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亨特:究竟为什么大涨??
上周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大涨。对于这样的大涨,我看市场解读很多。大部分都是类似于“段子牛”,“截图牛”这样的调侃,伴随周末一场发布会,这些调侃的人达到了高潮,对上周市场的大涨极尽讥讽。对于这种调侃和说法,我想说,如果只会上述思考问题的深度,建议就尽早销户了...
上涨是否可以持续
要理解上周的涨,我们需要先理解今年市场在跌什么。今年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熊市,因为这是罕见的货币极度宽松下的牛市...今年全年我们维持了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但股市却一天不如一天。之前某R姓网红经济学家曾号称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看了今年的走势大家可以去问问他,股市还是货币的晴雨表么?股市是一个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非常复杂的系统,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指标可以用于预测其涨跌...回头来看今年在跌什么。其实很简单,跌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今年的两轮下跌,第一轮在上半年,那一轮下跌的导火索是上海疫情,那一轮跌的是对短期经济的悲观预期,上海疫情让大家见识到了奥密克戎对于经济强烈的杀伤力,市场预期经济会在奥密克戎冲击下不堪一击,于是持续杀跌...
第二轮下跌主要在8-10月,这一轮跌什么。跌的是对长期经济的悲观预期,甚至于我们可以认为跌的是一部分人对于国运的看空。这里包括10月跑掉的很多外资。他们的跑路,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长期的悲观预期,认为中国的政策面临巨大的调整,对中国国运的彻底悲观和看空。这种长期悲观预期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上海疫情后大家本来认为疫情对于经济影响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接下来半年大家发现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根本过不去,而且发现面对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我们的政策无动于衷,于是开始悲观推演。第二是对我们政策的错误解读。这个我就不展开了,大家都懂。第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跌多了。在持续杀跌的背景下,人心本就是脆弱的,在脆弱的时候多想,乱解读就变的特别有市场,也特别容易被市场接受。悲观-乱解读-更悲观-更乱解读,形成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那上周发生了什么?上周市场发现,我们并不是只要疫情防控不要经济,我们对于经济依旧非常重视,而且在尝试寻找到能摆脱疫情恢复经济的道路。上周有非常多明确的信号和迹象可以证明上面这一点。首先,官方层面的表态更加积极。大家可以去翻一下各省领导上周开始的一系列表态,比如内蒙古,河南省领导在调研时明确表示,不要因为一两个病例就封住整个小区,要更加精准。周末的发布会,虽然没有大的调整,但对于加码城市的通报批评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于更精准防疫的强调是明确的趋势。大家可以对比下之前几次发布会,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其次,上周有不少官方媒体甚至包括重要央媒,都在发文正确的科普奥秘克戎病毒,病症不重,没什么后遗症。社交媒体也放开了对于疫情的讨论,评论区重新开放,热搜也重新可以上...最后,有著名的国内防疫专家在内部交流中传递出更积极的态度。如果之前大家有了解,会发现这个专家在几个月前也交流过他的观点,这次的观点和那一次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作为体制内的高级别专家,虽然已经退休了,但话也不是想说就说的...
另外这个专家今天又和国内投资者有一个交流,如果周五真的是一时瞎说,需要被纠正,那他今天也不会再有交流机会。这些迹象说明不了短期有什么变化,但确实说明了我们的政策趋势正在向更乐观的更积极的方向去转变。这种政策趋势的转变打破了之前市场极其悲观的推演,让市场看到了曙光,扭转了前期极其悲观的负向循环。如果一切顺利,这种负向循环的扭转大概率会是持续且持久的。短期来看,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积极的信号。包括不限于各地对于过去疯狂加码行为的纠偏,一些重要的药物和疫苗的上市,甚至可能有大领导们对于疫情新的提法和表态。这里多说一句,对本周末发布会抱有一些不切实际期待的投资者对我们的国家政策制定的流程实在太不了解了...
当然这部分人大多也没什么定价权,这个认知能力下是也很难成为大资金。这些积极的信号大概率会在未来某一刻兑现为确定性,大家会确定性的理解到我们摆脱疫情,重新提振经济的决心。而这种确定性会进一步打破对国运质疑,对未来政策的恐慌,对长期经济增长预期悲观的负循环,使大家恢复对市场的信心。可以说,上周政策趋势的转变不仅会扭转对于疫情的预期,而且很可能会进一步扭转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扭转过去一系列对政策的错误理解和认知。是一个非常具备标志性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转折点。很大概率也是熊市结束的重要右侧标志!过去我们总说,耐心一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现在我们可以说,一切都在好起来了,那个我们熟悉的世界,终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