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激光渗透行稳致远,助推制造业迈向更高端层级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文|刘双锋郭彦辉

激光具有单色、准直、高亮度、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在我国激光行业长期增长属性更为确定,这是因为长期看,我国人口老年化日趋严重(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4.2%),由此造成的劳动力缺口需由更高效率的激光技术来弥补;中期看,我国制造业人均产值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美国为中国的2倍以上),原因之一是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还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激光在我国制造业中使用的权重还有待提高;短期看,我国制造业投资景气度向好,给激光进一步渗透提供了机遇。


2、高技术壁垒助激光元器件企业稳享行业红利
激光上游元器件领域多涉及“卡脖子”技术,如晶体、热沉、光学器件等均具有材料及工艺的较高技术壁垒。且核心元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中下游器件设备的可靠性,故其对中下游而言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客户粘性强。元器件企业掌握相关技术后,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形成竞争,因此行业竞争格局相对比较稳定。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供应链安全担忧,促使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的竞争格局稳定性被打破,换言之,给予了国内厂商更多竞争优势。如炬光科技的快轴准直镜产品目前市占率已达70%以上,预制金锡材料的国内市占率也在快速提升,长光华芯的激光芯片国内市场份额也已达13%以上,预计未来份额扩大速度将更快。


3、激光器领域国产替代仍是重点方向
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目前国产化率为50%。超快激光器八成市场份额仍被国外厂商占有。2021Q4国内激光器厂商龙头锐科激光在国内市场份额首度超过IPG跃居第一。未来国内激光器厂商获得增长的最主要驱动仍然是国产替代。但同时也存在新的挑战,实际应用场景对高功率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比中低功率产品更高,同时高功率产品面向的客户对价格敏感度相对更低,故中低功率产品市场上行之有效的价格战策略应用到高功率市场料将大打折扣。总体而言,高功率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客户导入都会是更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需保持耐心。


4、细分高成长赛道为激光设备企业打开增长新通道
尽管激光下游设备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但应用市场不断有新兴高成长的细分赛道出现,如光伏、锂电等,具有敏锐触角且能快速抢占相关市场的设备企业将凭此获得周期性的高成长,如海目星、联赢激光未来3年收入CAGR达50%以上(Wind一致预期)。此外,行业龙头公司凭借综合性优势抵御细分行业周期波动的韧性更强,故成长更为稳定,如大族激光未来3年收入CAGR达40%。


5、重点关注标的:
1)炬光科技,上游元器件核心供应商,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家用医美业务爆发在即;
2)长光华芯,半导体激光芯片国内龙头,VCSEL已通过客户验证并获得量产订单;
3)福晶科技,晶体材料(固体激光器核心元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LBO和BBO等非线性光学晶体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未来固体激光器在精细微加工领域加速渗透将使公司深度受益;
4)德龙激光,专注于半导体及光学、显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半导体晶圆切割、显示玻璃切割等领域将由更具优势的激光隐形切割替代传统工艺,激光微加工渗透率持续提升助公司维持高成长;
5)光峰科技,主营产品激光光源(电视、影院领域)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车载显示领域为华为最新座舱DEMO车提供车载天幕,激光显示整机(激光电视、工程、商教等领域)市占率位居行业前三。激光显示渗透提升助力公司迈向高成长。
6、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拖累需求;出现更先进的替代性技术;新冠疫情及地缘政治风险。
分析师介绍近年来,随着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观念持续转变,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旅游行业取得较快发展。根据文化旅游部统计,国内旅游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1.57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6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远超同期GDP增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旅游需求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市场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消费高质量发展。刘双锋:中信建投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3年深南电路,5年华为工作经验,从事市场洞察、战略规划工作,涉及通信服务、云计算及终端领域,专注于通信服务领域,2018年加入中信建投通信团队。2018年IAMAC最受欢迎卖方分析师通信行业第一名团队成员,2018《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通信行业第一名团队成员。郭彦辉:复旦大学金融硕士,2018年加入中信建投金融工程团队,主要从事量化选股方面相关工作。2021年加入中信建投电子团队,专注于激光、消费电子等领域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激光渗透行稳致远,助推制造业迈向更高端层级》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6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刘双锋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0070002/BNU539
郭彦辉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0070009
研报全文+详细梳理
获取方式
◆ 签约机构客户:请留言“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微信公众号,并留言公众号:“报告名称+您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公司邮箱(带公司后缀)”。我们会在确认后尽快发送给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