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电新-周观点】政策暖风频吹,切勿被带偏节奏,Q4景气继续超预期
行业观点
新能源: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确认合规项目公示;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能源局发布9月光伏风电装机数据,其中光伏9月新增装机8.13GW,同增132%、环增21%;风电9月新增装机3.1GW,同增72%,环增156%;隆基发布最新硅片报价持稳;通威发布最新电池报价明平暗涨;隆基拟发行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协鑫颗粒硅年产能达到10万吨。
氢能与燃料电池:《大兴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到2025年推广5000辆FCV和热电联供5MW系统装机;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奠基仪式在北京市举行,投资80亿日元建设燃料电池生产线;国家能源局公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重点任务榜单,包含12项氢能技术;京东物流首批氢能源物流卡车在以广州、东莞为核心的广东示范城市群投入运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新建制氢、储氢及18万吨合成氨装置。
光伏:补贴核查(合规项目公示)、多晶硅保供政策均为明确利好,切勿被居心叵测之人带偏节奏;Q4国内装机、产业链价格继续超预期,行业景气度高位坚挺,板块行情历史多次证明:强基本面背景下的情绪低迷阶段正是布局良机,继续重点看好:储能、一体化龙头、alpha硅料、设备、高景气辅材等方向,同时建议关注海外自建产业链主线(设备+自动化/能耗优势制造商+北美本土龙头供应链),以及调整充分的核心辅材龙头(胶膜、玻璃)。
本周行业迎来宏观政策方面两项重大利好:1)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点内容为对多晶硅的生产供应提供各方面支持与保障;2)“信用中国”受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委托,发布公示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确认的“合规项目”清单。注意,我们再次强调,这两件事都是明确的利好,千万不要被一些媒体断章取义、居心叵测的负面解读带偏了节奏。
具体来看,《通知》共8条内容,其中前4条的关键词分别是:保障多晶硅产量、支持多晶硅达产、鼓励合理控制价格水平、保障多晶硅企业电力需求,并且,在提到价格水平问题时,还专门提出了“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前提下”。可见主管部门深知这一轮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上涨并非部分环节企业的一己之力所能达成,而是由持续超预期的全球终端需求与供应链短板多晶硅的长扩产周期之间的矛盾造成,所以很明显将政策力量聚焦在了“多晶硅保供”上。我们可以合理展望,后续若部分地区再次遭遇电力供应紧张而需要限电时,多晶硅企业预计将享有显著更高的电力供应保障的优先级,确保供应链短板产能的最高效释放,加速满足终端需求并驱动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而部分媒体,偏偏非要将《通知》中第7条“加强行业监管”中的“遏制资本过度炒作”作为文章标题和主题来吸引眼球,其心可诛。
其次,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补贴核查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理清大量存量项目的合规性,以便陆续兑现历史拖欠补贴及后续发电补贴的发放,而对于明显违规建设的项目,依法追讨其非法获得的不合理补贴自己也实属理所应当。根据“信用中国”公告原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自2022年3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查核查工作。对项目合规性、规模、电量、电价、补贴资金和环保等六个方面确认的合规项目,将分批予以公示。本次公示第一批经核查确认的合规项目,共计7344个。”首批公示了七千多个合规项目,而在过去几个月中被要求退回大额补贴的项目有多少?明明支持行业健康发展、助力合规新能源运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好事情,硬是被部分媒体用“巨震、冲击”等字眼曲解。特别提醒各位投资者明辨是非。
再来看本周的行业基本面:国内增量需求强度超预期,Q4行业高价位放量趋势进一步明确。本周能源局公布9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8.13GW,同增132%,环增21%,1-9月累计新增装机52.6GW,同增106%;此外,隆基10月24日发布最新硅片报价,与9月26日报价持平,M10/155μm报价7.54元/片,M6/160μm报价6.33元/片,取消单晶158.75报价;通威10月25日发布最新电池片价格也与上月持平,但主流182/210尺寸电池片报价对应的厚度规格从155μm降至150μm,实际明平暗涨1-1.5分/W;硅料方面尽管协会取消了公开报价统计,但据我们调研了解,主流硅料企业近期签单价格持稳,且11月签单量基本已过半。
9月国内新增装机环增21%,地面电站已启动拉货,在产业链价格高位坚挺的背景下,显示地面电站价格承受能力或超预期。9/10月硅料产量环比提升约24%/9%,9/10/11月龙头组件企业排产环比提升约10%/10%/5%,行业产出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硅片报价持稳、电池片继续暗涨,同样验证下游需求承受能力或超预期。随硅料供应持续增加,Q4需求增量的主要来源(国内集中式电站)价格承受力超预期,将支撑产业链维持相对高位,Q4高价位放量趋势明确,有望驱动Q4景气度超市场预期及2023年一致预期上修。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2023年的实际需求(组件端产出规模)有很大概率超出当前400GW左右的市场一致预期,达到450-500GW区间, 且Q4产业链表现即有望触发这种预期的上修。当前推荐排序为:储能(阳光、宁德、南都、上能 等)、一体化龙头(隆基、天合、晶澳、晶科、中环)、强alpha硅料(通威、协鑫)、设备(奥特维、迈为、高测、金辰、捷佳 等),电站EPC/运营商,高景气辅材/耗材。此外(一):重点关注海外产业链建设主线的三个角度:1)头部设备厂商;2)分别应对海外扩产人工/能源成本高昂痛点的高度生产自动化、低能耗技术路线的企业(TCL中环、协鑫科技等);3)北美本土龙头供应链(金晶科技)。此外(二):前期因对格局恶化的担心而调整幅度较大的核心辅材(如胶膜、玻璃)环节中,部分龙头股价已回调至长期吸引力区间,且有望至少在Q4迎来阶段性的量价齐升,建议关注(信义光能、福莱特、福斯特、海优 等)。
