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内容

中信建投 | 禽产业链系列研究

ZML1年前 (2022-06-09)研究报告

对于白羽鸡黄羽鸡两大市场,中信建投证券农业团队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最新解读:


01、如何看待当前黄羽肉鸡市场的供需?


我国黄羽鸡祖代存栏仍居高位。祖代场:(1)截至2021年11月第三周,我国在产、后备黄羽鸡祖代存栏量分别为142万套(同比+0.2%,环比+1.0%)、112万套(同比-6.9%,环比-1.2%),较2018年11月第三周(非瘟前)增长8.5%、8.8%,长期供给充足;(2)当前饲料价格较高致祖代场养殖成本高昂;(3)父母代种鸡场对后市预期悲观致父母代雏鸡需求走低。综合来看,短期祖代种鸡存栏预计下降,中长期祖代种鸡存栏预计保持稳定。我国黄羽鸡父母代存栏处于低位,中期供给或增加。父母代场:(1)截至2021年11月第三周,我国在产、后备黄羽鸡父母代存栏分别为1344万套(同比-8.7%,环比+0.5%),927万套(同比-3.4%,环比+4.0%),低于近3年同期水平,短期供给短缺;(2)饲料价格高位运行给养殖场造成较大成本压力;(3)商品代雏鸡销售仍亏损,父母代种鸡场补栏意愿不足。综合来看,短期父母代种鸡存栏或低位震荡;中期来看,成本端饲料价格有下降空间,需求端猪价反弹或刺激黄羽鸡消费回暖,进而支撑商品代雏鸡销售转向盈利,或刺激父母代种鸡场补栏意愿的提升。黄羽鸡消费前景较好,冰鲜品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我国人均禽肉消费量处低位,2020年仅14.19kg/人,未来上升空间大。我国鸡肉消费以白羽鸡和黄羽鸡(30%+)为主,禽流感等短期疫情冲击不改长期增长趋势,看好黄羽肉鸡市场扩容。目前我国黄羽鸡消费以活禽销售为主,但活禽交易管控日益严格,全国各地相继出台“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政策,叠加新冠疫情催化,黄羽鸡消费“冰鲜化”进程有望加速。春节前黄羽鸡价有望保持较高水平,明年行业景气度将好转。短期供给端父母代存栏下降或致后续商品代毛鸡供应短缺,需求端元旦、春节将至支撑黄羽鸡消费增长;猪价反弹也会刺激黄羽鸡肉替代性消费增加,预计春节前黄羽鸡价有望保持较高水平,明年二季度需求转淡叠加生猪价格或二次探底,黄羽鸡价或回落,后续有望逐步回升。展望后市,祖代种鸡存栏处高位背景下,后续黄羽鸡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父母代场补栏(淘汰)意愿,且生猪等替代产品价格变动也将一定程度上左右黄羽鸡价格走势,但综合来看,预计明年黄羽鸡产业链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恢复,养殖端全年单羽净利润有望在2-3元水平。投资建议:推荐黄羽肉鸡龙头企业温氏股份和立华股份,冰鲜黄羽鸡龙头企业湘佳股份。风险提示:养殖行业疫病的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极端天气的风险,下游消费持续低迷的风险等。


02、如何看待近期白羽鸡价的持续上涨?


