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Topcon电池专家交流

ZML12个月前 (06-26)调研纪要

时间:2022.6.22
Topcon 专家电话会议概述:行业空间看:Topcon 目前在全环节成本已经与 Perc 拉平,预计 22 年开始大规模放量,主要玩家包括晶科、晶澳、中来、天合等,协鑫和正泰亦正在开发。Topcon 技术路线中,PECVDLPCVDPVD 是核心的路线差别,目前 LPCVD(晶科)已经能够成熟量产,PEALD 比较接近量产,但 PECVD(捷佳和金辰主推)的氧化硅形成过程不稳定(成膜速度太快)、良率低。23-24 年预计 182 产线会改造升级为 Topcon,但 166 产线大概率没办法再用,核心技术在设备厂手中。Topcon 概述:16-17 年开始研发,2021 年晶科率先在全行业开始规模化量产,2022 年开始正式大规模量产。主要玩家:2022 年下半年看,天合(宿迁 8GW),晶澳、正泰都有入局。产品对比:晶科之前有不到 1GW 的试点项目,22 年海宁尖山等项目投产,22 年合计 Tocpon出货量预计超过 10GW;中来(泰州 2.4GW);天合出货量较少,但在 Topcon 方向也有持续的小规模出货;协鑫、正泰正在开发,但尚没有 Topcon 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成本分析:晶科为例,良率已经达到 97%-98%,效率已经达到 24.7%,已经达到预期效果;完全的一体化成本可以做到和 Perc 一致的水平,电池端、硅片端略高于 Perc,组件端低于Perc,整体成本拉平;硅料部分 N 型料比 P 型料确实贵一些,单片 N 型比 P 型贵 7%;采用LPCVD 路线,单瓦 Topcon 组件较 Perc 贵 2 分钱,拆分来看,电池环节非硅高 2 分钱/w,硅片端非硅高不到 2 分钱/w,组件端 Tocpon 低 Perc2-3 分钱/w。降本路线:银浆单耗,21 年单片 100 毫克出头,22 年预计能做到 90 毫克/片;电力、辅材等持续降低;硅片厚度能够做到 150μm,后续基本没有下降空间,强行下降会导致碎片率等问题大大增加。LPCVD 路线进展看:晶科 LPCVD 为主,其他技术路线还是处在持续解决问题、但尚未完全成熟可以量产的阶段;LPCVD 本身有扰动等问题,但 PECVD 效率和良率目前都偏低(较LPCVD);石英舟成本看,在量产的情况下在 1-2 分钱/w,后期在隐裂的风险增加的情况下成本可能还要增加,石英管和石英舟是共存配合使用的;目前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解决碎管的问题,现在主要以定期更换为主,更换周期看,石英舟 2-3 月/次(单次更换时间很短),石英管 5-6 月/次(单次更换时间较长,至少以天计算),更换过程中希望能够不停工换,但风险很大,目前还是采用的全线停机更换的方式。PVD 路线进展看:中来股份用 PVD 方式的氧化层质量不佳,设备成本也偏高;PECVD 路线进展看:PEALD 在通威的 Topcon 项目中有较好的落地(微导),已经非常接近量产;PECVD(捷佳和金辰)要求完整的掺磷过程一次形成,存在磨损等问题,效率比 LP 低 0.2%-0.3%,良率亦更低(氧化层不够致密);晶澳可能采用捷佳的 PE-poly 技术方向;捷佳在润阳、晶澳试点,晶澳可能有 4GW 的标杆试点项目;生长多晶硅没问题,但是氧化硅层 LP 比 PE 更稳定,因为 PE 的成膜速度快、控制难度大,而膜最佳厚度在 1.5nm,因此成膜不稳定性大。大硅片良率问题:当前 210N 型拉棒环节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除中环外其他厂商质量波动很大,182 会好很多,因此部分厂商在往 182 转。后道:现有主流 Topcon 中额外增加后道的激光硼掺杂,但不是必须的程序;提效从 0.2%-0.3%希望较大,0.4%难度很大。激光微损:当初晶科和海目星签订的 30-40GW,但目前正在和别家洽谈,海目星份额预计会下降。设备相关:182 的 Perc 产线以更换为主(即保留 Perc 能够与 Topcon 公用的部分),但 166的产线基本就全部抛弃、不会再重复利用了;都是电池厂和设备厂都一起开发,决定性的东西还在设备厂手里,晶科能做出来其他家买了相同的设备也能够做出来。感谢您点赞、在看、转发!本纪要来自于网络,若任何人认为不便传播,请添加微信或者留言,即刻删除!盼望得到支持和理解,在价值投资的共同理念下一起进步!
         
