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内容

美国加息,中国降息,A股怎么走?

ZML12个月前 (06-19)研究报告
经典投资理论分析系列之一:折现率

1/6
投资经验靠得住吗?

很多投资者都知道一个经验,利率上行期杀估值,尤其不利于成长股,对价值股影响相对小,利率下行期则相反。

于是,有读者提问:现在美国加息,我国利率下行,那是对A股的成长股有利,还是对价值股有利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所谓投资老手,就是积累了很多类似的经验,比如这条经验,就可能帮你在年初认清今年的风格。

但是,投资老手与投资高手的区别在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否则,你就不知道,“美国加息,中国降息”的结果会怎样?

股价是投资者交易出来的,不是投资理论定义出来的。理论只是对一些投资规律进行总结,这些总结都有前提——或者是宏观背景,或者是适用性。

比如我之前《》一文中,指出“高ROE并不一定是好公司”“以PEG=1判断合理估值只是历史现象”,都是对一些著名投资理论适用性的分析。

从此文开始,我想开辟一个新的系列,对投资界那些传播已久的理论、方法论或经验数据进行适用性分析。

而“美国加息,中国降息,A股听谁的”,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开篇。

2/6
不能只知道折现率的理论模式

我在《》一文中,分析了利率变动对不同久期资产的影响:

如果把一家公司的未来分为两个阶段:近端(3年以内),中远端(3年以上),这家公司的合理估值就由“近端现金流”的贴现和“远端现金流”的贴现两部分组成。

假设有两家公司,三年以内的增速完全相同,由于乙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行业空间均好于甲公司,故它的远端增速也快于甲公司,存续期也长于甲公司,远端估值也就高于甲公司,它们的合理估值的构成如下图:



因为越近端的现金流,受贴现率变化的影响越小,越远端的资产,受贴现率变化的影响越大,导致远端现金流占比大的成长股,对利率的变化更敏感,当贴现率提升时,这两种资产的估值差价变小,当贴现率下降时,这两种资产的估值差价变大。

以上就是“利率上行不利于成长股”这个理论的来源。

但这是理论上的解释,实际投资中,很少有投资者会盯着利率买卖股票,很多人都是炒了几年股才知道这个关系,更多是股价跌多了、涨多了,基本面找不到原因时,才找到利率的原因。

研究者也是如此,做过估值DCF模型的都有一个经验,就是先建财务模型估算未来现金流,再估出一个比当前市值高的合理估值,最后再倒算出一个看上去合理的贴现率。

指数是所有股票价格的综合,指数只与个股的股价直接相关,所以还是那句话,股价是投资者交易出来的,不是投资理论模型计算出来的。

而利率通常到底是因为什么机制影响股价的呢?还需要对“折现率”进行进一步地拆解。

3/6
量与价

DCF模型中的“折现率”包括两个因素:无风险利率+该公司的风险对价,它们对股价的影响机制也各不相同。

一、无风险利率

对于机构的投资者而言,无风险利率可以用短期或长期国债利率代替,对于散户而言,无风险利率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都受基准利率的影响。

前面说了,投资者对利率变化并不敏感,不会直接用来定价,利率主要是影响机构的大类资产配置,影响散户的进场意愿,影响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利率提升,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大部分公司股价下跌,指数下跌。

二、风险对价

经典定价理论认为,某资产相对于国债的风险,最终都会体现在交易的价格上,也是折现率的一部分,所以茅台的风险对价低、估值高,一般公司则相反。

在实际投资中,投资者无法感知无风险利率,但对于风险对价的因素却是实实在在的担心。

利率上行期,一般都是企业盈利的高点,但总有部分投资者感受到货币政策的收紧,感受到企业经营者放慢了扩张的脚步,从而对未来增长的评估更加谨慎,导致了风险偏好的下降,是股价的下跌主导力量。

风险对价才是更大更直接的因素,那些长期跟踪公司的投资者、行业研究员,对企业经营边际变化的敏感性远远高于对利率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折现率影响股价的两个因素:
一个是“量”,无风险利率是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影响股市的流动性;
一个是“价”,风险对价是通过风险偏好影响具体个股定价。

