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内容

【国金电新】日月股份深度:成本技术双领先,铸件龙头市占率快速提升

ZML12个月前 (06-22)研究报告
日月股份:成本技术双领先,铸件龙头市占率快速提升
>>投资逻辑

需求:2022-2025铸件需求年复合增速达6%。据GWEC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总装机为101/102/106/119GW,其中海风装机为9/13/14/25GW。假设目前每MW陆上风电铸件用量17吨,海上20吨。随风机大型化,主轴由锻造转为铸造,陆上风机单MW铸件稳态用量预计为17吨,海上风机铸件单MW稳态用量预计和陆风机组趋同,为17吨。预计2022-2025年铸件需求复合增速达6%。

风电铸件:小兆瓦产能加速出清,龙头企业仍维持高产能利用率。铸件行业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具有先发优势。据我们不完全统计,预计2022-2024年国内铸件产能将高于全球风电行业铸件需求,主要原因为:1)统计的铸件产能不仅只应用于风电下游;2)部分小兆瓦产能已出清。虽然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但龙头企业凭借其合理产能布局、高技术优势,仍维持高产能利用率。

公司:成本技术双领先,市占率提升明显,原材料价格弹性大。1)预计市占率提升明显:据我们测算,2021/2024年全球风电行业铸件需求分别为182/180万吨,公司全球市占率2021年约为18%,预计2024年达36%;2)原材料价格弹性大:2021年公司制造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达65%,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较大影响。

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补流:公司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不超过10亿元资金,募集对象为实控人傅明康、陈建敏,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预计全年营收增速达23%:由于2020年陆风抢装递延,1Q21公司风电铸件高销量,1Q22销量恢复常态化,营收同比出现下降。考虑2022年全年公司出货量将达55万吨,高于2021年的44万吨,因此2022年营收预计同比增加2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分别实现净利 6.3、10.8、13.1亿元,同比分别变动-5.90%、71.72%、21.30%,对应EPS 0.65元、1.11元、1.35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41、24、20倍。根据市盈率法,给予2023年整体30倍估值,目标价33.1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测算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的风险,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新项目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董监高减持风险。
目录

Contents



1
风电铸件需求:风电装机由周期步入成长,风电铸件需求持稳增长

1.1 风电需求:能源转型推动需求增长,风电装机由周期步入成长光伏风电占全球发电量比例稳步提升。光伏风电行业近年快速发展,但2020年光伏、风电占全球发电量的比例仅为3.19%、5.93%,同比各增加0.57PCT、0.68PCT,能源转型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陆上风电为全球成本最低的能源形式。2010年-2020年光伏和陆上风电成本下降速度分别为17.3%、7.92%。2020年陆上风电成本仅为0.039USD/KWh ,同降13.33%,低于其他所有能源形式的度电成本。
全球风电由周期步入成长。 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93.6GW,与2020年基本保持持平。据GWEC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总装机为101/102/106/119GW,年复合增速6%,其中海风装机为9/13/14/25GW,年复合增速41%。由于全球风电装机预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GWEC保守预计下,2023年陆风装机90GW,相较2022年陆风装机92GW,出现小幅下滑,但仍不改长周期风电装机持稳增长的态势。
1.2 风电铸件:总需求持续稳步增长2025年全球风电铸件总需求或达203万吨,2022-2025年复合增速达6%。我们预计每MW风电整机大约需要17吨-20吨铸件。假设每MW陆上风电铸件用量17吨,海上20吨,据GWEC预测2022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为101GW,其中海风新增装机9GW,则2022年全球风电铸件总需求量达到165万吨。GWEC预测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119GW,其中海风达25GW。随风机大型化,主轴由锻造转为铸造,陆上风机单MW铸件稳态用量预计为17吨,海上风机铸件单MW稳态用量预计和陆风机组趋同,为17吨。因此我们预计,2025全球风电铸件需求量或将达到203万吨。2022-2025年铸件需求年符合增速达6%。


2
风电铸件行业特征:成本领先与技术进步助力全球供应

2.1铸件行业发展特征:技术与资本密集行业,先发优势推动寡头格局
风电铸件是风机主要零部件之一,包括轮毂、弯头、偏航支座、机架、定轴、转轴、风轮锁定法兰等部件产品。以电气风电2020年风机采购情况为例,铸件产品占风机价值量占比约为5.1%。





