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买方泰康资产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会议材料
展望2023年,短期基本面虽然尚处于惯性恶化中,但扼 杀对中长期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却在逐个缓释,预 期开始改善。
I. 防疫闯关风险:防疫闯关的时点更早、过程更快、 基数更低、冲击更浅。
II. 地产出清风险:地产维稳政策意图迫切,银行信贷、债券发行、股权融资三箭连发,融资环境改 善,出现多部门资产负债表连锁衰退的尾部风险 显著降低。
政策执行风险:已经过渡到人事确认。
地缘政治风险:G20习拜峰会最有建设性的成果 是双方同意恢复一系列高层对话机制,两国关系 破冰,23年非两国换届年,不是地缘政治风险急 剧上升的大年。
◼ 过去五年,经济四度失速,政策显著超预期,周期状态切换异常频繁。这背后:有海外政商环境不断恶化的逼迫;有内部新老政治 路线再平衡的强迫;有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的摇摆摩擦;更有疫情和防疫的“一过性”预期落空,演变为不可测的中期经济和社会 背景的冲击。上述四点逐渐营造了一个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并对经济主体行为造成扭曲,非公有部门在22年开启全面避 险模式。
◼ 展望23年,负面因素是中短期周期的力量以抑制为主,酝酿的下行压力将构成一个需要资本市场忍耐的基本面底色:(1)地产尾部 风险缓释,但供需两端出清、探底之路均很长,预计23年销售面积增速-5%(今年-25%),开发投资增速-10%(今年-11%)。(2) 产能周期扩张的基本面基础开始弱化,弹性在于举国体制和安全语境下的政治驱动,预计23年制造业投资增速3%(今年9%)。(3) 出口将受到美、欧、新兴经济体需求全面减速的冲击,预计23年增速-7%(今年9%)。(4)库存周期已切换至主动去库,并将于欧 美的去库存形成共振,预计23年对GDP拖累约-0.3%(今年为-0.7%)。
◼ 积极的因素在政策层面,此前造成非公有部门全面避险的诸多不确定性正在缓解,包括:(1)新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值得期 待,政策重心将回归扩大内需;央财斗法已成历史,大财政时代的基建投资有希望在23年维持12%以上增速。(2)地产救市已从 “保项目”转向“项目和主体双保”,旨在扭转烂尾风险和跌价预期,出现多部门资产负债表连锁衰退的尾部风险显著降低。(3) 防疫政策已经转向,闯关的时点更早、过程更快、基数更低、冲击更浅;预计居民消费将逐渐向趋势线回归,23年社零增速7%左右 (今年约-0.7%)。虽然闯关过程或曲折,但中长期预期会稳定改善,有利于一些具有长周期性质的经济活动恢复,从而打破全面避 险模式僵局。
◼ 预计23年GDP增速4.5%,节奏前低后高。社会从清零转向共存后的经济节奏完全由疫情主导。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会因为自发社交 隔离在第一波高峰期间大幅下滑,此后随着感染曲线回落而逐渐恢复。中国已经在实质上采取了快速过峰策略。22Q4和23Q1经济将 深度下滑,23Q2开始环比快速恢复,到23Q4叠加低基数,GDP同比升至7%以上
◼ 23年宏观政策将较为积极。考虑到刺激政策自22年Q4已后继乏力,因此急需一轮新的扩内需刺激,预计宽财政、宽信用、宽货币三 者均不可少。(1)财政扩张受收入端多重制约,预计广义财政赤字8.3-10.2%,略高于今年;而支出端发力主要仰赖准财政,预计23 年政策性金融工具在1.2-1.6万亿(今年约7000-8000亿)。(2)信用扩张从“自动挡”到“手动挡”,地产和产能内生动能羸弱,由 准财政驱动的基建是宽信用政策的基本盘。(3)大财政框架下,货币政策退居配合,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降息或也在选项中。
完整报告:
泰康资产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会议材料.pdf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富国基金孙彬路演纪要
“头部买方泰康资产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会议材料” 的相关文章
当前部分地区疫情大幅好转,市场持续反弹将近一个月。后续来看,在当前经济、政策和外部环境组合下,市场创新低的可能性较低,而政策落地效果也会随着疫情好转反映到后续数据上,稳增长板块相对收益可能持续,特别是新基建板块面临全球需求共振。总而言之,沿着新开工和施工提速受益板块及疫后经济活动恢复主线的传统周期品、新能源基建等板块可以予以重点关注。核心观点【观策·论市】当前部分地区爆发的疫情已经大幅好转。站在当前时点,市场普遍关注:1)指数会不会二次探底甚至创出新低?对比4月中下旬的指数低点面临的经济、政策和外部环境预期组合下,市场跌破彼时低点的可能性较低。2)政策层面,近期政策的最终落地效果到底怎么样? 前期因为疫情爆发影响的部分政策落地的担忧将会逐步消退,而随着“增量政策工具”的不断落地,若数据持续改善,则经济和企业盈利拐点向上的预期可期,若担忧政策落地效果不佳,则可以期待后续政策进一步超预期。3)外部层面,海外通胀会不会继续超预期?美联储5月份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对通胀预期则有逐步筑顶的迹象,随着需求因素和货币因素的同时走弱,即使供给端因素尚未缓解,但价格高度可能已经被压制。4)配置层面,稳增长还...
