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买方路演 > 正文内容

仓位9成迎接2023年!慎知余海丰最新交流:重塑信心是当前第一要务,今年更愿意去进攻……

ZML5个月前 (01-04)买方路演



1、第一,重塑信心是我们当前的第一要务;第二,可喜的是我们的最高管理层看到了这些,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拭目以待。
 
2、只要我们的政策常态化,中国的经济就会百花齐放。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的一个信心。
 
请大家务必不要犯那种错误,就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觉得不顺眼。
 
3、股市会温和上涨,上涨的幅度首先取决于各种政策。
 
在投资的方向上,第一,相对看待海外需求驱动的品种。明年美国几乎没有悬念的会走向下坡路,欧洲更是看不到好转的迹象。相对看好内需。
 
4、短期内的确很多老百姓手都没钱,但只要把时间看得稍微长一点就好了,因为随着疫情的正常化,大家的生产和生活开始逐步正常化,整个社会又开始正常运转,大家的收入大概率就会回来,实在不行以时间换空间就好了。
 
5、我们现在仓位超过90%,看好的行业包括消费、医疗、计算机、物联网、能源,主要的仓位就在这几个行业上。
 
6、目前港股相对是不贵的,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美元不可避免地要走向降息,港股贴现率会下降,有利于港股估值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常态化,它的分子端也会改善,所以港股面临双击局面。
 
7、储能是一个放大版的光伏,增速会比光伏更快,和光伏同样的问题是,单位利润大概率被市场高估了。这个赛道是真的是很好、很长、很快,但是它的盈利能力大概率被大家高估了。
 
8、整个汽车的故事并没有讲完,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次以领跑者的姿势走在世界前列,不管是国内的市场份额,还是全球的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的空间。
 
9、如果去年我们整体是偏谨慎的,那么今年明显比较乐观。
 
在一个暖的基调下,我们更愿意去进攻,而高股息策略更多是一种防守策略,所以今年我们相对没那么看好高股息。
 
10、物业公司很简单,它跟地产的龙头是挂钩的,只要它的妈妈爸爸(地产公司)能活下来,地产公司的物业公司就应该被看好。


以上,是慎知资产余海丰在2022年度汇报中,分享的最新观点。
 
余海丰曾先后任职于红塔证券、渤海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光大永明资产等,2014年加入泰康资产,曾任泰康资产董事总经理(MD)2020713日,余海丰成立了私募慎知资产
 
其旗下产品慎知1号尊享A期自20201028日成立以来,截至最新净值日期20221230日,累计收益**%2022年全年收益达到**%,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点此认证查看)
 
在本次分享中,余海丰反复提到信心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今年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重塑信心。
 
尽管市场上依然不乏各种悲观声音,但余海丰却表现出了十足的乐观,在他看来,目前疫情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已经根除,而当下的估值也是有吸引力的。
 
对话环节,余海丰针对消费、光伏、新能源等具体行业,给出了他的分析解读。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本次分享重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抓住能源和可选消费,2022其实比2018好做
 
今天的主题是《千帆过,万木始春》,大家看了这个题目大概也明白我们对2023年的基本看法。
 
2022年的市场可以跟2018年相提并论,但是比2018年要容易。
 
2022年有两个东西如果能抓住了,问题就相对简单很多:
 
第一个是能源。能源是2022年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主题;
 
第二个是可选消费。如果去年在上海疫情以后,能够意识到短期内疫情防控政策不会显著,那么对于可选消费,我们都有理由保持谨慎。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在整个疫情最后两个月,疫情防控政策出现显著变化的背景下,及时调整姿势,全年的结果就不会太差。

所以2022年对市场敏锐度比较高的话,是很容易比2018年做得好的。

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去年的“得与失”。
 
巴菲特1960年写给合合伙人的信中说到:“在我看来,如果市场下跌30%,而我们的组合下跌15%,要远远好于我们和市场同步上升20%。”
 
