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内容

四论光伏跟踪系统: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民生电新】

ZML12个月前 (06-16)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跟踪系统装机稳步提升,未来空间广阔。
2021年全球跟踪系统新增装机达54.5GW,YoY+23%,渗透率持续提升。从跟踪系统装机的区域市场占比情况来看,南美、中东和欧洲市场快速增长,美国仍为第一大市场,2021年,美国、拉丁美洲、亚太和欧洲为前四大市场,占比分别为47.3%、19.0%、13.5%和13.2%,其中,欧洲、拉美等市场快速增长。其他市场来看,中东和非洲市场在2021年也呈现显著增量。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跟踪系统新增装机将达到187GW,4年CAGR达41%。在假设组件大功率化情况下,跟踪支架单W价格逐年下滑,2025年全球跟踪系统市场空间达801亿元,4年CAGR近34%。

■行业集中度维持稳定,中国企业筚路蓝缕。
从跟踪系统的厂商装机排名来看,2021年Top10厂商总份额保持稳定,集中度达88%,同比下降3Pcts。从具体排名来看,NEXTracker仍居首位,装机达16GW,市场份额上升1Pcts,达到30%。国内企业方面,中信博实现装机2.8GW,排名第7,市场份额达5%,同比下滑约3Pcts。天合跟踪排名跌出前十。帷盛凭借其在中国出货量超过1GW,使其以2%的市占率进入2021年全球装机量的前十名。分区域市场来看,在亚太、印度和中东地区,中信博分别位列第一、二、四位,份额达到26%、45%与16%;天合跟踪在亚太与欧洲地区分别位列第五、十位,占比达到8%、2%。中国厂商装机量有所下滑原因有:1)硅料以及运费价格上涨导致所在优势区域大量电站项目安装延迟,疫情反复导致开工率下降。2)优势区域跟踪支架装机增速慢于行业。随着2022年下半年开始延期项目的推进以及中国国内等市场跟踪支架渗透率的上升,叠加国产化的替代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我们预计今年中国跟踪支架企业装机量将有所回暖。

■兼具创新、成本和发电量增益等优势,中国厂商风雨兼程。
相较于海外厂商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中国厂商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多点驱动等技术引领全球;在制造降本的层面,由于多形成一体化协同制造能力,国产厂商成本具有优势;在发电量增益方面,国内AI跟踪技术更为领先;由于海外厂商在本土市场有较强的品牌、渠道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国厂商出海之行筚路蓝缕,目前,中国跟踪支架厂商在产品持续优化、成本持续降低的基础上,通过:1)积极布局海外售前、中、后一体化团队;2)跟随国内部分业主和EPC厂商出海;3)持续项目积累以获得更好的可融资性认证等方式积极开拓优势市场,随着中国厂商在产品创新、成本和发电量增益等方面持续开拓,未来有望实现加速海外市场渗透率提升。

■投资建议:随着全球碳中和持续推进,新增光伏装机有望稳步提升,且跟踪支架在经济性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大型地面电站中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趋势明确,在此基础上,中国跟踪系统企业在成本和创新技术上兼具竞争力,正加快海外市场开拓,有望实现全球市占率提升,三重逻辑之下,我们建议关注中国光伏跟踪系统产业链:中信博、天合光能、意华股份、振江股份、清源股份。

■风险提示:可再生能源或光伏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贸易摩擦风险等。

1、跟踪系统装机稳步提升,未来空间广阔


2021年全球跟踪系统新增装机达54.5GW,YoY+23%,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GTM,从2021年数据来看,在南美、中东和欧洲市场的带动下,全球跟踪系统装机达54.5GW,同比增长23%,渗透率近60%,渗透率同比超10Pcts。


