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芯片龙头大动作!韦尔股份斥资40亿“夺权”北京君正的背后,清华校友圈上演资本大戏

ZML1年前 (2022-06-04)调研纪要



此次韦尔股份北京君正发起攻势,业界最普遍的猜测,是其要在营收恶化之前寻找到突围之路。北京君正恰好能补足韦尔股份有所缺失、未来前景大有可为的汽车业务版块。而这份能力,不是来自北京君正本身,而来自于北京君正吞下的规模10倍于自己的公司北京矽成。



2021年1月,向来低调的芯片圈发生了一件大事。

宁波镇海政府官网一份工作总结里提到,“要推进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及相关产业落地工作”。宁波要建新大学了,预计命名为“东方理工大学”,听起来似乎挺有门道。再一查,它是中国芯片首富、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捐资200多亿为家乡创办的非盈利性民办大学。

200亿元可不是个小数目。75岁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100亿筹建“福耀科技大学”被网友誉为大爱大善之举,55岁虞仁荣的捐资额是他的两倍。

虞仁荣何许人也?不同于曹德旺,普通民众对虞仁荣的认知度也许并不高。他出生于1966年,中学就读的就是宁波镇海中学,大学则是国内半导体摇篮——清华大学EE85班的一员。

他最早的捞金故事,是通过代理分销美国半导体巨头的产品给国内的手机厂商,后创立韦尔股份自行设计生产芯片,通过一系列“买买买”动作扩大业务版图。韦尔股份如今已是A股最大芯片设计公司。2022年,虞仁荣以9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2名,是名副其实的“芯片首富”。

在资本圈打拼多年,虞仁荣不仅在教育领域出手阔绰,在企业投资并购方面也不吝啬。

近日,韦尔股份欲控股北京君正一事在芯片圈引起热议。同为芯片公司,韦尔股份擅长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安防、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而北京君正有着“车载存储芯片龙头”之称,在细分领域处于国际市场前列。

此事受关注度之处在于,如果控股能够如愿,韦尔股份有望实现国内芯片的进一步垄断。

北京君正董事长刘强是比虞仁荣毕业晚三年的清华学弟,拥有财富60亿元,是北京地区最低调的富豪之一。刘强2005年与清华校友李杰创立北京君正,距今已有17年的时间。

17年,足够把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养大成人,将优秀的孩子拱手送予他人,对于刘强来说于情于理都会心存不忍。

翻开过往,五年前,虞仁荣和刘强差点栽在同一起轰动一时收购事件里。其中一名关键人物的几经运作对局势扭转起到决定性作用,他叫陈大同,1988年于清华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是国内第一批半导体博士,是半导体界绕不开的圈内元老,比虞仁荣、刘强大十几岁。

时过境迁,刘强与虞仁荣再次面对面,陈大同等一众清华校友的身影掺杂其中。股权之争背后,是清华系师兄弟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一场有关中国芯片产业命运的资本大戏,正在展开。

01
一场有预谋、有派系的进攻


进攻北京君正,虞仁荣早有预谋,从2021年11月开始已经悄悄进行了两次增资,都是通过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进行的。第一次是以定增的形式,花5.5亿元买下北京君正530万股股份;第二次是在二级市场上,花15.18亿元增持北京君正约1860万股。

截至2022年5月20日,韦尔股份已累计持有北京君正2390.51万股股份,占北京君正总股本的4.96%,累计支付股权收购款20.68亿元。

而根据韦尔股份5月23日的最新公告,第三次增持又要来了。韦尔股份试图再通过绍兴韦豪,拟出资不超40亿元增持北京君正,不超过后者总股本的10.38%。

从截至2020年3月末的北京君正股权情况上来看,公司前三大股东均为机构,刘强和李杰作为实控人位第四、第五股东,两人相加持股比例为13.08%。按照本次韦尔股份的未来计划,10.38%的比例将直接威胁到两位实控人的股权地位。


图/韦尔股份公告截图

实际上,北京君正的股权构成,远不止十大股东表格上所表现的那样简单。

第二大股东上海武岳峰创始人武平,和帮助过虞仁荣的陈大同(现北京君正监事)是同辈人,两人曾合伙创立过公司。武岳峰的两位创始人武平、潘建岳也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潘建岳同时还是韦尔股份的董事。第七大股东北京华创芯原为韦尔股份关联法人。如果按派别来算,这都算是虞仁荣一队的。