事件:近期白羽肉鸡价格持续上涨,以滨州肉毛鸡为例,价格由2月26日3.45元/斤上涨至4月13日4.40元/斤,累计涨幅约27.54%。1、社会面供给暂时性短缺造成白羽鸡价格上涨。我们认为本轮鸡价上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区间大约在2月26日至3月16日,滨州肉毛鸡价格由3.45元/斤上涨至3.85元/斤,期间涨幅约11.59%。此阶段价格上涨主要系当期出栏毛鸡约为腊月二十四左右补栏的鸡苗,彼时屠宰厂放假,孵化场和大部分养殖场休假过年,导致空棚较多,市场出苗量较少,在此情形下,短期市场供给较少导致毛鸡价格上涨。第二阶段:时间区间大约在3月17日至4月13日,滨州肉毛鸡价格由3.85元/斤上涨至4.40元/斤,期间涨幅约14.29%。此阶段价格上涨主要系①毛鸡主产区山东、辽宁等地以及毛鸡主销区上海、广东等地由于疫情爆发,导致毛鸡调运受阻,一定程度支撑价格上涨;②博亚和讯等数据显示3月毛鸡养殖成活率约92%,较正常水平偏低,为降低疫情及疾病影响,部分养殖户提前出栏,毛鸡体重整体偏低,鸡肉实际供应略短缺,而前期集中出栏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市鸡肉供应;③近期毛鸡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户挺价情绪有所加重,毛鸡出栏相对较少,进一步支撑价格上涨。受鸡价持续上涨影响,商品代毛鸡养殖扭亏为盈,由2月25日单羽亏损0.91元上涨至4月8日单羽盈利1.29元。2、深度亏损刺激种鸡场产能去化,毛鸡价格上涨带动鸡苗价格提升。

烟台肉苗鸡价格由3月16日0.75元/羽涨至4月13日2.20元/羽,期间累计涨幅约193.33%。
从供给端看,养殖成本高位运行叠加下游需求低迷,父母代种鸡养殖自2021年9月第二周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22年4月第一周,父母代种鸡养殖利润为-0.94元/羽,连续亏损长达30周。长期亏损导致父母代种鸡厂在前期开展淘鸡、抽毛蛋、种蛋转商品蛋等行为;持续去产能导致现在市场出苗量减少,鸡苗供应量较少。从需求端看,近期下游毛鸡价格上涨带动鸡苗价格回升,并提振养殖户补栏情绪,养殖场加快收苗孵化节奏,对鸡苗需求相对较强。
3、屠宰端依旧亏损,产品流通受阻致库存率升高。
4月8日当周毛鸡屠宰利润为-1.47元/羽(环比-0.17元/羽),屠宰场开工率及库容率分别为67%、74%,环比分别-3pcts、+1pcts,毛鸡供应相对减少导致屠宰企业开工率有所下降,库容率受终端产品走货不畅、疫情压制需求等因素而上升。主产区鸡产品均价则由2月25日9.60元/公斤上涨至4月8日9.93元/公斤,期间累计涨幅约3.44%。
4、产能仍处在近3年高位水平,后续白羽鸡产业链价格仍有走弱可能。
截至2022年3月第四周,在产祖代种鸡存栏108.41万套(同比+4.1%,环比-2.7%),后备祖代种鸡存栏65.61万套(同比+5.8%,环比+2.5%),祖代种鸡总存栏量174.02万套(同比+4.7%,环比-0.8%),祖代供应量依旧处于高位水平。②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约1725.91万套(同比+2.4%,环比-0.9%),存栏量连续4周下降,但近期鸡苗价格回升或抑制产能去化趋势;后备父母代种鸡存栏约1347.56万套(同比+13.7%,环比+2.1%),父母代种鸡总存栏量3073.47万套(同比+7.1%,环比+0.4%)。综合来看,供给侧祖代产能及父母代产能依旧处在近3年高位水平;需求侧疫情爆发导致终端消费较为低迷,且猪价较低压制鸡肉消费;后续白羽鸡价、鸡苗价格以及鸡产品价格或仍有走弱可能。
5、投资建议:白羽鸡全产业链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推荐圣农发展;建议关注白羽鸡肉深加工企业春雪食品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养殖成本过高的风险,自然疫病如禽流感等爆发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下游消费持续低迷的风险等。