我们几乎所有的产品在2022年都取得了正收益,虽然这样的正收益是比较微不足道的,但是都远远的跑赢了市场超过20%的下跌。
 
所以2022年我们做得还是相对Ok的,但是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来说:
 
第一点,如何控制小盘股下行风险
 
我从原来的东家离职以后成立了慎知,在投资方向上,我自己有意识往成长股的方向上倾斜。

但是过去两年里,尤其是2022年,整个创业板指数下跌了接近30%,大量的股票下跌了接近50%
 
2022年我们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好,我自己心里非常有数。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控制小盘股的下行风险,就成为我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点,对于外盘和外资的了解不够。
 
比如说去年港股3月份大跌,我们也是事后才知道,港股的下跌是因为欧美主流资金担心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有一些制裁风险。
 
这个事情以我的水平是无法对其有前瞻的。但是港股这个市场非常残酷,事后发现这个问题已经毫无意义。
 
10月份的事情大家就更清楚了,那个时候感觉外资撤离非常厉害,但是等我们的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港股市场又开始走强。
 
第三点,去年11月整个防疫政策开始发生转变、市场转向的时候,我们没有做到极致。
 
整个防疫政策的改变要比我想的要早,我这个人不喜欢打听小道消息,市场上流传这些信息的时候,我倾向于不要去道听途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没有去做些极致的事情。
 
2022年我们的“得与失”说实话都很深刻,自己表现好的地方比较明显,做得不好的地方更明显。
 
我们去研究公司的时候,特别喜欢去研究公司老板、公司的股权结构、激励和机制、公司的文化,也特别想去研究这个公司对过往成与败的一些分析,看看他们能不能够客观分析自己取得成功的这些要素,能不能能够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问题。
 
这是我们在研究公司时特别关注的。
 
所有财务数据最后都只是个结果,它背后支撑的是公司的文化和机制。我们看企业是这样,也是这样来看待和要求自己。
 
2023年关键问题:如何重塑信心
 
2023年有哪几个关键问题?
 
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重塑信心。
 
2022年为数不多出去调研的时候,我走访了一些企业家和领导,客观讲这些关键人物信心是差的。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指标,从市场可以看出来,前者增速一路下行,后者横在高位,两个之间的喇叭口越来越大,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在士气低迷,百业待兴的背景下,如何去重塑信心?这是2023年最重要的课题。

我们非常可喜地看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直接地面对了这个问题。
 
我想跟大家强调的是什么呢?
 
第一,重塑信心是我们当前的第一要务;第二,可喜的是我们的最高管理层看到了这些,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拭目以待。
 
在缺乏信心的一种背景下,我们作为投资人一定要有前瞻性,眼光一定不能浮于表面,要对于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保持信心。
中国的经济一旦回到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经济的竞争力,大家一定要保持信心,我是发自内心跟大家讲。
分享一个小的案例。
2022112号,山西定襄县发了一个阳性患者密接者的流调报告,讲的是一个快递员的故事。
年轻的快递员早上620分从家里出发,晚上11点收工,全天一共送了65单,他全天就花了10分钟吃了一顿饭,吃的是什么?吃的是一碗稀饭和一根油条。
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勤奋?他说我没想别的,我快结婚了,我要给孩子买奶粉,就这么简单。
这故事多少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心酸,但是这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一个缩影。
如此勤奋的群体,加上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就是中国非常大的人口红利。
再加上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保证了中国经济有充分的竞争力。
 
只要我们的政策常态化,中国的经济就会百花齐放。
 
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的一个信心,请大家务必不要犯那种错误,就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觉得不顺眼。
 
还有一点,就是美国什么时候开始降息
 
降息对资本市场是重要的,因为资本市场讲究的是估值,它的分母跟无风险利率挂钩,当美国降息的时候,港股估值可以抬升一些。
 
降息这件事情未必就是利好。因为美国的降息是以美国经济走下坡路为代价的,美国是全球的火车头,当美国经济走下坡路的时候,全球其他国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一方面我们看到降息对于估值的提振,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基本面的走弱。
 
