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内容

天风问答 | 医药:新冠疫情最新防控态势如何?

ZML1年前 (2022-06-07)研究报告
天风研究所医药杨松团队从六个方面对新冠疫情最近防控态势进行了分析:1、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分析2、主要地区疫情态势(上海/北京/广安/朝鲜/台湾)3、核酸检测常态化投资机会分析4、新冠小分子药物投资机会分析5、新冠应对医疗资源储备投资机会分析6、新冠药物全球供应链投资机会分析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分析
1. 全国: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

2. 防控策略变化: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社会面动态/基本清零


——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2022年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表示,疫情防控措施包括:1)以口岸地区防控为重点加强外防输入,人、物、环境同防。2)要提速处置聚集性疫情,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3)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开展核酸定期检测,重点行业和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提高早发现能力。4)要健全完善分类救治体系,建立梯度收治和双向转诊机制,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避免医疗资源挤兑。5)以老年人为重点,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3. 防控策略变化:“动态清零”已成为必选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5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2022年5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党组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防控准备,迅速升级常态化防控体系,强化区域协防、省内统筹,多措并举加强方舱医院、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等资源储备,健全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机制。完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救治体系,建立梯度收治病人和双向转诊机制,全力保障群众日常看病就医需求。及时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守住外防输入关口,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继续推进科研攻关和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提高老年人接种率。
2022年4月29日,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指出。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尤其不能放松防控工作。坚持就是胜利。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针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资料来源:新华社、新华网、东方网、健康中国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4. 防控工具储备进展:小分子药物和医疗资源仍需提升

5. 中国各年龄段疫苗接种情况:老年人接种比例较低
截至5月22日,中国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3亿7109.6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12亿8894.7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5487.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1.42%、88.01%。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有7亿7138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3589.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亿2918.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1723.2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8%、82.3%。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6690万人。

6.2022年第一季度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增速放缓
2021年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医药行业整体有所恢复,2022年第一季度,部分区域疫情反复短期影响医药板块整体增速,2022年1-3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增速6%左右,累计净利润同比下滑9%左右。

7.2022年1-3月全国医保基金累计收入同比增长9.8%,累计支出同比降低9.0%
2022年1-3月,全国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收入8313.7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职工医保(含生育保险)4916.92亿元,居民医保3396.81亿元。累计支出(含生育险)4583.98亿元,同比降低9.0%,其中职工医保(含生育险)2950.82亿元,居民医保1633.16亿元。

8.4月份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人数环比下降21%/同比下降9%


主要地区疫情态势(上海/北京/广安/朝鲜/台湾)
1.上海
1.1.已累计出院出舱人数达615957(20220601)

1.2.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组发布复工复产时间表
5月20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复工复产的实施方案》,明确上海三个阶段复工时间表及疫情防控要求。

5月15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强调按照“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分类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从5月16日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
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商业网点逐步有序恢复线下营业,划定进出通道,做好人员限流,并推行“线上订、线下送”和“线下到店消费”服务。
农贸市场逐步有序恢复。批发市场开展无接触交易,暂停零售业务,合理控制在场人数和入场采购人数,严格落实来场车辆和司乘人员防疫措施。菜市场开展集中采购,有序恢复线下营业,合理控制开摊率和客流量。
餐饮、理发和洗染服务逐步有序恢复。餐饮服务实行线上、线下外卖。理发、洗染服务实行错峰限流。商贸企业应当在恢复经营前,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对场所环境开展预防性消毒,全面实施场所码或“数字哨兵”,严格把好进门入场关、清洁消毒关、人员管理关、场所限流关、证照查验关。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产业网,上海发布,天风证券研究所
2. 北京
2.1.5月31日,新增感染者5例,其中社会面1例

