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电车-周观点】中游价格体系再平衡,关注边际改善环节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道氏技术点评:合作华迪共建高冰镍,项目落地确定性增强;季节性波动不改全年销量高增判断—美国电动车跟踪;5月销量环比提升,全年销量维持高增—电车终端跟踪之特斯拉系列;特斯拉美国再提价—电车终端跟踪之特斯拉系列;铁锂板块点评:顺价完成,打消疑虑,全面看多铁锂板块。子行业推荐组合:详见后页正文。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政策变动风险。一、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跟踪1.1 电池产业链价格1)MB钴价格:6月17日,MB标准级钴报价34.7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5.44%。MB合金级钴报价34.75美元/磅,较上周下降5.44%。
2)锂盐周价格:6月17日,氢氧化锂报价47.40万元/吨,较上周持平;碳酸锂报价47.75万元/吨,较上周持平。
3)正极材料本周价格:6 月 17 日,三元正极 NCM523/NCM622/NCM811均价分别为 32.50/33.75/38.50 万元/吨,NCM523 价格较上周下降 0.76%,NCM622/NCM811 价格与上周持平。
4)负极材料本周价格:6 月 17 日,人造石墨负极(中端)4.8-5.8 万/吨;人造石墨负极(高端)6.5-7.8 万元/吨。天然石墨负极(中端)4.9-5.3 万/吨;天然石墨负极(高端)5.5-6.7 万元/吨。


6)湿法涂覆价格:6 月 17 日,国产中端 16μm 干法基膜价格 0.9-1.0 元/平米;国产中端 9μm 湿法基膜 1.35-1.6 元/平米;国产中端湿法涂覆膜 9+3μm价格为 1.85-2.50 元/平米,价格均与上周持平。

7) 本周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平稳:6 月 17 日,方形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电芯报价为 0.76-0.84 元/wh,价格与上周持平;三元电芯报价为 0.83-0.92 元/wh,价格与上周持平。

二、终端:销量、新车型及行业热点2.1 终端追踪2.1.1 终端销量6 月 6-12 日,乘用车零售 34.9 万辆,同/环比+25%/+17%,较上月同期+54%;乘用车批发 34.7 万辆,同/环比+26%/-2%,较上月同期增长 59%。即使在端午假期影响下,今年 6 月第一周的走势也体现出政策启动的增量效果。第二周逐步体现出车购税减半政策实现的启动期的效果。目前各地积极出台地方性车市刺激政策,促进车市复苏。6 月 2 周上险超预期,政策刺激效果明显。新能源车上险量 10.6w 创新高,同/环比 +135%/ +21%,较 5 月同期+95%,超越今年所有周度数据,接近去年 12 月水平;整体车市上险量 41.2w,同/环比 +21%/+24.1%。新能源厂商方面,环比持续修复,整体恢复明显。比亚迪继续领跑,6 月第2 周销量 27,099,同比去年猛涨 221.0%。特斯拉销量 18,211,环比上周+84.8%,较 5 月同期+1031.8%。新势力方面,小鹏、理想、零跑恢复明显,环比上周+31.4%/+34.3%/+33.2%;蔚来环比上周-6.2%,略有下滑,但较 5月同期+81.6%,整体趋势向好。2.1.2 终端车型涨价追踪继 3 月头部以及大部分厂商调整终端售价,4 月提价的有:理想 one 上涨 1w;大众 ID 系列上涨 5.4k (覆盖补贴);长安奔奔 E-star 国民版(低价版) 停售。5 月(即将)提价的:极氪 001 低价版(双电机&单电机 WE 版)取消 5k 抵 1w 膨胀金,高价版(双电机 YOU)上涨 1.8w,同时取消 5k 抵 7.5k 膨胀金权益;蔚来汽车全系涨一万;华为 AITO 四驱版,涨价 1w;小鹏进行权益和配置调整,在 P5/ P7 上将自动驾驶作为标配;上汽一汽大众 ID 系列 ID.4 涨价 5k,ID.3& ID.6 涨价 3k。2.2 新车资讯2.2.1 蔚来 ES7 正式发布 售价 46.8-54.8 万元6 月 15 日,蔚来汽车发布了其 NT2.0 平台的首款 SUV 车型——ES7,售价46.8-54.8 万元,其中 75kWh 车型 46.8 万元,100kWh 车型 52.6 万元,首发版车型 54.8 万元。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与 ET7、ET5 一样的 X-Bar 设计风格,日间行车灯依旧延续了 Dual Dash 的造型。新车与 NT1.0 车型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于车顶中间增加了一颗激光雷达,车顶两侧各增加了一颗 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用于辅助驾驶的感知。另外一个区别在于车尾部分,ES7 采用了与车身等宽的飞翼式贯穿尾灯。车身尺寸: 新车定位为 5 座中大型 SUV,长宽高分别为 4912*1987*1720mm,轴距为 2960mm,其车身尺寸介于 ES8 和 ES6 之间。座舱方面: 新车搭载了 Banyan 蔚来第二代智能系统,包括了 Aquila 超感系统以及 Adam 超算平台,可以提供 33 个感知硬件以及 1016TOPS 的算力,具备实现高速、城区、泊车、换电全场景点到点自动驾驶的 NAD 能力。底盘和动力方面:新车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全系标配 CDC 减震器以及空气悬架、搭载 NIO ICC 自研底盘域控制器,新车搭载了前永磁同步电机、后感应异步电机动力系统,前电机峰值功率 180kW,后电机的峰值功率为300kW,综合扭矩 850N·m。0-100km/h 加速时间 3.9s。续航方面: ES7 搭载标准续航电池包(75kWh)CLTC 续航为 485 公里,搭载长续航电池包(100kWh)续航为 620 公里,未来搭载超长续航电池包(150kWh)续航超 850 公里。
