2。头部企业都有资金。很多头部企业都从原本的公开市场退下来,回A上市融资。融资OK下,技术没太大变化下。头部企业的优势度还是会维持,壁垒会越来越高。
3。海外立法去保护,也不太可能快速建立自己的供应链,还有一部分量来自于国内企业。我们还是会难受,我们会快速变化应对海外布局,各家都有考虑布局,看决策是否真的有利于情况。本来在越南、泰国有电池组件厂,硅片也会在越南泰国6。5GW明年上半年出来。
4。CR4集中度稳步提升。和第五名差距越拉越大
5。公司电池也没有1:1,考虑多方面因素会开放一部分外采,因有些新的供货商出来,电池有一定比例,成本有优势。
大尺寸210组件渗透率如何?有更大、更高功率组件计划?
1。2022H1210产品结构85%。
2。行业看,公司是当时主推领军企业,210累计出货50%以上,公司210硅片尺寸能够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平台上会更多降本增效,现在看是在670W产品为最高W数产品,没有新产品推出。
3。210组件尺寸(光伏模块)过大。会导致在户用领域影响安装排布吗?分布式是推出一款,至尊小金刚,专门用分布式。415〜430W水平,国内、欧洲都是这个尺寸。
储能电池
1。建设研发阶段,电芯与鹏辉能源有一个合资厂。
2。有合资电芯厂。会用在产品当中。
3。电源侧、发电测、电网、户储,如果不对电芯强制要求,会用自己的电芯,有要求用品牌,我们做后端集成,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
4。整体而言。处于建设阶段,2022H1储能100MW,已在手订单300-400MW,今年出货1GW,明年翻翻
5。户储做日本市场,和开发商合作,已有2-3000户,明年还会翻翻。扩大曰本以外,也会扩张欧洲市场。盈利情况,几千万亏损状态,明年会有平衡,后年市场好。
销售及经销商
1。商业模式机密。
2。只能看比例优势,分销60%,分布式管道占了较多,还会维持水平2022H2
3。每个市场,澳洲、欧洲、局部市场,公司都有大的经销商,合作比较稳定,会保持联系。
4。2019年疫情开始,延续到2021年。整体出现局部地区供需状态不平衡,运费很高、港口乱、人员乱。
5。这种情况下。公司和经销商,做出更好的配合及服务,包括自己的库存水位上做一定的沟通。
6。若看到几个月后需要货,公司会提前发货。
7。对于经销商,提前保证金上有一定合作。加上额外的服务,通过这样,市场不确定情况下,做更好服务沟通,加强和经销商关系和纽带。
8。这种情况下。固定经销商会更好维持在新的市场上开拓。
硅料签订情况
1。签长单,和南玻集团签订吨硅料协议,金额虽高达两百多亿。但覆盖4年时间,总体量不算多。2。整体组件产能要65GW今年。明年60-65GW,整体占比而言,相对比较少。行业上来说。长单较散单有一定优势。
3。明年硅料还是可能会往下跌,今年90W顿,硅料明年整体产出产量140-150W吨,500多GW。可以支持较高的GW量
4。长单,锁量不锁价。只是一个合作方式,保证供应链稳定竞争
优势
1。每一个看组件后端品牌管道,天合是最早做组件。
2。下游布局更多一些,一体化、跟踪支架、支架而言较其他方,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
3。布局分布式在每一个区域,各家有相对优势。我们在欧洲很早进入去市场,市占率非常靠前。相对来说有上游产能情况下,单瓦净利,相对较高。控制成本、规模化效应、前端布局时间较长优势。
4。明年,一体化更完善,产业链来说我们更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