2.2.5月23日,初筛4管混采阳性

2.3.北京疫情探讨——为何持续不能清零
2022年4月23日北京市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表示,自4月22日以来,北京市累计报告20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初步流调结果提示,目前已隐匿传播了1周,感染者人群多样、活动范围广,目前已涉及学校、旅行团及多个家庭。
2022年4月28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表示,“一直有社会面的新增病例,说明流调工作仍存在疏漏,没有把该管控人员管理起来;另外,社会面大型全员核酸的漏检和误检率可能仍然存在。”
2022年5月14日,据北京房山区政府网站信息,监督员发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朴石医学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可能存在较大批量没检测就直接出具结果的情况,而这一情况或会导致“假阴性”的检测结果,带来疫情在社会面隐匿传播的可能。
2022年5月18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表示,流调分析发现,有病例近期一直未参加核酸筛查,不但延误了治疗还导致了疫情传播,增加了疫情防控不确定性。
2022年5月23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表示,个别单位、企业和个人未严格履行“四方责任”,引发聚集性疫情,加剧了疫情传播风险。
据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社会面之所以仍有新增病例,原因有三。一是考虑到经济运行和民生保障,社会面仍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性,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二是一些单位、企业、个人未严格履行“四方责任”,导致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三是奥密克戎毒株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者早期多数症状轻微,不容易引起警觉。
资料来源:北京市卫健委,北京房山区政府网站,腾讯网,健康界,新华社,天风证券研究所
3. 四川广安市
5月31日新增本土确诊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4.深圳
4.1.2022年3月14日停止非必要流动,3月18日部分区解封

4.2. 疫情后:全面进入常态化管理,公共场所需凭核酸阴性证明

5.吉林
5月5日吉林全省高三年级复学复课

6.社会面清零到正常生活需要多久(20220601)

7.朝鲜
累计发热病例281万人,疫苗接种率为0
截至2022年5月22日,朝鲜累计发热病例281万人,累计死亡68人,总人口数约2500万人,整体死亡率达到2.72/100万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显示,截至2022年5月25日,没有朝鲜民众接种新冠疫苗的官方记录,也没有已发货/待发货的疫苗。

8.台湾省
累计确诊132万人,加强针覆盖率63.8%
截至2022年5月22日,台湾省累计确诊132万人,累计死亡1396人,总人口数为2356万人,整体死亡率达到59.25/100万人。
Our World in Data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25日,台湾省第一针接种覆盖率84.86%,全程接种覆盖率79.35%,加强针覆盖率63.8%。


核酸检测常态化投资机会分析
1. 核酸检测常态化: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提出疫情发现关口再前移,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

2. 各地已开始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3. 核酸检测价格或进一步降低:全国单管不高于16元,混管单人份不高于5元

4.核酸检测产业链相关公司梳理


新冠小分子药物投资机会分析
1.新冠治疗相关产品主题投资机会分析

2.从进化的角度来看,Omicron已进入全新fitness peak,开始新一轮fitness爬坡
Omicron已进入全新fitness peak,开始新一轮fitness爬坡进化。首例Delta病毒于2020年12月在印度被发现,2021年6月英国报告了Delta Plus变体;而首例Omicron病毒于2021年11月15日在非洲被发现,随后两个月间, Omicron原始形态BA.1占比下降,两个新亚型BA.1+R346K和BA.2快速增加,Omicron主要分为BA.1、BA.2、BA.3三个谱系。2022年3月25日和2022年4月7日,英国卫生与安全局先后报告了发现BA.1和BA.2的重组突变体Omicron XE以及Omicron新的子变体BA.4、BA.5,2022年5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报告了我国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BA.2.12.1亚型,目前BA.4、BA.5、 BA.2.12.1均被WHO列为关注变种。
Omicron突变位点多,RBD大量突变提高了病毒与人体细胞的亲和力。COVID-19表面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导病毒侵入人体细胞。Omicron的S蛋白处至少发生了32个突变,是Delta突变数量的两倍,Omicron的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存在15个突变,远超过以前的各种变体,对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的亲和力更高。
Omicron传染能力强,基本传染数增加,倍增时间缩短。据估计,Omicron的基本传染数R0约为10,早期倍增时间为1.2天,Omicron的有效瞬时繁殖数是Delta变体的3.19 倍。

