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内容

攻打日系三巨头

ZML11个月前 (06-26)研究报告
国内软镜90%以上市场份额,长期由日系三巨头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宾得医疗占据,奥林巴斯一家更是独占80%。
日系筑起坚不可摧的堡垒。
核心部件图像传感器(CCD)由日企索尼、富士、松下、夏普垄断,后来者无从突破。全球图像传感器龙头索尼与奥林巴斯长期深度合作,2002年助力奥林巴斯推出世界上首台高清内镜。
日系镜体及大部分零部件在本土手工装配生产,保证技术不外泄,上游材料供应链建立闭环壁垒,信息也未外泄。
日系掌握内镜染色技术,奥林巴斯NBI 窄带成像技术,可突出显示黏膜表面结构和微血管形态,有助于准确诊断,并通过专利进行层层保护。富士胶片应用FICE FICE分光技术、宾得(豪雅)应用I-Scan高清电子染色技术进行图像增强。
日系的高端医学影像霸权不可撼动?

电子内镜的工作原理:主机装备的冷光源所发出的光经镜体内的导光纤维导入受检体腔内,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接受到体腔内黏膜面反射来的光,将这些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图像处理器通过图像信号处理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出受检脏器的内镜图像。
终于有裂缝透出一道光。
先回到基础概念。内窥镜是集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照明光源、镜体装置为一体的医疗设备。硬管内窥镜不可弯曲,主要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软性内窥镜常经由人体天然腔道深入体内,镜体较长且需具备一定柔性,光电信号传输距离较远,镜体插入部直径较小且功能集成丰富,对设计工艺及制造技术的要求更高,具有较高技术壁垒。
国内每年食管癌、胃癌发病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一半,消化道癌早筛预防和微创手术将推动软镜持续高景气。2019年软镜设备市场规模53亿元,叠加耗材市场规模超百亿。参考发达国家渗透率,预计软镜行业远期规模至少3倍空间。
国产一定要打赢这场战役。
持续30年的CCD时代谢幕,图像传感技术路线切换,带来打破日系垄断的契机。
CMOS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制造出来的芯片,其功能为将光学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电学信号。
随着CMOS工艺技术不断提升,高像素、高帧率、高成像效果(高信噪比、低照度及动态环境感知)的优势愈发明显,且集成度高、标准化高、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小。2019年CMOS市占率已超80%,基本完成对CCD替代。最关键的是国内工业供应链已完善,2020年格科微、韦尔股份(豪威科技)的CMOS出货量在全球市场占比达44.3%,其中,格科微出货量20.4亿颗,位列全球市场第一。
需要保持清醒的是,这只是看见一道光,不再是CCD时代铁板一块的黑暗而已。
看另一组数据,2020年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销售额前三厂商分别是索尼(39.1%)、三星电子(23.8%)和豪威科技(11.3%)。出货量与销售额的反差揭示,国产在手机、安防、车载低端领域份额领先,高端仍然由外资把持。
澳华内镜的镜头、光源主要供应商系美国、日本厂商,住田光学玻璃公司为排名前二的供应商,提供光学部件。开立医疗的芯片只能从国外采购。
格科微赚的是辛苦钱,未涉及医疗影像,2021年CMOS图像传感器收入59亿元,同比下降1.24%,毛利率29.68%。主要瞄准手机市场800万像素以下产品,与索尼、三星动辄1亿、1.5亿像素的CMOS传感器相比处于弱势。
思特威CMOS出货量也位居全球前十,也未涉及医疗影像,今年一季度净利率仅有3.22%。
韦尔股份2021年CMOS 图像传感器产品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8.02%,毛利率37.90%,新推出5000万像素至2亿像素产品。有医疗成像产品线,CameraCubeChip技术产品将晶圆级光学器件与 CMOS 图像传感器创新结合,提供适用于医疗市场设备的超小型传感器。去年发布首款用于一次性和可重复使用内窥镜的800万像素分辨率传感器,将Nyxel近红外技术创新性地用于医疗级图像传感器,为医疗行业带来了超越可见光谱的成像能力。更高的图像质量和 4K/2K 的高分辨率(60 帧/秒)提高医生在重要手术中实现人体解剖结构可视化的能力。更高的灵敏度可以降低照明,从而显著减少内窥镜尖端的功耗。
CMOS意味着高清成像技术门槛降低,日系堡垒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裂缝已现,全面瓦解尚需时日。
宾得医疗为降低成本,把部分低端型号的设备生产外包到澳华内镜,将加速国产在镜体制造领域的追赶。
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染色技术,绕开奥林巴斯NBI专利,澳华内镜CBI-Plus技术通过440nm波长蓝光和540nm波长绿光结合的复合光实现对血管和浅表纤维结构的光学染色,使医生在常规白光观察时也不会错过细小的早期病变。开立医疗VIST(光电复合染色成像技术)提升浅层微血管与中层血管颜色对比度,病变边界更清晰。
内镜演进的趋势是整合更多附加功能,与3D 软性内镜、AI 诊疗、机器人新兴技术相融合。天助国产,基础研究、上游供应是弱项,但国内企业在应用层面可低成本整合最多功能,轻松打败日系,这在消费电子领域已得到验证。3D软性内镜可提高临床医生对体内组织和器官的细节感知,借助AI诊断系统,可在医生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借助机器人动作精确、稳定的特性,可使内窥镜手术更具安全性、准确性和便利性。