文章来自#赚美了#,一个专注赛道股投研的平台,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Topcon电池专家交流” 的相关文章

锂电各主要环节供需(根据长江电新报告整理)

锂电各主要环节供需(根据长江电新报告整理)

1)电池涨价:此前上中游材料端涨价基本由动力电池承担,9月开始,整车厂接受传导,约5%;判断动力电池毛利率的拐点发生在Q4或明年Q1。 2)紧缺情况: 三元正极:不缺 铁锂正极:开始不缺;前驱体磷酸铁仍紧张 负极:负极不缺,石墨化受限电和能耗缺 隔膜: 21年末开始边际紧张 电解液: 6F/VC年末会缓解一些, 22H2或基本不缺 铜箔:紧缺预期有分歧,优质产能还是缺 3)盈利能力 有望边际上扬的环节:电池,隔膜 继续保持稳定的环节:铜箔,负极(石墨化储备丰富,璞泰来), 电解液 (主要是天赐,双F或逐步开始接棒6F周期) 有边际下降风险的环节:正极,负极(石墨化自供率低的企业) 各主要环节情况: 1.三元正极: a)没有产能瓶颈,目前单位盈利处于高点,主要来自于库存收益&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b)预计22年处于总量过剩状态,叠加锂价22年下跌概率较低,所以库存收益也会边际下行,单吨...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新能源车-聚势而强,电动车市场开启最美篇章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新能源车-聚势而强,电动车市场开启最美篇章

核心观点 KEY POINT  2021年主旋律:需求超预期增长,产业链盈利再分配。国内1-9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15.7万辆,国内新能源车需求的超预期增长导致年 内中上游材料环节供需紧张尤为突出,呈现量价齐升局面,而电池厂商向下游价格传导迟滞,主要承担了前期价格上涨压力,产业链盈 利向材料端倾斜。  展望2022:美国市场接棒,延续高速增长。全球三大主要汽车市场中,美国新能源发展略显滞后,1-9月渗透率仅为3.93%,低于中国的 12.4%和欧洲的17.3%。在美国补贴支持政策不断加码和新车型密集推出的驱动下,美国市场2022年有望复制欧洲2020年增长趋势,成为 全球需求新的发动机。  从量和利两个维度出发,海外龙头供应链和边际趋紧环节仍将具备超额收益。从量的角度出发,建议关注美国市场弹性标的。美国整体 市场目前由松下、LG等日韩龙头企业主导,占据国际化卡位优势的材料企业将充分分享需求增长带来的销量弹性。从盈利能力的角度 出发,建议关注边际趋紧环节。紧缺环节中,首推铜箔和隔膜,二者受制于上游设备瓶颈,未来1-2年供需继续收紧,龙头企业...

