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内容

【东吴电新】特斯拉及造车新势力一季报:Q1产销高增,Q2疫情短暂冲击,不改上升趋势

ZML1年前 (2022-06-13)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特斯拉2022Q1业绩同比高增,净利润创新高:特斯拉2022Q1营收187.56亿美元,同环比+81%/+6%;GAAP准则下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环比+658%/+43%;营业利润率达17.7%,同环比+13.5/4.6pct,实现较高盈利水平;2021Q4交付30.9万辆,同环比+70.9%/+27.9%。主要得益于上海工厂低成本出货占比提升、4680电池应用降本、涨价传导成本压力,盈利质量显著提升。Q1交付31.0万辆,同环比+67.7%/+0.5%。其中,Model 3/Y交付29.5万辆,同环比+61.5%/-0.5%;Model S/X合计销1.47万辆,同环比+625.3/+25.1%。Q1产量30.54万辆,同环比+69.4%/-0.1%,当季库存减少4641辆(含发出未交付),实际在手库存减少,累计库存12383辆。

蔚来Q1业绩亮眼,营收同环比增长,新车型迎来密集推出:蔚来2022Q1营收99.11亿元人民币,同环比+24.2%/+0.1%,毛利率15%;归母净亏损为18.25亿元人民币,扣除股权激励费用,2022Q1净亏损为13.52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72%。2022Q1蔚来销售2.6万辆,其中ES6交付1.4万辆,为主要增量车型。受疫情冲击,公司预计2022Q2交付新车2.3-2.5万辆,同比增长5%-14%。随着公司ET7、ET5、ES7等新车开启交付,我们预计蔚来销量持续高增。

小鹏Q1营收同比大增,成本冲击单车毛利微降。2022Q1营收74.6亿元,同比大增153%;毛利率为12.2%,环比下滑0.3pct。净亏损17.01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亏损扩大116%,环比扩大32%。受成本上升影响,2022Q1单车毛利2.1万元/辆,环比下滑1.54%。2022Q1新车交付量达3.5万辆,同环比+159%/-17%,随着P5产能爬坡及旗舰SUV G9于2022Q3正式发售,我们预计将为公司带来可观销量。

理想Q1业绩同比高增,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Q1营收95.62亿元,同环比+167.5%/-10.0%,2022Q1毛利率为22.6%,归母净利润-0.11亿元,亏损同比收窄97%。2022Q1交付3.17万辆,同环比+152%/-10%。受疫情影响,公司预计2022Q2交付量达2.1-2.4万辆,同比增长19.5%-36.6%,环比下滑。公司预计北京制造基地2023年投入运营,重庆制造基地建设在即,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投资建议:电动车低点已过,政策刺激力度加大,产销环比向好,全年龙头预计60-100%高增,目前估值仍处底部,继续强烈看好电动车板块超跌反转,第一条主线看好Q2盈利拐点叠加储能加持的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关注派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蔚蓝锂芯;第二条为持续紧缺、盈利稳定的龙头: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负极(璞泰来、杉杉股份、贝特瑞,关注中科电气)、结构件(科达利)、添加剂(天奈科技)、前驱体(中伟股份);第三条为盈利下行但估值底部的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三元(容百科技、华友钴业、当升科技)、铁锂(德方纳米)、铜箔(嘉元科技诺德股份);第四为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低估值的锂(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

风险提示:销量不及市场预期、政策不及市场预期、竞争加剧。

正文

1. 特斯拉:盈利能力大超预期,全年维持60%高增

2022Q1业绩同比高增,盈利能力大超市场预期:特斯拉2022Q1营收187.56亿美元,同比大增81%,环比提升6%。GAAP准则下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实现有史以来最好业绩,2021年同期为4.4亿美元,同比大增658%,环比增长43%;非GAAP准则下(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净利润3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3%,环比增长29.77%。Q1营业利润率达17.7%、实现较高盈利水平,同比增长13.5pct,环比增长4.6pct,超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上海工厂低成本出货占比提升、4680电池应用降本、涨价传导成本压力,盈利质量显著提升(监管积分环比增长116%)。







2022Q1自由现金流同比大幅提升,资本开支环比下降:2022Q1经营性现金流39.95亿美元,同环比+143%/-13%;资本开支为17.67亿美元,同比+31.1%,环比-2.4%。2022Q1自由现金流22.28亿美元,同比上升660.4%,环比下降19.7%。期末在手现金180亿美元、环比下降0.6%,主要受债务偿还和融资租赁支付合计约21亿美元影响。







