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财通电新周观点:光伏价格大跌,美储爆发在即20230101

栏目:研究报告 作者:ZML 时间:2023-01-03 10:29:32
【本周核心推荐】金晶科技:TCO玻璃龙头。帝科股份:银浆龙头。大金、天顺、海力等:海外管桩高稀缺。东缆、中天、亨通、起帆:海风龙头,价格溢价能力高宁德时代、亿纬:锂电池公司龙头。派能科技、科士达、鹏辉、巨星:户用储能电池增速最为确定;阳光、固德威、锦浪、德业、昱能禾迈:地面电站逆变器供应紧张,光储逆变器爆发,渗透快速提升,量变+质变,微逆超高景气。中环、隆基、上机、京运通:硅片环节盈利超预期,迎来价值重估。通威股份:龙头光伏公司的崛起。索通、璞泰来、中科:关注负极涨价以及石油焦变化。厦钨、长远、......


【本周核心推荐】

金晶科技:TCO玻璃龙头。

帝科股份:银浆龙头。

大金、天顺、海力等:海外管桩高稀缺。

东缆、中天、亨通、起帆:海风龙头,价格溢价能力高

宁德时代、亿纬:锂电池公司龙头。

派能科技、科士达、鹏辉、巨星:户用储能电池增速最为确定;

阳光、固德威、锦浪、德业、昱能禾迈:地面电站逆变器供应紧张,光储逆变器爆发,渗透快速提升,量变+质变,微逆超高景气。

中环、隆基、上机、京运通:硅片环节盈利超预期,迎来价值重估。

通威股份:龙头光伏公司的崛起。

索通、璞泰来、中科:关注负极涨价以及石油焦变化。

厦钨、长远、容百、中伟、德方:中镍高电压成为主流,钠离子磷酸锰铁锂成为新技术热点。

新强联:主轴承的国产化替代

横电东磁:欧洲分布式组件龙头,市占率15-20%,组件单W利润居行业之冠

晶澳、天合、晶科:组件龙头公司,估值具备性价比。

联泓、盛虹、福斯特、海优、赛伍、鹿山、联泓新科:头部辅材公司。

碳谷化纤神鹰:风光氢用碳纤维渗透率加速。

麦格米特:新能源占比增加,增长稳健。

标黄:为最新推荐或着重推荐标的


【重点推荐公司】

电车:宁德派能国轩鹏辉蔚蓝锂芯比亚迪亿纬欣旺达珠海冠宇孚能、璞泰来中科、科达利震裕St德新、恩捷星源、容百振华长远中伟当升、嘉元诺德、壹石通、德方、天奇股份格林美、合纵威达、鼎盛、东岳、晶瑞、永和、天赐、天际、多氟多石大

光伏:帝科、阳光禾望锦浪固德威德业禾迈上能、福莱特信义亚玛顿、隆基晶澳天合晶科正泰、金博股份、福斯特海优、通威大全、中信博意华、盛虹联泓、鑫铂、合盛硅业、横电东磁

风电:新强联、东缆中天起帆、大金天顺润邦振华、碳谷化纤光威中复神鹰、恒润、振江、运达、明阳、电气风电、金风、金雷、华伍股份

储能:南网、派能、英维克、申菱高澜、青鸟消防、博力威、盛弘、科士达、科华

电力设备:国电南瑞、宏力达、炬华科技、思源电气、许继电气四方股份、威胜信息、平高电气、汇川、华明装备、麦格米特、雷赛智能

氢能:中集安瑞科、中材科技、富瑞特装、东岳集团、冰轮环境、潍柴动力、亿华通、美锦


【核心观点】

1)光伏:上游价格持续跌势,光伏回归成本经济性驱动增长的本源

硅片电池加速下跌,组件环节盈利修复:硅料加速下跌,库存堆积:多硅致密料主流价格200-210元/千克;多晶硅复投料210-230元/千克;硅片加速下跌,“一天一价”:本周M10/G12成交均价分别为4.5-4.9/6.6-7.1元/片;电池片加速下跌:M6/M10/G12成交价格落在0.93-0.95/0.94-0.98/0.95-0.98元/W,单瓦利润下降;组件价格维持,需求缩减:本周500W+双玻项目执行价格约在1.85-1.98元/W,500W+单玻价格约在1.82-1.98元/W,单一组件环节盈利有明显修复;N型电池片、组件:价格略有下调。胶膜玻璃价格稳定。