03、白羽鸡产业链研究框架——底部蛰伏,静待花开从海外引种走向自主可控,千亿白羽鸡市场广阔。


鸡肉是我国第二大肉类产品,其中白羽鸡肉占比最大。我国白羽肉鸡种源最初主要由海外引种,2021年底“圣泽901”、“广明2号”、“益生909”等新品种获批,打破了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中国肉鸡产业进入新时代。白羽鸡具有生长速度快、扩繁系数高等特点,其主要消费场景为团膳、居民消费及快餐等。自2012年起我国共经历5轮白羽鸡周期。2012年起我国共经历5轮白羽鸡周期。第一轮周期持续15个月,主要受“速生鸡”事件叠加“H7N9流感”疫情影响。第二轮周期持续31个月,主要是引种持续增加致行业产能过剩。第三轮周期持续17个月,受双反政策叠加引种国封关致使产能去化加速,2015-16年强制换羽叠加“H7N9流感”疫情影响使行业陷入困境。第四轮周期持续45个月,受益于“非洲猪瘟”暴发带动鸡肉替代性需求增加,后由于产能激增叠加新冠疫情影响,行业亏损,产能去化。当前正处于第五轮白羽鸡周期中。

祖代及父母代种鸡供给较为充足,产能去化或带动基本面改善。截至2022年5月第二周,我国在产白羽鸡祖代存栏量为114.31万套(同比+6.06%),后备白羽鸡祖代存栏量为56.31万套(同比-13.96%);当前祖代养殖场利润承压,美国禽流感暴发致引种受限,预计我国祖代种鸡存栏量或呈震荡下行趋势。白羽鸡在产父母代存栏量为1902.14万套(同比+14.10%),后备父母代存栏量为1206.35万套(同比-10.58%);5月第三周父母代种鸡养殖利润-0.08元/羽,养殖成本高企叠加终端需求低迷,父母代种鸡场有望持续去产能带来行业基本面改善。

当前毛鸡养殖盈利,屠宰亏损,终端需求相对疲软。近期受成本上涨及毛鸡出栏结构导致的部分大规格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毛鸡价格回升至去年3月中旬以来最高值,带来毛鸡养殖盈利恢复,5月第三周毛鸡养殖利润约1.37元/羽;不过毛鸡价格运行或仍受制于冻品走货一般及屠宰场持续亏损两个方面的影响。展望后市,社会鸡供给偏紧的状况或延续至6月中旬,后续仍需跟踪供需两端变化以判断未来行情演绎方向。投资建议:推荐白羽肉鸡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圣农发展,公司在周期底部持续产能扩张,精细化管理推进养殖业务降本增效,同时在食品业务新品开发和C端销售方面积极发力;建议关注白羽鸡养殖相关标的仙坛股份、益生股份和民和股份等,以及白羽鸡肉调理品龙头春雪食品。
风险提示:养殖行业疫病的风险,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环保政策风险,下游消费持续低迷的风险等。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文章来自#赚美了#,一个专注高成长股投研的平台,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中信建投 | 禽产业链系列研究” 的相关文章

中信建投:汽车零部件行业成长路径与投研框架 - 价与量,升级与破局

中信建投:汽车零部件行业成长路径与投研框架 - 价与量,升级与破局

核心观点汽车零部件成长路径及投研框架:价与量,升级与破局 驱动要素分析量的维度,主要是讲市占率,驱动力源于全球汽车降本(尤其是中国市场)压力以及新势力供应体系变化使 得汽车产业族群向中国转移,本土零部件凭借自身的成本和快速响应能力持续加速承接来自合资、外资、新 势力的新订单;价的维度,汽车行业消费和科技属性增加,来自于增量配置的军备竞赛、电动化差异性部件、 智能化纯增量部件带来的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 量:由突破合资的逻辑转变为深度绑定强势自主品牌+新势力的逻辑基于我们前期的整车投研框架《变局与变革》,本轮自主品牌基于自身核心能力提升(平台,市场需求把控, 电动等),并经过与合资充分内卷后(合资补产品,减配降价)后份额快速提升,我们预计后期强势自主+新 势力本土份额有望突破80%(当前仅30%),合资份额将逐步被侵蚀,之前零部件成长路径大多为自主-合资全球,当前我们认为该路径将逐步转换为强势自主+后期可持续成长的新势力,并深度绑定。 价:基于消费&科技(电动和智能)属性增加带来的增量配置或差异性部件增量消费升级属性:整车厂在中短期科技无差异化的背景下...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06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06

中信建投总量每周谈 博腾股份深度报告解读电话会.mp3 高端白酒提价落地情况跟踪.mp3 现代牙科20211203.mp3 磷酸铁观点20211204.mp3 大消费联合电话会议20211205.mp3 华创:经济增速如果5.5,会怎样?.mp3 广发戴康:A股中报综述22年A股年度策略展望慎思笃行.mp3 草根调研乳制品渠道反馈20211206.mp3 新能源运营商绿电加持,重塑成长.mp3...