一般情况下,量和价是同向的,但在中美不同的利率方向的特殊环境下,却发生了逆向而行,这才是理解开头那个问题的关键。

4/6
中方定量,美方定价

仍然需要从量和价两个方面去理解不同利率方向的影响。

一、从流动性的角度看

答案很简单——国内的降息周期是主导因素。

A股是一个封闭的金融市场,美国的加息只影响外资的流动,所以A股的流动性主要受国内货币政策影响。

二、从风险偏好的角度看

答案就比较复杂了,美国加息周期对A股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大多了,主要有三点。

1、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大部分企业或多或少受海外需求的影响,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最终会影响大部分企业的投资偏好,影响大部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影响大部分研究机构的乐观程度。

2、美国的加息,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的发挥空间,导致投资者对未来的宽松预期打折。

3、估值体系受到美股估值的影响,外资偏好的白马股尤其明显,而白马股对指数的影响更大。

所以结论就是,中美相反的利率周期,作用的落点不同,国内降息增加A股的流动性,美国加息导致A股的风险偏好下降。

一个典型的影响是可转债市场的牛市,因为可转债规模小,对流动性更敏感,而债性又导致其对风险偏好相对A股更不敏感。

两种相反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对冲,而是市场在不同位置时有不同的主导因素:

4.27之前,降息带来的巨大流动性在股市外围虎视眈眈,但迫于风险偏好的下降,不愿进场,风险是主导因素,这也是我在《》一文中强调的一点:流动性增加,股市不一定涨,风险偏好下降,股市一定跌。

4.27之后,跌破3000点的极低位置,大部分宏观面风险因素都已暴露,该爆仓的资金也爆仓了,风险偏好的下降没有空间,而之前释放的流动性的因素开始占据主导,导致市场强劲的反弹。

中美利率逆向,除了作用点、作用时间上的错位,还带来复杂的板块效应,不再是“有利于价值,不利于成长”这么简单。

5/6
高成长,还是高景气

前面说过,本轮利率环境的特殊性是,无风险利率下行(受国内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影响)+风险偏好下行(受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影响),导致的另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价值股的崛起。

正常的加息周期,价值风格只是相对抗跌,但叠加了流动性宽松,价值风格就是大涨了,最典型的板块效应就是煤炭的持续走强,这是唯一在4.27前后都保持领涨大盘的板块。

前面说过,成长股在加息周期被压制,是因为成长股一般是长久期资产,价值股一般是短久期资产。

但请注意“一般”这两个字。

有一类成长股在某个特殊时期,既有这两三年的行业高增长,也有未来的行业永续性,近端现金流和远端现金流都很高,即——高景气度的成长股。

成长/价值和景气度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以目前为例:

调味品——低景气度的成长行业
石油——高景气度的价值行业
钢铁——低景气度的价值行业
光伏——高景气度的成长行业

所以,无风险利率上行阶段,价值股并非全部上涨,而是进入“景气度定价模式”,即,在合理估值的基础上,涨跌直接由景气度的边际变化决定,也就是投资中的另一个经验:“牛市看格局,熊市看业绩”。

像光伏这一类既有格局又有业绩的“高景气度的成长行业”,并非包赚不赔,在流动性因素被抑制,风险偏好下降的阶段,同样会被当成成长股杀估值;只有到了风险偏好不再下降,流动性因素占主导时,才进入景气度定价阶段——股价给出合理估值,其后的涨跌直接由景气度的边际变化决定。

所以,光伏板块在4.27之前,杀的是远端现金流折现;现在,涨的是近端现金流高增长——不矛盾。

反之,半导体明显处于景气度的高点,大部分品类预期进入向下的拐点,所以反弹阶段只是随大流。

不过,全球的宏观政策相互影响,当前这种“美国加息周期+中国降息周期”,只是因为疫情扰动造成的短暂错位,美国的加息让A股缺乏继续降息的空间。

所以当前的板块效应只是暂时的,下半年就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想要分析这种变化,就要从利率的周期性特征的角度理解,我将在这个系列的下一篇“理解周期性”中解读。