近期证监会发布关于ETF纳入互联互通的征求意见稿。本文根据纳入条件对A股和港股ETF进行筛选,结果显示,目前A股ETF中约33只宽基指数ETF和44只行业&主题ETF基本符合条件。ETF纳入互联互通,由于只进行二级市场交易,对A股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不过将为ETF带来增量资金,有望推动A股ETF市场发展,提高ETF流动性、加快规模扩张和改善投资者结构。核心观点⚑5月27日证监会就《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ETF纳入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前,2016年两地已就ETF纳入互联互通投资标的达成共识。2021年12月,内地和香港相关机构就整体方案达成共识。⚑ETF纳入互联互通的政策要点:投资方式上,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参与ETF投资只能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不允许进行申购赎回。投资额度上,ETF的投资额度将与股票投资额度一并统计管理,当前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交易额度均为520亿元。沪深港通的ETF标的选择上,主要按照基金规模、跟踪指数选股以互联互通标的为主等原则。⚑潜在可能纳入互联互通的A股ETF:目前沪深两市上市的股票型ETF共560只...
春末夏初局部疫情反弹,我国经济正经历2020年顺利破局之后的第二次“闯关”。与2020年初相比,本轮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当期物理冲击相对较小,但不确定性相对上升,企业与家庭“观望”的边界或走阔,短期影响被放大。楼市需求端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但对开发商的监管力度较2020年更严,新增供给放缓,楼市复苏可能呈现“量稳价升”态势。2020年信用投放货币力度上升,而今年信用增速放缓,财政投放货币的力度加大。疫情缓解,不确定性下降,叠加政策发力,我们预计下半年GDP同比增长有望反弹至5.5%左右。与2020年下半年金融与实体复苏明显分化不同,今年下半年“虚实”复苏或相对比较均衡。摘要疫情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企业/家庭“观望”态度更明显,实体经济短期受到的冲击被放大,但不确定性的另一面意味着不必过分担忧后续复苏的斜率。不确定性上升的一个体现是,近期疫情动态清零的要求得到严格执行,可能说明地方上对疫情的态度更趋审慎。与风险不同,不确定性难以量化,人们难以根据概率分布和历史经验做出应对。由于存在“调整成本”,企业与家庭更倾向于“观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扩产,受损的企业也不会轻易退出,总体投资偏弱,数据表明...
上半年海外宏观波动加剧,美国通胀、俄乌事件、美联储紧缩带来挑战。展望下半年,宏观的“痛点”或从通胀转向衰退担忧。本轮周期下行与历史不同,全球性供给冲击下,经济增长与通胀更加难以两全。美联储欲控制通胀,可能需要经济增长付出更多代价,这将加剧经济金融波动,带来更高风险溢价。一个需要关注的是货币数量收缩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如果“缩表”导致M2增速下降过快,或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明年衰退概率。利率敏感部门的表现也值得关注。美国房地产或“退烧”,企业资本开支受限,耐用品消费相对有韧性。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2022年美国GDP增速降至2.5%,2023年进一步降至1.5%;悲观情形下,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欧元区面临严峻的“滞胀”挑战,下半年经济压力增大,迫于通胀压力,欧央行或被迫转向货币紧缩。摘要我们预计下半年美国CPI通胀维持高位,但同比增速或因高基数而回落。美联储货币紧缩深化,加息“缩表”同步推进。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关键在于未来6-12个月能否实现“软着陆”?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引导“软着陆”并不多见,这次美国通胀更高,加息更迟,再加上供给冲击,要想成功难度更大。一个需要关注的是货币数量收缩...