三、本周行业重要事件与点评
道氏技术点评:合作华迪共建高冰镍,项目落地确定性增强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印尼华迪投资集团共建子公司以推进印尼 2 万吨高冰镍项目,其中公司持股 65%,华迪持股 35%。
合作优质镍资源企业,镍一体化落地确定性强。华迪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当地经营多年,目前已在印尼华迪园区投资 8 条镍铁生产线,年产镍铁约 20 万吨,拥有镍矿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此前已与中伟股份合作高冰镍项目,此次与华迪合作有望助力项目快速落地,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增强。
前驱体:产能弹性强,客户不断拓展。公司目前具有 4.4 万吨前驱体产能,8月有望新增 5 万吨达 9.4 万吨,23 年有望形成 14.4 万吨。公司持续开拓新客户如贝特瑞、南通瑞翔及海外客户,前驱体出货有望实现高增。
碳材料:目前导电剂市占率仅 15%+,份额提升空间较大。公司现有浆料产能 4万吨,粉体产能 100 吨/月已满产,7 月有望新增 200 吨/月粉体产能,达到3000 吨/年粉体产能,兰州项目新增 5000 吨粉体产能有望 24 年投产。产品力方面,公司 1-4 代(寡壁)产品均量产,单壁管完成实验室制备。随二代刀片电池放量,3 代产品比例有望快速提升。预计公司 Q2 粉体出货约 480 吨,考虑高固含产品放量,Q2 浆料出货量环比 Q1(约 4300 吨)有望+40%。
季节性波动不改全年销量高增判断—美国电动车跟踪
根据 Marklines 数据,5 月美国 BEV+PHEV 销量 84905 辆,同比+47%,环比-2%,电动化渗透率 7.4%(4 月 6.7%)。1-5 月累计销量 38.6 万辆,同比+66%。5 月 BEV 销量 68948 辆,同比+55%,环比+0.1%,1-5 月累计销量31.0 万辆,同比+70%。PHEV 销量 15957 辆,同比+22%,环比-9%,1-5 月累计销量 7.6 辆,同比+49%。
从车企维度,5 月福特销量环比提升 1373 辆,克莱斯勒环比提升 900 辆,通用环比提升 309 辆。下降车企为,现代起亚销量环比下降 884 辆,特斯拉环比下降 726 辆,沃尔沃环比下降 619 辆,大众环比下降 423 辆。
从车型维度,5 月 Model S 销量环比提升 2000 辆,Mach-E 环比提升 1374 辆,Niro 环比提升 609 辆。下降车型为,Model Y 销量环比下降 2926 辆,XC60 环比下降 1416 辆,Ioniq5 环比下降 759 辆。各车企在手订单饱满。特斯拉 Model 3 RWD 交付时间为 22 年 9-12 月,ModelY LR 交付时间为 23 年 1-4 月,表明特斯拉 Q3 产能已全部售罄。通用Silverado EV 在手订单约 14 万辆。福特 F-150 Lightning 在手订单约 20 万辆。Lucid 在手订单 3 万辆以上。Rivian 在手订单 19 万辆以上。
我们预计 2022、23 年美国电动车销量 120、200 万辆,同比+77%、+67%。相较欧洲市场,美国市场政策扰动因素较少,销量提升更多来自于供给侧产能加速带动。特斯拉得州工厂规划产能 50 万辆/年。福特 F-150 目前产能 8 万辆/年,23 年年中产能提升至 15 万辆/年。
5 月销量环比提升,全年销量维持高增—特斯拉跟踪系列
5 月特斯拉销量 84462 辆(marklines 口径),环比+54%,同比+14%。其中美国销量 47706 辆,环比-1%,同比+66%。中国批售 32165 辆,环比+199%,同比-4%。欧洲交付预计 1384 辆,环比+0.2%,同比-85%。欧洲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受到上海疫情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Q2 特斯拉发往欧洲货船仅 4 艘,环比减少 11 艘,同比减少 6 艘。
目前 Fremont 工厂产能约 1500 辆/天(年化 55 万辆)。上海工厂 6 月中旬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 100%,约 6-7 万辆/月。德国工厂规划产能 50 万辆/年,目前产能接近 1000 辆/周,目标 22 年底提升至 5000 辆/周(年化 26 万辆)。预计得州工厂产能爬坡与德国工厂类似。
我们预计 Q2 特斯拉交付量 28 万辆左右,环比-10%,同比+39%。其中北美交付 15 万辆,中国交付 10 万辆,欧洲交付 2 万辆,其他地区 1 万辆。从工厂角度,预计 Fremont 工厂交付 15 万辆,上海工厂 12 万辆,得州+德国工厂交付 1万辆。
我们预计 2022 年特斯拉交付量 143 万辆,同比+53%。其中北美销量 60 万辆,中国交付 53 万辆,欧洲交付 25 万辆,其他地区交付 5 万辆。从工厂角度,预计 Fremont 工厂交付 57 万辆,上海工厂交付 72 万辆,得州+德国工厂交付 14万辆。