铸件定价模式为年度闭口框架协议。风机企业年度排产,其为维持稳定毛利率,每年和零部件企业谈一次框架协议,锁定零部件价格(成本加成)和供应份额,在具体订单执行时,会提前下达订单合同,约定零部件要货数量和时间,零部件企业据此进行生产和采购。



铸件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国家严格执行铸件产能置换政策。《铸造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目前铸件企业数量偏多,可通过实施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规划》预计,到2025年,铸造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期将下降20%。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铸造产能的通知》(工信厅联装〔2019〕44号),明确要求“重点区域要严格把好铸造建设项目源头关口,严禁新增铸造产能建设项目。重点区域新建或改造升级的高端铸造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铸件制造成本差异明显。(1)由于铸件制造特点,行业工艺出品率(行业75%-80%、日月86%)、合格品率不高(行业95%,日月99%);(2)不可回收成本占比高,约40%-50%;(3)产品多品种、多规格、非标准、定制化,工艺扩散速度较慢。

小兆瓦产能加速出清,龙头企业仍维持高产能利用率。据我们预计,2021-2024年全球风电行业铸件需求为182/173/175/180万吨。据我们不完全统计,预计2021-2024年国内铸件产能合计为202/214/246/269万吨,高于全球风电行业铸件需求,主要有两点原因:1)统计的铸件产能不仅只应用于风电下游;2)部分小兆瓦产能已出清。虽然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但龙头企业凭借其合理产能布局、高技术优势,仍能维持高产能利用率。






铸件行业稳态毛利率预计将稳定在25%-30%。铸件属于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行业,具有先发优势,而胜出的公司主要是目前该环节玩家中技术积淀足够且资本实力雄厚的公司。受制于2021年原材料大幅上涨,铸造企业毛利率出现回落。若后续原材料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预计未来行业龙头公司毛利率会稳定在25%-30%。




2.2公司风电铸件机遇:成本技术行业领先,产能快速扩张
日月发展历程——创业三十载的风电铸件领导者。1993年公司前身宁波日月成立,2016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主要从事风电铸件、塑料机械铸件和柴油机铸件、加工中心铸件等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大的铸造生产企业之一。



股权结构清晰、管理层专业出身。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傅明康,截至1Q22,持股24%。公司股权结构清晰,主要高管均专业出身。

激励机制完善。2011年12月主要高管团队通过同赢投资持有公司股份,2018年实施股权激励



公司成本领先。虽然风电铸件存在定制特征,但从风电铸件龙头产品价格来看,价格差异不大,竞争的落脚点还是成本领先,其核心是工艺出品率、合格品率。



管理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公司人均出货131.50吨,人均创收/人均创利分别为139.45万元/19.75万元。而永冠能源人均出货82.83吨,人均创收/人均创利分别为87.97万元/2.10万元,可以看出公司人均指标高于竞争对手。



产能加速扩张。1)铸造产能:2021年底公司铸造产能达48万吨,其中大型化产能达24万吨。公司新规划的年产13.2万吨铸造产能已开始动工建造,预计1Q23产能投放。同时,酒泉20万吨铸造产能一期10万吨也预计将在1Q23试生产;2)精加工产能:公司首发募集资金项目“年产10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项目”已建造完成并投产,并且“年产 12 万吨海装关键铸件精加工项目”预计将在 2022 年二季度项目将建设完成。因此,预计2022年底精加工产能可达22万吨。此外,202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年产 22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项目”已处于实施阶段,预计将于2023年建设完成并投产。同时,酒泉20万吨铸件和精加工一体化项目也将于1Q23试生产,预计投放10万吨产能。





市占率快速提升。据我们测算,2021/2024年全球风电行业铸件需求分别为182/180万吨。2021年公司风电铸件销量为33.1万吨,全球市占率约为18%。2024年公司铸造产能为81万吨,预计应用于下游风电的产能占比达80%,产能利用率为100%,则铸件销量为65万吨,则全球市占率约为36%。



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补流。公司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不超过10亿元资金,募集对象为实控人傅明康、陈建敏,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3行业机会:风电大型化趋势显著,海上风电&零部件出口成为新增长点
产业趋势一:风电大型化。据CWEA统计,2021年国内新增陆风/海风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分别为3.1/5.6MW,同比增加19%/14%。