南美、中东和欧洲市场快速增长,美国仍为第一大市场。根据Wood Mackenze,从跟踪系统装机的区域市场占比情况来看,2021年,美国、拉丁美洲、亚太和欧洲为前四大市场,占比分别为47.3%、19.0%、13.5%和13.2%。其中,美国市场依然保持稳定的上升势头,2021年实现光伏跟踪系统装机25.79GW,同比增长10%;拉美市场方面,墨西哥由于政策方面的因素装机有明显下滑,但与此同时,巴西和智利(尤其是PNGD)市场由于政策的推动有明显兴起,2021年拉丁美洲实现光伏跟踪系统装机10.38GW,同比增长54%;亚太市场由于主要市场印度考虑抢装部分切换固定支架等原因,增速有所下滑,2021年拉丁美洲实现光伏跟踪系统装机7.37GW,同比增长8%;欧洲市场则在众厂商加速开拓和相关政策推动的情况下,西班牙等市场装机持续增长,且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欧洲市场跟踪系统装机同比增长43%。其他市场来看,中东和非洲市场在2021年也呈现显著增量。


2025年光伏跟踪系统市场空间将超800亿。若我们假设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2025年将达到470GW,在此基础上,大型地面电站占比小幅下滑,但仍维持在50%左右,跟踪系统渗透率持续提升,到2025年占全球大型地面电站装机的75%,且在组件大功率化情况下,跟踪支架单W价格逐年下滑,在此基础上,我们测算2025年光伏跟踪系统市场空间将超过800亿。


光伏跟踪支架装机和市场空间未来4年CAGR分别达到41%和34%。2025年,全球跟踪系统新增装机将达到187GW,以2021年为基年,4年CAGR达41%。2025年全球跟踪系统市场空间达801亿元,4年CAGR达34%。


2、行业集中度维持稳定,中国企业筚路蓝缕


行业集中度维持稳定,NEXTracker仍居首,中国企业排名下滑。从跟踪系统的厂商装机排名来看,2021年Top10厂商总份额保持稳定,集中度达88%,同比下降3Pcts。从具体排名来看,NEXTracker仍居首位,装机达16GW,市场份额上升1Pcts,达到30%,Array、PV Hardware等机构排名分列二、三。STI和Soltec由于欧洲地区跟踪支架装机的强势表现,排名也有显著提升。

国内企业方面,中信博实现装机2.8GW,排名第7,市场份额达5%,同比下滑约3Pcts。天合跟踪排名跌出前十。帷盛凭借其在中国出货量超过1GW,使其以2%的市占率进入2021年全球装机量的前十名。

而从近年来主要公司的装机情况来看,占据全球跟踪系统装机一二位的NEXTracker和ATI的主要装机份额在美国市场,近年来跟踪系统的增速主要取决于美国市场的增速和自身的份额提升,NEXTracker在2015年首次超越ATI成为全球第一之后,近年来增长保持稳定,2021年装机量达到16GW,同比增长26%。从中国厂商来看,2021年中信博与天合跟踪等厂商的装机量有所下滑,原因有:1)硅料以及运费价格上涨导致所在优势区域大量电站项目安装延迟,疫情反复导致开工率下降。2)优势区域跟踪支架装机增速慢于行业。随着2022年下半年开始延期项目的推进以及中国国内等市场跟踪支架渗透率的上升,叠加国产化的替代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回落,我们预计今年中国跟踪支架企业装机量将有所回暖。

区域市场来看,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依旧是中国厂商的主力市场。从区域市场的装机数据来看,尽管亚太市场整体增速较慢,尤其是主导地区印度跟踪支架装机不及预期,但中信博凭借在东南亚地区的品牌优势,装机份额达26%,维持排名第一;NEXTracker和帷盛科技排名分列二三位,市场份额为25%与13%,天合跟踪市场份额有所下滑至8%,排名第五;
而在中东地区,约旦,阿曼和卡塔尔是光伏跟踪装机的主要市场,中信博自2019年在中东市场装机大幅增长后,在2020-2021年延续这一趋势,由于中东地区严格实行短名单限制,所在厂商数量较少,近年中信博持续位于大部分项目的短名单中,2021年在中东地区份额达16%,排名第四。且其2021年在阿布扎比2.1GW超大项目,有望在2022年实现市占率提升。