中信建投:锂价上行有别于硅料涨价对产业链的影响

中信建投:锂价上行有别于硅料涨价对产业链的影响

【中信建投电新 许琳/朱玥】详细回答:锂价上行会影响电动车需求吗?#问题①:锂供给量的制约在哪里?我们测算21年锂供应54万吨LCE,对应电池名义产能680GWh,实际产量530GWh,其中电动车350GWh,储能30GWh;22年市场预计新增16万吨LCE,对应电池名义产能870GWh,预计实际产出750GWh,可以满足储能51GWh,电动车 530GWh,对应全球1000万辆车的需求。#问题②:锂价对成本影响有多大?2021年纯电A级单车带电量约50度电,A00级单车带电量20度电,对应碳酸锂上涨10万,单车成本分别约上涨3000元、1200元,约占比售价的2%和4%,在其余原材料成本稳定的基础上,设计降本和供应链年降每年带来2%左右成本下降,可有效弥补锂价增长带来的部分盈利受损。#假设锂盐价格超预期大涨·主机厂选择保利润、还是要销量?新能源车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车型又具备先入为主优势,A级及以上车型属于车企的战略布局车型,车企会力争市占率,通过供应链博弈、自行承担和部分涨价等多重方式进行量利平衡A00小车客户价格比较敏感,在积分利好减弱(目前A00小车约贡献1.2分,对应积分盈利...

中信建投:中科创达年报点评20220304

中信建投:中科创达年报点评20220304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实现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04%,实现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45.96%。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31亿,其中整车操作系统(6.5亿)、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05亿)、扩展现实(3.6亿)、分布式算力网络(1.85亿)和补充流动资金(9亿)点评智能软件、物联网高速增长,Q4单季度收入增速超预期。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73%,单季度收入增长较快。分业务看,单Q4智能软件收入同比79%,智能汽车同比53.6%,物联网单季度同比90.7%,整体Q4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全年来看,2021年智能软件业务实现收入16.3亿,同比增长40.3%;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2.24亿,同比增长58.9%;物联网实现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82.87%。受物联网收入占比提升及毛利率下降,公司21年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21年实现毛利率39.4%,同比下降4.82pct,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低毛利率的物联网业务占比提升影响(由26.5%上升至31.5%),另一方面物联...

中信建投: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对新能源意味着什么?

中信建投: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对新能源意味着什么?

每周观察: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对新能源意味着什么?受能源短缺影响,2021年以来欧洲电价大幅上涨。欧洲电价暴涨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另一方面,欧洲能源转型步伐较快,新能源占比高,2021年新能源出力较弱,造成能源供给短缺;直接原因在于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欧洲主力调峰电源天然气的占比高,天然气价格锚定作用明显,欧洲电力市场价格与天然气价格高度相关。我们认为高电价背景下,欧洲新能源装机需求有望提速,海外电厂客户对高价组件价格接受度有望大幅提升;此外,新能源替代过程中,还需要保障能源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储能需求势必增长;高电价背景下户用光伏需求提升,与国内不同,欧洲户用光伏主要为自发自用,关注欧洲户用光储市场。1、受能源短缺影响,2021年以来欧洲电价大幅上涨、屡创新高英国:2021年12月日前电价241.83英镑/MWh,同比上升305.96%;德国:2021年12月平均电价325欧元/MWh,2021年10月平均电价130欧元/兆瓦时,2019年1月平均电价48欧元/兆瓦时;意大利:2022年第一季度家用电费较去年同期增长131%,从200.6欧元/MWh升至460.3欧...

