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碳纤维电话会议纪要20220719

ZML11个月前 (07-21)调研纪要
Q:VISTA专利到期的影响,会不会导致应用增加?
吉林化纤最利好。专利到期会不会一下增长,其实风电使用要成本低廉的碳纤维。专利到期,下半年很多厂家会有计划批量投放市场的过程。很多叶片厂家,技术准备很多都是针对VISTA避开。这次是核心专利到期。远景,碳纤维大脊梁。上海电气,海上叶片,专利到期相当于把他们的双手解放了,他们可以去验证,可能释放几百台,做一个批量化验证。今年碳纤维用量,国内用量会有小高潮。碳纤维不好涨价,17年那时价格就在110,但是2020年下半年碳纤维价格往上走,吉林,105-110涨到160-170,涨价50%,对于大部分叶片厂家觉得价格太高了用不起,很多厂家采取玻纤拉脊梁的供应。主打海上叶片的,100米已经很正常了,最大的研制的岛120米。长期趋势,肯定是碳纤维在风电里越用越多,3-5年运用最多的还是风电。风电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了。风电的渗透率怎么走,稳步增加还是缓慢前行到某个点突飞猛进,要看碳纤维厂家和叶片厂家的博弈。很多碳纤维厂家亏本很多年,最近涨价希望高价位多赚点。对于叶片,碳纤维太贵我就不用或者少用,很多厂家都在宣称全玻纤的,超过100米,有一个博弈的过程。从长期看,碳纤维的风电应用从2w多到25年4-5w到7-8w是肯定的,因为vistas的发展趋势,从06年玻纤拉脊梁,陆续有很多挫折和弯路,13-14年,开始批量化应用碳纤维,到16年碳纤维用量就超过航空航天了。早期还比较谨慎,还有好几种工艺,也有玻纤的。到19年,验证很成熟了,把所有机型,2mw到8mw,都改成碳纤维的工艺。vista,5000台作用,他用了23000到25000,平均一台5t左右。全球3w台,渗透率50%,7.5wt,所以总体非常看好,未来几年,肯定是风电是最大用户。趋势怎么走还是要看碳纤维价格怎么样。
Q:小高潮的量?去年2.3万吨,增速在碳纤维下游不是增速很快,叶片用多少量?
去年全球是3.2万吨。国内2.3w吨。2w吨给vista,还有1-2k是给ge和西门子,其实国内还有2-3k吨,国内去年风电最后一年补贴,用了一部分去年上半年一部分厂家用两种工艺,成本比较高,后面停了,1231之前装的才能享受,所以停掉了。所以是2-3k吨到几万吨的增长。今年vista的2w吨,3k吨灌注和预浸料(这部分没有了),后面厂家会做一部分试验,可能有5-6k家,3000吨去了。略有增长。今年2.5-2.7w吨之间。
Q:大高潮什么时候到来?除了价格,还有什么长度一定要用?
100米长的基本就是碳纤维,没有玻纤的梁。碳纤维新上的项目,吉林化纤增加近2wt,神鹰增加2wt,碳谷,也增加了。设备不能空闲的。很多主机厂,用了新的碳纤维叶片机型,其他的发电机构,连接机构,塔筒机构是不是要改变,都需要磨合。vistas用了很多年的轻量化验证。当我们整个风电配套产业链,都配合碳纤维叶片,可能要2-3年的功夫,全玻纤的就再也回不去了。以vistas,用碳纤维做主梁以后,叶片平均减重,40%以上,对各种装置都要有配套调整,国内叶片还没有这个工作,所以磨合2-3年,系统做磨合之后就回不去玻纤梁和玻纤叶片。现在玻纤百万吨的量级在风电。
Q:碳梁的生产壁垒?2-3年大规模的去做碳梁叶片,碳梁试验,模具需要多久,叶片生产要多久?也要试验一段时间?
试验已经完成差不多了,现在是批量化验证。碳梁垃脊工艺,这个是非常成熟效率非常高的。他对叶片进行设计,不同宽度长度和截面,会有不同的差异,最核心的技术在主机厂,他要对整个风电的叶片设计,把梁的规格订下来,委托厂家进行生产。吉林化纤,恒晨,都在生产碳梁。叶片厂,双瑞,中材,都在买设备做。都在上相关的垃脊设备。整体上来说一旦专利到期,国内的主机企业对碳梁的格局,会进入混战,谁更有优势,成本更低,供应量更有优势,也会进入价格战
Q:去年vistas不管专利,国内很多企业就开始生产垃脊碳板了,当下试验会带来比较大的增量?