2022下半年展望:下行空间有限,上行空间进一步打开有待更多积极催化因素。其中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后续政策进度和力度更为关键。海外不确定性仍是主要的波动源;关注海外紧缩、地缘风险、监管和疫情不确定性。估值处于低位,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是港股的优势所在。配置建议:从现金流中寻找确定性;关注高股息、优质成长和稳增长主线。摘要2022下半年展望:下行空间有限,上行空间进一步打开有待更多积极催化因素2022年港股开局强劲,但在2月后的一系列内外部意外冲击之下,海外中资股市场持续下行并跌至新低。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市场在当前位置上的进一步下行空间相对有限,主要得益于已经较低的估值水平、去年底开始持续流入的南向资金,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更大上行空间将有赖于更多积极催化剂的配合,例如国内稳增长效果、监管进度及海外紧缩步伐的变化等。综合而言,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MSCI中国指数或存在10%的上行空间,对应5%的PE估值扩张和下半年5%的盈利贡献;相比之下,估值更低的恒生国企指数或有13%的空间。►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后续政策进度和力度更为关键。当前的一个积极局面是,稳增长政策在不断加码发力。...
摘要2H22展望:从衰退担忧到软着陆可能?三季度仍将紧绷,四季度或有转机可能2022上半年的意外,在于预期外的供应冲击()强化了通胀压力和紧缩预期,这在5月又进一步转化为衰退担忧。市场担心在美联储尚未完成“紧缩任务”前,衰退更快到来,紧缩和增长的双重压力进而会导致除美元外股债大宗黄金普跌,极端情形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反之,单纯快加息(1994年)或衰退压力(2018年末)并不可怕,紧缩束缚打开后市场可以预期政策扶持,交易上转向债券和成长风格。所以眼下的问题是,给定增长趋缓的大方向,紧缩何时能够退坡甚至转向?或者在短期紧缩的强约束下,增长会多快滑向衰退?要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通胀、紧缩和增长三者间的动态变化,我们判断:1)美国通胀拐点已现但短期粘性较强。预计年底5~5.5%,明年初或可降至~3%的美联储可容忍水平附近,因此年内尤其是三季度通胀仍是紧缩的强约束。2)紧缩短期仍需尽快完成基准利率超过中性利率(neutral rate,~2.4%)的“任务”,意味着三季度美联储很难松手。但当前加息路径(年底2.75~3%)未必再大超预期,其对应的美联储通胀预测与我们上文测算大体相符,因...
摘要2022年前5个月,在地产走弱以及疫情反弹的背景下,经济再度走弱。历史上,当经济明显下行时,政策力度会迅速提升,刺激信用扩张,经济回升较快,同时带动利率低位回升。正是基于历史经验,今年经济下行环境中,投资者对于做多债券较为谨慎,担心政策刺激力度较高,会带来利率较快的回升。我们认为本轮经济走弱,在政策应对和市场走势上,与之前有着几个重要的不同点,使得经济和利率走势不会简单的复制历史。第一个不同点在于这次疫情反弹源于病毒版本容易传染,导致防疫难度较高,对经济制约的时间长度可能较长。第二个不同点在于这次债务杠杆的扩张难于此前。此前都看到政策引导居民、企业和政府自身的债务杠杆快速提升,从而推动货币增速明显提高,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回升,尤其是此前都看到地产的快速回升。这一次的不同在于,政府对大幅提升债务杠杆持有谨慎态度,担心增加未来的债务风险,因此在刺激企业、居民和政府自身杠杆提升上都有保留余地。退一步而言,即使希望刺激杠杆上升,但居民在就业和收入下降情况下,加上自身杠杆已经偏高,已经很难再大幅提升杠杆,甚至一定程度上开始去化杠杆,这也导致今年融资需求低迷,银行信贷投放较为乏力。这种情况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