汽车业务盈利显著提升,储能业务盈利能力降低:汽车业务2022Q1收入168.6亿美元,其中汽车销售161.9亿美元,同比增长86.0%,环比提升5.6%,毛利率提升至32.6%,同环比+6.78pct/+2.29pct,扣除积分收入影响后(收入6.8亿,同环比 +31%/+116%),毛利率29.65%,同比增长8.5pct,环比增长0.8pct,降本效果显著;汽车租赁业务收入6.7亿美元,同比+125%,环比+6.4%,毛利率38.9%。储能业务收入6.2亿美元,同比+24.7%,环比-10.5%,储能业务毛利率-11.7%,同比增长8.8pct,环比下滑4.3pct。服务相关业务收入(售后车辆服务等业务)12.8亿美元,同比+43.2%,环比+20.2%,毛利率-0.5%,同比增长7.2pct,环比下滑2.0pct。





在手订单维持高位,递延收入同环比提升。202222Q1客户定金为11.25亿美元,较2021Q4 9.25亿元环比提升21.6%、维持高位,后续需求释放有保证。公司于2020年10月开始逐步推出FSD beta测试版,且公司开发了神经网络训练计算机Dojo用于无监督的大规模算法训练,Musk表示最新FSD具备“驾驶零干预”功能,实现重大突破,但由于该部分功能未全体推送,所以尚未确认收入。截至2022Q1公司递延收入达15.94亿美元,同比提升0.1%,环比提升10.2%。





2022Q1单车售价同环比上升,涨价传导成本压力。2022Q1单车售价(除去租赁和积分收入影响)5.21万美元/辆,同环比+9.0%/+1.4%。2022Q1特斯拉美国和中国继续涨价。美国:Model Y因原材料成本涨价而提高售价,3月10日,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售价均上调1000美元,分别调至59990美元和64990美元。中国:国产Model 3/Y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涨价,3月10日,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均涨价1万元,3月15日,Model 3高性能版本、Model Y长续航版均上调1.8万元,调整后售价分别为36.79万和37.5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上调2万元,调整后售价为41.79万元。



2022Q1单车成本环比上升,毛利率显著提升。受原材料成本涨价影响,Q1单车成本3.52万美元/辆,同环比+0.8%/+1.6%,单车售价上升覆盖单车成本对毛利影响,Q1单车毛利率为32.6%,同环比+6.8pct/+2.3pct,若扣除积分收入,单车毛利率29.7%,同环比+0.6pct/+0.8pct。Q1单车毛利为1.70万美元/辆,同环比+40.0%/+13.0%,若扣除积分影响,单车毛利达1.48万美元,同环比+15.3%/+5.6%,单车毛利的显著提升主要为调价所致。





2022Q1研发费用环比上升,销量高增长拉低单车指标。2022Q1单季度研发费用8.65亿美元,同比增长29.9%,环比增长16.9%,Q1研发费用率4.6%,同比降低1.8pct,环比增长0.4pct。Q1销售、管理等常规费用合计9.92亿美元,同比降低6.1%,环比降低33.6%,费用率5.3%,同比降4.9pct,环比降3.1pct。折旧费用8.80亿美元,同比增41.7%,环比增3.8%。

单车指标来看,销量大增显著摊薄费用,后续仍存下降空间。2022Q1单车研发0.28万美元/辆,同比降低22.6%,环比增长16.4%;单车折旧0.28万美元/辆,同比降15.5%,环比增3.3%;单车销售、管理等费用0.32万美元/辆,同比降44.0%,环比降33.9%。后续下降空间主要来自中国工厂摊薄成本、本土化生产占比提升、以及全球销量的进一步突破。







特斯拉2022年Q1交付31.0万辆,同环比+67.7%/+0.5%。Q1特斯拉全球共交付31.0万辆,同比增长67.7%;其中,Model 3/Y交付29.5万辆,同环比+61.5%/-0.5%;Model S/X合计销1.47万辆,同环比+625.3/+25.1%。Q1产量30.54万辆,同环比+69.4%/-0.1%,当季库存减少4641辆(含发出未交付),实际在手库存减少,累计库存12383辆。Q1公司全球供应链、物流、生产面临持续挑战,满产能力受限。





中国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为特斯拉贡献主要增量。2022年Q1特斯拉全球销量31.0万辆,根据Marklines数据(口径与公司、官网销量口径有差别,仅供参考),2022Q1中国市场批发销量18.22万辆,同/环比增长126.8%/2.3%,中国市场共交付11.6万辆(不含出口),同/环比大增100.1%/57.6%,系国产Model Y产能持续爬坡,大幅贡献增量;美国Q1交付13.1万辆,同/环比+89.9%/-2.0%,我们预计欧洲及其他地区销售5.9万辆,同环比8.0%/-32.0%。