产业趋势二:海上风电高增长。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1.1GW,为2020年的三倍多,至此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57GW,占到全球风电装机市场的6.81%。



产业趋势三:海外风电规划加速。欧洲各国陆续出台风电相关规划,旨在加大建设力度。5月18日,丹麦、德国、比利时与荷兰的政府首脑在“北海海上风电峰会”上共同签署一份联合声明文件,承诺到2050年将四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增加10倍,从目前的16GW提高至150GW;在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总量达到65GW。



3
注塑机行业稳定发展,注塑机铸件市场前景可观

3.1塑料制品产量逐年提升,带动注塑机市场需求平稳增长
塑料制品产量平稳增长。因其自身所具备的耐化学性、高比强性、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等优良特性,近年来塑料制品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8004万吨,同增5.27%。自2009年至2021年,国内塑料制品产量增速维持4.96%。



注塑机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受益于塑料制品产量的平稳增长,处于塑料制品生产关键环节的注塑机,也迎来了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根据《中国注塑机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自2016年至2020年,中国注塑机行业市场规模由211.59亿元增长至25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4.48%。并且,根据World Plastics Machinery研究及KM集团市场调查,2016 年全球主要地区注塑机产值约为 84.5 亿欧元,预计2024 年稳步上升至约 115.6 亿欧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速保持3.99%。



3.2注塑机铸件市场前景可观
注塑机行业稳定发展,带动注塑机铸件需求稳定增长。2021年,公司注塑机营收8.21亿元,同增49.82%,为近五年最高营收水平。自2016年至2021年,公司注塑机营业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速保持18.32%。由于2020年疫情的影响,国内注塑机铸件市场受到较大的影响。但随着疫情受控,国内注塑机铸件市场迅速复苏。2021年,公司注塑机铸件销量10.12万吨,同增35%。





4
公司业务:风电铸件是第一大业务,原材料价格弹性大

4.1财务状况:原材料价格弹性大
2021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自2016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来,公司营收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期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24.11%、14.46%。2021年公司营收为47.21亿元,同比下降7.81%;归母净利润为6.67亿元,同降32%。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主要是由于:1)相对2020年,2021年风电抢装潮有所退热;2)202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历史公司盈利水平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及产品售价共同影响,预计随风电装机从周期步入成长阶段,未来盈利水平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影响。2017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较低主要由于2016年下半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2017年材料价格维持高位,而风电行业处于调整期,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原材料上涨幅度,导致毛利润较上一年度有较大下降。2018年原材料价格仍在高位震荡,但公司产品售价稳步提升,减缓了由上游价格波动导致的利润率下降。2018年以后,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产销两旺,量价齐升,盈利能力逐步上升。而2021年公司盈利水平相较2020年再次出现回落,主要是由于2021年风电产业链面临风电抢装“退潮”,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风机整机招投标价格不断下滑等局面,风电行业进入了消化和巩固期。随着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未来中国风电装机将逐步摆脱周期性,正式步入稳定有序的发展。预计未来原材料价格将是决定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原材料价格弹性大。2021年公司制造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达65%,原材料价格对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公司原材料主要由生铁、废钢、焦炭、树脂等构成。我们预计当今年原材料成本相较去年上升5%时,净利润为6.3亿元。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在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若2022年原材料价格相较2021年平均变动0%、-5%、-10%,公司2022年净利润水平或增16%、33%、49%。



4.2主营业务:风电铸件是第一大业务
风电铸件和塑料机械铸件是公司主营业务。公司风电铸件和塑料机械铸件两大产品营收占比自2016年起始终高于90%。2021年两种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79.80%与17.52%。自2016年至2021年,风电铸件、塑料机械铸件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6.10%、18.32%。从下游行业来看,风电行业长周期景气,新增风电装机数逐年整体提高,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实现“双降”,国内政策支持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的占比。塑料机械行业重要分支注塑机产业随经济发展需求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行业长期需求仍然向好。



销售业务中国大陆为主,国外比例有上升趋势。从2016年以来,公司主要营收来自中国大陆,境外业务比例在小幅提升,但自2019年起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境外业务比例有所下降。但公司已经成为国际风电巨头GE、Vestas、西门子歌美飒等客户重要分供方,随着公司技术改进与扩产推进,国外业务仍长期向好。2021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比为9.93%,毛利润占比为15.8%。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行业假设:据GWEC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总装机为101/102/106/119GW,其中海风装机为9/13/14/25GW。