降价利润流下中下游,回归光伏经济性驱动装机增长的本源:本周硅料和硅料跌8分/W电池片跌0.18元/w,组件仅跌2分/W。自10月下旬以来,各环节主流型号对应降幅分别为硅料0.24元/W,硅片0.32元/W,电池片0.33元/W,一线组件0.11元/W(二线跌0.15-0.2元/W),若考虑现货市场实际成交价,硅料硅片及电池片整体跌幅基本相当,组件环节跌幅明显更小,核心原因仍是组件环节定价权一定程度上掌握在一体化组件厂商手中,而采购硅料到组件出货整个周期要30-50天,因此当前外销组件价格至少需要反应1个月之前的生产成本,此外23年大部分时间纯组件环节均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盈利阶段性修复实属正常。预计春节前后一线组件价格大概率将会落到1.8元/w左右,上游价格的大幅下跌也为组件价格后续调整留出了空间。目前组件厂商反馈Q1订单比较乐观,量的角度可能跟Q4环比不会有大的变化,甚至头部厂商23年签单比例已经达到4成左右,部分甚至达到5成,我们认为一旦节后价格逐步走稳,观望情绪将消散,需求预计快速启动,产业链将进入补库周期,排产将迎来大幅提升。Q1末组件价格中枢可能来到1.7元/元左右,Q2-Q4大概率会是波浪式下行,驱动光伏装机成本下降,我们测算当组件价格来到1.6-1.7元/W时,可基本对冲加息2-3个点对IRR的影响,如果23年底硅料价格跌到10万元/W吨,组件价格预计会调整至1.5元/W,光伏经济性将更加明显,回归光伏发电经济性优势驱动光伏装机增长的本源。21-22年因组件成本或供应而延误的大量地面光伏装机项目有望爆发带动23年光伏装机来到350-400GW。

表:组件价格及贷款利率对光伏项目IRR的敏感性分析

装机成本下降利好光储需求,逆变器企业Q1展望乐观:装机成本大幅下降利好地面电站和工商业需求,逆变器大型机有望实现量利齐升,阳光、上能等地面业务的盈利有望超预期;海外市场来看,电价大幅上行且中短期维持的基本面没有变化,装机成本下降将提升光储的经济性,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区域,23年户储高增的确定性极高。目前摸排下来分布式为主的逆变器公司Q1环比大部分均预期乐观,23年业绩高增确定性高,当前估值基本在25-30倍,估值合理。

辅材环节主要受益硅料降价刺激需求超预期释放:坩埚(石英砂)胶膜(粒子)玻璃支架等环节均将受益硅料降价后总需求量超预期增长,22年胶膜玻璃整体盈利处于历史中低位置,23年预计将实现量增利稳,重点福斯特和海优新材(EP的topcon方案客户反馈较好)、福莱特;此外受益topcon放量的银浆环节帝科股份和聚和材料,smbb焊带宇邦新材,石英砂紧张石英股份和欧晶科技;此外受益地面电站需求释放,盈利修复的中信博意华股份等。

重点推荐:上游降价加速驱动23年整体需求超预期,组件期货属性盈利无忧,头部一体化比例持续提升盈利稳定性,推荐组件(隆基、晶澳、晶科、天合),一体化延伸的通威;确定性高增长估值已趋合理的储能及微型逆变器板块(德业阳光锦浪固德威上能禾迈运能)、存在预期差的电池硅料硅片龙头(通威中环钧达等)。受益上游降价排产提升以及新技术变化带来新需求的辅材(福斯特、福莱特、海优赛伍、帝科、宇邦、石英欧晶、中信博意华等)


2)锂电&钠电:

12月部分电动车销量超预期,2023年需求可以更乐观。12月蔚来、理想、小鹏、广汽埃安销量分别为1.58、2.12、1.13、3万台,环比分别+12%、41%、94%、4%,广汽销量保持平稳,新势力销量均略超预期。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年底旺季以及补贴退坡前抢购的影响。同时,本周《深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要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补贴。之前,地方政府补贴被禁止,但是消费券式的变相补贴并未被禁止,我们预计国补取消之后,地补或将接力。深圳作为一线城市,率先地补或将给其他城市带来示范效应,间接刺激各地新能源汽车消费,从而有望推动2023年国内电动车需求超预期。

