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传媒互联网2022下半年投资展望:政策和业绩,相继筑底;互联网平台释放规模效应
硬件创新周期、经济与消费、政策、疫情,是当下影响互联网传媒行业的四个核心因子。目前,疫情逐步消退,政策进入常态化监管,政策和疫情因子影响减弱。经济与消费,硬件创新周期,将成为下一阶段影响互联网传媒板块的核心。
一、互联网:常态化监管开启,降本增效带动长期规模效应
政策:常态化监管、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今年4/29与5/17两次会议,明确“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实施常态化监管”,政策底已逐步明晰。
竞争格局:形成稳态。各互联网公司已通过前期的用户扩张与各自产品定位,获取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如游戏行业腾讯/网易市占率约60%/20%,电商行业按GMV计算,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2%/20%/15%。
报表:降本增效,盈利改善。互联网公司Q1财报陆续发布,经营韧性与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多数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快手、拼多多营销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23.5/11.5pct;爱奇艺毛利率1Q22提升至18%,实现首个季度盈利。
虽然Q2互联网公司的广告、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仍会受到疫情、经济/消费的影响,但随着6月主要城市的疫情控制得当、线下消费的逐步回暖,叠加平台降本增效的主线,预计下半年我们将更明显看到各家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报表质量改善。
1、短视频:抖音快手双寡头竞争明显放缓;关注视频号商业化。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21年国内广告市场份额超20%,商业化程度已较高;快手商业化仍有空间且仍未盈利,加大商业化与实现盈利是主要目标,两平台发展阶段与目标的不同决定两家的竞争显著趋缓。微信视频号当前日活5亿+仅次于抖音,后续商业化尚有充足空间。重点推荐快手、腾讯。
中长视频:用户增长放缓,中场竞争向效率及内容转型。哔哩哔哩在中视频赛道龙头地位确立,积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缩窄销售费用,Story竖屏模式、花火模式拓宽商业化路径。国内长视频四家平台竞争格局稳定,从激烈版权战转向追求盈利,爱奇艺/腾讯均实现季度盈利,芒果超媒回归正常排播,二季度开始盈利能力恢复。重点推荐,哔哩哔哩、芒果超媒。
3、游戏:版号重启,全球化与精品工业化成主线。2021年以来,产业格局趋稳,新增入局者较少。行业竞争驱动力已由盲目扩张转向重质保量,腾讯、网易等头部厂商将全球化提到战略高度,海外业务贡献增量;《原神》等类3A品质手游验证游戏工业化路径。重点推荐,腾讯、三七互娱、吉比特。
二、线下消费:疫情是扰动也是测试,份额有望向头部集中
疫情扰动下,线下业态受到明显影响,随着6月以来上海、北京疫情进入中尾声,看好线下消费的进一步复苏,市场份额也有望向经营稳健、竞争优势深厚的头部公司进一步集中。
1、潮玩玩具:一级市场投资热潮逐步消退,泡泡玛特优势进一步扩大。潮玩行业本身处于快速发展,最主要盲盒品类21年市场规模同比高增83%。21年行业大量新玩家涌入,新注册潮玩公司500余家,但行业CR5仍在20%+,泡泡玛特市场份额约12%并与二三名拉开较大差距。疫情与消费压力下,公司Q1仍有65-70%收入增速,在可选消费中增速亮眼。公司5月销售回暖,看好三季度重回高增速通道。重点推荐泡泡玛特。
2、广告营销:分众传媒龙头地位稳固。疫情下电梯媒体较其他广告媒体韧性更强,1Q22电梯LCD、电梯海报刊例花费同比增速23.8%/28.9%。经过前期激烈的市场竞争、2020-2022年以来反复的疫情压制,分众传媒目前在梯媒领域仍保持绝对领先。2022年上海北京地区疫情反复后,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稳定。分众传媒领先的点位布局和客户资源优势,也将为公司后续利润释放带来助力。重点推荐分众传媒、三人行。
3、影视院线:影视内容与院线板块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伴随电影行业投资与影院兴建热潮退去。从内容到渠道端,行业头部公司在核心要素资源获取、产业链上下游议价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更大优势。推荐,动画电影行业龙头光线传媒、在线票务龙头猫眼娱乐、电影院线龙头万达电影。
三、下一代互联网:新产业周期萌生,曲折中不断向前
虽然Meta、Roblox等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的公司近期业绩承压,Meta提出缩减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投入,但元宇宙仍然是长期产业方向。关注大型公司、平台的VR硬件布局,与数字藏品方向。
大型公司、平台布局XR硬件:字节跳动收购Pico并上调出货量目标至180万台,随着消费级VR格局逐渐稳固,国内VR产业竞争重点转向优质内容驱动,围绕VR内容相关生态(游戏、社交、影视等);展望未来1年,苹果、索尼、Meta、Pico等海外头部厂商将推出下一代XR硬件。
数字藏品:赛道新入局者众多,多家上市公司成立数字藏品平台;二次交易仍受限,转增交易逐步放开;以视觉中国、哔哩哔哩为代表的公司成立海外数字藏品平台,中期有望打开交易量空间;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行业竞争激烈;行业监管及政策风险;行业隐私政策趋严风险;元宇宙需求不及预期;短视频行业增速不及预期;游戏版号停发风险;游戏研发失败风险;院线内容及长视频内容制作中断风险。