你可以做也可以备货,但是不能销售。专利保护利益过程,不保护研究过程,所以去年别人做他也没办法,除非有销售。做垃脊,没办法管。碳纤维垃脊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很多厂家在去年大规模上设备。专利到期前,就先研究,到了就先抢第一波红利。
Q:光威,给维斯塔斯供货,垃脊碳板不是有壁垒,那对其他对手也不是特别有优势?
国外厂家供应链不会引入很多供应商,管理成本会加大,一般2-3个。但是vistas,他也可以做若干集成,这么多厂家,到一个合适的价格和成本,他也都会采购。最典型的就是,制药行业,过期前专利壁垒,过了后还有制剂壁垒。他到期了,他可以升级自己风电的机型,先升级,他对专利肯定也有提防,准备了一些新的核心技术。
他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光威还可以做碳纤维,国内3家,奥盛,?,光威。他还做了吉林碳谷原丝做碳化做碳梁。光威以前只做航空小丝束,现在对大的也有心得。光威的包头和神鹰的项目差不多同时启动,神鹰已经出了,包头还没出,因为以前他没做过大丝束。其他厂家简化方法,买精工科技的生产线,光威,人家不卖给他,他们也不愿意买。现在他一直买碳谷原丝,现在做了好几年了,到去年1000多吨。这点,碳梁去年的业务,从20降低到10%毛利,但是跨入千吨级别,对光威也是很重要的。
Q:包头投产,毛利有修复空间?
会调整。现在他毛利很高。本部的200t,在军工为主。1kg要3k,包头不会这么贵。风电就100多。这段时间他会调整策略,做2-300的碳纤维,对他也有利。光伏氢瓶,普遍可以接受200以上,风电只接受100的碳纤维。
Q:神鹰扩的大丝束?
不是大丝束,现在是吉林化纤。上海石化。上海石化原本718,现在19号了。
Q:什么时候能到100左右?
明年后年到110-120.这几个产能开出来,碳纤维还是化工设备,是连续开着的,不开设备就会坏。而且碳纤维成本也没那么高,成本8-10w之间。去年的吉林化纤,公告套纤维成本10-12万之间,可以卖150-160,这个是因为成本涨价。原丝当时3.5-4w,如果回归3w以下,100-110是比较合理的。碳纤维要在风电上大规模放量,要接近100.
Q:风机厂磨合2-3年,大规模放量难?要用的话,塔筒怎么改造?
对,但是中国有些步骤走通可能会快一点。25年之后肯定有大规模放量。发电机机组轴承都能变轻,很多叶片重,80m的要接近30t,碳纤维,只有20t左右,很多东西都变轻了,塔筒轴承变轻,发电机要改一下,发电效率更高了,装置要变小,发电装置和输电装置也要改,因为发电多了。每个叶片轻8-10t,3个就要轻很多,塔筒就可以不用那么大了,都是对风电有利的优势。
Q:光伏可接受的碳纤维200以上,未来会不会也会下降?对碳纤维价格展望
逻辑上肯定会下降。光伏的700的12k类型为主,价格260左右。东丽也在这个价格。国外?220-230,进入国内也差不多这个价格。之前价格没上涨之前,在130-160之前,随着平衡,也会在150-180之间。
Q:22-23年价格会下来?
神鹰1w多t的,主要就是T700的12k和T700的24k。
Q:产能利用率能到多少?
能到60%就不错了。这几年扩产很大,甚至要降到50%一下。之前几家产能将近5w吨了。除了风电过万吨,没有其他的。下一个可能汽车,但是汽车价格要求价格可能更低。
Q:碳纤维成本?
小丝束市场基本没法买,都是自产自用。神鹰,光威,都给自己,能给外面卖的,吉林碳谷的大丝束。目前小丝束不比大丝束贵多少。碳谷,原丝在4w-4.5w,这个对于吉林碳谷,利润非常可观,原丝生产角度,用聚丙烯晴,成本8k-13/14k,基本和原油挂钩,波动就在1w上下。纺织和原丝合成这个行业,加1w就有利润了。2w出头的成本,就是吉林碳谷原丝的成本了,这两年他利润很客观,但是他让下游的压力很大。宝鼎,新创,光威,都买他们的原丝做碳纤维。
Q:吉林碳谷的原丝,有区分小丝束和大丝束?
小丝束很少卖。小丝束相差大,和他批量小有关系,正常,都是越小成本越高价格越高,我们正常12k,更常见还有3k,6k价格很高,因为量小。碳纤维本身,12k,化纤的25k,150-160,神鹰的12k,卖260,3k的可能3-400,1k的,3000以上。小丝束,小到大,成本越低,还有量也有关系。正常越大成本越低。
Q: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性价比的问题?100-110,风电成本放量,竞争力的假设玻璃纤维的价格多少?