2022Q1库存释放,需求进一步提升。2022Q1新增库存减少4641辆,期末累计库存1.24万辆,虽然仍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但2022Q1终端需求逐渐提升,公司库存逐渐释放,为2022年冲量做准备。2022Q1周转天数为3天,周转速度相较2021Q4明显提升。





德州工厂首批4680电池Model Y正式交付,德州、柏林工厂产能爬坡中,皮卡将于2023年交付。2022年4月,在德州超级工厂Cyber Rodeo盛大开幕活动上,特斯拉正式交付了首批配备4680电池和结构化电池组的的Model Y量产车,是公司产能提升的重要里程碑。产能方面,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年产能超60万辆,其中Model 3/Y年产能50万辆,Model S/X年产能10万辆;中国上海工厂年产能超45万辆,受疫情影响,2022Q1上海工厂和部分供应链暂时关闭,近期部分产能已恢复生产;柏林、德州工厂处于早期产能爬坡阶段,柏林工厂于2022年3月开始生产,初期采用2170非结构化电池组,未来将量产采用4680电池的Model Y。此外,公司预计Cybertruck、Semi将于2023年开始生产交付客户,2022年暂无新车型推出。公司同时在为新工厂选址,将于2022年底公布选址规划。



上海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两大新工厂逐步上量,全年高增。上海工厂影响1个月生产,预计Q2产销环比持平或微降,H2将有显著增长,年内产能将达100万辆,我们预计贡献80-90万辆产量。德州工厂开始生产、德国工厂设备调试中,Q2将贡献增量,分别规划年产能50-60万辆,需要1年+爬坡期,年底将公布新工厂,预计2022年销量超150万辆,同比+50-60%,2023年延续高增。



长期销量目标复合增速达50%,2024年销量达320万辆。特斯拉过去12个月全球交付量超100万辆,公司表示远期交付目标为2000万辆/年,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销量超过150万辆,目标增速50%,主要受益于三大洲产能释放,增量主要来源于:一是国产Model Y销量大幅增长,3月单月销量3.98万辆,我们预计中国2022年全年M3/MY销量突破50万辆;二是美国工厂M3/MY产能爬坡,2022年3月Model 3单月销量1.8万量,Model Y近2.5万辆,有望再上台阶,Model S产能增长,新版Model X 2021Q3开始交付,2022年持续带来增量;三是柏林、德州工厂2022Q1投产,产能逐步释放。后续低价车型推出,推动电动车平价,引领全球电动化。公司计划长期销量复合增速高达50%,2024年销量达320万辆。



4680电池进展顺利,预计2022H2大规模起量。目前公司有充足电池库存保障2022年生产,同时4680+压铸一体化进展顺利,4月德州工厂的MY已搭载4680,年底柏林工厂也将切换,H2 4680大规模起量,2023年将支撑公司皮卡、MY等交付,我们预计2022全年4680电池产能达到10GWh。

储能短期受芯片供给限制,全年预计2-3倍增长,国内供应商受益。特斯拉Q1储能装机0.85gwh,同环比+90%/-13%,增速主要受芯片供应限制影响,公司预计2022年将会有200%-300%的增长,并将储能电池Megapack和Powerball均切换为铁锂电池,国内供应商宁德时代等将充分受益。



自动驾驶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预计2022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特斯拉持续迭代FSD测试版,2022年继续进行了7次软件更新,公司2022年3月面向部分加拿大客户首次发布FSD测试版,预计2022年年底向所有美国FSD客户发布测试版,FSD将会成为特斯拉盈利的重要来源。

2. 蔚来:营收同环比保持增长,新车型密集推出

2022Q1营收同比增长24%,受原材料成本冲击毛利率同比下滑5pct,业绩符合市场预期。蔚来2022Q1营收99.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环比+0.1%,2022Q1毛利率为15%,同比下滑5pct,归母净亏损为18.25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63%,环比收窄16%。Q1股权激励费用为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90.2%,环比增加19.2%,主要是由于公司获得了额外的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扣除股权激励费用,2022Q1净亏损为13.52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72%,环比收窄24%。公司预计2022Q2公司营收为93.4-100.88亿元,同比增长10.6%-19.4%。