3.重点新冠小分子药物适应症不断扩展,预计2022Q2-Q3将陆续有数据披露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海外药物小分子开拓无症状及暴露后预防市场。目前国内外各主要品种均主要针对轻中症伴随高进展风险成人患者开展研究。此外海外重点药物如辉瑞Paxlovid、默沙东Molnupiravir同步进行暴露后预防临床试验,盐野义S-217622亦开展无症状/轻微症临床研究,积极拓展增量市场。
中国布局小分子药物布局中重症以及高危轻中症治疗。君实生物VV116、真实生物阿兹夫定及开拓药业普克鲁胺开展轻中症试验的同时,瞄准中重症患者治疗领域,目前三款产品轻中症及中重症均已进入III期试验。先声药业SIM0417获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用于曾暴露于新冠检测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群的暴露后预防治疗,众生药业RAY1216的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4.中国多款新冠小分子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RdRp抑制剂和3CLpro抑制剂均有在研药物进入临床阶段。RdRp抑制剂,君实生物VV116与Paxlovid头对头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公司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3CLpro抑制剂,先声药业获得临床试验批件,众生药业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入组。


新冠应对医疗资源储备投资机会分析
1.新冠应对医疗资源储备投资机会分析

相关标的
迈瑞医疗——常规设备、影像设备、IVD(检验设备)
华康医疗——常规设备、医疗净化系统
新华医疗——移动核酸检测车/移动CT/消毒耗材/空气净化
万东医疗——影像设备
联影医疗——影像设备
2.方舱医院是主要的收治场所,各地方舱医院快速建设
国家政策:分类救治、梯度收治、双向转诊,逐渐形成“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定点医院”体系。方舱医院是基于当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整体症状比较轻,为最大可能释放医疗资源而建设。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提出,要健全完善分类救治体系,建立梯度收治和双向转诊机制,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无症状感染者。方舱提供临床观察、治疗工作,有效防止进一步的传播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
定点医院收治普通型、重症和有风险因素的感染者。定点医院的作用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感染率。
地方政策:每个省能够至少有2—3家方舱医院,即便现在没有建设,也要拿出建设方案,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

3.方舱隔离点和定点医院改造带来医疗设备投入增量需求
按照一个城市2000万人口测算
假设
方舱的床位配备比例约为1%(以上海为例,人口数2487万人,方舱床位规划23.9万张)
单个1000张床位的方舱,需要配备约1037万元的设备
——方舱隔离点固定设备投入约20.74亿元
方舱医院6%的床位数改造为定点医院(上海改造床位数约1.35万张)
——定点医院改造固定设备投入约36亿元

4.健康驿站——更具智能化、数字化,全流程无人化监控
健康驿站提供更加优质的隔离和医疗服务。我国首个健康驿站——国际健康驿站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5000张床位,能够统一接收境外入境人员,并为所有入境人员提供优质隔离和医疗服务。同时,可为后勤服务人员提供2000张床位。由11个片区组成,每个片区都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和院感专家。
隔离者从海关、机场到驿站都是全流程无人化,在驿站中的医学检测、护理、客房服务,也都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同时,引进了院感防控环节,测温、消杀、填表、送饭、医疗垃圾收集等人工环节全部借由信息化科技手段实现。
5.疫情后多项政策出台,医疗资源“饱和式”储备是基石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针对中国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提出五大建设任务,对疾控体系以及县(救治能力)-市(传染病救治网络)-省(重大疫情救治)三级救治体系均提出了要求。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三项细分举措对ICU床位设置、配备设施设立了具体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方案对应的需求。

6.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

7.ICU床位扩建为设备采购有望带来1.3-3.6万张床位的需求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
每个县至少重点改善1所医院基础设施
保证改善医院的ICU床位占比达到医院编制床位的2-5%
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
每个市选择1-2所现有医疗机构进行改扩建
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
保证改善医院的ICU床位占比达到医院编制床位的5-10%
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每省依托高水平医院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保证救治基地的ICU床位占比达到医院编制床位的10-15%
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保证一定数量的救治,监护,转运应急物资储备