产能规划:1)铸造产能:目前年产13.2万吨铸造产能已开始动工建造,预计1Q23产能投放。同时,酒泉20万吨铸造产能一期10万吨预计将在1Q23试生产。预计2022-2024年公司铸件产能分别为55/71/81万吨;2)精加工产能:“年产 12 万吨海装关键铸件精加工项目”预计将在 2022 年二季度项目将建设完成并结顶。202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年产 22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项目”处于设计和规划落实中。预计2022/2023/2024年精加工产能可达22/54/64万吨。

原材料价格:2021年公司制造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达65%,原材料价格对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公司原材料主要由生铁、废钢、焦炭、树脂等构成。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预计今年原材料成本相较去年上升5%,2023年与2024年的原材料成本均在上一年的价格基础上下降10%。

费用假设:由于公司经营具有稳定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期间费用率均与2021年保持一致,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7%、2.5%、3.9%。

毛利率:随大兆瓦零部件工艺逐渐成熟,预计未来风电铸件单吨价格将呈下降趋势,2022-2024年分别为10856/10783/10484元/吨。202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预计今年原材料成本相较去年上升5%,2023年与2024年的原材料成本均在上一年的价格基础上下降10%。随着公司内部技改进行,单位树脂用量将降低、电炉熔炼将替代一部分冲天炉熔炼等,公司原材料总单位成本将下降。同时随着精加工产能释放,单吨加工费预计也将逐年下滑。因此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风电铸件单吨成本为8973/8148/7638元/吨,毛利率为17%/24%/27%。

营收与盈利能力历史分析与预测:2020年为陆风抢装年,部分陆风项目延迟到2021年一季度进行吊装,因此1Q21公司产品销量较高,1Q22销量恢复常态,因此1Q22营收下降22%。考虑2022年公司产能提升,出货量预计将达55万吨,高于2021年的44万吨,因此2022年营收预计同比增加23%。自2Q21起,逐季度公司归母净利同比均出现下滑,主要受废钢生铁树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们预计今年原材料价格均价仍较去年均价上涨5%,因此预计今年归母净利同比小幅下滑5.90%。


本次盈利预测未考虑2022年非公开募投项目带来影响。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分别实现净利 6.3、10.8、13.1亿元,同比分别变动-5.90%、71.72%、21.30%,对应EPS 0.65元、1.11元、1.35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三年PE分别为41、24、20倍。根据市盈率法,给予2023年整体30倍估值,目标价33.18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6
风险提示

需求测算受政策性不确定性影响的风险。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会受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政策的影响,相关政策的调整变动将会对行业的发展态势产生影响,在进行新能源发电需求预测时假设政策延续原有框架,如果政策出现超预期波动,需求测算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经济环境及汇率波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格局出现分化,全球一体化及地缘政治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或将影响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及国际业务的拓展。
新项目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存在公司在建项目因外力或其他因素投产不及预期,影响公司未来营收及利润水平。
董监高减持风险。2022年6月11日,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张建中先生公告减持计划,后续存在减持风险。


>>>END<<<

姚遥 yaoy@gjzq.com.cn
胡竞楠hujingnan@gjzq.com.cn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国金电新】日月股份深度:成本技术双领先,铸件龙头市占率快速提升” 的相关文章