欧美地区,本土头部厂商仍占据较大份额,中国企业筚路蓝缕。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来看,美国地区,两大本土厂商NEXTracker和ATI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均为37%;在欧洲地区,西班牙厂商PV hardware、Soltec、STI和Solar Steel等保持领先。由于欧美地区对跟踪支架本身价格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对跟踪支架本身产品品牌力、发电量增益和品牌可融资性要求较高,因此中国企业仍在努力开拓,抢占海外市场份额的过程中。

中国企业出海设厂,区域市场有望保持领先。印度近两年新增装机量稳步,带动跟踪支架的需求上涨,而中信博在印度市场早有布局,2021年中信博在印度市场的市占率达到45%,仅次于Scorpius的48%;目前,中信博与Adani合资建设的印度工厂进入试运行阶段,总产能3GW。随着印度工厂投产,公司在印度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且对美销售的关税问题解决,相关产能有望为对美出口提供支持。此外,非洲方面,Nextracker依旧占据第一的位置,占比达到56%,中信博与天合跟踪的占比分别为5%、2%。



3、兼具创新、成本和发电量增益等优势,中国厂商风雨兼程


多点驱动引领全球,中国厂商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跟踪支架对于安全性的考量较高,尤其在对抵御风压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极端天气的潜在破坏性有很大要求。目前,海外厂商由于所处市场高毛利,产品迭代滞后,结构相对单一,若要增强对安全性的把控,基本上采取1)增加支架的大风保护角度(容易增加组件隐裂的风险);2)增加阻尼器(增加采购和运维成本);3)加固各部件(增加成本)。而以中信博为例,中国厂商创造性推出多点驱动系统,通过提升跟踪器的结构刚性,而获得更大的大风保护风速(运行风速上限),使得大风保护角度从大角度变为0度,最大可减少300%的组件风压,大大降低了组件隐裂风险,而且匹配主流大尺寸组件,能有效降低支架系统成本的同时提升跟踪系统的安全性。


在制造降本的层面,国产厂商成本具有优势。由于海外厂商在中端制造环节外协比例更大,因而在单位成本层面相较于国产厂商更高。且国产厂商由于制造工厂和设计基地往往相邻,形成一体化制造能力,在人工成本和协同效应方面也更有优势;同时,部分厂商向上游延伸布局镀锌等相关产能,有望有效实现进一步降本。

在发电量增益方面,国内AI跟踪技术更为领先。常规的跟踪器控制策略,主要以时间控制的方式进行对于太阳的追踪,尽管考虑到直射辐射最大化,但所适用的项目情况仅针对于单面组件、晴天、平地等特定条件。忽略了天气、地形、地貌对于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组件对不同光谱吸收特性的不同,在实际的光伏项目中往往难以实现发电量的大幅提高,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人工智能光伏跟踪解决方案,能够1)进行逆跟踪算法优化和全地形建模,能够有效实现真实地形下的跟踪,减少阴影遮挡;2)通过AI神经网络处理气象数据,利用气象数据库实现云层有效策略;3)通过获取组件正面和背面的辐射等环境数据,对跟踪器角度进行算法优化升级;目前,国内厂商积极推进AI跟踪技术在各项目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发电量增益。

渠道建设布局加速,中国厂商卷土重来。由于海外厂商在本土市场有较强的品牌、渠道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国厂商出海之行筚路蓝缕,目前,中国跟踪支架厂商在产品持续优化、成本持续降低的基础上,通过:1)积极布局海外售前、中、后一体化团队;2)跟随国内部分业主和EPC厂商出海;3)持续项目积累以获得更好的可融资性认证等方式积极开拓优势市场,随着中国厂商在产品创新、成本和发电量增益等方面持续开拓,未来有望实现加速海外市场渗透率提升。


