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研纪要 > 正文内容

【中信建投策略】战略重心向需求侧转变——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点评

ZML6个月前 (12-15)调研纪要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我们点评如下:

1)文件出台背景:《纲要》是在新冠疫情爆发3年后,疫情防控回归正常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居民消费倾向持续走低,内需亟需提振是文件出台的现实背景。出口近期大幅下滑,外需明年拖累经济的态势愈发明显,扩大内需对冲外部风险的紧迫性明显上升。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扩大内需稳定自身发展,促进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必然的战略选择。多重因素之下,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应运而生。


2)政策重点方向:《纲要》针对我国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分配差距较大、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资结构仍需优化等堵点难点,部署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任务。并从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促进消费投资、完善分配格局、提升供给质量、完善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循环是政策重点方向。


3)战略重心转变:在11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刘鹤署名文章《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中指出: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两者之间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我们认为当前国家战略重心正在发生转变,如果说2015年11月开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我国后续几年的政策重心都集中于供给侧(直到疫情爆发,2020年4月提出“双循环”),那么未来几年我国的战略重心可能会转向需求侧。这是因为我们前期的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而需求侧已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从政策的效果来看,供给侧改革扭转了落后产能过剩和PPI深度为负的局面,推动了PPI在2016-17年大幅走高,并在“新冠时代”的2021年攀上了单月同比13.5%的高峰,企业盈利向上游积聚。而扩大内需战略的推进或许也会释放内需潜能,导致2023-24年CPI大幅走高,企业盈利向中下游转移(注意这是结果而非目的)。


4)策略观点:在我们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指出明年是主题活跃年,要特别注重政策线索。《纲要》的发布,虽然对市场当前基本面影响不大,但短期有利于提振下游消费板块预期和市场风险偏好。重点关注:疫后修复板块(文旅体育餐饮消费)、数字消费等新业态(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医疗健康养老家政消费。


点评:整体符合预期,近期会不断有政策出台,内需政策出台后,市场预期半导体支持政策在明年一季度末附近出台。对于内需刺激政策,从表面看就是要刺激消费,实际上消费是后周期,是结果,一定是居民的就业收入和信心增强后,消费才会起来。整体来说,不同于西方经济面临的供给不足,国内经济一直面临的是需求不足。对于复苏方向,一定要注意“买预期、卖事实”,今天医药股大范围跌停,不少企业可能见到历史大顶,背后也是相似的道理,对于大量消费股,其实逻辑是有问题,这个不是一个内需刺激战略可以解决的,一旦到了业绩验证期,多数企业压力很大,而相对来说还是看好免税等少数几个渗透率较低的方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