而刘强一队的成员,主要是自己和另一位合伙人李杰,以及受自己控制的第十大股东北京四海君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李杰已接连减持套现,北京君正给投资者的理由是“个人资金需求”。而5月9日起,随着前三大股东屹唐盛芯、武岳峰和北京华创芯原持有的北京君正最后一批股票解禁,新的减持计划已相继披露。

其中,屹唐盛芯拟于4月29日至7月28日减持不超过1%股份,武岳峰拟于2月8日至8月7日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上海集岑拟于4月29日至10月28日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

四海君芯也计划自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10月28日六个月内减持所持北京君正不超过1.89%股份。不过,其减持计划的实施将根据公司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的股份情况确定,以确保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的持续性经营产生影响。

此外,拥有6.2%韦尔股份的自然持股人、另一清华大佬吕大龙,同时持有北京君正0.67%股权,类似韦尔股份在北京君正安的“内线”。这也意味着,未来如果韦尔股份与所有队友结盟在一起,股权加起来将远超过刘强和李杰的股份,也即形成对北京君正绝对控制。

虽然,韦尔股份公告中提及,“公司不谋求对北京君正控制权。”但随着两派股权上的增减变化,又有武平、陈大同、虞仁荣的老交情摆在那儿,北京君正不是没有被韦尔股份夺走的可能。

02
陈大同之恩

韦尔股份成就芯片首富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2017年上市时,虽然韦尔股份大举收购了香港华清、北京泰和志、无锡中普微等各种芯片企业,扩大了业务范畴,但外界更乐于把韦尔股份看作是一家分销公司,将虞仁荣视为“芯片倒爷”。因为在其2018年的营收结构中,代理销售别人家产品的营收占比近八成。

韦尔股份后来得以做大,陈大同是虞仁荣最该感谢的人之一。

陈大同原是北京昌平的一名知青,高考恢复后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突击复习,考上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本、硕、博连读毕业后,做了短暂的留校讲师,1989年留学美国再攻博士后,又用了七年时间,他被一群硅谷的清华毕业留学生们拉去创立了美国豪威科技。

很快,美国豪威研发出了世界上首颗单芯片彩色CMOS(应用于数码摄影的芯片)图像传感器,包括苹果划时代产品iPhone 4和多款苹果手机的芯片,都是它来提供,公司也十分顺利地登陆纳斯达克。

而当英特尔、索尼、三星等巨头逐渐掌握了该项技术后,美国豪威打拼出来的市场被蚕食,市场排名和业绩下滑,这时,正值中国渴求引进国外技术的阶段,北京清芯华创、中信资本等机构组成的中资财团和陈大同等高层一拍即合,美国豪威以19亿美元作价“卖身”,成为北京豪威的全资子公司。

2001年,陈大同和校友武平没再回去美国,选择留在国内二次创业,成立展讯通信,2007年年中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3G概念股。不过上市后公司因为海外投资占比过多,失去控制权的两位创始人无奈出走。这是后话。

转战国内的北京豪威,实力乃国内企业望尘莫及,其全球手机、汽车、安防CIS市占率分别为全球第三、第二、第一。谁能将它的技术复制过来,就等同于拥有一步登天之捷径。

73亿市值的北京君正率先出手,喊出120亿的天价欲吞北京豪威,陈大同代表公司与刘强交涉细节,不料方案交上去被证监会否决,因为当时正处在“再融资新规”收紧的背景下。大半年的努力化为虚有,刘强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认倒霉放弃。

该嫁的姑娘还是要嫁,陈大同继续为北京豪威找新买主。另一位清华校友虞荣仁出现了,他所带领的韦尔股份刚刚上市,虞荣仁清楚地知道,北京豪威无疑是推动它在资本市场窜升的最佳助力剂。

2017年9月,上市仅三个月的韦尔股份宣称已经与北京豪威35位股东中的33位签署了协议收购北京豪威。预案遭到北京豪威最大单一股东珠海融锋的强烈反对,收购被迫终止。珠海融锋可不是善茬,他的实际控制人张学政为大名鼎鼎的闻泰科技董事长,之所以闻泰持反对票,有猜测称张学政也有抢夺北京豪威的私心,既然自己干不成,干脆就把韦尔股份也搅黄。