8.ICU病房扩建有望带来百亿医疗基础设备需求
单个ICU病房对应370万元左右设备采购需求。
以3.6万张床位增量测算,对应166.5亿元设备需求。
中国国家发改委下拨456.6亿元人民币专款用于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中国ICU床位数有望在2-3年内翻倍

9.大型救治基地加强应急救治物资储备,额外带来近500亿设备需求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指出大型救治基地应该储备一定数量的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方舱医院设备等方面物资,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为后续生产供应赢得宝贵时间。
单个救治基地的建设需要采购约0.67亿元的医疗设备。
假设每个省按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建议建设3个重大救治基地,
重大救治基地的应急救治物资储备有望超过45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


10. 按照 “平战结合”要求,高举高打,配置齐全
按照“平战结合”要求,基地将设置重症监护病床、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同时还将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肺膜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备。
每个基地最高可获中央补助1亿元,各地补助标准不一。中央预算内投资原则上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不超过总投资的30%、60%和80%的比例进行补助,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原则上每个项目中央投资补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

11. 医疗设施建设在新冠疫情下迎来新一轮高增长
2021年,在医疗设施方面,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 2044 亿元,同比增长 63.9%,承接了深圳坪山区人民医院迁址重建项目等一大批医疗设施及应急工程建设任务。
2020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1248亿元,同比增长101.8%,圆满完成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此外还承接了汕头中心医院易地重建项目(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117所应急医院建设任务。

12. 投资标的:迈瑞医疗、华康医疗,建议关注:新华医疗
迈瑞医疗:推出监护、呼吸、心电图、瑞智联等系列解决方案,亦是援港医院的有力贡献者。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一期工程中,迈瑞智慧互联解决方案,以及超过1900台迈瑞抗疫设备交付。
华康医疗:现代医疗净化系统综合服务商,受益于医疗新基建,价值加速兑现。公司致力于解决医疗感染问题,为各类医院提供洁净、安全、智能的医疗环境。新冠疫情的反复爆发让各大医院对于感染防控的问题全面重视,医疗净化系统系统应用场景持续延拓,打开增长空间,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公司有望快速成长。
新华医疗:提供覆盖核酸检测、影像诊疗、消毒耗材、空气净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定制化的 PCR 核酸检测整体实验室、方舱影像诊疗方案、地巾、布巾清洁消毒方案、空气净化消毒管理方案、手卫生解决方案等十大整体解决方案。

新冠药物全球供应链投资机会分析

1.辉瑞Paxlovid
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供应链订单需求量可观
辉瑞Paxlovid已在美国、欧盟和中国等全球多个国家上市,为扩大全球药品可及性,辉瑞正在积极提升产能,目前在全球10余个地区拥有20余产能基地。根据辉瑞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全年Paxlovid产量将达1.2亿份,预计上半年3千万疗程,下半年9千万疗程,Paxlovid全年销售额预计为220亿美元。
Paxlovid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销售约15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市场销售占比69%,为10.15亿美元,在全球其他市场销售4.55亿美元。截至3月底,辉瑞生产并交付Paxlovid药物600多万剂;截至5月上旬,辉瑞生产并交付Paxlovid药物800多万剂。
Paxlovid是Nirmatrelvir与Ritonavir的复方制剂,其中Ritonavir为已上市药物利托那韦,Nirmatrelvir为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新分子实体。Nirmatrelvir的生产工艺路线与供应链体系均需重新构建,所涉供应链包括CDMO与医药中间体供应商。我们认为未来随着Paxlovid的全球范围获批与MPP协议的全球销售,相关供应链订单需求量可观且有望保持扩张。