4、投资建议


随着全球碳中和持续推进,新增光伏装机有望稳步提升,且跟踪支架在经济性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大型地面电站中的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趋势明确,在此基础上,中国跟踪系统企业在成本和创新技术上兼具竞争力,正加快海外市场开拓,有望实现全球市占率提升,三重逻辑之下,我们建议关注中国光伏跟踪系统产业链:中信博、天合光能、意华股份、振江股份、清源股份。


5、风险提示


1)可再生能源或光伏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已实现或趋近平价上网,但大部分地区现阶段的发电成本仍高于传统能源,光伏发电产业仍需政府政策扶持和推动。公司所从事的光伏新能源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政策关联度较高。由于光伏行业发展受各国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尽管全球各国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支持立场明确,但如果主要市场的宏观经济或相关的政府补贴、扶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盈利水平。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跟踪支架在生产过程中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报告期内,外购的钢材占采购总额的比例较高,如果行业内公司在签订销售订单并确定销售价格后,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而销售价格无法随原材料价格同步调整,将导致光伏支架产品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贸易摩擦风险
行业内各公司开展全球化经营,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对产品销售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文章来自#赚美了#,每天更新最硬核的投研资料,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四论光伏跟踪系统: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民生电新】” 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我们一直旗帜鲜明地看好光伏组件环节20211031

​为什么我们一直旗帜鲜明地看好光伏组件环节20211031

【摘要】1、Q3组件单瓦净利整体超预期,隆基、晶澳环比均有所上升,天合由于没有硅片环节,因此Q3盈利略有承压。硅片环节Q3盈利能力环比略有下降,中环依靠自身成本改善,单瓦经理环比Q2提升2-3分/W。2、Q4核心观测变量是出货,组件企业目前相对下游处于强势地位,在盈利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订单的交付,因此我们判断Q4组件企业有出货就有利润,单瓦净利相比Q3将基本持平甚至略有提升。3、组件环节由于龙头的品牌、渠道优势逐步凸显,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2年硅料价格确定性下行,成本降幅所带来的利润空间转移至组件及电站环节,组件环节格局不断优化使其议价能力提升,因此预计大部分利润空间都留存在组件环节。另外,产业链价格下降也有助于量的爆发,2022年一体化组件迎接量利齐升。4、继续看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正文】市场目前对于光伏关注度很高,我们非常看好光伏组件,后续组件环节的空间、发展趋势、方向都是非常确定的,我们认为光伏组件是光伏产业链里面投资性价比最高,空间最大的环节。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组件环节Q3收入、利润都是比较超预期的,组件和硅片龙头的盈利能力都是好预期。三季报之前,...

重视光伏组件公司的投资价值!2021110

重视光伏组件公司的投资价值!2021110

重视光伏组件公司的投资价值...

时璟丽-新能源发电政策和市场发展展望

时璟丽-新能源发电政策和市场发展展望

风电市场1995年起步,2013年后国内风电装机以年新增超过1500万千瓦的幅度增长,新增和累计装机量世界第一2020年新增风电装机7167万千瓦,累计装机2.82亿千瓦电价政策并网时间点要求带来陆上风电的抢装2021年1-9月新增风电装机1643万千瓦,累计装机2.97亿千瓦,累计装机在全部装机中占比13.0%,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7.6%1-9月小时数1649小时,同比增加102,弃风率3.1%海上风电市场2009年起步,“十三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标杆电价政策颁布)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19.2万千瓦,累计装机898.8万千瓦连续三年成为新增装机最大的国家,2020年超过全球1/2,累计装机占比超过1/42021年1-9月新增海上电装机382万千瓦,累计1319万千瓦,全球第一电价政策并网时间点要求带来2021年底海上风电的抢装2021年施工成本居高不下。下半年风机价格大幅度下降光伏发电市场2020年新增装机4820万千瓦,累计装机2.53亿千瓦,累计装机占比11.5%,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3.5%2021年1-9月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2556万千瓦,其...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光伏-格局向好,成长加速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光伏-格局向好,成长加速

