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纯正的小盘股投资
分析师:
燕翔, S1220521120004;
许茹纯,S1220522010006;
朱成成,S1220522010005;
联系人:金晗。
核心结论
2021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一改此前的大盘龙头占优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小盘股表现占优特征,我们认为,出现大小盘风格切换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运行背后的产业逻辑从产业集中转向了产业升级。往后看,一方面,从经验法则的时间上看,本轮小盘股行情未来延续的可能性较高;另一方面,当前小盘股相较于大盘股估值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为后续股价表现留出了较大的上行空间;此外,产业升级仍然是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我们预计,小盘占优的风格仍将持续。国证2000指数(399303.SZ)包含了扣除国证1000样本后市值靠前的2000家公司,是纯正的小盘风格指数,标的覆盖数量多,行业分布范围广且偏重战略新兴产业,在具有“厚尾”特征的小盘风格行情下覆盖高收益标的机会更大。当前指数估值处于低位,投资性价比凸显。万家国证2000ETF(代码:159628)是紧密跟踪国证2000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力争实现与标的指数表现相一致的长期投资收益。风险提示:万家国证2000ETF产品是万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本报告基于基金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等。
报告正文
1,小盘股风格方兴未艾
1.1 2021年以来小盘股风格占优
2021年2月以来,A股市场行情一改过去几年的大盘龙头占优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小盘股表现占优特征。截止2022年6月9日,在市场主要宽基指数中,国证2000累计涨幅16.9%,中证1000累计涨幅为4.8%,中证500累计涨幅为-2.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代表大盘蓝筹的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为-21.1%,上证50成为宽基指数中走势最差的指数,累计涨幅为-22.5%。沪深300指数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全市场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中证500是第301名到第800名公司,沪深300样本加上中证500样本就是中证800指数样本,中证1000是第801名到1800名公司。国证2000指数是扣除国证1000样本后,选择市值靠前的2000家公司,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市值第1001名到3000名公司。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2月份以来的市场行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盘风格行情,宽基指数的收益率随着样本公司平均市值的减小而不断提升,收益率与市值呈现出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从个股表现来看,小盘占优的风格更加明显。为剔除新股上市的影响,我们选取2022年4月之前上市的A股为观测样本,共4763家公司。2021年2月至今涨幅超过50%的共有758只。
这其中,市值100亿以下的公司有437家,占比达到58%;市值100-200亿公司有165家,占比为22%;市值200-500亿公司有102家,占比13%;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值500-1000亿、1000亿以上的公司分别仅有36家、18家,占比分别为5%、2%。可见2021年2月以来,小盘股走势更好。

2016年至今大小盘风格发生了明显转换,我们认为,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产业聚集向产业升级的转变。从2016年开始到2021年1月,这五年多时间内市场风格呈现显著的大盘股占优特征,国证2000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持续下降,期间产业龙头集中,投资者倾向于盈利能力强而稳定的大市值公司。2021年2月开始市场风格发生转变,小盘股表现更加优秀,国证2000超额收益向上爬升,我们认为背后原因主要是产业聚集开始向产业升级转变。

具体来看,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各行业集中度显著上升,市场明显更青睐盈利能力强的大市值公司。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中小企业的出清,而龙头企业获得了这些退出的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各行业产业聚集现象明显,大公司估值折价也显著修复。例如2007年信息技术行业CR5从8.5%提升到15.1%,日常消费行业从31.9%提升到43.7%。同时伴随着名义GDP快速回升,宏观环境向好,投资者更加青睐各行业龙头股,叠加2016年深港通的开启,海外资金对内地权益配置增加,“价值投资”理念兴起,市场风格持续向大盘股倾斜。
2018年到2019年全球经济周期下行,企业盈利增速整体回落,在此背景下,龙头公司盈利稳定优势凸显,风险规避需求下市场资金更多流向大盘股,大公司估值进一步得到了溢价。在2016年至2019年间,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布局基本未变,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逐渐下降,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停滞,市场风险偏好趋弱,资金再次流向具有盈利稳定性的龙头企业,小盘股超额收益显著下行。

2016年到2020年产业发展逻辑主要是对存量市场的划分,市场整体容量没有太大的增长,产业越集中,可以投资的标的就越少,从龙三到龙二最后到龙一,投资标的越来越集中,于是市场出现了所谓的“抱团”、“核心资产概念”。
但从2020年开始,随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运行的逻辑开始从产业集中不断转向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一个增量扩散的逻辑,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会形成大量的资本开支,下游企业的支出会成为其上游企业的收入,因此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新兴成长产业中,某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应巨大的需求,产业链上相关新材料、新设备的中小企业就会有巨大的盈利弹性甚至成倍地增长。这就是过去一年多,我们看到很多中小企业成长性爆发背后的产业逻辑。
2021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升级成为市场运行的主要逻辑,例如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智能汽车;电力行业与新能源结合,发展新能源发电等等。产业升级背景下,行业加大投资支出,例如2021年一季度半导体行业投资现金支出同比增加117.8%,新能源发电行业同比增加85.7%,智能汽车同比增加71.2%。