分发量持续提升,近一周分发占比达77%

供应链:重磅订单凸显国内CDMO公司综合竞争力
营收规模加速发展,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新冠类CDMO板块定义为涉及辉瑞Paxlovid CDMO订单的公司,包括药明康德、凯莱英和博腾股份,2021年营收规模同比增长40.86%,较2020年增速提升约12pp;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5.02亿元,同比增速达65.84%;得益于小分子新冠药物订单持续交付,2022年Q1营收增速高达91.03%,行业领先地位有望得到进一步稳固。
订单水平大幅提升,进入加速发展期。新冠类CDMO板块2021年存货平均增速达109.76%,应收账款增速47.88%,均显著高于国内CDMO行业平均水平,充分彰显小分子新冠药物CDMO订单对相关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家头部CDMO公司已进入加速发展期。积极推进产能建设,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呈持续扩张趋势,2021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1.46%(+24.57pp)和38.19%(+13.74pp)。
降本增效成果突出,营收结构持续改善。大订单有效改善新冠类CDMO企业项目运营、管理效率,2022年Q1该类企业平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2.06%(-1pp)、7.19%(-2.83pp)和4.31%(-1.33pp), 2022年Q1经营性现金流为10.36亿元,同比增长28.73%。

2. 君实生物VV116
抗新冠病毒作用显著,国内申报上市进行中
VV116抗新冠病毒作用显著
君实生物控股子公司君拓生物与旺山旺水合作开发口服核苷类抗SARS-CoV2药物VV116。VV116在健康受试者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目前正处于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多项针对轻中度和中重度COVID-19患者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2021年12月30日,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获紧急使用授权。
据公司5月23日公告,对比PAXLOVID用于轻中度COVID-19早期治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达到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公司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

君实生物VV116供应链:部分原料药企已布局相关产品,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VV116是根据Remdesivir改造而来的RdRp抑制剂
VV116分子结构在Remdesivir母体核苷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母体核苷结构改为全酯化设计,碱基部分将氢换为D,该设计可实现口服给药,待分子递送进入体内循环后,在血浆里转化为母体核苷形式,以母体核苷形式进入细胞发生药效,显著提升体内生物利用度。
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表的专利,VV116的合成路线预计共涉及9步化学反应,口服剂量预计为每天2次共300mg,原料药/中间体需求空间大,目前海正药业已与旺实生物签署委托生产框架协议,富祥、奥翔、药石等由于产品/产能提前布局有望抢占市场先机,随着VV116商业化获批带来更大业绩弹性。

3. 真实生物阿兹夫定
临床效果显著,III期临床结束已处于上市申报阶段
阿兹夫定片由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教授联合开发的新型核苷类逆转录酶和辅助蛋白Vif抑制剂,作为国际首个双靶点抗HIV-1药物已于2021年7月20日在国家药监局获批上市,上市许可持有人为真实生物,生产企业为北京协和药厂。2020年2月阿兹夫定被发现可用于抗新冠病毒药物,随后由真实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开发,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的临床III期试验已结束,未来有望进入上市申报阶段。
针对新冠适应症,阿兹夫定的作用机理具有双重功效
一方面以RdRp为靶点插入RNA合成链中,阻断病毒RNA合成与复制;另外一方面,在胸腺内完成三次磷酸化,清除胸腺内病毒,保障胸腺免疫系统功能和T细胞发育,增强T细胞抗病毒作用。阿兹夫定针对新冠适应症的二期临床和部分三期临床结果显示,口服用药3-4天核酸转阴、平均用药时间6-7天,可同时适用于轻症与重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临床推进速度快,未来需求有望扩大
据相关论文及专利报道,阿兹夫定合成路线以尿苷为起始原料,经过碘代反应、叠氮反应、硅醚胺解等近9步反应获得,口服剂量为每天3-5mg。
据各公司公告,新华制药于2022年4月26日与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阿兹夫定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华润双鹤于2022年5月9日签订委托加工框架协议,将与真实生物在研发、生产、市场开发等方向展开合作。
根据国家药审中心数据显示,拓新药业旗下新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阿兹夫定原料药生产资质,已于2020年6月通过制剂关联审评,原料药备案处于激活状态。奥翔药业于5月11日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麒正药业已与真实生物签署阿兹夫定的委托加工生产框架协议,未来有望获得阿兹夫定的药品委托生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的风险:受病毒变异、人员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新冠疫情存在反复的风险。
新冠毒株变异的风险:病毒长期流行存在变异风险,且变异存在不确定性。
疫情进展具有不确定性:疫情进展可能受病毒特点、防控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进展具有不确定性。
政策波动的风险:防疫策略可能随着流行毒株特点等改变而进行调整。
个别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由于业务、管理、疫情等内外部因素影响或对业绩造成波动。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证券研究报告:《天风问答系列:新冠疫情最新防控态势如何?—医药生物》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5日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杨松 SAC编号S1110521020001
张雪SAC编号S111052102000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天风问答 | 医药:新冠疫情最新防控态势如何?” 的相关文章