光伏系列(49):硅料大扩张带来新需求,三氯氢硅盈利可能超预期

光伏系列(49):硅料大扩张带来新需求,三氯氢硅盈利可能超预期

◾多晶硅料新产能投运、正常生产过程都需要三氯氢硅,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增长,光伏多晶硅已占三氯氢硅6-7成需求,其余主要为硅烷偶联剂等原有市场。今年到明年,仍有较大规模的多晶硅料产能投运,将带来三氯氢硅的新需求。供给方面,过去三氯氢硅扩产比较保守,尽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陆续有多个工业与光伏级在建产能陆续投产,但其总体供需特别是光伏级供需可能仍将保持在紧平衡状态。综上,预计三氯氢硅都将会偏紧甚至有阶段性缺口,相关企业可能在今年到明年上半年获得超额盈利。摘要三氯氢硅下游主要为光伏多晶硅料及硅烷偶联剂市场。三氯氢硅是重要的化工基础材料,依据品质差异,国标将三氯氢硅分为I类、II类,其中I类对三氯氢硅纯度要求更高,尤其限制铝、磷、铁等元素比例,主要用于多晶硅料生产,总体市场份额60%-70%,II类主要面向硅烷偶联剂市场。光伏硅料大扩张推动三氯氢硅需求快速增长。当前硅料生产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叠加冷氢化工艺,由工业硅到三氯氢硅,再将三氯氢硅还原为高纯硅料。多晶硅对三氯氢硅的需求分为新产能投产时的一次性投入(约为产能的20-35%),以及日常运营阶段补氯需求(约为产量的15-30%)。其中,规模最大...

光伏系列(50):政策频出,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

光伏系列(50):政策频出,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

◾今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对新能源发展的大方向和现阶段影响新能源发展的要素进行了梳理,同时,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聚焦于丰富财政政策工具支持各地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继续高速发展。摘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今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并规划通过多种途径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包括: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同日,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5月3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

资管规模超6000亿美元,45分钟会谈投出450亿美元的沙特主权基金在中国投了什么?

资管规模超6000亿美元,45分钟会谈投出450亿美元的沙特主权基金在中国投了什么?

千亿美元的软银愿景一期基金规模前无古人,投出450亿美元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作为最大出资人也声名鹊起。作为沙特“2030愿景”国家转型战略的重要推动者,PIF管理石油美元,沙特王储和6位部长担任其董事会成员。PIF当前资管规模高达6200亿美元,位居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第五。其投资注重协同国家战略,考量标的长期价值,并获得较高话语权,同时配置另类资产以提升回报。由于风格进取,其风险敞口也较高。PIF的资金80%投向本国、20%投向外国,2030年目标则是各占50%。其海外投资的20%投向中国。如今PIF正加码中国,2021年底已提交QFII申请,有消息称2022年计划开设中国办公室,除以往投资互联网、在线教育及应用软件外,跨境电商、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也可望赢得其关注。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简称“主权财富基金”)近年来资产管理规模大幅增长,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日益活跃的参与者。根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院(SWFI)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排名前100位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总计已达9.4万亿美元,远超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成为仅次于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中...

【东吴电新】周策略:电动车5月销量超预期,新能源政策密集出台

【东吴电新】周策略:电动车5月销量超预期,新能源政策密集出台

投资要点电动车方面,国内地方政府密集出台补贴政策将加速销量恢复,5月国内已披露9家车企销19.5万辆,同环比+202%/24%,新势力销量显著回升,我们预计5月销量有望恢复至38-42万辆,好于预期,6月恢复正常至46-50万辆,全年维持580-600万销量预期,同增65%+。欧洲5月已披露主流八国合计销量为12.7万辆(占主流九国比例约为85%),同环比+2%/+20%,电动车渗透率19.9%,同环比+1.8/-0.6pct,销量小幅回升,预计Q3将有明显恢复,全年销量预计250万辆+,同增近20%。美国预计全年110-130万辆,同增70-100%,22年全球预计950万辆+,同比增50%+。排产看,6月锂电排产环比增5~10%,7月则有望显著增长完全恢复迎接旺季,Q2核心公司环比中枢0~10%,全年仍可增60~100%,当前市场预期和估值明显偏低,继续强烈看好电动车板块超跌反转行情,看多电池和锂电材料各环节龙头。光伏来看,欧洲今年及中期需求有望超预期,户用储能火爆,美国因针对东南亚反规避调查边际略有好转,国内分布式需求延续火爆,风光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国内利好政策不断,预计202...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物流供应链恢复过半本轮疫情严重程度量级可与武汉相提并论,目前物流供应链已恢复过半。目前确诊病 例数已开始快速下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从全国公路货运高频数据来看,3 月底时供应链活动跌入最低谷,剔除“五一”假期造成的季节性因素,目前供应链已逐步恢复一个多月。分地区看,除北京周边外,其余地区疫情影响均基本结束或持续下降。东北此轮疫情 已接近完全结束;北京及周边与东北疫情不属于同一传播链,目前已得到控制。长三角地 区,江苏、浙江已基本结束,安徽几乎没有病例,上海进入解封阶段。从地面交通看,深圳、长春已回正常,上海逐步恢复,北京加入封控。近期主要封控 城市中,深圳和长春已恢复正常,上海进入 5 月以来,地面交通逐步恢复。对比此前因疫 情封控的武汉和石家庄,预估上海第二季度末可恢复正常,北京封控暂无扩大态势。从工业物流看,东北及环北京物流即将全面恢复,北京物流缓慢下行至低位,长三角 除上海外均恢复过半。分省整车货运流量指数直接体现工业物流情况,东北受疫情冲击后, 已得到显著提升,即将恢复至正常水平;北京城区地面交通近期受阻,3 月中旬后持续下 行,目前处...