风电:Q3装机偏低扰动短期业绩,明年风电装机、招标、业绩兑现有望三高,国内海风平价加速,长期渗透率提升叠加装机周期性转向成长,高景气龙头长期成长逻辑不改。
本周大宗商品价格呈持稳下跌。2022年10月28日中厚板、铸造生铁、废钢、螺纹钢分别为4069元/吨、3750元/吨、2480元/吨、3760元/吨,周变动幅度分别为-1.2%/-1.3%/-4.2%/-3.3%。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年1-9月风电新增装机19.24GW,同比增长17%。9月份新增装机3.1GW,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156%,符合预期。预计全年装机将达45-50GW。
海风长周期景气逻辑不改:今年为取消国补后的第一年,海风仍未实现全面平价,海风装机预计达4-5GW,同比下降为市场早有预期的确定性事件。前三季度,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海风共招标12.8GW,预计全年海风招标规模将达17GW。考虑海风建设成本逐渐下降,明年海风高招标为大概率事件,预计明年海风招标将达20GW+。我们预计明年海风装机为12GW。海风长周期景气。
关注业绩兑现的零部件龙头:今年受疫情影响,风电行业上半年装机略低市场预期。叠加年初高企的原材料成本,风电零部件环节在上半年业绩表现同比均有所下降。而随着疫情缓解下游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质量高、成本把控强的零部件龙头企业三季度业绩环比均有较大提升。我们预计随Q4装机进一步提升、Q3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结转至Q4的成本端,高兑现度的零部件龙头企业Q4业绩环比将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投资建议:风电长周期景气明确,风电零部件龙头盈利有望随原材料跌价持续释放。我们持续推荐三条主线:1)海风相关产业链;2)全球供应以及国产化替代的高成长零部件;3)受益行业景气环节。
加氢站被移出危化品经营和运营管理,有利于广东加氢站建设推广提速。广东省加氢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允许制氢加氢一体站在非化工园区建设,拓展了建设范围,加氢站参照城镇燃气加气站管理,不核发加氢站的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加氢站主管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氢气与天然气实施同等管理政策,对加氢站的建设和氢气的推广具备强驱动力,危化品牌照溢价和建设门槛的降低将利好氢能的发展,预计未来氢气管理的放开将从广东地区起步并逐步推广至全国。
中国和德国联手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项目开展研发合作,跨国交流有利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取长补短协同发展。中德电动汽车创新与支持中心(SGEC)结合并协调德国联邦数字和交通部(BMDV)和中国科技部(MoST),目的是支持支持电池驱动的车辆和燃料电池的车辆的市场提升,中德双方均可从中受益。重点主题包含:1)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健康状况评估的共同标准和程序;2)调查氢气工厂和移动应用中的氢气释放和分散情况;3)考虑和制定评估二氧化碳足迹和可持续性的方法。
近期欧洲氢能政策和协议频出,氢能热度高涨,符合我们对之前对欧洲氢能高速发展的预期,将持续利好电解槽渗透率的提升。①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达成协议建造新的海底天然气管道,用于运输绿氢和天然气,以缓解法国的能源危机,并签订了绿色能源走廊协议,预计未来电解槽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②现代汽车不会放弃氢生态系统计划,并将与瑞士现有合作伙伴进一步执行和开发重型燃料电池运输业务,目前,现代的燃料电池汽车行驶里程已超过500万公里,非补贴项目也已经成功运作了两年。尽管绿氢的中短期生产成本受到当前能源市场的影响,瑞士氢气生态系统的所有参与者仍都致力于此,今年年底前,瑞士东部的一家制氢厂将开始运营,预计电解槽也将在瑞士实现高速发展;③阿联酋首次交付德国13吨绿氢,德国期望用绿氢以推动能源转型,缓解国内的能源危机,此次绿氢以液氨形式运输,预计未来德国国内氢气产量将实现高增速,以完成2045年的碳中和目标。
利好环节:
①上游:FCV的放量将推动氢气需求增长,考虑当前主要氢气供给多为副产氢,FCV的放量将利好当前布局副产氢的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与相关电解制氢项目的开展下,随着电解槽技术的突破以及副产氢的区域和资源限制,电解氢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建议关注布局电解槽企业。
②中游:在地方政策规划持续加码下,加氢站建设加速,为FCV的放量和运营做出保障,建议关注布局加氢站建设和设备企业。同时叠加订单的增长,FCV将持续放量,带动核心零部件领域放量,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将加快燃料电池产业市场化进程,建议关注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头部企业IPO进度。
③下游:FCV 迎来放量,利好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企业。
(国金电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