6/6
好的投资者就像好医生

对于投资中的理论,很多人有两种极端的观点,有些人从不相信这些“鬼话”。有些人则所有的现象都要纳入某一个理论框架。

记得有一位医生朋友说,如果每一个病人都按医学教科书那样生病就好了。

投资中的理论就像医学教科书上病的症状,“1、2、3、4……”清清楚楚,实战中的现象就像病人的症状永远凑不起来,还常常几种病生在一起。

更糟糕的是,投资理论还不是病理学理论,更像是心理学理论,是对现象的一种可能性解释。

所以,好的投资者就像好医生,不追求药到病除,治病是手段,救人才是目的。


投资理念系列

2022-2-5
2021-10-17
2021-10-10(巴菲特研究之一)
2021-4-11
2021-4-4
‍投资需要信仰

文章来自#赚美了#,一个专注赛道股投研的平台,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美国加息,中国降息,A股怎么走?” 的相关文章

【浙商地产】中期投资策略:寻找确定性强的小而美

【浙商地产】中期投资策略:寻找确定性强的小而美

图:深圳福田区CBD;来源:百度作者:杨凡联系人:王逸枫来源:浙商证券房地产研究团队感谢关天彬对本报告的贡献投资要点01、2022年地产问题不仅限于地产1)2022年政策放松持续推进,市场拐点尚未出现:2022年以来中央各部委陆续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进行积极表态,全国累计134个城市出台超230次放松政策,但政策放松后基本面回暖仍然乏力。从15个已进行四限放松的城市情况来看,放松后的周平均成交面积普遍仅略高于放松前的成交水平,说明政策端的放松效果仍未完全传导至需求端。2)地产需求修复不应局限于地产政策:购房需求由资格、意愿和能力三方面因素决定。限购政策放松主要解决购房资格问题,限贷政策放松降低购房成本,提升居民购买力。受当前宏观经济下行与疫情反复的影响,2022年调查失业率迅速攀升,2022年前4月新增失业率高于2008年和2014年,对居民收入预期冲击较大。因此,地产需求修复不仅是地产政策的问题,政策需同时发力于稳经济、稳就业和稳收入预期。02、扭转局面的政策力度预期1)本轮周期基本面较2008年周期更差:从投资和需求两端数据来看,本轮周期房地产基本面降幅较2008年周期底部更大,且...

光伏系列(49):硅料大扩张带来新需求,三氯氢硅盈利可能超预期

光伏系列(49):硅料大扩张带来新需求,三氯氢硅盈利可能超预期

◾多晶硅料新产能投运、正常生产过程都需要三氯氢硅,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增长,光伏多晶硅已占三氯氢硅6-7成需求,其余主要为硅烷偶联剂等原有市场。今年到明年,仍有较大规模的多晶硅料产能投运,将带来三氯氢硅的新需求。供给方面,过去三氯氢硅扩产比较保守,尽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陆续有多个工业与光伏级在建产能陆续投产,但其总体供需特别是光伏级供需可能仍将保持在紧平衡状态。综上,预计三氯氢硅都将会偏紧甚至有阶段性缺口,相关企业可能在今年到明年上半年获得超额盈利。摘要三氯氢硅下游主要为光伏多晶硅料及硅烷偶联剂市场。三氯氢硅是重要的化工基础材料,依据品质差异,国标将三氯氢硅分为I类、II类,其中I类对三氯氢硅纯度要求更高,尤其限制铝、磷、铁等元素比例,主要用于多晶硅料生产,总体市场份额60%-70%,II类主要面向硅烷偶联剂市场。光伏硅料大扩张推动三氯氢硅需求快速增长。当前硅料生产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叠加冷氢化工艺,由工业硅到三氯氢硅,再将三氯氢硅还原为高纯硅料。多晶硅对三氯氢硅的需求分为新产能投产时的一次性投入(约为产能的20-35%),以及日常运营阶段补氯需求(约为产量的15-30%)。其中,规模最大...