中信建投:一体化压铸产业链深度:趋势,空间,格局与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一体化压铸产业链深度:趋势,空间,格局与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汽车】一体化压铸产业链深度:趋势,空间,格局与投资机会车身结构件一体化压铸技术产业趋势明确一体化压铸是轻量化降本提效必然选择,由特斯拉引领,蔚小理跟进,福特、大众等传统车企从犹豫到转型。21年由特斯拉、文灿率先突破后地板一体化工艺,22年受益于后地板量产、前机舱突破、6k吨以上大压机产能上量及产业链工艺和技术进步,产业化趋势将明显提速。空间:车身结构件是千亿大赛道,部件>材料>压机>模具预计到25年,国内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大型压机/免热处理铝合金/大型模具市场空间376/50/161/11亿,对应GAGR 160%/90%/139%/131%,各环节均有翻倍及以上增速,其中车身结构件空间最大且增速最快;远期看,车身结构件空间最大,全球/中国市场空间6100/1830亿,大压机全球/中国市场空间218/65亿,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全球/中国市场空间2500/750亿,模具全球/中国市场空间182/55亿格局:部件本土主导,压机供不应求,免热材料逐步本土突破部件环节以本土企业为主,文灿在订单、工艺、布局层面领先,虽有特斯拉等自制,但随产业链成熟后我们认为将由Tier1主导;压机...

中信建投 | 1-2月逆变器出口数据解析 :2月同比下滑源于芯片紧张和假期影响

中信建投 | 1-2月逆变器出口数据解析 :2月同比下滑源于芯片紧张和假期影响

【中信建投新能源】1-2月逆变器出口数据解析 :2月同比下滑源于芯片紧张和假期影响逆变器出口数量:1月逆变器出口规模404.26万台,同比+29.30%,2月逆变器出口规模212.06万台,同比-4.17%。1-2月累计出口规模616.32万台,同比+15.43%。逆变器出口金额:1月逆变器出口31.52亿元,同比+35.93%,2月逆变器出口22.24亿元,同比+1.94%。1-2月累计出口53.76亿元,同比+19.45%。省份分类:1-2月累计出口数量广东第一,其次是浙江、江苏。广东240.84万台,同比-1.38%, 23.82亿元,同比+22.35%;浙江235.45万台,同比+39.81%,12.33亿元,同比+95.85%;江苏39.48万台,同比-11.33%,6.66亿元,同比+17.58%;安徽5.39万台,同比-10.79%, 5.67亿元,同比-27.39%。----------------------分公司来看:阳光电源22Q1预计光伏逆变器出货约10万台,同比略增,系印度和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印度4月增加关税提前囤货,印度工厂出货增加,年产能约10GW,主要供...

中信建投:新能源电动车行业观点【继续看好电池弹性】

中信建投:新能源电动车行业观点【继续看好电池弹性】

1、需求持续向好,维持2022年中国600万辆,全球1000万辆预期,涨价温和可控,不足以对需求产生质的影响。预计中国600万辆,其中Q1约120万,预计美国128万辆,其中Q1约20万,预计欧洲275万辆,其中Q1约40万。2、碳酸锂期货价格松动源于:1)传锂业协会将制定贸易商囤货整治措施,有望挤出约1-2万吨供给;2)气温转暖国内盐湖供给提升(全部直销)。#锂价研判: 预计当前维持高位,22年Q3以后供需边际宽松。#单车成本弹性测算: 假设单车带电量50Kwh,锂价下跌10万对应单车成本压力较目前约减轻4K。2022年以来,新能源车板块下跌13%,各环节PE均处于历史低位,判断三大因素奠定量升价跌主旋律,助力反弹1)锂价已边际松动,最悲观时间过去,产业链利润再分配;2)需求历经提价仍保持坚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不下调;3)供给受限致中游各环节格局持续优化,头部有望迎来盈利拐点。#推荐: 继续推荐有望受益利润再分配的龙头,首推动力电池、高镍和铁锂正极、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