分业务来看,其中汽车销售业务2022Q1收入92.44亿元,同比增长93%,毛利率18%,同比提升0.9pct,环比下滑3pct,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公司是订单式生产,5月10日起ES8、ES6与EC6各版本起售价上调1万元,预计于Q3开始交付调价后的车,随着新产品交付、单车收入增加及产量增加,公司预计Q3汽车毛利率反弹。公司从4月份开始与宁德时代签订新协议,电池成本会根据原材料联动,所以Q2电池成本上涨远高于Q1。公司基本上是根据上个月电池材料的价格来决定这个月的电池包交付,因此Q2毛利压力比较大,电池成本5月相比4月价格已经有一些下降,整体呈下滑趋势。2022Q1其他业务收入6.67亿元,同比提升16%,环比下滑3%。



高端车型放量盈利强劲,ES6销量占比超过一半以上。蔚来2022Q1共交付25768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3pct,符合市场预期。其中,ES8 2022Q1销量4341辆,同比下滑4%,环比下滑24%,占比17%;ES6 2022Q1销量13620辆,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12%,占比53%;EC6 2022Q1销7644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7%,占比30%。其中ES6为2022Q1主要增量车型,销量占比由2021Q4的49%上升至2022Q1的53%。



受原材料成本冲击单车毛利环比下滑15%,预计Q3随着调价订单陆续交付毛利率将迎来修复。2022Q1单车平均收入为35.87万元/辆,同比下滑3%,环比下滑3%;单车成本为29.37万元/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Q1单车毛利为6.51万元/辆,同比下滑17%,环比下滑15%。公司Q1研发费用为17.62亿元,环比下滑4%,单车研发费用为6.84万元/辆,环比下滑6%。公司Q1销售管理费用为20.15亿元,环比下滑15%,单车销售管理费用为7.82万元/辆,环比增长17%。





2022Q2公司预计交付2.3-2.5万辆,同比增长5%-14%。受新冠疫情、半导体短缺以及供应链波动等因素影响,2022Q1公司销售2.6万辆。2022年4月汽车交付5074辆,同比下滑29%;5月汽车交付7024辆,同比增长5%。2022Q2公司预计汽车交付量在2.3-2.5万辆之间,同比增长5%-14%。

ES7将于6月上市并将于8月下旬开始交付,ET5/ET7将于9月交付,新车型密集上市助力销量爆发。在2021年12月18日举行的NIO Day上发布ET5,订单超预期增长,预计将在2022年9月份交付。蔚来汽车NT2.0平台的第一款车ET7将于3月28日交付,量产进展顺利,已于3月初启动全国范围内的试驾活动,订单转化率超出预期。此外,蔚来还将在2022年再推出两款新车型,其中包括首款基于NT2.0平台的SUV车型ES7,ES7定位于中大型高端SUV市场,将于6月份正式上市,并将在8月下旬开始交付。公司大众化品牌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基于3.0平台,定价20-30万元,公司的产品将覆盖更多细分市场。

F2工厂投建用时12个月创业内速度记录,预计2022年下半年公司年产能达24万辆。2021年5月24日,蔚来和江淮汽车或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就蔚来汽车的联合制造及相关费用安排达成制造协议,从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江淮汽车将继续生产 ES8、ES6、EC6、ET7 和潜在的其他 NIO 车型。产能方面,公司F1工厂目前已经达到疫情前满产水平,F2工厂已经完成生产线安装,预计Q3开始量产,3-4个月爬坡至1万辆/月水平。F2工厂投建总共用时12个月,创下行业内速度纪录。

费用管控能力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Q1研发费用17.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环比下降4%,研发费用率为18%,同比上升9pct,环比下降1pct,主要系新产品设计和开发成本的增加以及研发部门的人力成本增加导致了研发费用的增加。公司加大动力电池领域投入,截止2022Q1已经组建超400人团队,深入研发全栈电池核心技术,全面建立与增强电池体系化研发和工业化能力,长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公司将于Q3推出NOP+增强领航辅助功能为NAD实现超越期待的自动驾驶体验打下坚实基础。2022Q1销售、管理费用2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环比下降15%,销售、管理费用率20%,销售、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主要来源于销售与服务网络扩张成本、部门人力成本增加以及营销推广费用增加。





在手现金达533亿元人民币,成功在新加坡上市,资金实力叠加多融资渠道支撑公司未来发展。截至2022年3月31日,蔚来汽车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的现金和短期投资的余额约为533亿元人民币,5月20日蔚来正式登陆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首家在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的电动车企业,新增融资渠道叠加巨额现金储备,足以支持未来业务持续运营和发展。在充电和电力网络方面,蔚来已经累计部署829座超充站和4140根目的地充电桩,销售服务和充换电网络的持续布局,将为蔚来的品牌知名度、用户满意度、销售增长带来长期贡献。在销售服务网络方面,公司在全球152个城市已有381家NIO House和NIO Space,247家服务中心,在149个国家拥有交付中心。公司积极扩大挪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准备在德国、瑞典、丹麦推出产品和服务,美国市场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3. 小鹏:Q1营收同比大增,成本冲击单车毛利微降