硬件创新周期、经济与消费、政策、疫情,是当下影响互联网传媒行业的四个核心因子。目前,疫情逐步消退,政策进入常态化监管,政策和疫情因子影响减弱。经济与消费,硬件创新周期,将成为下一阶段影响互联网传媒板块的核心。
一、互联网:常态化监管开启,降本增效带动长期规模效应
政策:常态化监管、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今年4/29与5/17两次会议,明确“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实施常态化监管”,政策底已逐步明晰。

竞争格局:形成稳态。各互联网公司已通过前期的用户扩张与各自产品定位,获取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如游戏行业腾讯/网易市占率约60%/20%,电商行业按GMV计算,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2%/20%/15%。
报表:降本增效,盈利改善。互联网公司Q1财报陆续发布,经营韧性与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多数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快手、拼多多营销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23.5/11.5pct;爱奇艺毛利率1Q22提升至18%,实现首个季度盈利。
虽然Q2互联网公司的广告、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仍会受到疫情、经济/消费的影响,但随着6月主要城市的疫情控制得当、线下消费的逐步回暖,叠加平台降本增效的主线,预计下半年我们将更明显看到各家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报表质量改善。

1、短视频:抖音快手双寡头竞争明显放缓;关注视频号商业化。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21年国内广告市场份额超20%,商业化程度已较高;快手商业化仍有空间且仍未盈利,加大商业化与实现盈利是主要目标,两平台发展阶段与目标的不同决定两家的竞争显著趋缓。微信视频号当前日活5亿+仅次于抖音,后续商业化尚有充足空间。重点推荐快手、腾讯。
中长视频:用户增长放缓,中场竞争向效率及内容转型。哔哩哔哩在中视频赛道龙头地位确立,积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缩窄销售费用,Story竖屏模式、花火模式拓宽商业化路径。国内长视频四家平台竞争格局稳定,从激烈版权战转向追求盈利,爱奇艺/腾讯均实现季度盈利,芒果超媒回归正常排播,二季度开始盈利能力恢复。重点推荐,哔哩哔哩、芒果超媒。
3、游戏:版号重启,全球化与精品工业化成主线。2021年以来,产业格局趋稳,新增入局者较少。行业竞争驱动力已由盲目扩张转向重质保量,腾讯、网易等头部厂商将全球化提到战略高度,海外业务贡献增量;《原神》等类3A品质手游验证游戏工业化路径。重点推荐,腾讯、三七互娱、吉比特。

二、线下消费:疫情是扰动也是测试,份额有望向头部集中
疫情扰动下,线下业态受到明显影响,随着6月以来上海、北京疫情进入中尾声,看好线下消费的进一步复苏,市场份额也有望向经营稳健、竞争优势深厚的头部公司进一步集中。
1、潮玩玩具:一级市场投资热潮逐步消退,泡泡玛特优势进一步扩大。潮玩行业本身处于快速发展,最主要盲盒品类21年市场规模同比高增83%。21年行业大量新玩家涌入,新注册潮玩公司500余家,但行业CR5仍在20%+,泡泡玛特市场份额约12%并与二三名拉开较大差距。疫情与消费压力下,公司Q1仍有65-70%收入增速,在可选消费中增速亮眼。公司5月销售回暖,看好三季度重回高增速通道。重点推荐泡泡玛特。
2、广告营销:分众传媒龙头地位稳固。疫情下电梯媒体较其他广告媒体韧性更强,1Q22电梯LCD、电梯海报刊例花费同比增速23.8%/28.9%。经过前期激烈的市场竞争、2020-2022年以来反复的疫情压制,分众传媒目前在梯媒领域仍保持绝对领先。2022年上海北京地区疫情反复后,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稳定。分众传媒领先的点位布局和客户资源优势,也将为公司后续利润释放带来助力。重点推荐分众传媒、三人行。
3、影视院线:影视内容与院线板块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伴随电影行业投资与影院兴建热潮退去。从内容到渠道端,行业头部公司在核心要素资源获取、产业链上下游议价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更大优势。推荐,动画电影行业龙头光线传媒、在线票务龙头猫眼娱乐、电影院线龙头万达电影。

三、下一代互联网:新产业周期萌生,曲折中不断向前
虽然Meta、Roblox等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的公司近期业绩承压,Meta提出缩减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投入,但元宇宙仍然是长期产业方向。关注大型公司、平台的VR硬件布局,与数字藏品方向。
大型公司、平台布局XR硬件:字节跳动收购Pico并上调出货量目标至180万台,随着消费级VR格局逐渐稳固,国内VR产业竞争重点转向优质内容驱动,围绕VR内容相关生态(游戏、社交、影视等);展望未来1年,苹果、索尼、Meta、Pico等海外头部厂商将推出下一代XR硬件。
数字藏品:赛道新入局者众多,多家上市公司成立数字藏品平台;二次交易仍受限,转增交易逐步放开;以视觉中国、哔哩哔哩为代表的公司成立海外数字藏品平台,中期有望打开交易量空间;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行业竞争激烈;行业监管及政策风险;行业隐私政策趋严风险;元宇宙需求不及预期;短视频行业增速不及预期;游戏版号停发风险;游戏研发失败风险;院线内容及长视频内容制作中断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中信建投|传媒2022中期投资策略报告:政策和业绩,相继筑底;互联网平台释放规模效应》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6月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杨艾莉SAC 执证编号:S1440519060002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