这就是2023年的几个关键的问题。
 
目前市场估值是有吸引力的
 
再讲一下估值的情况。市盈率的倒数减掉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个指标越大,反映的就是市场越便宜,如果这个值越小,就反映了市场越贵。
 
所以这个值越大的时候就是熊市,这个值越小的时候就是牛市。
 
目前这个指标高点滑落,但是依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意味着目前我们市场的估值是有吸引力的。
 
目前沪深300的市净率处在历史均值的附近,但是别忘记了,均值很大程度上被2015年前市场的低估值所拉低了。
 
2015年以前中国的蓝筹是特别被低估的。
 
考虑到这一点,整个市场的市净率也是在一个相对低位,所以目前的估值是有吸引力的。
 
有利和不利因素
 
总结一下,有利的因素包括哪些?
 
第一,疫情这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根除了。我们并不害怕黑暗,我们害怕的是看不到希望。在疫情防控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根除以后,其他的都好说,大不了以时间换空间。
 
第二,要对我们顶层设计有信心。我相信在2023年会看到很多举措出来,去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增长。这些举措既包括精神层面的,也包括物质层面的.
 
最简单一个例子,蚂蚁金服旗下的一个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重组最近获批,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鼓励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物质层面还包括具体的财政政策和一些货币政策
 
我相信在2023年我们会看到这些政策会陆续出台,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比较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
 
不利的因素就是美国进入了下行周期,对于我们的出口构成一定的压力。
 
股市会温和上涨,相对看好内需
 
总体的结论是,股市会温和上涨,上涨的幅度首先取决于各种政策。
 
在投资的方向上,第一,相对看待海外需求驱动的品种。明年美国几乎没有悬念的会走向下坡路,欧洲更是看不到好转的迹象。相对看好内需。
 
在行业层面,客观的讲,我看不到哪一个行业会有突出的超额收益,便宜有便宜的道理,贵的有贵的问题。
 
我们认为股市会温和上涨,成长股大概率占优,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想法。
 
疫情的反复是一个风险点,但是在这一点上我是比较乐观的。
 
 问 答 环 节 
 
看好消费、医疗、计算机、物联网、能源
 
 问  为什么看好消费?
 
 余海丰  在我们的组合里,消费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我理解大家的担心,因为过去两年很多人没有工作,储蓄也不够,所以没有钱。
 
我们不担心,短期内的确很多老百姓手都没钱,但只要把时间看得稍微长一点就好了,因为随着疫情的正常化,大家的生产和生活开始逐步正常化,整个社会又开始正常运转,大家的收入大概率就会回来,实在不行以时间换空间就好了。
 
 问  目前仓位多少,看好哪些行业?
 
 余海丰  我们现在仓位超过90%,看好的行业包括消费、医疗、计算机、物联网、能源,主要的仓位就在这几个行业上。
 
目前港股相对是不贵的,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美元不可避免地要走向降息,港股贴现率会下降,有利于港股估值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常态化,它的分子端也会改善,所以港股面临双击局面。
 
看好光伏,但是没有市场想象得那么好,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并没有讲完
 
 问  对光伏怎么看?
 
 余海丰  光伏这个行业的好处是,硅料价格已经开始了比较大的下跌,而且后面的下跌应该还在进行中,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成本,从而带来了装机量的上升,所以这个行业量的增长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另外一个角度是价格,就是每单位利润。目前 A股光伏对于每单位利润的估计是偏乐观的。
 
对于这个行业我看好,但是没有市场上想象得那么看好,这是我一个基本态度。
 
 问  如何看待新能源企业?
 