高端软镜设备参数对比

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相继推出 HD550、AQ200高清内窥镜产品,在高端领域打开一个缺口。
2020年,开立医疗HD-550产品终端价格为147.20-178.90万元/套,澳华内镜 AQ-200 产品的终端价格为 123-228.80 万元/套,奥林巴斯、富士和宾得的终端均价都在200万元/套以上。在技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国产软镜将依靠性价比优势逐步替代日系。
2021年,开立医疗内窥镜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9.61%,实现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HD550系列收入占比达60%。在高端镜种领域,实现了放大内镜、超细内镜、刚度可调内镜的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澳华内镜明年将推出AQ-300,采用4K超高清内镜系统,支持4K图像显示及录像,具有双路4K60p和4K3D实时图像处理能力,有望成为全球首创4K软性内镜。配备光学放大镜头,肠镜镜体具有可变硬度功能。具有大功率多波长 LED 照明光源,支持多种分光染色模式高效率的照明光路,支持大功率无线供电。在性能方面也有所改善,包括耐用性、抗疲劳性。
这标志着国产软镜从跟随式创新进步到并行式创新,明年迎来国产替代的转折点。软镜不受集采干扰,是少有受益于政策的器械细分赛道。
替代日系是持久战,虽难,必进。
目前我国心血管支架、骨科脊柱类产品、监护仪、DR、生化诊断领域已实现国产替代,彩超、CT、MRI、内窥镜、化学发光领域将在未来逐步完成国产替代。国产替代是医疗器械板块大势所趋,势必产生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的龙头公司,走向高端之路,这些公司多数为医疗器械ETF(159883)成分股,或者潜在成分股。器械已成为医药利润最大板块,医药海外收入占比前40公司,医疗器械最多,占据半壁江山。
医疗器械ETF(159883)及其联接基金(A:013415;C:013416)跟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目前共包含76只医疗器械股,覆盖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美、IVD各细分板块,行业代表性强,是投资医疗器械板块行情的高效指数工具,比较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
         
文章来自#赚美了#,每天更新最硬核的投研资料,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攻打日系三巨头” 的相关文章

工银瑞信赵蓓: 医药行业基金投资策略

工银瑞信赵蓓: 医药行业基金投资策略

工银瑞信赵蓓-医药行业基金投资策略.pdf...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方向

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研究报告: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方向 https://docs.qq.com/pdf/DT0lSdFVHc1RSVUJv...

【广发食品】白酒行业深度:2022,从全国次高端到区域次高端

【广发食品】白酒行业深度:2022,从全国次高端到区域次高端

1、每一轮白酒牛市的第四年,区域次高端酒企业绩往往会超预期增长。复盘2009-2012年、2015-2018年两轮白酒牛市,每一轮牛市的第四年,往往会出现区域次高端酒企业绩超预期增长,同时带来超额投资回报。2018年上半年,区域次高端酒企古井贡/洋河/今世缘/口子窖的股价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1.14%/8.95%/52.20%/35.72%,涨幅超越白酒板块平均水平。2012年,区域次高端酒企老白干/伊力特/青青稞/金种子股价累计涨幅分别达到94.85%/83.42%/57.98%/36.25%,涨幅远超白酒板块。业绩方面,2018年,古井贡/洋河/今世缘/口子窖业绩增速触及该轮牛市最高点,分别达到46.92%/22.60%/28.60%/37.61%。2012Q3,老白干/伊力特/青青稞/金种子实现高基数下业绩超预期增长,业绩增速分别达到98.90%/48.51%/45.18%/50.83%。2、背后的逻辑:升级产品占比提升拉动收入增长+费用减少提升净利率。区域次高端酒企业绩存在触发拐点的区间:升级产品收入占比20%-30%及以上。到达该区间后,一方面升级产品占比提升后对公司总体收入拉...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14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14