我们判断 Model Y、3 从经济性、长续航、智能化三个维度未来仍将在全球各地区保持畅销行情,占有较高市场份额。23 年 Cybertruck 等车型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销量,稳固全球龙头地位。其他车企电动车销量也将持续提升。从历史月度数据看,特斯拉与其他车企的销量齐头并进,而非此消彼长,原因是电动化渗透率较低,还未到燃油车产品激烈竞争的情况。
特斯拉美国再提价—电车终端跟踪之特斯拉系列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特斯拉多款车型再次提价。以 MY LR 为例,今年 3 月、6 月累计提价$5000。我们认为,此次特斯拉提价更多是预防性提价,因为公司订单交付时间长,存在电池成本波动和售价调价不匹配性的问题。
特斯拉 22 年以来两次提价如下:
6 月 15 日提价如下:
M3 LR 增加$2,500 至$57,900
MY LR 增加$3,000 至$65,990
MY P 增加$2,000 至$69,900
MS 增加$5,000 至$104,990
MX 增加$6,000 至$120,990
3 月 14 日提价如下:
M3 RWD 增加$2,000 至$46,900
M3 P 增加$3,000 至$61,990
MY LR 增加$2,000 至$62,990
MY P 增加$3,000 至$67,900
MS 增加$5,000 至$99,990
MS P 增加$5,000 至$135,990
MX 增加$10,000 至$114,990
我们认为,原材料涨价对龙头公司影响相对较小,23 年看龙头公司供应链有可能会成为电车最强方向,建议关注特斯拉、比亚迪等供应链。
铁锂板块点评:顺价完成,打消疑虑,全面看多铁锂板块
事件:根据产业链反馈,铁锂正极价格已连续两周上涨 2000-3000 元,6 月合计涨幅已达 5000 元/吨以上(鑫椤锂电铁锂正极价格未上涨)。
点评:
1.铁锂正极价格连续两周上涨,铁锂厂完成对电池厂顺价,打消市场对今年铁锂价格战疑虑。核心在于今年磷酸铁锂供需不仅取决于铁锂本身更取决于上游碳酸锂供需关系。
2.未来展望:我们认为今年铁锂各家企业盈利水平将维持在相对高位,核心在于 1)随着上游锂资源供给已经确定,下游需求走强的背景下,锂资源上涨将为整个铁锂板块带来可观的库存收益。2)随着行业部分企业将在今年年内完成一体化布局&新建低成本产线投产,也将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建议关注 2 条主线。1、锰铁锂未来将是行业破局关键,建议重点关注已完成产业化突破并且凭借工艺沉淀或将获得 2-3 年超额收益且更大市场空间的德方纳米;2、低成本产线投产在即深度绑定宁德时代且智能电控板块完成供应华为(减速器)、比亚迪(混动 VVT、CDC 电磁阀)的平台型铁锂企业富临精工。
四、投资建议板块结构性行情演绎开启,围绕三大方向布局:1)围绕特斯拉、比亚迪等高景气度产业链进行布局。我们预计,特斯拉、比亚迪 23 年销量增量占据全球 50%,无论从弹性还是确定性角度,龙头主机厂供应链都是首选方向。比亚迪供应链关注道氏技术,特斯拉供应链关注拓普集团和三花智控等;2)围绕成本曲线选股。供需周期转换后,成本曲线陡峭的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份额和利润扩张行情。关注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华友钴业等;3)围绕新技术布局。关注新技术渗透率大幅提升的赛道,底盘智能化(空气悬挂+制动)、PET 极片、4680、LMFP、微执行系统等,推荐中鼎股份、恒帅股份等。五、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目前电动车赛道新进厂商、产品增多,存在竞争加剧导致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产业链价格竞争激烈程度超预期。新能源产业链供给端愈发丰富,竞争异常激烈,存在业绩不达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汽车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多,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波动可能会对汽车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陈传红 chenchuanhong@gjzq.com.cn
邱长伟 qiuchangwei@gjzq.com.cn
姜超阳 jiangchaoyang@gjzq.com.cn
田 野 tiany@gjzq.com.cn
薛少龙 xueshaolong@gjzq.com.cn
姚云峰yaoyunfeng@gjzq.com.cn
江 莹jiangying2@gjzq.com.cn
胡媛媛 huyuanyuan@gjzq.com.cn
苏 晨 suchen@gjzq.com.cn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不作为或被视为出售及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要约。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且收件人亦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国金证券的客户。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非国金证券C3级以上(含C3级)的投资者擅自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大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