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深度系列二:产业链视角看钠电应用和投资机会#中信建投新能源
我们持续关注钠电发展并做系列报告,不同于市场常见的各环节拆解及梳理,我们立足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两个视角,在不同阶段回答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而非大众化研究
#系列报告一: 理论性深度解析钠电技术 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二十三:凝望,钠破晓之晖 |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中信建投新能源(张亦弛、马天一、朱玥)
#系列报告二: 产业视角量化成本、需求及应用进度 钠电深度系列二:产业链视角看钠电应用和投资机会|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中信建投新能源
?系列报告二回答了市场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依托产业链反馈数据做【市场稀缺的量化拆分】非纸上谈兵
#需求:成本&性能优势是推广的底层逻辑 预计25年和30年需求在50GWh和260GWh,主要是两轮车和低端锂电
#成本:低廉和稳定优势突出,中短期明显 依据产业链反馈细拆BOM成本约0.65元/Wh,预计23年下降18%至0.54元,2025年有望下降至0.4元,较锂电当前优势线是20万,远期预计是10万
#进度:理论研究已经成熟 头部电池厂及新进入者均进入量产前夕,当前正极产业化推进顺利,负极和电解液还在降本通道,明年有望搭载新车型应用
#投资方向:利润分配强势环节和从零到一厂商/环节 如电池、负极和正极以及新进入者,推荐 元力股份、蔚蓝锂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