国盛证券2022年度策略:全球电动化高歌猛进,风光加速渗透率提升

国盛证券2022年度策略:全球电动化高歌猛进,风光加速渗透率提升

【摘要】新能源车:全球电动化趋势明确,全球政策共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优质新能源车型陆续上市,产业链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发展。中国:补贴逐步退坡,进入市场化阶段,国内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快速发力。欧洲:碳减排主线逻辑下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长期确定性强。美国:拜登政府利好政策频出,2030年电车销量目标50%,有望接棒欧洲成为新能源车下一个爆发主场。电池环节,涨价已开启,尤其是话语权强、产业链布局广的头部企业迎来盈利修复拐点。中游材料环节,隔膜、磷酸铁锂、电解液2022年供需关系仍将延续紧平衡,负极核心环节石墨化产能依旧紧张。重点配置:1)已进入全球性龙头车企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产业链的电池制造商。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关注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2)锂电龙头产业链中的优质材料供应商。重点推荐璞泰来,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中伟股份,丰元股份等。3)产业链中存在供求差或价格持续高位延续的板块,重点推荐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建议关注德方纳米,新宙邦,多氟多,星源材质,诺德股份,嘉元科技等。光伏:产业链博弈趋缓背景下关注受损环节的盈利修复,电池片新技术加速推进量产,关注设备厂商订单景气度...

中信建投:汽车零部件行业成长路径与投研框架 - 价与量,升级与破局

中信建投:汽车零部件行业成长路径与投研框架 - 价与量,升级与破局

核心观点汽车零部件成长路径及投研框架:价与量,升级与破局 驱动要素分析量的维度,主要是讲市占率,驱动力源于全球汽车降本(尤其是中国市场)压力以及新势力供应体系变化使 得汽车产业族群向中国转移,本土零部件凭借自身的成本和快速响应能力持续加速承接来自合资、外资、新 势力的新订单;价的维度,汽车行业消费和科技属性增加,来自于增量配置的军备竞赛、电动化差异性部件、 智能化纯增量部件带来的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 量:由突破合资的逻辑转变为深度绑定强势自主品牌+新势力的逻辑基于我们前期的整车投研框架《变局与变革》,本轮自主品牌基于自身核心能力提升(平台,市场需求把控, 电动等),并经过与合资充分内卷后(合资补产品,减配降价)后份额快速提升,我们预计后期强势自主+新 势力本土份额有望突破80%(当前仅30%),合资份额将逐步被侵蚀,之前零部件成长路径大多为自主-合资全球,当前我们认为该路径将逐步转换为强势自主+后期可持续成长的新势力,并深度绑定。 价:基于消费&科技(电动和智能)属性增加带来的增量配置或差异性部件增量消费升级属性:整车厂在中短期科技无差异化的背景下...

​高工锂电 | 电动车策略会交流要点之二

​高工锂电 | 电动车策略会交流要点之二

【高工电动车策略会】交流要点之二铁锂正极:22年高增,总体供给偏紧,但龙蟠等产能超预期1.德方纳米:现12万吨产能,单月出货1万吨,22年1月新增技改3万吨,2Q末合资10万吨、3Q末合资8万吨投产,22年预计出货20万吨;Q4单吨利润环比提升至5k以上,22年可维持。锰铁锂10万吨23Q1投产。2.龙蟠科技:21年出货4万吨+,明年15万吨。3.富临精工:目前盈亏平衡,22Q1单吨利润可达行业平均3-4k、4.龙佰集团:5万吨铁锂正极、2.5万吨负极22Q1达产,第一阶段规划20万吨铁锂正极,20万吨负极。隔膜:22年紧平衡,大客户定价稳定,小订单可提价1.恩捷:12月出货近4亿平,22年出货45-50亿平,海外增速高于国内。2.星源:21Q4产量3.5亿(产能极限),22Q3新产能开始释放,全年出货预期仍为17亿平。3.沧州:目前干法膜1.5亿,湿法膜2亿平。在建湿法2+2亿平,分别于23Q1、Q3投产,使用日本西部设备,线速可80m/min。4.中兴新材:均为干法,21年5亿平,22年10亿平。基膜产能21年8.5亿平,22年12亿平,23年至少22亿平。主要客户比亚迪、宁德。电...