影响不大,因为玻纤价格很低了。现在也就5-6k,也不可能降低到4k。玻纤最主要用在支撑结构,因为梁对叶片来说比较关键,叶片就是需要梁支撑的,门皮没什么强度的,所以玻纤没什么影响,再降也不会降太多了
Q:专利到期是垃脊碳板的工艺?保护的是什么?
最原始的是用垃脊碳板做叶片的梁的工艺。他保护的就是用垃脊做梁的工艺。垃脊很早就过期了,垃脊做梁很多都可以做了
Q:碳梁目前碳纤维用量还受限于价格,国内风电厂,在碳梁工艺没什么问题?价格下降到合理可以迅速起量?
对。国内外碳纤维对比,吉林化纤,150-160.最新有140了。vistas的碳纤维保价就14-15美金。
Q:国内目前碳纤维厂商,走大丝束和小丝束,差异化竞争,也会有一些渗透,神鹰有24-25k走,吉林也会发展T700的,怎么看技术的互相渗透?哪个进展更快或者更容易实现?
路径不一样和下游应用不一样。因体育和航空,用预浸料工艺,要攒纱,小丝束,风电用垃脊工艺,大丝束有优势。渗透很正常,吉林化纤,大丝束为主,上了新公司叫凯美特,做小丝束,神鹰,准备做大丝束。神鹰的DMICO的干分丝法,吉林化纤2步法,有利于丝束做大。现在都是每分钟几百米。未来提高丝束和提速,提速难度很大,但是提高丝束相对容易点。
Q:假如神鹰突破24k用干喷湿纺。24k的成本和吉林的成本?
他的成本要高。吉林化纤25k的成本,现在的价格110-120.他可以降,因为把利润分给吉林碳谷了。成本能降到80-100.神鹰成本24k要100以上。50k,现在吉林化纤工艺在做,干喷湿纺的工艺不好做,喷头有空气段,放大之后很热,一碰就容易连死。干喷湿纺做50k有难度,湿法做50k难度不大。湿法做50k成本降5-10%。腈纶做到100k,价格就2w出头。以后做原丝不会专门建生产线,而是会改造,新投资和,投资成本和设备投资周期不一样。现在是化工投资项目,没有3年成不了,环评安平,没有3年做不了,还有厂房规划,之后上设备调试,没有3年做不了,所以未来做原丝的产线难。原本20wt的腈纶生产线,拿3-5万吨的改造,半年到1年就改造完了,成本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吉林化纤还有个奇峰化纤,做腈纶的。
Q:碳谷和上海石化,都是新建的?
他们现在在做实验,因为早期量小。他们还没有必要从大装备上做。未来要做5k-1w吨,对他们就有利了,他们已经在做相关的改造工作了
Q:未来降本重头还是在原丝环节?
原丝碳丝都有,原丝占比可能比较大。2t原丝做1t,4万降到2 w,这样就有4w的降价幅度了。
参考中国巨石20年单位成本下降的路径,玻纤的成本下降,单位原材料和能耗,设备的国产化。规模效应。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费用的摊薄。
Q:叶片里面大小丝束的用量比例?
小丝束不是做碳梁板,碳梁是几层板累的,以前是放一层布,板和板之间树脂不好进去,有布树脂就好进去,用量不多。以前布全是玻纤,现在换成碳玻粉的布。长度碳纤,横向还是玻纤。
宏发新材做这个布的。
Q:日本海外进口的量回复到什么程度?
40-50%,今年陆陆续续回复了,日本政府不是禁止,是整改,要可追溯。整改完之后就回复供应。2个要求,对东丽整改,以前贴在里面。玻纤轴,现在里面有,外面也有。玻纤用完了,就能看到比较核心的东西。以前中国用了之后,为了这个就把内纤撕掉,卖给别人。现在要用完才能看到。回复到2-3k吨。最近追踪海关数据就能看到了。
Q:海关数据,买进来的是便宜的,出口是贵的?
也有特殊用途。好多就是特殊的,一部分纤维,就是常规卖给俄罗斯的,就是贵一点,因为碳纤维有特殊用途。预浸料,民用一平几十,有些特殊的,要1000块钱。
Q:48k-50k是大丝束,会更大规模下降,如果大丝束企业能做出就能改变格局?
现在南京在做。但是他以前有问题,时间窗口不好,没有通过vistas的验证,风电弱了一些,其他的好一些。小丝束格局非常稳定。恒升,产线4k吨,打7-8折,按照几千吨的量在做。以前才几百吨,因为外面限制,中简和光威,卖给军工的几种型号,卖给无人机的,要便宜的,有些是东丽的预浸料。中美关系坏了后,这部分被停了。给恒升补上了。
光伏,氢能军工的增速,都不会比风电慢。