小鹏2022年Q1营收同比大增153%,毛利率环比微增。小鹏2022Q1营收74.6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53%;毛利率继续增长至12.2%,环比提升0.2pct,净亏损17.01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亏损扩大116%,环比扩大32%。分业务看,汽车销售业务2022Q1收入69.99亿元,同比增长149%,毛利率10.4%,环比下滑0.5pct;整车快速上量拉动零部件及配套服务,服务及其他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224%,毛利率40.2%,环比上升4.1pct。小鹏产能集中在广东,受疫情影响较小,且自5月中旬以来肇兴工厂已恢复两班制生产,公司预计2022Q2营收68-75亿元,同比增长80.8%-99.4%,维持高增趋势。









成本冲击Q1单车毛利环比微降,3月涨价落地Q2盈利水平有望修复。2022Q1单车平均收入20.25万元/辆,同比下降3.88%,环比提升3.27%;单车成本18.15万元/辆,同比下降4.19%,环比提升3.83%,单车毛利2.10万元/辆,同比下滑1.10%,环比下滑1.54%;电动车快速上量摊薄费用,单车研发费用3.53万元/辆,同比下滑11.91%,环比提升1.65%;单车销售管理费用4.75万元/辆,同比下滑12.09%,环比下滑1.60%。公司从3月21日起将所有车型的价格上调1-2万元,用来对冲电池、原材料以及芯片成本的上涨,Q2盈利水平有望修复。



公司整体费用率稳中有降,研发费用率维持较高水平。2022Q1费用总支出为28.63亿元,同比增长128%,环比下降17%。2022Q1公司费用率为38.40%,环比下降2.12pct,其中销售管理费用16.4亿元,同比增长128%,环比下滑16%,销售管理费用率为22.0%,环比下降1.54pct;研发费用12.2亿元,同比增长128%,环比下滑19%,研发费用率为16.4%,环比下降0.58pct,维持在较高水平。

Q1淡季不淡,新车交付3.5万辆,Q2公司预计交付3.1-3.4万辆,全年维持高增预期。小鹏2022Q1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共交付新车34561辆,同比增长159%,受春节等节假日影响环比下降17%,其中3月份交付新车超1.5万辆,达到2021年旺季的水平。小鹏P7在Q1交付量达19427辆,同比大增144%,环比下滑9%,销量占比56%,环比提升5pct,截至3月份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其中3月单月交付首次超9000辆,创历史新高。小鹏P5从2021年10月份开始量产后交付量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2022Q1交付量达10486辆,其中超过50%可支持XPILOT3.0或XPILOT3.5。受疫情影响,小鹏4月份整体交付新车9002辆,环比下滑42%,公司预计Q2新车交付3.1-3.4万辆,同比增长78.2%-95.4%,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下半年消费旺季到来,我们预计公司全年汽车交付辆维持高增。



电池供应多元化布局有望Q2落地,供应链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公司从2021年以来,与许多行业领先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电池供应多元化,并有望在2022Q2落地。电池供应多元化布局有助于公司降低电池供应风险提高交付效率,另外公司将从Q2开始进行长期的BOM成本优化。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准备,并为一些关键零部件建立了库存。此外公司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平台内部研发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加强替代芯片的验证、集成和实施,从而能够快速解决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并加强成本控制能力。

公路NGP已大规模应用,XPILOT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2022Q1公司的公路NGP里程渗透率接近70%,截至第一季度末,公司高速公路NGP已经帮助客户驾驶超过2400万公里。公司5月中旬在广州成功地进行了城市NGP工程版的测试,一旦获得城市道路高清地图的相关批准,公司计划推出城市NGP,并逐步推广到更多城市。公司将XPILOT软件作为公司现有电动汽车中高端版本的标准配置,从5月9日开始软硬一体化销售,这将加速XPILOT软件的渗透,并通过规模化降本使得XPILOT更便宜。公司认为当前的核心重点是确保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的大规模普及以提高渗透率和覆盖率,首要任务是提升公司技术的粘性,并向2026年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过渡。公司相信在将来这个体系上面还有更多的新的软件或者新的生态下面的一些商业模式会出现。

