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新能源·每周观察:车型迭出,维持 2023 年中国电动车产销同比+40%判断

每周观察:车型迭出,维持2023年中国电动车产销同比+40%判断
核心要点:
1、回顾22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车整体呈现出供给端多元化驱动终端需求释放的态势,具体表现为:1)车型矩阵丰富,排名11位以后的中后卫车型强势突围,销量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2)比亚迪带动A级车和插混车型销量占比提升,当前各级别分庭抗礼、插混增速略高于纯电。
2、展望22年:9月起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供给端部分主机厂及零部件厂停产,需求端多个车展延期或取消,多地区经销商和消费者处于静态管理状态,进店率和需求转化均受到影响,但终端需求依旧坚挺,超出预期。预计10、11、12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含商用)分别达71.5、78、86万辆,全年合计691万辆,同比翻倍。
3、展望23年:一方面供给端优质车型仍将驱动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多因素刺激明年销量继续同比高增:1)22Q4因疫情抑制的需求将平滑至23H1;2)明年年底购置税优惠政策大概率终止,对应15-30万售价区间的车型购置成本上升1.3-2.6万元,将驱动年底抢装。预计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17万辆,商用车40万辆,合计957万辆,同比+38%,其中上险量约750万辆,对应乘用车中渗透率达到35%(不含出口)。
1.1、回顾前三季度:车型矩阵多元化,各级别百花齐放
回顾22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销量455.8万辆,同比+113%,其中乘用车435.6万辆,同比+114%,商用车20.2万辆,同比+82%。整体呈现出供给端多元化驱动终端需求释放的态势,具体表现为:
1)车型矩阵丰富:中后位新车型强势突围,品牌+认知驱动下老车型依然强势放量。
根据乘联会批售数据,2021年1-5名、6-10名、11-20名车型的平均销量分别为22.3/7.9/5.0万辆,同比增长181%/161%/162%,后位车型销量同比增长200%,同期新能源车总销量增长率为182%;2022年Q1-Q3这三档车型平均销量分别为24.8/11.4/7.3万辆,同比增长74%/127%/130%,后位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49%,同期新能源车总销量增长率为117%,头部热销车型增速明显趋缓。22年头部效应明显降温,销量高增速区域进一步向中后位车型集中,品牌+认知驱动下老车型依然强势放量。


2)比亚迪带动A级车&插混车占比提升,当前各级别分庭抗礼、插混增速略高于纯电。
级别方面,A级车受益于比亚迪秦Plus DM-i、秦Plus EV、驱逐舰05、海豹等热销车型带动,A级占比平稳上升,当前A00+A0、A、B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分庭抗礼。动力类别方面,比亚迪DM-i系列对同级别燃油车实现降维打击,自身销量持续上升的同时带动其他车企推出混动平台,驱动插混占比上升至25%,同比+9pct。


1.2、展望22年:疫情影响下需求仍坚挺,预计全年销量690万辆,同比翻倍
9月起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供给端部分主机厂及零部件厂停产,需求端多个车展延期或取消,多地区经销商和消费者处于静态管理状态,进店率和需求转化均受到影响,但终端需求依旧坚挺,超出预期。
10月已公布销量车企(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合众、广汽埃安、极氪、岚图、创维、问界)销量合计39.7万辆,环比持平,同比+108%。

预计10月上险量46-48万辆,环比-15%,主要系季度初出口接近10万辆(其中Tesla 5.5万,BYD 1万),叠加布局渠道、为季度末冲高做准备。预计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售68.5万辆,叠加商用车后71.5万辆,环比+1%。


预计11月国内新能源车(含商用)批售78万辆;12月补贴政策终止将带动年底抢装,预计销量达86万辆,环比+10%。预计22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61万辆,商用车30万辆,合计691万辆,同比+97%。
1.3、展望23年:预计全年销量950万以上,维持同比高增
展望23年,一方面供给端优质车型仍将驱动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多因素刺激明年销量继续同比高增:1)22Q4因疫情抑制的需求将平滑至23H1;2)明年年底购置税优惠政策大概率终止,对应15-30万售价区间的车型购置成本上升1.3-2.6万元,将驱动年底抢装。预计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17万辆,商用车40万辆,合计957万辆,同比+38%,其中上险量约750万辆,对应乘用车中渗透率达到35%(不含出口)。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销量端可能受到疫情反复、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疫情反复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公司相关业务出货量及盈利能力。
2)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2021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原材料价格阶段性出现大幅波动性,价格高位及不稳定性对于终端需求有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对于公司短期业绩有扰动。
3)推荐公司的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公司作为新能源赛道参与者,重点项目的推进是支撑营收和利润的关键,也是公司成长性的反映,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将影响当期和远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