文章来自#赚美了#,更多一手硬核资料,请访问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碳纤维电话会议纪要20220719” 的相关文章

运达股份2021Q3业绩报交流纪要

运达股份2021Q3业绩报交流纪要

总的来说,公司发展趋势向上,海上风电进程也较快,9兆瓦已经第一次投标,价格为3900多,14兆瓦明年上半年完成。同时,关于资源获得,公司目前获得将近50万指标(风电+光伏),对比十三五20万千瓦指标,今年有大的进步,管理上十四五目标控制在2500人以内,三季度整个交货1.26GW,4兆瓦以上机型将近30万千瓦,毛利率也更高。明年指引,至少7gw以上。现在订单结构来看,执行的基本是3-4mw占一半,4mw以上一半。【公司情况】 :总三的季来度说业,绩公说司明整体发展向上趋势非常明显,财务上从今年开始体现,新增订单上也是保持比较好的势头,达到3.4GW,订单结构有一些变化,民企的订单达到一半,央企大规模招标价格较低,不打算央企招标,因为在民企中也是有一定的份额,民企价格和毛利率相对来说更好,议价能力,合同的谈判能力更强,未来会往央企倾斜,特别是资源,特别是西北荒漠的风电资源会明显倾向于央企,在民企中我们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我们是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之一,6.6兆瓦机型已拿到60万千瓦的订单,公司的整体效率较快。海上风电开发进程也较快,9兆瓦已经第一次投标,价格为3900多,14兆瓦明年上半年...

​海风逻辑更新(海通电新电话会)

​海风逻辑更新(海通电新电话会)

1.海风价格下来以后,后面就上不去了,度电成本短期还会一路向下2.海上有望复制陆上今年的情况,降本降价刺激招标量;最后的价格是由可赚钱的公司决定的(谁降本快可以报更低的价谁就留在市场上,其他的被迫退出)3.明年海风装机量未必下滑,今年装不完的部分加上11、12月 要招标的6-7GW项目,明年装机量可能8GW以上4.海风的逻辑不是明年业绩有高增长,而是大家对中长期的乐观程度上来后,把估值提上去,即便明年业绩没有增长甚至下降,估值从10x到30、40x(单从拔估值的角度,股价也会有不错的涨幅)陆风:1.风机出口在加速,国内厂商已经有拿到国外订单的了(价格低于海外50%-60%,性价比高),风机出口是长远趋势2.零部件成本基本传导下去了,风机是类似期货,如果不报低价,就没有未来的市场份额了,明年风机盈利会有分化,降本快的还好,降本速度跟不上的业绩就会差,零部件整体都不会太差。——————————[海通电新]继续强推海风,刚刚开始,戴维斯双击!底层的逻辑是平价:海风平价度电招标成本目前已经降到0.35元/kwh,预计未来2-3年将持续降价,系统造价从去年的1.6万/kw降到今年1.1-1.2万...

风电交流纪要音频

风电交流纪要音频

风电交流纪要音频...

运达股份交流纪要20211123

运达股份交流纪要20211123

运达股份:1)最近签单的价格下降,毛利率怎么办。一半的订单来自民企,一半来自国企,小国企的价格比公开市场招标价格更好,预期成本会向下走。预期成本大概率是下降的,大家控制成本的能力每年都在进步。2)卡脖子环节怎么办?哪些零部件比较紧张?2020年的量出货量中桨叶是最高峰,今年出货量增加了一倍不止。2020年主力机型是2.5MW,我们明年是4MW以上。我不觉得哪个部件会卡脖子。3)市场份额:市场担心公司在央企市场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在增长,对公司的市场份额是否有冲击?我们一半来自央企国企,一半来自民企,往年央企比例在80%以上,下降的原因是民企的价格更好一些,公开市场招标的国企央企价格比较低,大厂的价格太低了,我们就不太想拿这部分订单。我们的目标是抢占更激进的市场份额的话是没必要的,因为整体的招标量是上行的。央企的份额是在往上走的,我们明年的招标市场还是已经布局了。我们资源量也在向上。我们产品的性价比是得到了民营企业的青睐。实际上民营企业的量并不少。我们的产品在民营企业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们产品的运行稳定性是非常好的。我们2020年的策略是正确的,不赚钱但是信用、产品都是非常...