 余海丰  这两年大热的一个赛道是储能。
 
储能是一个放大版的光伏,增速会比光伏更快,和光伏同样的问题是,单位利润大概率被市场高估了。这个赛道是真的是很好、很长、很快,但是它的盈利能力大概率被大家高估了。
 
汽车这个行业,首先,汽车是可选消费,在疫情正常化了以后,大家的经济正常运转、收入开始正常以后,我相信汽车的销售也会得到改善。
 
但是目前汽车的问题在于什么地方?
 
因为2022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也是燃油车补贴的最后一个月,所以导致2022年四季度汽车的销售出现了透支。
 
到了2023年一季度,各种不利因素开始叠加,导致整个汽车消费的景气出现极大的下降。
 
但是整个汽车的故事并没有讲完,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次以领跑者的姿势走在世界前列,不管是国内的市场份额,还是全球的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的空间。
 
地产行业处在底部区域,但向上的趋势比较平
 
 问  怎么看地产行业

 余海丰  目前地产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如烂尾,以及疫情导致大家没办法出去看房等等问题
 
大家对房价的看法就出现了趋势性的逆转,所有人都是追涨杀跌,所以导致了恶性循环。

在国内,对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的地产,保值能力我是不怀疑的,但是对于广大三四线城市,以及核心城市的非核心地段的地产,它的保值能力我是怀疑的。

一方面因为中国人口出现的变化,另一方面,大家对于房价整体的预期,包括国家一些政策摆在这里。
 
目前地产处在一个底部,它们向上的趋势可能是比较平的,慢慢往上走。
 
当觉得系统性风险将要出现时,才会降低仓位

 问  当出现什么信号的时候,你考虑降低仓位?
 
 余海丰  我自己降低仓位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觉得后面有系统性风险的时候,才会降低仓位,现在好像看不到这个问题。

系统性风险通常发生在两个环节,PB足够高,或者EPS足够高的时候,现在好像都看不到。
 
当银行股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滑会很快
 
 问  对银行股的看法?

 余海丰  我不怎么买银行股,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国内银行尤其一些大银行,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种基础设施,国家哪有问题的时候,需要伸出手来帮忙。

第二,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把国内银行作为普通制造业来看,它的产能会逐步走向过剩。而且银行之间同质性太强了,在走向产能过剩的时候,他们的盈利能力会下滑比较快。
 
持股周期较长,希望做一个中国好股东
 
 问  投资周期大概是多久?底仓股的持有周期是多少?
 
 余海丰  我的很多底仓股都是买入后,就一直没卖,我的总体持仓周期比较长,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中国好股东,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
 
 问  今年是否还看好高股息的股票
 
 余海丰  今年我相对看淡高股息,如果去年我们整体是偏谨慎,那么今年明显比较乐观。
 
一个暖的基调下,我们更愿意去进攻,高股息策略更多是一种防守策略,所以今年我相对没那么看好高股息。
 
能源股具有持有价值,但没有进攻的价值
 
 问  于全球的能源怎么看?以及怎么看待能源股?

 余海丰  首先,石油的价格可能再也回不去了,今年拜登拜访沙特没有取得成果,然后沙特还“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减产石油,这些行为就宣布了石油的价格再也回不去了。

其中背后最大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年,由于“双碳”的理念深入人心,包括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投资。

为什么2022煤炭股那么牛?因为2021年煤炭股本来就很好,但是没人会相信 A股的传统能源、煤炭、石油这些东西,这是2022年能够取得巨大超额收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又碰到俄罗斯跟乌克兰打仗,我们可能不会相信俄罗斯的石油出口真的会减少,但是俄罗斯因为战乱导致了相关投资进一步萎缩,所以这也进一步支撑全球的能源价格。

所以石油的价格再也回不去了,包括天然气、煤炭的价格都会回不去
 
油价会稳定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但是不会像去年那样超预期
 
能源股具有持有价值,没有进攻的价值。
 
物业公司要追根溯源,看与其挂钩的地产公司
 
 问  对于物业公司,怎么看
 
 余海丰  物业公司很简单,它跟地产的龙头是挂钩的,只要妈妈爸爸”(地产公司)能活下来,地产公司的物业公司就应该被看好。
 
的爸爸取得市场份额,取得的市场份额所形成的物业都会给的儿子去管,就这么简单。
 
 问  保险行业怎么看?
 