旗舰SUV小鹏G9即将于Q3开始交付,公司毛利率有望迎来结构性改善,中长期目标25%以上。公司总部广州受疫情影响较小,新车型研发进展顺利。G9是公司旗舰SUV车型,计划于Q3正式推出,并于Q4大规模交付,其采用X-EEA 3.0电子电气架构以及XPower 3.0动力系统,是国内首个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公司有信心将其打造为智能纯电中大型SUV爆款。另外,公司计划于2023年推出两个全新平台首款汽车,包含1款C级车和1款B级车,最终实现15-40万元价格区间各细分市场的全覆盖。随着G9和后续新车型陆续推出,公司将实现结构性毛利率的改善,中长期公司毛利率目标是提升到25%以上。



自营充电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行政区和直辖市,480kW超充电桩将于Q4部署。公司实体销售服务网络继续扩张,截止2022年3月31日,公司有366家销售门店,覆盖138座城市。2022年将继续完善销售网络布局,提升店效。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司布局的自营充电网络进一步扩展至954座充电站,其中有774座小鹏自营超级充电站以及180座目的地充电站,涵盖中国所有的337座地级行政区和直辖市。随着G9大规模交付,公司将于Q4开始部署下一代480kW超充电桩,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用户体验。

4. 理想:Q1业绩同比高增,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Q1营收及净利润同比高增,环比略降,毛利率同环比上升,业绩超市场预期。2022Q1营收95.62亿元,同环比+167.5%/-10.0%,2022Q1毛利率为22.6%,同环比+5.33pct/+0.22pct,归母净利润-0.11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97%,环比由正转负,主要系公司扩大研发团队导致研发费用增加所致。公司预计2022Q2营收61.6-70.4亿元,同比增长22.3%-39.8%。

汽车业务营收同比高增,盈利能力逐季提升。2022Q1汽车销售收入93.1亿元,同环比+168.7%/-10.3%,毛利率22.44%,同环比+5.54pct/+0.1pct;服务收入及其他2022Q1收入共2.53亿元,同环比+126.3%/+3.44%,毛利率为29.66%,同环比+0.98pct/+4.35pct。







2022Q1单车收入、成本环比微降,单车毛利同环比提升。2022Q1单车收入29.35万元/辆,同环比+6.58%/-0.37%,单车成本为22.76万元/辆,同环比-0.52%/-0.50%,随着交付量的提升后续成本有望下降。Q1单车毛利为6.59万元/辆,同环比+41.51%/+0.07%。4月1日理想ONE全国统一零售价从33.8万元上调至34.98万元,涨幅达1.18万元,可显著对冲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预计Q2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



费用率环比上升,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Q1费用总支出为25.8亿元,同环比+151.6%/+9.4%。2022Q1公司费用率为26.95%,同环比-0.02pct/+4.77pct,其中销售管理费用12.03亿元,同环比+135.91%/+6.85%,销售管理费用率为12.58%,同环比-1.68pct/+1.98 pct,主要系公司分销网络的扩大,员工人数和租赁费用的增加;研发费用13.74亿元,同环比+167.05%/+11.71%,研发费用率为14.37%,同环比-0.02pct/+2.79pct,公司预计2022年研发费用为50亿左右,2023年为60~70亿。整车、增程技术、超高快充、自动驾驶和车内智能,均为公司正在研发的方向,其中增程平台上实现的功能将和纯电平台进行共享。







公司预计2022Q2交付新车2.1-2.4万辆,同比增长19.5%-36.6%。公司2022Q1交付3.17万辆理想ONE,同环比+152.13%/-9.95%。2022年4月,理想汽车交付4167辆,同环比-25%/-62%,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公司预计2022Q2受疫情影响交付量将下降至2.1-2.4万辆,同比增长19.5%-36.6%。公司Q1新车订单量维持单月1.3-1.5万辆,单月有效产能仅1万辆左右,供不应求。公司新产线4月开始投产,5月开始爬坡,且公司的新车交付周期仅1个月左右,显著低于同业,预计随着疫情好转,公司新车交付量迎来高速增长。



现金储备丰厚,为渠道拓展与研发投入提供保障。公司2022Q1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8.34亿元,同环比+97.96%/-52.21%,自由现金流为5.02亿元,环比降低68.93%。截至2022年3月31日,理想汽车现金储备高达511.9亿元,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配套服务方面,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司在106个城市拥有225家零售店,并在211个城市拥有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292家。