中信建投:新能源行业每周观察-刚柔并济、海陆共进,直流输电开启新时代

中信建投:新能源行业每周观察-刚柔并济、海陆共进,直流输电开启新时代

20211121-中信建投-新能源行业每周观察:刚柔并济、海陆共进,直流输电开启新时代.pdf行业投资策略 新能源汽车:监管升级,锂电技术指标门槛提升推动行业格局优化。工信部《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征 求意见稿)发布,相比上一版本全新增加锂电级材料的技术指 标考核要求。现有主流 5 系产品有望陆续被高镍路线取代。判断此政策对抑制材料、电池产能无序扩张意义重大。贸然进入本领域,而未做好技术准备的企业可能面产品性能不符合监管 要求,从而直接丧失市场竞争力的可能。利好三元高镍、龙头铁锂和磷酸锰铁锂。推荐标的:华友钴业、容百科技、振华新材、芳源股份、长远锂科、中伟股份、德方纳米、富临精工 等。 光伏风电:2021 年 1-10 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 29.31GW,同比增长 34.02%;10 月全国光伏新增并网容量为 3.75GW,同比减少 10.07%。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风电装机 3 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分别为 28518 和 1445 万千瓦),1-10 月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30.4%。近期,美国恢复双面组件关税豁免权,并下调 20...

天顺风能交流纪要20211125

天顺风能交流纪要20211125

1)和主机厂是怎么分工的?电站未来大部分会转入给业主,运营权是在我们手里。 2)北部湾海上风电预计5GW,我们能拿到多少?海上平价是未来1-2年可以看到的,国家规划了6个海上风电基地,我们预计明年是落地3-4个。今年有些工厂开始做海风业务了,明年大家会看到比较明晰的格局。海上平价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明年产业链会着力降本。几家头部企业会更有机会一些,看看谁能抢到更多份额。 3)和华能的合作进展如何?对华能最关心的说是看到我们风电资源进一步落地。他们关注的是电站的指标和落地。我们是关注电站交易,我们希望做成产品,而不是一事一议。随着标准的形成,我们希望和央企谈判可以形成零部件的优先采购权。今年我们的重心是资源储备。明年就会看到更清楚的格局。 4)湖北、辽宁新开发的风电领域,我们不仅自建自营,综合的盈利能力有指引吗?自建,会比目前看到的建站成本下降,我们是5500元,市场大概是6000。对上市公司的负担是叶片厂。引入主机厂是因为配套,不是要分享利润。母公司有一些相关的产业在落地中,对上市公司来说,负担不重。电站建设和持有都是上市公司的。 5)在市场化交...

国盛证券2022年度策略:全球电动化高歌猛进,风光加速渗透率提升

国盛证券2022年度策略:全球电动化高歌猛进,风光加速渗透率提升

【摘要】新能源车:全球电动化趋势明确,全球政策共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优质新能源车型陆续上市,产业链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发展。中国:补贴逐步退坡,进入市场化阶段,国内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快速发力。欧洲:碳减排主线逻辑下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长期确定性强。美国:拜登政府利好政策频出,2030年电车销量目标50%,有望接棒欧洲成为新能源车下一个爆发主场。电池环节,涨价已开启,尤其是话语权强、产业链布局广的头部企业迎来盈利修复拐点。中游材料环节,隔膜、磷酸铁锂、电解液2022年供需关系仍将延续紧平衡,负极核心环节石墨化产能依旧紧张。重点配置:1)已进入全球性龙头车企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产业链的电池制造商。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关注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2)锂电龙头产业链中的优质材料供应商。重点推荐璞泰来,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中伟股份,丰元股份等。3)产业链中存在供求差或价格持续高位延续的板块,重点推荐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建议关注德方纳米,新宙邦,多氟多,星源材质,诺德股份,嘉元科技等。光伏:产业链博弈趋缓背景下关注受损环节的盈利修复,电池片新技术加速推进量产,关注设备厂商订单景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