特斯拉上海工厂停工一周,短期因素不影响2023年需求:特斯拉上海工厂2022年最后一周停产,主要源于短期需求的萎缩、疫情感染人工不足以及春节前常规的降产能。预计12、1月均保持在5万台左右的产能,2月开始将恢复到8万台以上,预计2023年全年全球销量210-220万辆(同比+50%),其中上海工厂贡献110万辆(同比+57%)。

我们在此强调锂电板块底部估值,性价比极高。当前板块处于最佳的配置时期,建议加大配置:1)有壁垒,可提份额的环节龙头:电池-宁德、亿纬,隔膜:恩捷、星源,模切-德新。(2)估值绝对底部,安全边际高:电解液-天赐、新宙邦,结构件-科达利、震裕。(3)景气度较为确定的储能-派能、科士达、鹏辉、巨星。

同时新技术强烈推荐钠离子电池板块:2023年是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化元年。随着其产业链和性能的完善,我们认为其市场空间或许会继续提升,而当前我们预测2025年市场空间已经接近2000亿元。随着钠离子电池的放量,钠离子电池领域或将涌现出500亿规模体量的公司,而当前钠离子电池龙头传艺科技也不过100多亿市值。我们强烈看好钠离子电池板块,推荐传艺科技(先发优势,2023上半年建成4.5GWh产能)、维科技术(2023年建成2GWh产能)、宁德时代(2021年已经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中游材料环节:振华新材(正极-层状氧化物)、元力股份(负极椰子壳材料)、美联新材(正极普鲁士蓝),建议关注圣泉集团(负极秸秆+酚醛树脂)、多氟多(布局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1.价格变化及分析:

上游材料:本周碳酸锂价格有所下跌,SMM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均价54.60万元/吨,周涨幅-6.23%,我们认为这主要是贸易商受舆论影响开始恐慌性抛货且成交价格相对较低,导致市场悲观情绪加重。我们预计短期内碳酸锂价格仍会小幅下调。硫酸镍价格3.93万元/吨,小幅下降1.27%,主要是由于下游三元需求偏弱导致价格走弱。硫酸钴SMM报价4.98万元/吨,周涨幅-3.52%,主要是由于MB钴价下行,叠加国内三元动力、数码消费等主要终端需求表现偏弱。目前,前驱体生产端海外客户部分需求相对国内向好,但近期整体开工表现偏弱,我们预计短期内硫酸镍和硫酸钴或将继续维持疲软行情。

中游环节:三元622正极本周维持原价36.45万元/吨,三元523正极维持原价33.75万元/吨,三元811正极维持原价40.00万元/吨,基本维持弱势维稳的状态,直接原因在于下游拿货热情并不高,出货表现相对偏弱。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链对下游终端明年年初需求预期偏弱,对上游需求形成负向反馈。磷酸铁锂动力价格下跌4.14%至16.90万元/吨,也是受碳酸锂价格下跌所致,预计后市继续跟随碳酸锂价格波动。中端人造石墨下跌4.00%至5.00万元/吨,主要源于下游电芯厂持续去库存,导致终端需求减弱。叠加本轮负极产能扩张迅速,供需格局出现明显转向,叠加原料和石墨化降价,使得负极材料缺乏成本支撑。我们预计在下游需求提振前,负极材料价格整体将维持弱势。中端湿法基膜市场均价保持1.45元/平,隔膜厂商的下游订单需求稳步降低,但企业生产整体仍然维持当前水平。年底,头部电池厂商与头部隔膜厂商价格博弈仍然在进行中,预计1月份或有具体价格落地。三元电解液价格6.60万元/吨,周涨幅-3.03%,铁锂电解液价格5.50万元/吨,周涨幅-3.64%,主要是碳酸锂价格下调叠加下游需求疲软原因。本周六氟价格持续回落,电解液厂家意图想让六氟磷酸锂与碳酸锂价格联动,以便控制采购成本。

(1)正极价差:LFP价差维持1.1万元/吨,较2022年初下跌0.4万元/吨;NCM523价差下降0.1万元/吨至3.4万元/吨,与2022年初持平;NCM622价差上涨0.1万元/吨至5.2万元/吨,较2022年初上涨1.9万元/吨;NCM811价差上涨0.6万元/吨至5.2万元/吨,较2022年初下跌1.6万元/吨。