安信高善文:沉舟侧畔千帆过20211214高善文:沉舟侧畔千帆过PPT.pdf高善文:沉舟侧畔千帆过演讲记录.pdf安信陈果:把握时代主线,决胜景气中小盘20211214.mp3广发海天专家交流21.1213.mp3信达-板块及重点公司投资机遇20211212.mp3中信建投大消费联合电话会议20211212.mp3国盛-盐湖提锂专家电话会议202112121.mp3海通云计算产业链交流20211212.mp3德邦-医药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解读20211212.mp3中信建投中国制造,全球崛起”系列会议第40期202112121.mp3中信新能源汽车板块近期的配置机会及建议20211212.mp3动力电池专家211213.mp3分布式光伏专家电话会211213.mp3...

​【高工锂电年会】核心数据速览

​【高工锂电年会】核心数据速览

【高工锂电年会】核心数据速览#2021全年预估预计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0万辆,全年渗透率超过13%,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220GWh。#2022年预测️根据目前主要动力电池厂、汽车厂的排产情况,预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低于550万辆,对应渗透率超过20%,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450GWh。️从电极材料来看,预计2022年磷酸铁锂出占比超过55%。️从市场来看,预计2022年出口规模占比超过20%。️预计2022年动力电池电芯价格仍将维持15%以上的增长。️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规划产能超过1TWh,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规划产能超过3.5TWh。...

华泰证券:动力电池产业链2-3月排产跟踪

华泰证券:动力电池产业链2-3月排产跟踪

鑫锣资讯发布2-3月份新能源车排产跟踪,3月国内锂电市场需求继续向好,动力电池各环节排产环比均有所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淡季不淡,延续高增速,排产情况超预期。目前板块估值已进入历史底部区间,围绕两条主线布局:1)以长期的【行业格局】和【盈利能力】作为基准,优先选择电池、碳纳米管、隔膜、前驱体龙头;2)绝对估值便宜的负极、电解液、铜箔龙头。1、电池环节:2、3月份排产数据淡季不淡,宁德时代三元排产增速较为明显。宁德时代(513.84,-22.34,-4.17%)排产:2月三元、铁锂分别为8GWh、11.2GWh,环比-1%、持平。3月预计分别为10.1GWh、11.8GWh,环比+26%、+5%。 比亚迪(248.60,-3.18,-1.26%)排产:2月三元、铁锂分别0.4GWh、6.0GWh,环比持平、-2%。3月预计分别为0.4GWh、6GWh,环比持平。2、正极环节:新增产能逐步释放,排产情况超预期。长远锂科(20.80,-0.18,-0.86%)排产:2、3月三元分别为3200、3800吨,环比-14%、+19%。 当升科技(82.10,-2.79,-3.29%)排产:2、3月三...

中信建投:新能源电动车行业观点【继续看好电池弹性】

中信建投:新能源电动车行业观点【继续看好电池弹性】

1、需求持续向好,维持2022年中国600万辆,全球1000万辆预期,涨价温和可控,不足以对需求产生质的影响。预计中国600万辆,其中Q1约120万,预计美国128万辆,其中Q1约20万,预计欧洲275万辆,其中Q1约40万。2、碳酸锂期货价格松动源于:1)传锂业协会将制定贸易商囤货整治措施,有望挤出约1-2万吨供给;2)气温转暖国内盐湖供给提升(全部直销)。#锂价研判: 预计当前维持高位,22年Q3以后供需边际宽松。#单车成本弹性测算: 假设单车带电量50Kwh,锂价下跌10万对应单车成本压力较目前约减轻4K。2022年以来,新能源车板块下跌13%,各环节PE均处于历史低位,判断三大因素奠定量升价跌主旋律,助力反弹1)锂价已边际松动,最悲观时间过去,产业链利润再分配;2)需求历经提价仍保持坚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不下调;3)供给受限致中游各环节格局持续优化,头部有望迎来盈利拐点。#推荐: 继续推荐有望受益利润再分配的龙头,首推动力电池、高镍和铁锂正极、隔膜。...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323

电话会议交流纪要录音20220323

智能电动车价值量全梳理20220322.mp3掘金系列•公司精选会议__医药专题.mp3动力电池新技术专题20220322.mp3新能源车单车价值20220322.mp3半导体设备交流20220322.mp3锂资源,我们对于价格怎么看?20220322.mp3大跌后是否改变食品饮料行业长期逻辑20220321.mp3为什么我们在行业推荐里第一个放新能源20220320.mp3新势力如何解读涨价后订单趋势?20220321.mp3高端制造板块20220321.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