中信建投|公用事业2022下半年投资展望:火电盈利拐点已现,新能源发电保持高速发展

中信建投|公用事业2022下半年投资展望:火电盈利拐点已现,新能源发电保持高速发展

煤价高企导致电煤危机,能源安全重视度再提升2021年受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火电出力减弱,多地发生拉闸限电。2022年年初地缘政策冲突推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削弱进口煤对我国煤炭的调节补充作用,间接激化国内能源供需矛盾。电煤危机一方面促使我国加快推行煤电市场化机制,另一方面警醒我国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变革要坚持先立后破,保证煤电这一现阶段主体能源的安全供应基础上有序发展新能源发电,从而逐步安全实现减碳减排和能源安全两个目标。电改不断深入,火电价格中枢提升为扭转2021年煤电因燃料成本高企大面积严重亏损的局面,2021年10月我国将“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机制的浮动范围调整为上下浮动不超过20%,并推动煤电所有电量进入市场化交易,电改再一次加速。从2022年实施情况来看,煤电全部进入市场交易已基本实现,同时市场电价明显提升,我们预计全年煤电电价有望较基准价上浮15%~20%。我国绿电交易同样迎来发展机会,2021年9月我国绿电交易首次开市,实现溢价3~5分钱,2021年12月江苏、广东首次将绿电纳入长协交易,绿电长协成交价格较基准价格分别上涨18%、11%,绿电溢价逐步显现。用电需求波动火...

天风问答 | 医药:新冠疫情最新防控态势如何?

天风问答 | 医药:新冠疫情最新防控态势如何?

天风研究所医药杨松团队从六个方面对新冠疫情最近防控态势进行了分析:1、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分析2、主要地区疫情态势(上海/北京/广安/朝鲜/台湾)3、核酸检测常态化投资机会分析4、新冠小分子药物投资机会分析5、新冠应对医疗资源储备投资机会分析6、新冠药物全球供应链投资机会分析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分析1. 全国: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2. 防控策略变化: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社会面动态/基本清零——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2年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疫情防控措施包括:1)以口岸地区防控为重点加强外防输入,人、物、环境同防。2)要提速处置聚集性疫情,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3)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开展核酸定期检测,重点行业和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提高早发现能力。4)要健全完善分类救...

天风问答 | 房地产:基本面在真实复苏吗

天风问答 | 房地产:基本面在真实复苏吗

天风研究所房地产韩笑团队对基本面复苏的交易价值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回答了下面四个问题:1、基本面在真实复苏吗?2、销售复苏有没有交易价值?3、本轮销售复苏节奏如何?4、从信用分化到销售分化 基本面在真实复苏吗?根据我们高频数据统计,5月重点城市新房高频销售面积同比降幅相比4月收窄8pct,其中苏州、无锡、广州、上海、青岛、成都等改善明显;5月百强销售金额环比增长5.7%,销售面积环比增长18.4%;5月重点城市二手房高频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收窄10pct。量价指标交叉验证近三周基本面在真实改善,我们认为不完全是网签的滞后效应,体现疫后需求自然复苏和因城施策的共同作用。销售复苏有没有交易价值?地产股投资的传统逻辑在于政策博弈,核心假设是政策放松带来地产基本面的改善和公司业绩的兑现。前几轮宽松周期内,估值底同步政策底,领先基本面底2个月左右,且之后基本面与估值面互相验证驱动上涨。(1)12年政策边际放松,全国销售温和修复(四季度开始快速修复),PB震荡提升25%。(2)18年底因城施策边际放松,虽然基本面没有明显反应,但PB修复了近30%(政策预期+业绩高峰)。(3)20年疫情之后5-7月销售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