顽强的虞荣仁没有轻言放弃,他一边对外宣称公司六个月内不会再进行重大收购事项,另一方面与学长陈大同发起一项新的神秘计划。

2017年8月,北京豪威的员工发现,好久没有出现在公司的陈大同当回了公司CEO,一个半月后悄然转任董事长,重新打入核心控制层。外界无从得知陈大同做了哪些运作,以及他在董事会的权威有多强,但事情的最终走向是,次年6月,韦尔股份新的收购案获得证监会核准。

韦尔股份最终对北京豪威85.53%股权的对价总额为130.23亿元,从体量来看,后者净资产几乎是前者的8倍,这同样是笔“蛇吞象”收购,神奇的是,这笔收购却最终促成了,虞荣仁成为北京豪威董事长,而原先的反对方珠海融锋却于2017年12月底显示已退出北京豪威股东行列,董事长张学政则另辟出一片新天地,于2019年借助财务杠杆斥资268亿元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创下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大半导体收购纪录。

“功成身退”的陈大同由创业转向投资领域,由其成立的元禾璞华投资团队目前在韦尔股份持股1.02%,位列十大股东名列。这为如今陈大同站队韦尔股份收购北京君正,再次埋下伏笔。

03
是一场强强联合?


联姻北京豪威,使得韦尔股份一跃成为国内龙头,业绩股价大爆发,其2018年净利还只有1.45亿元,2021年却一跃翻到44.76亿元。股价也由原先的50元以下一路上涨至2021年7月8日的345元,总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大关。各大股东们借此疯狂减持套现,据统计,仅2020年一年时间内,虞仁荣套现金额就超过26亿元。

为股东们带来巨大财富收益后,进入2022年,韦尔股份急转直下进入暴跌模式。这一方面是受半导体行业泡沫破灭的影响,另一方面,手机市场的萎靡严重拖累了公司,2021年韦尔股份超过70%的营收来自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CMOS图像传感器(CIS)。

此次对北京君正发起攻势,业界最普遍的猜测,是韦尔股份要在营收恶化之前寻找到突围之路。北京君正恰好能补足韦尔股份缺失、未来前景大有可为的汽车业务版块。而这份能力,不是来自北京君正本身,而来自于北京君正吞下的规模10倍于自己的公司北京矽成。

北京矽成的母体,原是纳斯达克老牌上市公司ISSI。通俗来讲,它同时兼具技术靠谱和大客户稳定的两大盈利利器。技术方面,它的车规级存储芯片产品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应用于汽车、工业制造及消费电子领域,奥迪、宝马、奔驰、大众、苹果、三星、LG、索尼、IBM等,人们所能想到的大部分汽车、科技类品牌,都是它的客户。

2015年12月,ISSI被以武岳峰资本为首的中资财团私有化,成为北京矽成的全资子公司。像北京豪威一样,实力在此,纵然已被私有化的它也引得各芯片公司前来竞购。

武岳峰主导的思源电气就是重要的竞购方之一,当他与北京矽成谈判正酣时,刘强带着北京君正半路杀出。

为了赢得这场争夺战,刘强像服务甲方爸爸一样,向北京矽成提交更改数次收购预案,武平也不甘示弱,武岳峰资本实控的上海承裕是北京矽成的第一大股东,他还将多名自己人打入了思源电气董事会以提高胜算。

经历完两年的漫长拉锯,最终北京君正获胜,以72亿元的价格吞下规模十倍于自己的北京矽成。这听起来像不像韦尔股份收购北京豪威的故事的复刻?把视线拉回现在,从这轮大战中失利的武岳峰目前是北京君正第二大股东,股份远高于刘强,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胜利。

照此推测,加上昔日“军师”陈大同坐镇韦尔股份,虞仁荣收购北京君正及北京矽成接近板上钉钉。剩下的,就是畅想韦尔股份的未来。

在存储器芯片领域,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统计,2021 年度北京君正 SRAM、DRAM、Nor Flash 产品收入在全球市场中分别位居第二位、第七位、第六位,处于国际市场前列。另据IC Insights统计,2018-2020年期间,在汽车DRAM领域,美国美光占据45%的份额,居全球第一。北京矽成则以15%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也就是说,在国内,汽车存储芯片龙头方面北京矽成没有对手。

韦尔股份公告直白地写道:“北京君正的存储芯片在汽车市场有着较好的客户基础,而公司是全球车载CIS的领军企业,公司有望通过投资北京君正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

韦尔股份因北京豪威而发光,北京君正因北京矽成而发亮。它们合到一起又是一个新的江湖。虞仁荣、陈大同、武平眉开眼笑,但愿刘强也能发自内心地将这起收购看作是一场强强联合。
-END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芯片龙头大动作!韦尔股份斥资40亿“夺权”北京君正的背后,清华校友圈上演资本大戏” 的相关文章

半导体刻蚀机研究框架——行业深度报告

半导体刻蚀机研究框架——行业深度报告

方正证券 半导体刻蚀机研究框架 ——行业深度报告.pdf...