生长激素,持续成长20210905

生长激素,持续成长20210905

【国金医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持续成长(联系人:袁维,赵博宇) 当前观点: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国内市场格局清晰。随着头部公司剂型升级拓展中高端市场以及渠道下沉推动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生长激素行业仍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看好生长激素的优异成长属性和后疫情时代的恢复机会,高增长、现金流好、估值性价比高,同时作为特色消费性生物药品种,生长激素面临的政策扰动风险小,值得重点把握。 推荐组合:持续推荐细分品类的龙头公司,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  附:生长激素行业深度有道云笔记短期情绪波动不改长期价值,坚定看好赛道长期配置价值有道云笔记集采可能持续降低,持续看好高成长价值有道云笔记...

【兴证医药】医药反弹是否可持续?20210922

【兴证医药】医药反弹是否可持续?20210922

投资要点本周大盘下跌,医药生物板块上涨,医药生物板块全周上涨2.62%,沪深300指数全周下跌3.14%。本周医药板块出现反弹,市场关注医药反弹是否可持续?我们认为医药反弹主要是医药前期调整较多机构持仓已相对较低,随着政策预期边际向好医药出现反弹,展望未来,医药板块布局渐入佳境,结构性机会突出。推荐标的:药明康德:全球临床前CRO龙头企业,行业地位突出;迈瑞医疗: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研发销售能力突出,估值合理;金域医学:第三方检验龙头,检验室迎来业绩收获期;爱尔眼科:国内医疗服务龙头企业,行业地位稳固;艾德生物:伴随诊断行业龙头企业,业绩较快增长估值合理;东富龙:制药装备领域龙头企业,向生物制药设备发展;贝达药业:国内重要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产品逐步丰富销售能力强。风险提示: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化、板块比较优势弱化1行业投资策略 本周医药板块出现反弹,市场关注医药反弹是否可持续?我们认为医药反弹主要是医药前期调整较多机构持仓已相对较低,随着政策预期边际向好医药出现反弹,展望未来,医药板块布局渐入佳境,结构性机会突出。本周医药板块出现反弹,我们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人工关节集采...

兴业证券:107个细分行业景气梳理与展望20211123

兴业证券:107个细分行业景气梳理与展望20211123

投资要点★ 上游资源:煤炭、有色供需错配格局带动业绩高增长全球复苏叠加能耗双控等政策影响,上游资源品煤炭、金属等供需错配格局持 续,价格易涨难跌,带动业绩高增长。往后看,油价或将维持高位震荡;煤炭 供需缺口有所收敛,从 2021Q4 起,煤炭板块业绩增速预计将逐步环比回落; 黄金抗通胀配置属性有望逐步显现,全球新能源车需求放量+上游矿端成本高 企,锂、钴等新能源金属价格仍具备强劲支撑。★ 中游材料:化工景气回暖,建材业绩分化显著地产基建严监管背景下,钢材、水泥、玻璃等需求端也相应承压。化工产品在 经济复苏叠加能耗双控压缩供给影响下,价格持续上行支撑景气回暖。往后看, 钢铁板块业绩增速在 2021Q4 或将继续回落。化工品预计 2021Q4 景气度有望 向好,但 2022 年或将供给放量,关注农药、化肥等供需格局有望维持紧平衡 的细分子行业。双碳革命背景下,关注光伏玻璃、玻纤等板块给建材带来的新 业绩增长点。★ 中游制造:新能源高景气有望延续,军工多点开花新能源景气高企;主机厂需求强劲,带动军工多个子板块景气加速;传统机械 受经济下行+上半年地方专项债投放不及预期影响,带动整体机械板块增...