时间上看,A股历史上大小盘风格切换周期普遍在3到5年,本轮小盘风格从2021年2月开启,未来仍有持续可能性。从A股市场历史回溯来看,2007年11月到2010年9月、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为小盘股行情,2001年7月到2007年10月、2016年到2021年1月为大盘股行情,可见最短周期在2年之上,从经验法则的时间上看,本轮小盘股行情未来延续的可能性较高。

空间上看,当前小盘股相较于大盘股估值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为后续股价表现留出了上行空间。截止2022年6月10日,国证2000指数市盈率为41.65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2.59倍,即当前国证2000市盈率为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的3.3倍,远远低于此前一轮(2013年至2015年)小盘股行情时的估值溢价率,这为后续的股价表现留出了较大的上行空间。

此外,科技化、绿色化等产业升级方向仍然是我国长期经济的发展趋势,但现在来看,无论是新能源发电、智能汽车还是半导体的“国产替代”,都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我国目前只处于产业升级的扩张期,即投资研发的前期,未来研发成熟后,将会进入资本支出兑现营业收入的成熟期,例如半导体国产替代率显著上升、新能源发电替代火力发电成为主力军等。
从超额收益角度看,2021年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等产业升级方向超额收益快速上升,2022年初宏观环境较弱,超额收益上下震荡,但在本轮反弹中,超额收益呈上升趋势。因此,当下产业升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增量会不断扩散,小盘风格有望持续占优。

2.1 市值分布:小盘股占主要地位
国证2000指数成分股市值的权重分布以小盘股为主。截至2022年6月10日,国证2000指数总市值200亿以上500亿以下有34只,权重占比为1.7%,总市值100亿以上200亿以下的成分股共238只,权重合计11.9%;总市值50亿以上100亿以下的成分股共747只,权重合计37.4%;总市值不足50亿的981只成分股权重共为49.1%。

从国证2000指数成分股在全部A股的市值分布来看,国证2000指数中市值最小的成分股在全部A股中处于2%左右的分位点,市值最大的成分股位于94%左右的分位点,覆盖范围极广,且绝大部分成分股市值位于A股30%~70%的市值区间。

国证2000指数成分股覆盖了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并且行业分布较为均衡,单个行业集中度不高,从权重分布来看,除基础化工占比11%外,其余行业占比均未超过10%,指数受单一行业影响不明显。另一方面,从整体行业占比看,国证2000偏重于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汽车等高端制造或战略新兴产业,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这部分行业较为贴合国家政策导向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预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较高的成长属性。


当前国证2000指数估值目前处于历史低位。从剔除负值的市盈率(TTM)来看,截至6月10日,国证2000指数的市盈率处于6.89%的历史分位数水平,接近历史底部,当前位置投资安全边际较高。

基本面方面,国证2000指数具有较高的盈利弹性,从历史情况来看,在2016年开始的经济弱复苏和2020年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这两轮经济上行期间,国证2000指数的盈利表现要明显好于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

往后看,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和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未来我国经济将会有所好转,国证2000指数有望获得不错的基本面表现。此外,截至6月10日,市场对国证2000成分股22-24年的盈利增速预期也要明显高于中证500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与中证1000指数的盈利一致预期增速大致相当。在估值低位的情况下,当前国证2000指数的投资性价比凸显。

历史上小盘股行情的个股收益率分布往往会出现“厚尾”特征,即个股间收益率差异较大,容易出现异常值。
2015年是典型的小盘股风格市场,市值因素要远大于行业因素,2015年不仅科技板块的计算机、传媒、电子、通信行业涨幅较大,轻工、纺服等传统行业指数涨幅也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我们将所有上市公司按照2015年年初时的市值大小分成十组后,可以看到,市值最小的第1组上市公司2015年涨幅最大,而市值最大的一组2015年涨幅最小,市值大小是2015年收益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从全部个股整年收益率分布看,当时的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厚尾”特征。具体来看,2015年90%的个股实现上涨,且涨幅超过50%的个股占比达到57%。类似“厚尾”特征下,扩大组合标的数量和范围,能有更大概率覆盖更多高收益标的。而国证2000指数包含了扣除国证1000样本后市值靠前的2000家公司,标的数量多,范围广,在小盘风格行情下覆盖高收益标的机会更大。


“万家国证2000ETF”(代码:159628)是紧密跟踪国证2000指数收益率的基金产品,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力争实现与标的指数表现相一致的长期投资收益。费率端来看,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名为天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02年8月23日正式成立,于2006年2月20日正式更名为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先后摘得16座金牛奖项,15座金基金奖项及14座明星基金奖项,蝉联2017、2018年度金牛基金管理公司、最受信赖金牛基金公司,荣膺“三年持续回报明星基金公司”及“金基金·TOP公司”等业内荣誉大满贯。
截至2022年3月31日,万家基金管理基金数量为103只,规模为2755.42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8只,规模为35.44亿元;混合型基金56只,规模为607.3亿元;债券型基金30只,规模为979.97亿元;国际(QDII)基金1只,规模为17.13亿元;FOF基金3只,规模为6.79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5只,规模为1108.79亿元。
3.2 基金经理
“万家国证2000ETF”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坤,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Fractabole担任量化IT工程师;于2015年6月加入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员。2019年10月起任万家18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万家中证红利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万家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