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纪要#【中信医药】爱尔眼科2022年中期策略会交流
时间:2022年6月24日10:00-11:00嘉宾:IRD李总Q:公司4-6月经营层面变化与恢复展望?部门未收到最终准确内数据。1月公司完成业绩预算的100%,2月完成业绩预算的99%,经营状况健康。国内3月只完成业绩预算60%,欧洲、海外均超预算完成。东南亚、香港、新加坡疫情防控完全放开,香港、新加坡表现强劲,海外占比仅10+%,因此3月集团预算拉到70%,疫情影响导致Q1收入仅+19%。4月-5月受疫情影响,情况肯定比1-2月差。6月高考结束是旺季开始,随各地解封、疫情得到控制,疫情存在可
......嘉宾:IRD李总
Q:关于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政策变化,对医生的限制?是否可以多点执业、挂靠,还是需要有第一执业点在诊所?真实性不做100%判断,但可信度非常高,规则确实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看何时落地。对爱尔眼科适配性更高。首先,验配OK镜的医疗机构的资质取消了二级以上的医院的验配,规则清晰化了后我们的视光门诊部有了更多的规则支撑,可以正常验配OK镜。是准入制度的放宽,同时也是更加适合现在国内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其他标准未进一步放宽,规定里面写了每一个诊所必须至少有一个主治医师,爱尔眼科的视光中心没问题,门诊部至少5个主治以上医师,诊所至少配备一个主治以上医师,全部都是合规的。合规要求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达到,医生资源匮乏,有些公司希望建1000多家视光门诊部、诊所,至少要求有1000多个眼科医生,如果要求更高一点,可能要乘以五。爱尔合计仅6000多位医生。
Q:我们的眼视光诊所与上级医院的协同,对于未来视光诊所推广后的竞争有怎样的帮助?我们协同性更好。ok镜验配有合规方式。如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处方验配、视光门诊部检查,完全合法合规。很多视光门诊部财务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功能上每个视光门诊部都依附于上级医院,每一家都有上级医院做支撑。所以视光门诊部与医院是互相依托的关系。公立医院合作模式的协同性、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等无法与我们同一个品牌的协同性相比。爱尔是全球化连锁集团,有集团总部,视光门诊部不仅有上级医院的支持,有整个集团支持。
Q:DRG/DIP政策的开展对白内障业务的影响,公司如何看待和应对?
对于眼科医院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取消限额后如何控制医保范围内白内障结构。爱尔眼科是一个全球化集团、全国连锁,总部可以给下级医院提供支持,在管理能力上,公司可以做到很好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有很好的协同性,有很多的优势。对比公立医院,公立与公立之间交流是很少的,也没有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医保限额打破了公司发展的枷锁之一,只要公司好好应对,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口碑、提升行业影响力等,公司就有机会。白内障业务本身在国内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对公司来说有更高的机遇与可能性,对公司来讲比较期待。医保收入占比20-25%之间,我们主要提供全年龄段全眼科服务,医保占比不是那么高。总体而言DRG/DIP政策实施对公司来讲肯定是比较有利的,给公司更多的可能性。去年年底上市公司有60家医院实施DRG,集团100多家医院实施DRG,无法提供实施前实施后的影响,多数去年开始执行,实施的时间比较短,实践后才能看到效果。
Q:爱尔是否会有自建OK镜品牌的想法,以及对阿托品、离焦镜的想法?公司近视防控的方式和导向?
近视防控领导人非常重视,中国青少年近视率52%左右,全球第一,非常大的一个需求,视光业务会有较大增长。ok镜自主品牌暂时不考虑,我们认为眼科服务还有很大空间,极低渗透率,眼科服务暂时还未做到极致。
阿托品院内制剂已经有了,阿托品院内制剂去年二月份在长沙医院获批,可在湖南省内使用。去年6-7月互联网医院上线,信息录入后,Q3-4可以通过长沙互联网医院向全国销售院内制剂,浓度0.05%,青少年近视防控大环境在,产品有较大发展空间,也会成为新的增长点。Q3-4刚开始卖,数据还比较低。产品会成为未来潜在增长点。
公司视光这一块收入占比最高的是OK镜,离焦镜也有一定比例。最近红光技术,也参与了底层规则制定,这个产品比较新,还需要等未来更多信息。关于各种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基本可以覆盖绝大人群。ok镜占比最高,但也有相应限制性,如8岁以下不能使用等;600度以上不能用,但是未来可能新的产品出现,这个限制会放宽;价格偏高,asp8000多,加护理+检查一年需要1万左右,并且将持续到18岁,花费高也是限制性之一。离焦镜相对可以弥补这些OK镜覆盖不到的人群,离焦镜产品最近也会大力发展。
Q:门诊医生第一执业点在门诊吗?我们门诊有常驻医生,上级医院也会派医生下来坐诊。
Q:ok镜新规下,医生需要有第一执业点?对,虽然二级以上医院这块放宽了,但其他要求不是那么容易达成。
Q:视光门诊建设计划?半年报后会更新630数字。去年年底100多家,计划一直没变,但疫情扩散,比之前计划慢了,明年年底建300-400家左右。
Q:我们和河南宇宙有合作,会推出离焦镜、ok镜?上市公司暂时还不考虑。
Q:地级市扩张节奏?现在布局情况:省会除了西藏、内蒙古外,大陆其他省会都布满了。地级市三月下旬,体内体外加起来接近250家上下,地级市已覆盖80%左右,县级市100多家,覆盖10%不到。接下来三个方向:1)县级市差很多,2)建设视光门诊部,3)一城多院。我们剩余几十个地级市未布局,省会看实际情况布局(仅剩2座城市未布局)。数量没有建设指标,还是基于当地市场是否做好、是否要扩。今年计划建多少医院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县级市有几千家没建,视光门诊部处于摸索阶段,包括县级市医院也处于摸索阶段,一旦模式成熟之后,县级市上线还有几千家,视光门诊部上线也有几千家。单深圳就准备建30家视光门诊部,一个城市就20-30家,模式还在摸索过程。
Q:ICL手术供应商还是海外的?是的。
Q:产品一直在迭代,产品型号、价格会有变化吗?新的产品要经过我们的审核,包括国家也在审核,保持处在最前沿,前提是产品本身确认安全后,才会使用。
Q:一二线城市的发展空间,下沉市场对当地有什么竞争优势?省会城市看五官科、同仁医院收入多少。我们省会城市还是一个限制端的天花板。县级市看微医的水平。五官科今年16亿收入,武汉的一、二线城市,地级市发展的天花板是可以参照的。下沉市场的优势:国内医疗资源不是很平均,在县级城市医疗资源不强,爱尔是全国连锁的,我们县级医院有对口医院支撑。
Q:近两年就您观察来看,手术的价格变化有无受到政策或市场竞争影响的压力?非医保服务价格没怎么降,屈光视光不在医保内,比较市场化。更多来自高端转型,非医保项目的价格、各自服务价格变化不大。我们价格主要基于公司实力及老百姓对公司的信任,就可以匹配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