核心观点 KEY POINT时代主题:全球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发展风电光伏是推动低碳发展的重点措施全球迈入低碳发展模式,电力在碳排放中占比高达30-50%,终端电气化率的提升会进一步带动用电的提升,因此发展光伏风电将成为推动全球减碳的重要措施。 光伏LCOE逐年下降,在全球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凸显,市场化的装机驱动力强。目前渗透率较低,随着成本进一步下降,光伏装机增速继续上行。空间测算:光伏全球增速在20%以上,主要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均高速增长十四五全球光伏CAGR 20%,2022年增长大年,新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打开空间。 世界主要光伏发展国家都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高增长,其中中国十四五光伏风电年均新增装机相比十三五翻倍。后市展望:终端需求锚定项目IRR,预计明年为光伏装机大年2021年产业链价格上涨与下游对涨价接受度均超预期,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平价时代光伏竞争力与下游需求超预期。 预计2022年全年硅料实际产量可满足230-250GW左右的组件生产需求,基于当前对明年光伏需求的预测,我们判断明年硅料供给仍然不那么宽松,硅料均价在15-20万元/吨。 但终端需求锚定项目IRR,融资环境改善、...

长江证券:美众议院通过刺激法案,全面利好新能源

长江证券:美众议院通过刺激法案,全面利好新能源

事件:美国时间11月19日上午,众议院通过了拜登1.75万亿美元的刺激法案(Build Back BetterAct),民主党以220票对213票取得优势(所有共和党议员投反对票,1名民主党议员投反对票)。在众议院通过后,法案将提交至参议院,预计在未来几周进行修订(如果修订,需要众议院再次投票),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目标是在圣诞节前在参议院通过该法案。考虑到参议院中民主党与共和党为50:50,而根据美国立法机制,如果平票由副总统投出最后一票,副总统整体支持该法案落地,因而政策加码落地值得期待。该法案包含550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其中:1)光伏风电方面,给予10年PTC(度电税收抵免),2022年开始对于符合激励条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给予2.5美分/度的税收抵免,持续10年;3)延长ITC(投资税收抵免),2022-2026年对于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给予30%的投资税收抵免。ITC和PTC由纳税企业二选一。如果制造成本中40%以上为本土生产成本,企业还可额外获得10%的PTC或ITC。2)储能方面,将获得单独的ITC退税,对于高于5KWh的储能系统,到2026年前给予最高3...

银华基金:李晓星售后交流纪要20211119

银华基金:李晓星售后交流纪要20211119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一、市场观点及行业看法2020年的观点是“聚焦比较优势,回避犀牛风险”。比较优势行业指的是科技和消费行业,犀牛风险的行业指的是房地产行业,目前看这句话对了一句半。今年科技板块表现强势,但消费股表现普遍偏弱,房地产行业是市场爆发最大的风险的板块。我们当时判断今年的基金会有很多个位数的平均收益,好一点的基金可能会有双位数,首尾差距非常大。目前的基金收益也在这个判断范围之内。我们预计明年的市场可能会比今年市场稍微乐观,明年的主要观点是“碳中和、稳消费”。碳中和明年的景气度会延续,风险不大且估值不贵。景气度的维持是解决交易拥挤的核心因素。明年边际变化更大的是经济纠偏:今年由于政策的压制,以调结构为主。因为去年基数较低,今年的经济增长没有太多压力。今年房地产和消费数据都很差,如果明年不进行经济纠偏或者稳消费的举措,经济会有很大压力。科技尽管发展的很好,但是拉动的GDP和行业从业人员都非常有限。中国的GDP结构里50%-60%来自于消费,所以明年稳消费是最核心的。消费和信心是正相关的。如果我们对自己可持续拥有的收入出现一些怀疑时,消费就会缩减;明年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收入有信心...

电话交流会议纪要录音20211128(持续更新中)

电话交流会议纪要录音20211128(持续更新中)

天风证券新制造下午茶20211128----------分布式光伏标准提升影响几何20211128.mp3银河碳中和双周谈1128.mp3金融制造12月投资观点及金股推荐.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