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 | 上调全年电动车产销量,上调光伏硅料全年均价
核心摘要:
1、今年以来特别是疫情扰动下,新能源行业基本面向好,持续超预期是我们上调景气度指标——电动车产销量和光伏硅料——的核心原因
2、电动车经历疫情考验后,预计在6月迅速恢复至疫情前的3月水平,将在三季度迈入旺季,边际变化明显,上调全年销量至570-590万辆(前期预测550万辆)
3、光伏产销两旺,以至于硅料价格在产能持续投放之下,价格仍居高不下,预计下半年较多产能投放,但需求持续强劲,预计全年均价将在22万元/吨以上。(前期预测均价为18-20万元/吨)
4、预计电动车碳酸锂、隔膜、电池环节,光伏组件、硅料、逆变器环节是全年确定性方向。
新能源汽车:上调全年新能源车销量展望570-590万辆
车型和认知驱动是新能源车销量不断超预期的核心驱动力:
车型方面:1)新车型推出丰富产品矩阵,贡献销量净增量;2)动力性能、智能硬件成熟度大幅提升,行业价格整体下行。


认知方面:1)用户结构来看,一方面“直营直销”的透明化定价模式受年轻消费者喜欢;另一方面,新能源车To C比例持续上升;2)城市结构来看,新能源车市场逐步下沉,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电车认可度快速上升。



各地出台补贴政策及油价上涨刺激新能源车需求。
受益于:1)国际战争影响下国内油价同比+35%,油车较电车年化使用成本高8-9千元。

2)疫情后各地方政府针对汽车及新能源车消费推出补贴政策,电车最高可补贴6.48万元。

Q2销量受疫情影响回调,但电车销量预计超过117万辆,环比仅-6%,将大幅高于市场预取,全年销量展望570-590万辆。
按月度来看,5月BYD、核心新势力已经带来3.6万的销量增长,预计叠加特斯拉和其他品牌销量后,行业增量至少9万辆,5月销量将超过39万;6月预计BYD、Tesla、核心新势力将至少带来5.6万的环比增量,预计行业整体增量将超9万辆达48万以上,有希望创历史新高。

按车企来看,年初车企产销规划超750万,但行业竞争叠加疫情影响,目前新势力产量略有受损,但BYD、广汽等产销量持续超预期带动1-4月乘用车销量超147万,叠加商用车6.6万,22年1-4月已实现153万的销量。根据1-4月车企目标的销量的完成度来看,后续行业销量能否突破600万的支撑关键为Tesla、蔚来、理想、小鹏、威马、长城、吉利,其余车企目前压力较小。
按季度来看,虽然4月受疫情影响回调,但5月整体复工复产情况良好,在车型及认知度提升、油价及政策利好的强有力驱动下,比亚迪、广汽埃安、新势力等销量表现超预期,预计Q2-Q4国内新能源汽车(含商用)销量分别达117、161、180+万辆,全年突破570-590万辆。

基于上述570-590万需求推算,预计2022年全球锂矿/终端需求=102%,整体看锂资源供给可以满足造车需求,但考虑到供需节奏和中游杠杆,价格会在Q3出现新高,下半年产业链持续量利博弈。

光伏硅料:需求强劲超预期,上调全年均价至22万元/吨以上
2022年以来,尽管国内硅料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硅片产能、组件排产持续增长,硅料依然供不应求,价格已经基本上涨回26万元/吨水平。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当前全球光伏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光机规模约为220-240GW,其中国内、国外装机规模分别为84、146GW。

国内部分硅料新增产能点火、爬坡进度推迟,预计全年硅料国产量+进口量合计约为87.9万吨(对应338GW),其中截止5月在运产能预计贡献71.5万吨,国内一线硅料企业6-12月投产项目预计贡献8.6万吨,二线硅料企业+新进入企业预计贡献1.1万吨。


需求持续旺盛,考虑部分硅料产能投产节奏略有延迟、特别是硅片产能持续投放、组件排产持续增长,我们上调Q3、Q4硅料均价至25、22万元/吨,预计2023年全年硅料均价约为15万元/吨。

摘要
新能源汽车:中上游材料方面,华友钴业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拟514亿韩元(约2.75亿元)认购LGBCM 49%股权,规划年产6.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川发龙蟒拟投4.9亿元在襄阳产业园投资年产5万吨磷酸铁项目及年产40万吨硫磺制酸项目;电池端,国轩高科宣布三元半固态电池已装车应用,电池包容量可达160KWh,能量密度260Wh/kg,电动车将实现1000公里续航。欣旺达拟23亿在浙江兰溪投建年产3.1亿只高性能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据报道,特斯拉德国工厂正式提交扩建计划。继续推荐各环节高成长标的恩捷股份、华友钴业、星源材质、亿纬锂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芳源股份、中伟股份、科达利、天赐材料、龙蟠科技、中科电气、德方纳米、富临精工等。
光伏风电: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目前光伏发电在建项目1.21亿千瓦,预计全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08亿千瓦,同比上年实际并网熔量增长95.9%。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判断今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持续旺盛。另外,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kWh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国内风电、光伏需求有望高速增长。推荐标的:晶澳科技、隆基股份、晶科能源、运达股份、大金重工、天合光能、福斯特、福莱特、阳光电源、固德威、中信博等。
电力设备:本周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折合一次能源消费达到10亿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超过50%为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kWh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非水可再生能源责任权重达到18%。我们认为在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前提下,电网投资将提速以适配大基地、分布式的高速发展,其中特高压、直流输电是重点。推荐标的: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四方股份、思源电气、中国西电、平高电气、特变电工等。
工业控制:5月我国PMI指数为49.6%,较上月上升2.2pct,随着疫情防控局势好转,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从行业来看,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增加至12个,制造业整体景气水平较4月有所改善;从价格来看,价格指数继续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较上月降低8.4pct,仍高于55.0%,出厂价格指数为49.5%,较上月下降4.9pct,年内首次降至收缩区间,制造业产品销售价格总体水平呈回落趋势;从产需来看,两端均有所恢复,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2%,较上月上升5.3、5.6pct,制造业产需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近期我国经济运行受局部疫情爆发和国际局势变化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企业逐步恢复正常运行,推荐标的:建议持续关注制造业细分赛道龙头宏发股份、汇川技术(机械)、麦格米特(中小盘)等标的。
风险提示
电动汽车产业链价格降幅超预期的风险;光伏、风电装机不达预期的风险;电网投资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每周观察:上调全年电动车产销量,上调光伏硅料全年均价》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6月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朱玥、王吉颖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1100008、S1440521120004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