天风证券|电动车2022年度策略:底部反转>一体化>新技术>供需错配

天风证券|电动车2022年度策略:底部反转>一体化>新技术>供需错配

【天风电新】电动车年度策略:底部反转>一体化>新技术>供需错配———————————复盘20年车企&电池表现更佳,估值弹性驱动股价上涨,首选有长逻辑+壁垒高的赛道,标的系【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21年锂矿&中游材料,行业需求大超预期,供需紧张带来盈利弹性,如【诺德股份】、【恩捷股份】。?展望预计22年全球销量942万辆,同增55%,国内依赖高端放量+中端崛起,欧洲补贴退坡影响不大,美国新车型+补贴或落地驱动。预计22年全球动力装机达480GWh,同增62%。预计22年全球锂电池需求达687GWh,25年达2063GWh,复合增速46%。?碳酸锂涨价反噬需求的担忧?我们认为1)不能忽视其他环节的成本下降空间;2)不能忽视车企对销量的重视。?投资建议:优选业绩弹性和估值弹性品种我们推荐四大主线,排序为底部反转>一体化>新技术>供需错配。业绩弹性看:1、 底部反转-电池/大宗材料占比高公司(盈利在底部区间范围,看好向上弹性)。看好【宁德】、【亿纬锂能】、【欣旺达】、【科达利】、【拓普】。2、 一体化构建中期壁垒。22年材料投资机会看个股,优秀的公司盈利...

锂板块将迎来最猛烈的修复

锂板块将迎来最猛烈的修复

锂板块将迎来最猛烈的修复下面我来汇报下锂板块最新的情况,说三个方面的内容:一、9月至今的背离即将迎来修复:市场严重低估了需求端的韧性上周参加锂行业大会的观察的是,下游对采购的热情高胀,并且基本上只谈量,不谈价,下游对价格的接受度远超预期,特别是没有资源保障的电池及正极材料企业,同时也正是这部分没有资源保障的电池和正极材料企业驱动了价格上行,这部分企业成了价格上涨的核心力量。1、 类比2017年,C端正处于供给创造需求阶段:2015-2017年的周期本质是由于补贴带来的B端需求(商用车)爆发带来,同时也随着补贴退坡和供给端释放带来了供需的反转;但2020-2021年的需求来自于C端,并且正逐渐演变为供给创造需求阶段,优质供应逐渐进入大规模放量阶段,这驱动了行业需求曲线陡峭并且更加健康。相对于2022年来讲:(1) 出台的2022年补贴政策超预期,特别是放开总量200万辆上限的限制,今年电动汽车产销量很有可能突破600万辆;(2) 优质供应正在释放:具备竞争力的新车型不断上市,带动下游放量明确,2022年新车上市总量超过25款,优质的供应正快速释放,并且芯片短缺因素正在消化,预计2022Q...

2022年将成为智能驾驶算力“军备竞赛”元年,L3渗透率拐点向上

2022年将成为智能驾驶算力“军备竞赛”元年,L3渗透率拐点向上

2022年将成为智能驾驶算力“军备竞赛”元年,L3渗透率拐点向上。我们梳理了2022年的新车智能驾驶算力排行前十数据,随着激光雷达的陆续上车和点云数的提升、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的数量和精度增加,使得大算力冗余、算力先行成为主机厂的共识,以提高车端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度和精度,带来实时行车场景数据识别准确率、L3/L3+高阶自动驾驶落地确定性的提升。我们认为,2022年将进入智能汽车算力“军备竞赛”元年,为汽车智能化提供肥沃的硬件土壤,加速汽车产业L3及L3+智能驾驶渗透率的向上拐点。高通推动5nm Soc芯片进入汽车,产业迭代持续加速。2020年初的CES上,高通宣布将要推出Snapdragon Ride的完整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与英伟达等芯片巨头正面交锋,实现业务版图从手机到座舱、智能驾驶端的进一步延伸。2021年1月26日,高通在以“重新定义汽车”为主题的线上活动中发布了5nm制程工艺的SoC和加速器芯片和拥有超700 TOPS算力的Snapdragon Ride平台,功耗从5W到130W,预计2022年Q2开始出货。国内长城汽车与高通已达成合作,2022Q2的WEY将成为首款搭载r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