 余海丰  过去几年,保险和其他一些消费都一样,连消费场景都没了,你说不让我去你们家串门,我怎么卖保险。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保险的消费场景重新回来,保险股是有可能会有机会
 
市场的容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一定要看对方向

 问  现在市场看多是一致预期,这会不会存在风险?
 
 余海丰  一致性看法会带来风险,但是这个风险是在市场比较高的位置,大家一致亢奋,才会容易带来风险,但现在不是。
 
 问  随着慎知资产的管理规模逐渐扩大,会不会出现所谓的规模效应的问题?

 余海丰  第一,在目前这个位置上,我们不担心这个问题,以前我在保险资管的时候就管200亿。

第二,目前整个市场的容量实在太大了,市场容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一定要看对方向。
 
比如我们过去两年在渠道发行产品,一共有三次比较大的方向性选择。
 
第一次是我们刚发行产品,头部资产在2021年春节之后出现了踩踏式的下跌;第二次20215月份开始的新能源浪潮;第三次是2022年整个市场的下跌。

我们在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搞对了,在第二次搞错了。
 
我用自己的例子向大家说明,规模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选对方向,这才是关键。所以我不担心规模会对我们的投资造成约束。

第三,我们会在规模上进行一个权衡,随着我们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会逐步审视自己的投资能力,我们永远秉承投资者的利益第一位,我们不会为了增加管理费,去盲目扩大规模,这是我永远的承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仓位9成迎接2023年!慎知余海丰最新交流:重塑信心是当前第一要务,今年更愿意去进攻……” 的相关文章

投研效能转化第二次会议纪要202107

投研效能转化第二次会议纪要202107

总体看好方向:新能源车>光伏>芯片 配置建议:新能源车板块高景气度下,短期优先推荐新能源车LOF(A类:501057,汇添富向指数公司定制的指数),中后期行业分化推荐主动权益基金,如汇添富环保行业、汇添富智能制造。  新能源车l 看待涨幅一般关注两方面:1)上涨是否有基本支撑?2)估值是否被透支? 第一, 新能源行业空间非常大,上涨是有坚实基本面支撑的;第二, 新能源当前的估值和增速,短期情绪是有点高的,但与某些板块相比,还并没有绝对泡沫化,例如CRO板块的药明康德TTM有100多倍估值,但是增速没有新能源车快。只看估值水平是有一定偏颇的,主要还是要抓住行业增长确定性机会。l 新能源车的基本面第一, 两大新闻对板块影响重大:1)特斯拉Model Y大幅降价从34万降价至26.7万,门店客流暴增。同时此举会引发行业内巨大变革,能够鞭策行业内推陈出新,加快行业发展。2)欧洲2035年全面禁燃油车,2030年渗透率由原来的55%上调至70%,意味着电池装机复合增速达到30-35%,30%以上...

超越景气--光伏行业观点更新

超越景气--光伏行业观点更新

01  投资逻辑:跃迁中的光伏02  投资研判:高弹性明确03  景气跟踪:预期的打破04  重点标的盈利预测【长江电新】20210722-光伏:超越景气.pdf...

新能源运营公司装机规划及盈利.xlsx

新能源运营公司装机规划及盈利.xlsx

新能源运营公司装机规划及盈利.xlsx...

长江电新:光伏10月排产跟踪:环比下调仍维持高强度,22年需求增速或上移,继续看好光伏!

长江电新:光伏10月排产跟踪:环比下调仍维持高强度,22年需求增速或上移,继续看好光伏!