安信证券:博腾股份交流纪要

安信证券:博腾股份交流纪要

交流时间:2021年11月底 联系人:马帅(18321356864)/冯俊曦(18826263167)1. 公司基本面介绍:从前三季度来看,公司发展比较稳定,符合年度经营目标;从财务表现上来看,实现了连续11个 季度的增长;从全年来看,公司非常有信心完成年度的目标。公司今年在持续推进的主要事项如下:第一,持续丰富项目和客户管线,提升客户覆盖深度。从现在整个服务管线以及和客户(包括原有 的大客户、中小客户)覆盖的广度来看,各方面在持续推进之中,具体而言包括: (1)从结果来看,和原有大客户合作的深度在不断的推进,对于北美公司的广度也在持续的增长,客 户管线处于非常积极的推进进程中; (2)从项目的管线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服务的项目数同比增长接近42%,和收入增长态势匹配,项目 池在持续做大; (3)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客户管线和项目管线持续做大,客户深度持续加强,项目导流持续丰富,对 于业务良性的滚动非常有信心; 第二,从人员方面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集团口径的人员规模已经达到3610人,增长速和行业相匹 配。公司一直在持续招募提升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分子、原研药、生物、制剂等领域都在持续的招募...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合集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合集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医药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创新升级,未来已来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  银行业-拥抱大财富,迈向新征程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电子行业-国产化是行业主线,汽车电子持续景气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军工行业--“十四五”需求里程碑式兑现,聚焦基本面把握结构性机会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新能源车-聚势而强,电动车市场开启最美篇章 兴业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系列报告:机械...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129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129

德邦证券:每周谈  第三十三期:继续看多年底消费行情兴业社服观点交流.mp3日辰股份20211129.mp3海通海风电话会20211128.mp3申万国网电力规划及调度专家20211128.mp3天风新型烟草电话会20211129.mp3华安电子烟近期政策解读20211127.mp3福能股份20211129.mp3招商通讯年度策略.mp3海兰信20211129.mp3浙商福斯特2021129.mp3浙商许继电气20211129.mp3浙商东方盛虹20211129.mp3...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05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05

天风新制造下午茶20211205 金域医学近期经营情况交流:减持、DRGs、检测互认20211205.mp3 海通TMT观点211205.mp3 君晟(一)20211205.mp3 君晟(二)20211205.mp3 磁材专家电话会议.mp3 磷酸锰铁锂专题解读会议20211203.mp3...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再论深度研究20211207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再论深度研究20211207

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参加“百泽中国”年度策略会,这也是最近少数能线下开的策略会。去年九月我们北京“掘金产业”策略会,我的演讲题目“什么是深度研究?”当时这个演讲获得了不少共鸣,作为一家第一梯队的研究机构,必须要矢志不移的以深度研究为根基、为最核心价值观。在过去的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实践和探索,获得很多思考和感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再论深度研究”,跟大家做个分享。五个逻辑解读深度研究重要性我们认为专业化、立体化、深度扎根的研究,包括宏观趋势、中观产业到微观企业,在未来几年变得更加重要,不仅是越来越重要,而是指数级的重要。主要是五个逻辑,让我们必须迫切的意识到深度研究重要性。逻辑一:投资决策体系越来越多维度、复杂化和立体化过去我们对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投资决策,主要是基于对产业本身的研究逻辑。但过去一年我们感受到来自于外部环境、政策、流动性多维度的影响,其实是对整个产业影响是远超预期的。比如说年初,政府对教育为代表的、互联网为代表的行业的各种规范政策,带来的是很多龙头公司80% 以上幅度的下跌。过去只是基于消费品和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持有的伟大护城河公司,在政策面前没有抵抗力。同时,在过去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