【东吴电新】海外电动车4月销量:战争持续冲击供应链,欧洲电动车销量承压

【东吴电新】海外电动车4月销量:战争持续冲击供应链,欧洲电动车销量承压

投资要点4月海外电动车销量26.22万辆,环比减少28%,低于市场预期。根据Marklines统计,4月全球电动乘用车销量54.16万辆,同比升37%,环比降34%。其中,国内电动乘用车销量为27.93万,同比升46%,环比降39%。海外销量低于预期,4月海外电动车销量26.22万辆,同比增28%,环比减少28%,其中EV销量17.22万辆,同比增57%,环比降低30%,占比66%;PHEV销量9万辆,同比降低5%,环比降低22%,占比34%。4月欧洲电动车销量环比下降,渗透率环比下降至16.13%。4月欧洲共销售15.03万辆,同环比+0%/-38%,电动车渗透率16.13%,同比增4.62pct,环比减2.79pct;1-4月共销售69.37万辆,同比+18%。其中德国4月销售4.17万辆,同比降低16%,环比降低30%,占欧洲销量比重28%,维持欧洲第一大电动车市场地位,电动车渗透率降至23.14%;1-4月共销售18.76万辆,达去年同水平。英国4月销2.15万辆,同环比+9%/-64%,渗透率降至15.26%;1-4月共销售12.32万辆,同比增50%。法国4月销2.32万辆...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制造业复工复产专题报告:“复工复产”中制造业投资机会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物流供应链恢复过半本轮疫情严重程度量级可与武汉相提并论,目前物流供应链已恢复过半。目前确诊病 例数已开始快速下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从全国公路货运高频数据来看,3 月底时供应链活动跌入最低谷,剔除“五一”假期造成的季节性因素,目前供应链已逐步恢复一个多月。分地区看,除北京周边外,其余地区疫情影响均基本结束或持续下降。东北此轮疫情 已接近完全结束;北京及周边与东北疫情不属于同一传播链,目前已得到控制。长三角地 区,江苏、浙江已基本结束,安徽几乎没有病例,上海进入解封阶段。从地面交通看,深圳、长春已回正常,上海逐步恢复,北京加入封控。近期主要封控 城市中,深圳和长春已恢复正常,上海进入 5 月以来,地面交通逐步恢复。对比此前因疫 情封控的武汉和石家庄,预估上海第二季度末可恢复正常,北京封控暂无扩大态势。从工业物流看,东北及环北京物流即将全面恢复,北京物流缓慢下行至低位,长三角 除上海外均恢复过半。分省整车货运流量指数直接体现工业物流情况,东北受疫情冲击后, 已得到显著提升,即将恢复至正常水平;北京城区地面交通近期受阻,3 月中旬后持续下 行,目前处...

中信建投 | 上调全年电动车产销量,上调光伏硅料全年均价

中信建投 | 上调全年电动车产销量,上调光伏硅料全年均价

每周观察:上调全年电动车产销量,上调光伏硅料全年均价核心摘要:1、今年以来特别是疫情扰动下,新能源行业基本面向好,持续超预期是我们上调景气度指标——电动车产销量和光伏硅料——的核心原因2、电动车经历疫情考验后,预计在6月迅速恢复至疫情前的3月水平,将在三季度迈入旺季,边际变化明显,上调全年销量至570-590万辆(前期预测550万辆)3、光伏产销两旺,以至于硅料价格在产能持续投放之下,价格仍居高不下,预计下半年较多产能投放,但需求持续强劲,预计全年均价将在22万元/吨以上。(前期预测均价为18-20万元/吨)4、预计电动车碳酸锂、隔膜、电池环节,光伏组件、硅料、逆变器环节是全年确定性方向。新能源汽车:上调全年新能源车销量展望570-590万辆车型和认知驱动是新能源车销量不断超预期的核心驱动力:车型方面:1)新车型推出丰富产品矩阵,贡献销量净增量;2)动力性能、智能硬件成熟度大幅提升,行业价格整体下行。认知方面:1)用户结构来看,一方面“直营直销”的透明化定价模式受年轻消费者喜欢;另一方面,新能源车To C比例持续上升;2)城市结构来看,新能源车市场逐步下沉,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电车认...