(2)负极价差:中端人造石墨价差维持3.5万元/吨,较2022年初下跌0.3万元/吨,本周原材料维持稳定,针状焦价格维持0.8万元/吨,石油焦价格维持0.63万元/吨,石墨化价格维持1.50万元/吨。

(3)电解液价差:铁锂电解液价差下跌0.1万元/吨至2.1万元/吨,较2022年初下跌1.8万元/吨;三元电解液价差下降0.2万元/吨至3.7万元/吨,较2022年初下跌0.3万元/吨。

(4)铜箔价差:6um铜箔价差维持5.9万元/吨,较2022年初下跌1.2万元/吨;8um铜箔价差维持4.6万元/吨,较2022年初下跌1.5万元/吨。

下游环节:动力电池价格维持稳定,方形三元动力电芯价格维持0.92元/wh,方形铁锂动力电芯价格维持0.83元/wh,主要系电芯价格电池厂和主机厂之间会签订协议价,变动幅度会滞后于上游原材料价格。


3)风电:2022年至今累计招标111.92GW,其中1-11月累计招标105.33GW,同比增长100.65%;11月全国弃风率2.7%,三北地区弃风率仍然高企;明阳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2022全国风机大型化进展再创记录;远景能源拿下3.4GW国际大颗粒风机项目订单,国内风机把握出口良机。

招标数据层面:本周新增风机招标2.71GW,均为陆上风机。12月总计招标6.59GW,其中海上1.05GW,陆上5.54GW。1-11月累计招标105.33GW,其中陆上80.38GW,海上24.95GW。2022年至今累计招标111.92GW,其中陆上85.92GW,海上26.00GW。2022全年招标向好,创历史新高,明年装机也有望冲击100GW。

装机数据层面:11月风电新增装机1.38GW,同比-74.95%,环比-27.37%:12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1-11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2年1-11月,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22.52GW,同比减少8.83%;其中11月单月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8GW,同比下降74.95%,环比下降27.37%,国内风电装机量阶段性低迷,可能系陆风大基地区域尤其三北地区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受疫情物流管控影响,同时海风进入年末施工淡季,海况不再适合施工所致。注:能源局官方装机数据口径,因并网原因,可能存在一个月左右滞后。

根据能源局历史数据情况,即便不考虑抢装因素,10-12月也是风电并网统计相对集中确认的时间段。例如:21年为海上抢装年,陆上无抢装,当年10-12月风电合计并网31.14GW。由于能源局统计21年海上风电并网量为16.9GW,其中前三季度并网约2.15GW,即10-12月中仅陆上风电并网至少为16.39GW(31.14-(16.9-2.15)),占全年陆上风电并网量的53.44%。尤其是12月,当月合计新增装机量占全年累计装机量比例达48.08%。

同时,部分主机及零部件厂商反馈,国内陆上风场存在大量已交付现场开箱验货,而未并网确认收入现象。因此我们预计今年12月风电装机量集中释放,全年风电并网量可达45GW,其中包含海上风电5GW。

2023年装机景气确定性较高,其中海风装机有望得到翻倍以上增长。据公开信息统计,预期于2023年实现装机的海上风电项目已有约12GW(包含海外项目0.28GW),大幅度超过2022年预计装机量。得益于海上风电的高景气发展及平价化推进过程中装机成本的下降,叠加风机出海脚步加快,我国海风装机量增速可期。陆上风机方面,结合历史数据,当年装机量基本与前一年招标规模相比上下波动不超过5GW,我们预测2023年陆上风机装机量将接近80-90GW,装机量合计约90GW以上。

11月全国风电利用率97.3%,同比上升0.72%,环比下降0.82%: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2年11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1-11月全国风电利用率96.7%,其中11月97.3%。各省市情况来看,河北(92.2%)、蒙东(91.1%)、青海(89.6%)等地风电利用率持续处于低位,弃风率抬升。三北地区弃风率高企的问题受到相关部门关注,海上风电就近消纳能力强,风机利用率更高,发展受重视。业主开发风电的内部收益率与弃风率成反比,发电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快项目的装机进程,提高收益率。弃风率的把控也有利于我国风电从周期性发展走向成长性发展。