1、硅料环节,9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为4.28万吨,环比小幅增加0.2%,与8月份产量基本持平,低于原计划创新高的产量预期,主要是由于江苏和内蒙地区受限电因素影响,个别企业被迫停产、减产。10月根据各硅料企业生产运行计划,协鑫和天宏检修企业逐步恢复,东立进入检修,在硅粉供应保障充足的前提下,10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将环比持平,但根据目前的硅粉供应情况看,各硅料企业按计划产出存在难度。2、硅片环节,9月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已逐步恢复至80%以上,一体化企业基本维持满产运行,新建产能稳步释放,国内单晶硅片产量继续增加至18.8GW,环比增幅为6.2%。10月当前仍保持9月排产水平,一线开工率80%左右,一体化企业维持满产,后续保留调整可能,主要视硅料供应及下游价格接受度而定。3、电池环节,9月电池片有硅片供应的厂商基本满产,爱旭四期、五期的产能新开启。10月长假期间国内不少电池企业放假、减产,166尺寸等小尺寸产线减(停)产最为明显。节后提产的观望情绪浓厚,或主要取决于下游对涨价的接受程度,10/9通威发布最新报价,本月166和210电池分别上涨0.06元/W、0.08元/W,均至1.12元...

​四季度胜负手!光伏第二波主升浪进行时!

​四季度胜负手!光伏第二波主升浪进行时!

核心观点:光伏板块的整体表现,和市场对光伏的需求预期强相关的,每一轮下跌都是对需求预期的悲观化,而每一轮上涨,则都是对需求预期的不断强化。前期受能耗双限影响,光伏行业生产受到短期扰动。目前,几大利空已看到全面边际改善。且行业需求的持续性已得到证实,光伏已进入持续的需求阶段,光伏板块将迎来二次行情启动!建议重点关注光伏行业重要投资机会。一、一体化组件企业,推荐晶澳科技、隆基股份,受益标的天合光能;二、利润高速增长的逆变器环节,推荐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受益标的固德威、德业股份;三、行业开工率向上边际受益最明显的辅材环节,受益标的海优新材、福莱特;四、供需持续紧张的环节,推荐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东方盛虹(石化覆盖),受益标的特变电工、联泓新科;五、新电池技术,推荐隆基股份、爱旭股份、迈为股份(机械覆盖)、受益标的金辰股份;六、新应用领域BIPV,推荐森特股份(建筑覆盖)、受益标的中信博;七、各细分环节龙头,推荐中环股份、美畅股份、晶盛机电,受益标的上机数控、高测股份。四季度胜负手!光伏第二波主升浪进行时!.pdf...

近期新能源主要变化更新20211030

近期新能源主要变化更新20211030

近期新能源主要变化更新...

医药行业2021年三季报总结:海水与火焰共存,医药恢复性高增长后极致分化

医药行业2021年三季报总结:海水与火焰共存,医药恢复性高增长后极致分化

统计局医药制造业数据: 2021年1-9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为24.4%,利润总额增速为80.6%,在去年受疫情影响的基础上实现了恢复性高增长。医药本身已经进入细分领域时代,医药制造业整体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大幅下降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情况:从剔除次新股的数据端口来看,2021前三季度医药上市公司整体的收入增速为17.73%、净利润增速26.35%、扣非净利润增速29.43%,整体在去年疫情低基数下有着恢复性快速增长。其中,2021Q3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速为8.21%、净利润增速-2.07%、扣非净利润增速6.25%,环比增速放缓明显,主要是2020Q3的高基数,以及疫情反复造成的影响。各子领域:增速严重分化,景气度不同。由于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个股分化的细分领域时代,我们精挑细选出17个细分领域进行重点跟踪分析,2021Q1-Q3从收入端看,后疫情时代制药装备、创新疫苗、CRO、眼科、专科连锁服务、ICL 6个细分领域实现了30%以上增长,共10个细分领域实现20%以上增长。从扣非利润端看,制药装备、创新疫苗、CRO、眼科、ICL 5个细分领域实现50%以上增长,共8个细分领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