智能旗舰SUV理想L9计划于2022Q3交付,五大平台支撑公司未来多产品布局。2021年理想ONE在30万-40万电动车市场份额达30%,并且还在继续增长在,连续11个月蝉联中大型SUV销量榜冠军。公司计划将于2022第三季度交付第二款车型——专为家庭用户打造的智能旗舰SUV理想L9,并计划于2023推出3款产品,包括全新一代增程旗舰产品,全新BEV高电压平台产品以及第一款20-30万元中型车产品。公司开发了五大平台支持公司产品拓展到不同价格领域,规划未来在20-50万价格区间每一个细分市场均形成一款纯电动+一款增程式电动车的布局,形成类似于iPhone的产品组合,并追求在每个细分市场做到绝对领导者。

北京制造基地2023年投入运营,重庆制造基地建设在即。理想汽车全球旗舰工厂落户顺义区,已于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 60亿元,计划2023年投入运营,产能扩张为后续BEV车型做好准备,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台纯电动汽车的产能。2021年12月,公司与重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两江新区建设重庆制造基地。新增制造基地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满足日益强劲的市场需求的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投资建议

电动车低点已过,政策刺激力度加大,产销环比向好,全年龙头预计60-100%高增,目前估值仍处底部,继续强烈看好电动车板块超跌反转,第一条主线看好Q2盈利拐点叠加储能加持的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关注派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蔚蓝锂芯;第二条为持续紧缺、盈利稳定的龙头: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负极(璞泰来、杉杉股份、贝特瑞,关注中科电气)、结构件(科达利)、添加剂(天奈科技)、前驱体(中伟股份);第三条为盈利下行但估值底部的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三元(容百科技、华友钴业、当升科技)、铁锂(德方纳米)、铜箔(嘉元科技、诺德股份);第四为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低估值的锂(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

风险提示

销量不及市场预期。特斯拉以及造车新势力或有可能受到行业芯片供给等影响,导致销量低于市场预期;

政策不及市场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发展如果之后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行业未来发展;

竞争加剧。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的竞争未来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东吴电新】特斯拉及造车新势力一季报:Q1产销高增,Q2疫情短暂冲击,不改上升趋势” 的相关文章

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20211027

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20211027

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

国金证券:广州车展新车全梳理:电车战国时代开启,智能化战役打响

国金证券:广州车展新车全梳理:电车战国时代开启,智能化战役打响

【要点与结论】1. 11月19日,广州车展开幕,随着新能源车市的高歌猛进 (10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8.8%),重磅新能源车型纷纷亮相,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2. 电动化方面,国内外电车均已切换纯电平台,续航600+km已成主流。部分车型续航超过800甚至1000km,插混车型纯电续航也普遍超100km,亏电油耗低于5L/100km;高压平台、多合一驱动系统成下一增长点。3. 智能化方面,自主车企竞争白热化,软硬件配置大幅提升,传统厂商尤甚。中控三屏以上车型增加明显,配合更高算力的计算平台,用户体验提升显著;搭载激光雷达等智能驾驶硬件的车型数也明显增多,机甲龙、埃安LX Plus、哪吒S甚至搭载3颗以上;领航辅助方面传统玩家实现阶跃提升,如长城NOH智慧领航,埃安NDA领航辅助等。4. 预计明年新能源车市将继续高速发展,提前完成500万销量目标,渗透率超22%。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普及化也将接棒,实现超高速提升。【品牌车型目录】 (1-6 传统厂商,7-8 造车新势力,9-12 国外品牌)1. 沙龙:发布首款新车 机甲龙,限量版预售价48.8万2. 魏品牌:玛奇朵PH...

长江证券:智能汽车专辑&华为“赋能" 汽车系列

长江证券:智能汽车专辑&华为“赋能" 汽车系列

华为“赋能" 汽车系列之一:如何看待华为智能汽车布局?.pdf华为“赋能”汽车系列之二:华为激光雷达-巨龙入海,天眼初开.pdf华为“赋能”汽车系列之三:智能驱动量价齐升,光学产业掘金正当时.pdf华为“赋能”汽车系列之四:华为朋友圈落地,开启新时代.pdf华为“赋能“系列报告之五:鸿蒙OS将如何改变智能座舱生态?.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开篇:市场政策双驱动,智能汽车掀起新一轮汽车变革.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之一:ADB:下一个车灯技术趋势.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之二:从特斯拉看汽车底盘电子发展趋势.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之三:FOTA助力汽车不断生长.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之四:智能化如何重塑产业链利益格局?.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之五:从EE架构变化看控制器行业机会.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之六:如何看待华为智能汽车布局?.pdf汽车智能化系列报告之七:感知进阶之路,激光雷达迎来量产元年.pdf...