800V高压平台SiC应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投资机会20211106

800V高压平台SiC应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投资机会20211106

• 2022年预计为国内800V电压平台发展元年,车企纷纷布局:目前小鹏汽车、广汽埃安、e平台、吉利极氪、理想 汽车、北汽极狐等车企已经布局了800V快充技术,并有望在2021年底后陆续实现量产。车载电源已经开始大规 模的应用SiC器件,同时汉车型已经搭载SiC电机控制器、蔚来ET7也将搭载SiC电机控制器,我们预计未来SiC 在高端车型的电机控制器领域渗透率将会逐渐提升。• 800V电压平台下,涉及到高压的器件都需要升级,提高绝缘耐压等级:我们认为车载电源、电动力系统零部件最 受益于800V电压平台升级,因为除去绝缘等级提升外,得益于SiC器件的应用,以及DC/DC升压器新部件的引入, 车载电源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提升;而SiC器件在动力电机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助推其单车价值提升。此外的 部件如空压机、电加热设备,元器件如电容、继电器、线束、接插件等都有望受益于耐压等级要求的提高,而单 车配套价值量有所提升。• 碳化硅SiC器件具有高频率、高效率、小体积等优点,800V电压平台升级也是其渗透率提升动力之一,未来将大 规模应用:我们认为SiC未来的应用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动车领域,201...

兴业证券:107个细分行业景气梳理与展望20211123

兴业证券:107个细分行业景气梳理与展望20211123

投资要点★ 上游资源:煤炭、有色供需错配格局带动业绩高增长全球复苏叠加能耗双控等政策影响,上游资源品煤炭、金属等供需错配格局持 续,价格易涨难跌,带动业绩高增长。往后看,油价或将维持高位震荡;煤炭 供需缺口有所收敛,从 2021Q4 起,煤炭板块业绩增速预计将逐步环比回落; 黄金抗通胀配置属性有望逐步显现,全球新能源车需求放量+上游矿端成本高 企,锂、钴等新能源金属价格仍具备强劲支撑。★ 中游材料:化工景气回暖,建材业绩分化显著地产基建严监管背景下,钢材、水泥、玻璃等需求端也相应承压。化工产品在 经济复苏叠加能耗双控压缩供给影响下,价格持续上行支撑景气回暖。往后看, 钢铁板块业绩增速在 2021Q4 或将继续回落。化工品预计 2021Q4 景气度有望 向好,但 2022 年或将供给放量,关注农药、化肥等供需格局有望维持紧平衡 的细分子行业。双碳革命背景下,关注光伏玻璃、玻纤等板块给建材带来的新 业绩增长点。★ 中游制造:新能源高景气有望延续,军工多点开花新能源景气高企;主机厂需求强劲,带动军工多个子板块景气加速;传统机械 受经济下行+上半年地方专项债投放不及预期影响,带动整体机械板块增...

汽车智能化投资机会

汽车智能化投资机会

汽车前半场是电动化,后半场是智能化,新能车智能化将风起!继续梳理汽车智能化。分享下面汽车智能化五大领域:一、汽车“智能化”市场规模类比智能手机,汽车领域的智能化趋势刚刚开始,以华为汽车为例,公司重点布局的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车云服务五大领域,也是未来汽车智能化带来的最主要增量市场。苹果、小米这些消费电子的巨头公司纷纷宣布切入汽车领域,从消费电子往汽车电子技术的迁移是必然的趋势。据测算,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量市场总规模将从2020年的2000亿增长到2030年的1.8万亿,10年复合增速25%,智能化带来的单车平均增量价值从1万元上升到7万元。这里整车厂商我就不提了,整车厂商只是一个载体而已,电子产品才是智能化的核心。二、汽车“智能化”的五大领域1、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是智能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最核心的增量部分。据国金证券测算中国乘用车市场智能驾驶增量空间到2025年超2200亿元,到2030年达到5000亿元。从增速来看,计算平台和激光雷达成长性最佳,未来十年复合增速超过30%。重点看好感知层如摄像头领域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以及计算平台、激光雷达领域率先商用具备先发优...