2022中国风电风机大型化发展刷新纪录,陆上8.5MW已亮相,海上叶轮直径最长已达260m:2022年,中国风电风机继续朝着大型化方向迈进,陆上风机最大已至8.XMW,叶轮直径最长已超过200m。部分3.XMW机组也配备170m以上叶轮直径叶片。海上风机最大已至18MW,叶轮直径最长已达260m。根据最新消息,12月29日,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制的MySE7.15-216陆上超大型风电整机下线,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下线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同期,明阳还发布了全新一代陆上大兆瓦风电机组——MySE8.5-216机型,并获得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颁发的机组认证证书。该机型也是目前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陆上风电机组。12月29日,中车株洲所面向“沙戈荒”大基地推出的最新旗舰机型——8MW+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吊装。风电大型化趋势下,除了风电整机行业将迎来大发展外,短板零部件领域将迎来爆发。近年来国内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风电机组大型化对风电主轴承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风电轴承是风机完全国产化的最后一环,看好技术改进加速国产替代的轴承制造企业。

海上风电深远海化趋势下,看好海缆、水下基础等单w价值量坚挺的板块;海风区位布局壁垒明显,看好布局海风高景气省份的企业。海风出口前景远大,建议关注前瞻布局出口的风电企业。

我们持续看好海风市场的高增速,推荐有码头资源高壁垒属性的管桩环节(大金、海力);海缆(东缆、中天、亨通、起帆、宝胜);国产化有望加速替代进口的轴承。其余关注风机(明阳、三一、金风、运达),锻铸件(日月、金雷、宏德)、塔筒环节(天顺、天能、泰胜)、叶片(双一、天顺、中材),法兰(恒润),制动器(华伍),变流器(禾望),变压器(金盘),碳纤维(碳谷、中复神鹰),定转子(振江)。


4)电力设备:国家电网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竣工投产,特高压通道建设持续保持高景气度


一、国家电网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竣工投产

2022年12月30日,国家电网召开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大会,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

白鹤滩—浙江工程起于四川省凉山州白鹤滩换流站,止于浙江省杭州市浙北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等5省(市),额定输电容量800万千瓦,线路全长2121公里,总投资299亿元,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新建白鹤滩(二期)、浙北2座换流站。工程于2021年7月核准,10月开工建设,此次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输送通道全部打通。工程将与今年7月1日投运的白鹤滩-江苏工程共同承担白鹤滩水电站的水电输送任务,预计每年将有超600亿千瓦时清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

国网四川电力员工对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四川段)开展走线验收作业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布拖换流站


二、特高压通道建设持续保持高景气度

截至2022年12月,国南网已投运的路线共15条交流(投资额1826亿元),26条直流(投资额4866亿元)。22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工作会指出,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四交四直”共8项特高压工程。受新能源大基地的快速布局与能源负荷分布不均影响,为发挥区域电网内资源时空互济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跨省跨区消纳,特高压通道建设有望加速推进。

22年上半年,特高压项目共核准1条(武汉-南昌交流工程)、开工2条(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交流工程)、在建4条(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直流工程和荆门-武汉、南阳-荆门-长沙交流工程); 22年下半年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工作会指出,计划开工建设“四交四直”共8项特高压工程。截至12月31日,各项目进度如下:

(1)直流线路下半年可研工作快速推进,启动开工进度明显加快。

新增直流线路多处于规划和前期工作阶段,金上-湖北工程11月拟环评获批;陇东-山东工程11月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哈密-重庆工程11月4日完成可研设计招标;宁夏-湖南工程11月初召开可行性研究收口报告评审会议,年内有望获得开工核准。

在建直流线路中,白鹤滩-江苏工程于7月1日建成投运;白鹤滩-浙江工程于12月30日竣工投产。

(2)交流线路下半年进一步上量。

新增交流线路中,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工程于3月下旬开工,计划于2023年建成投运,其中驻马店-武汉工程于12月15日完成河南段线路工程基础施工;武汉-南昌工程和川渝工程于9月正式开工,其中武汉-南昌工程于10月25日完成基础首基试点;11月22日,张北-胜利工程主设备正式挂网招标。