东吴证券:磷酸锰铁锂(LMFP)梳理——电池技术梳理之三

东吴证券:磷酸锰铁锂(LMFP)梳理——电池技术梳理之三

1. 简介        1.1. 定义        1.2. 为何选择LMFP        1.3. 为何掺入锰而非其他元素        2. 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三元比较        2.1. LMFP对比LFP        2.1.1.优势        2.1.2.劣势        2.2. LMFP对比NCM、NCA        2.2.1.优势        2.2.2.劣势        2.3. LMFP技术难点        2.4....

各大券商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和展望合集(文字+语音)

各大券商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和展望合集(文字+语音)

2021年12月10日东吴宏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pdf国金地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pdf中央经济专家解读范建平.pdf【光大电新环保】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双碳内容.pdf中金“跨周期”和“逆周期”并济,宽信用需先宽货币——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pdf九问九答学习2021年度中央经济会议对双碳政策的定调.pdf12月10野村-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2年纲要.pdf中金证券-中央经济会议_20211210.mp3天风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mp3建投中央经济工作会下半部分12.11.mp3建投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半部分12.11.mp3国金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0211210.mp3长江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12.11.mp3广发证券-全面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mp3海通证券-中央经济会议解读.mp3国海中央经济会议解读.mp3国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投资信号.mp3中金策略首席 | 王汉锋快评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传递“稳增长”信号东吴宏观陶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东吴证券 | 光伏2021年12月专题报告:价格博弈拐点已现,2022年Q1淡季不淡

东吴证券 | 光伏2021年12月专题报告:价格博弈拐点已现,2022年Q1淡季不淡

光伏行业近期观点产业链价格博弈拐点已现,12月中下旬排产修复:短期看,11月初工业硅、EVA粒子等原材料及玻璃价格回 调,11月底硅片率先降价,12月8日硅料价格开始下跌,产业链价格博弈拐点已现,近两周组件厂排产已明 显好转,辅材厂加单较多。政策端,风光大基地一期97GW正有序推进,二期已开始申报;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 :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量;欧盟发布《2021-2025 欧洲光伏市场展望 》,提出光伏 2021年装机达26GW+,同比增速或达34%,未来十年持续高增。 2022年光伏需求高增,Q1淡季不淡!2022年Q1硅料有16万吨产能陆续释放,产业链价格下调将大幅刺激 需求,Q1淡季不淡,后续逐季提升 。1)国内:产业链降价带动地面电站加速起量 ,整县推进+电价上涨刺 激分布式光伏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市场需求或达80GW+,同增60%+,其中分布式光伏比例 达50%+;2)海外:欧美市场价格接受度高,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刺激装机需求,印度、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全面开花,我们预计2022年海外光伏装机140-160GW,同增30%+。 ...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27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27

星源材质交流纪要20211227总结:1、订单饱满,单月出货上亿平,22Q1订单也比较饱满2、Q4单平净利环比向上,在3.5-4毛时间3、22年分客户情况:LG翻倍以上增长到3亿湿法(目前1亿);干法比亚迪,4-5亿出货预期;宁德也有保障需求量,并开始转涂覆膜4、涨价情况:对二线客户已经有2轮涨价了,跟一线客户进入实质涨价环节同时涂覆+海外客户供货增加提高价格5、22年出货预期:17亿平:10+7(干),湿法涂覆50%+(LG水性为主),海外客户超过60%/21年是40%(湿法占比)21年底10+6亿平产能/11.5亿平左右出货/35%干法,全年涂覆比例30%22年底接近30亿平产能:10亿干法+20亿平湿法,算收得率75%,预计涂覆比例50%+23年扩产:干法增6亿平,湿法增十几亿平,总超过45亿平6、产能在22年Q3/4陆续释放,干法Q3先释放,上半年主要是通过提高车速来增产7、增发进度:春节后拿到批文,择时发行8、大股东减持安排:1)最近一期的减值块减完了,后续没有减持计划2)减持目的一方面还质押,一方面公司需要布局一些投资,为后来发展准备,大股东先投资布局Q&A1、中游...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2.01.01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2.01.01

广发策略22年“供给过剩”,如何寻找α?20211230.mp3长江证券啤酒最新情况跟踪20211230.mp320211228-聚鸣年度策略刘晓龙.mp3民生证券自动驾驶真正元年20211230.mp3民生证券自动驾驶真正元年2022线上策略会第二周20211230.mp3长江证券调味品最新情况跟踪.mp3东吴证券河南区域白酒大商交流会20211229.mp3民生证券2022年电动汽车迎重大利好20220102.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