中信建投|传媒互联网2022下半年投资展望:政策和业绩,相继筑底;互联网平台释放规模效应

中信建投|传媒互联网2022下半年投资展望:政策和业绩,相继筑底;互联网平台释放规模效应

硬件创新周期、经济与消费、政策、疫情,是当下影响互联网传媒行业的四个核心因子。目前,疫情逐步消退,政策进入常态化监管,政策和疫情因子影响减弱。经济与消费,硬件创新周期,将成为下一阶段影响互联网传媒板块的核心。一、互联网:常态化监管开启,降本增效带动长期规模效应政策:常态化监管、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今年4/29与5/17两次会议,明确“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实施常态化监管”,政策底已逐步明晰。竞争格局:形成稳态。各互联网公司已通过前期的用户扩张与各自产品定位,获取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如游戏行业腾讯/网易市占率约60%/20%,电商行业按GMV计算,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2%/20%/15%。报表:降本增效,盈利改善。互联网公司Q1财报陆续发布,经营韧性与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多数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快手、拼多多营销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23.5/11.5pct;爱奇艺毛利率1Q22提升至18%,实现首个季度盈利。虽然Q2互联网公司的广告、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仍会受到疫情、经济/消费的影响,但随着6月主要城市的疫情控制得当、线下消费的逐步回暖,叠加平台降本增效的主线,预计下半年我们将更...

中信建投 | 航发产业链系列深度报告一:崇山竞秀、动力攀峰

中信建投 | 航发产业链系列深度报告一:崇山竞秀、动力攀峰

航发研制进入型号收获期,AEOS布局均衡生产及集成采购航空发动机为我国航空装备现代化的主要短板。2016年中国航发集团成立及两机重大专项落地,开启我国航发型号独立、优先发展的新阶段,多型重点航发研制预计将陆续进入收获期。航发集团下属单位按研究所(综合、系统、整机)、专业厂(控制、传动)及主机厂(军、民)构成我国航发研制骨干国家队,AEOS体系在生产管理上要求以航发整机按时交付为导向的均衡精益生产,在采购管理上推行集成供应链管理。军用航发型号谱系化发展,主力涡扇型号尚需补齐代差涡扇为目前主流的大中推力航发构型,涡轴为直升机唯一动力形式,涡桨主要用于低速航空装备动力,涡喷小型化发展用于弹载及无人机动力。我国军用涡扇航发目前三代主力初步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逻辑明确。核心放量的四代军机仍配装三代航发过渡,后续在研的四代航发换装需求巨大。我国涡轴型号已初步实现全谱系发展,主力军用直升机已实现国产航发驱动。民营企业小型航发已在主流无人机领域得到运用。民用航发型号中,配套C9X9的国产商用航发研制仍需周期,中小型民用航空动力研制顺利。航发科研、批产及维修全寿命周期的典型特征航发是典型的长周期、高投入、...

天风问答 | 医药:新冠疫情最新防控态势如何?

天风问答 | 医药:新冠疫情最新防控态势如何?

天风研究所医药杨松团队从六个方面对新冠疫情最近防控态势进行了分析:1、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分析2、主要地区疫情态势(上海/北京/广安/朝鲜/台湾)3、核酸检测常态化投资机会分析4、新冠小分子药物投资机会分析5、新冠应对医疗资源储备投资机会分析6、新冠药物全球供应链投资机会分析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分析1. 全国: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2. 防控策略变化: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社会面动态/基本清零——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2年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疫情防控措施包括:1)以口岸地区防控为重点加强外防输入,人、物、环境同防。2)要提速处置聚集性疫情,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3)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开展核酸定期检测,重点行业和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提高早发现能力。4)要健全完善分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