在建交流线路中,荆门-武汉工程于12月28日投产送电;南阳-荆门-长沙工程已于10月全线竣工,11月初正式投运。

尽管短期内特高压工程尤其是直流线路的规划及核准仍需时间,但长期来看,新能源大基地的快速布局、区域内能源与负荷分布不均都会对特高压建设提速提出明确要求。相关设备企业收入确认高峰期预计在2023-2025年。

关注:特高压直流特高压核心设备(换流阀+直流控保)标的: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中国西电。特高压交流核心设备(1000kV GIS)标的:平高电气、中国西电。其他相关标的:二次设备四方股份等。


5)储能:全年储能项目招标超百GWh, 美储市场爆发在即

全年储能项目招标超百GWh,四季度为新型储能装机高峰

12月(截至30日)国内储能招标项目合计4411MW/10754MWh,同比11月的5063MW/8367MWh,容量上环比增长29%。2022全年国内储能项目招标共39528MW/114173MWh(部分项目或有嵌套重复),全年预计新型储能装机量约12-13GWh,其中四季度为装机的高峰。

国内大储市场我们重点推荐PCS环节、温控环节、集成环节中的部分企业,建议关注重点标的: PCS (弹性高、盘子小)——盛弘股份、上能电气、科华数据;温控(毛利率高、应用经验及品牌认可度很重要)——英维克、申菱环境、同飞股份;系统集成(上游供应链管理能力、获取优质客户和项目能力很重要)——南网科技、阳光电源、四方股份、林洋能源、新风光等。

强政策驱动+市场化参与,美国储能需求爆发在即

2020年开始,美国储能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及2021年美国储能装机量分别达到3529/10499MW,增长率237%/198%。美国储能市场区域分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加州、德州两地。截止2021年,美国加州储能装机量2339.1MW,占比44%;德州储能装机量797.4MW,占比15%。我们认为,加州、德州的高速发展主要和其电力基础设施不稳定、政策激励明显等因素有关。

美国储能爆发的驱动因素有:1、电力系统稳定性差:美国电网的私有化、美国三大电网系统相对独立、电网系统的陈旧与杂乱。2、电价高企、峰谷价差拉大,新能源并网加速:近年美国居民电价高企,同时大多数地区由于电力市场自由化、电价差较大,而新能源并网带来的“双峰”、“双高”、“双侧随机性”问题也拉动了对新型储能的需求。3、IRA法案税收抵免政策:户用ITC延期10年,独立储能也可获得30%ITC,同时商业项目ITC高达30-70%,独立储能也可获得同等ITC补贴。4、加州自我发电激励计划(SGIP):通过SGIP,居住在火灾风险区并满足其他资格要求的加州人可以获得高达项目总成本 100% 的电池存储退还款,SGIP可与ITC相结合,普通用户能节约40%成本。5、经济性高:户储方面——美国大储销售价格约500美元/MWh,独立储能可获得30%的ITC,扣除补贴后系统成本约为1.4亿元。2022年9月,美国加州、德州平均峰谷价差分别为673美元/MWh、90美元/MWh。按600美元/MWh的峰谷价差计算,20年使用时间的大储系统IRR为28.5%,经济性非常可观。

大储方面——以一个5kw光伏系统或5KW+10KWh光储系统为例,加州年发电小时数2000左右。NEM2.0平均上网电价为30美分/KWh,而NEM3.0将降至8美分/KWh。因此,NEM2.0下的光伏系统回收期不到5年,但NEM3.0将其延长至10年。而光储系统在两种情况下回收期相当,都为6+年。所以在NEM3.0下,光伏经济性被削弱,而光储系统仍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加州户用光伏配储成为必要选择。

美国储能重点推荐标的:阳光电源、盛弘股份、科士达、科华数据、科陆电子、英维克、巨星科技、德业股份。

我们继续坚定看好储能赛道,持续推荐海外储能(欧美市场为主)——派能鹏辉科士达(户储电池),阳光固德威锦浪德业昱能禾迈盛弘(逆变器、系统集成和一体机)。国内储能(未来起量可期,确定性强)——英维克、申菱、同飞、科华、南网科技、上能、四方股份、林洋能源等。


全文:https://docs.qq.com/doc/DTUJiaWJQZ01vZEF5?nojump=1&u=ab535102536442409cf1b6bb7835c8f8


文章来自#赚美了#,一个专注赛道股投研的平台,www.zhuanmeile.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由网络合法获得,版权归原撰写方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

有话要说

  



微信公众号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