上投猛哥点评1217

上投猛哥点评1217

《猛哥点评》—12172021 年已经进入倒计时,辞旧迎新,展望2022 年,对于明年市场机会怎么看?是否赚钱效应会优于今年?2021 年领涨的新能源板块,经历了四季度的震荡,是否明年仍是值得配置的方向?除了新能源,还有什么行业机会可以关注?就大家最关注的几个问题我们整理了杜猛总最新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主要观点如下:一、2022 年市场展望对于明年的展望是相对比较乐观的,第一, 估值的合理性,今年春节后核心资产、大市值公司,包括消费、医药行业有一个比较大的回落,经过今年一年的调整,全市场的各类资产估值都达到了一个相对均衡或者合理的状态。第二, 明年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宽松,同时,对于明年经济我们并没有那么悲观,明年经济可能是一个前低后高的走势。近期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重新将经济增长提为工作重点,所以我们对于明年经济的触底反弹或者复苏是比较有信心的。对于股票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因为经济是一个年初低点、逐季上行,对于权益类资产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正面作用。尤其明年年初,或是全年布局、建仓一个比较好的时点。第三, 明年市场机会相对均衡, A 股今年的机会其实是比较集中的...

国盛证券 | 紫光国微: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160%,超市场预期

国盛证券 | 紫光国微: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160%,超市场预期

紫光国微: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160%,超市场预期事件:1)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00~21.00亿元,同比+136%~160%),扣非归母净利润(17.00~19.00亿元,同比+144%~173%)。单季度来看, 2021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43~6.43亿元,同比+263%~427%,环比-24%~+10%),扣非归母净利润(3.41~5.41亿元,同比+377%~656%,环比-39%~-3%)。2)根据公司公告,紫光集团已收到北京一中院《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并终止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一方面,在国微电子贡献上市公司主要业绩的情况下,2021Q4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反映了特种集成电路的高景气度,而国微电子作为国内特种芯片的核心卡位企业,其业绩表现也进一步验证了军工产业的高景气度;此外主营智能安全芯片的同芯微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营通用FPGA的紫光同创实现扭亏为盈。另一方面,紫光集团重整进程持续推进,目前已经通过法院裁定批准,未来国有资本入驻将有利于紫...

中泰证券:IGBT反攻,功率景气依旧!

中泰证券:IGBT反攻,功率景气依旧!

【中泰电子】IGBT反攻,功率景气依旧!2月22日,IGBT板块核心标的股价全线上扬,涨幅居前的有:新洁能+10%、东微半导+8%、斯达半导+5.5%、士兰微+5%、扬杰科技、宏微科技、时代电气均有不同幅度上涨。我们从20年底重点推荐功率板块至今,中间经历过行情的起起伏伏,但我们一直坚定看好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的IGBT景气。前期板块调整不改我们对行业的信心,今朝的反弹将再次验证我们对板块的坚定看法!我们近期进行了IGBT产业链调研,各家反馈的共同点集中于:1)订单可见度,普遍可见至下半年;2)下游新能源车/光伏依然持续紧张;3)排产紧张情况下,各家春节普遍维持正常生产,原厂及渠道库存仍处于低位;4)乐观看待22年全年景气。新能源车、光伏双轮驱动,IGBT延续高景气度——预计全球IGBT市场规模将从20年的60亿美元提升到26年的110亿美元,CAGR 11%。20年电动车/新能源市占率仅为9%/4%,预计到2026年将分别为32%/10%。 缺货带来国产替代黄金窗口期,我国IGBT自给率有望快速提升——2019年全球IGBT市场中英飞凌/三菱/富士合计占比接近60%,国...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418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418

汽车产业链复工:半导体开工情况20220415.mp3海通锂板块20220417.mp3迈为股份20220417.mp3招商成长的力量220417.mp3通策医疗20220415.mp3免税专家20220415.mp3下注未来 - 当前时点如何看科技股20220417.mp3海缆行业交流20220415.mp3化工龙头三阶段论20220412.mp3新能源汽车销量解读04151502.mp3博时颐泰混合基金20220414.mp3.mp3光伏中上游4月开工率及排产情况20220414.mp3四川区域啤酒专家交流会20220414.mp3白酒河南经销商 20220415.mp3上汽集团复产压力测试情况交流电话会20220417.mp3新能源汽车销量电话会议20220417.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