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内容

中金宏观 | FOMC前瞻:美联储会放缓加息吗?

ZML7个月前 (10-31)投资策略

本周四将迎来美联储议息会议,近期市场对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有所升温。我们认为,本周四加息75个基点几乎铁板钉钉,但在金融风险与日俱增、年底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不排除美联储在12月调整加息节奏的可能,但前提需要看到通胀和就业数据弱化。否则,贸然减速可能引发市场质疑,制造更多不稳定。随着加息深化,美联储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既要抗通胀,又要防风险,还要降低对经济的损失。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权衡很容易成为隐患,让美联储自己成为风险的来源。我们预计周四鲍威尔将保持对通胀的高压态势,对于后续加息路径,他将继续强调取决于数据。如果本周就发出放缓加息的信号,那对市场来说将是一个意外。

经济数据支持美联储继续加息。根据美联储的表述,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决于数据(data dependent)。自9月议息会议以来,美联储得到的新数据包括:9月非农、CPI和PCE通胀、10月的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第三季度GDP和就业成本指数(ECI)。这些数据中,除ECI小幅低于预期以外,其他数据都好于预期,支持美联储继续加息。特别是9月核心CPI,除房租在继续上涨以外,其他服务价格也在加速上涨,说明通胀压力是广泛而持续的。因此,我们预计美联储将于本周四宣布加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3.75~4%区间。

► 市场更加关注后续加息的节奏。这次会议后,美联储年内还剩下12月14日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在这之后的下一次会议将在明年2月1日。目前市场争论的焦点在于12月的加息幅度是多少?如果只看数据,美联储或许应该继续大幅加息,但考虑到最近金融风险上升,美联储也可能做一些调整。根据我们的分析,本轮加息高点或接近5%,这意味着本周加息后美联储或还有100个基点的空间(参考报告《美联储加息高点或接近5%》)。如果美联储更希望加息前置,那么就会选择12月加息75个基点,明年2月再加息25个基点(即“75-25”组合)。但如果美联储担心加息过快触发金融风险,则可能选择12月和明年2月各加50个基点(即“50-50”)。

► 在金融风险与日俱增、年底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不排除美联储在12月调整加息节奏的可能。9月议息会议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在于金融风险事件增多,先是英国“减税”恐慌导致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引发英国养老抛售资产。然后发生了瑞信风波,引起市场对“雷曼时刻”的担忧,尽管这一担心事后被证明是过度的,但市场情绪并未重回平静。10月中旬以来,美元流动性进一步趋紧,美债收益率一度快速攀升。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出面安抚市场,希望投资者不要担心美国国债的流动性状况。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也要考虑快速加息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问题,毕竟现在除美联储以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也在加息,如果协调不好可能形成“合成谬误”,加大金融不稳定性。

► 但调整加息节奏是有前提的,需要看到通胀和就业数据弱化,否则只会“火上浇油”,制造更多不稳定。上世纪70年代的经验表明,在通胀没有明显回落之前,货币紧缩切不可过早转向,否则只会让之前遏制通胀的努力前功尽弃,通胀卷土重来(参考报告《加息启示录:1980的沃尔克时刻》)。如前所述,目前美国通胀还没有出现实质性改善,劳动力市场也还比较强劲,此时最好保持定力,继续传递抗通胀的决心,以免重蹈50年前美国“大滞胀”的覆辙。即便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表达“鸽派”态度,也要把握一个度,切不可给市场留下不再抗通胀的错误印象。

► 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没有数据支撑下,美联储仍会保持对通胀的高压态势。如果本周就发出放缓加息的信号,对市场来说将是一个意外。事实上,美联储现在并不需要急于对12月的加息幅度表态,因为从现在到12月13-14日的议息会议还有许多时间,美联储还可以看到更多的经济数据。比较稳妥的做法是等这些数据公布后再与市场沟通,而不是现在就发出放缓加息的信号。总之,美联储可以在加息上搞“缓兵之计”,但要确保步步谨慎。本轮高通胀已经让美联储的信誉度受损,如果再在通胀上判断失误,低估通胀,后果或将会非常严重。

► 市场方面,自一周前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发表考虑放缓加息的言论后[1],投资者对美联储12月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有所回落,但对加息高点的预期变化不大,仍然在5%左右。另外过去一周美债收益率有所回落,但主要是由中长端的收益率主导(比如5年和10年期美债),短端收益率变化不大。这说明市场更多的是在定价经济放缓和衰退担心,而非加息放缓。

文章来自#赚美了#,一个专注高成长股投研的平台,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中金宏观 | FOMC前瞻:美联储会放缓加息吗?” 的相关文章

中金证券:宏观经济研究 - 全球经济:一个低效时代在终结

中金证券:宏观经济研究 - 全球经济:一个低效时代在终结

宏观经济研究2021.11.07中国宏观专题报告全球经济:一个低效时代在终结彭文生又到了前瞻来年的时候,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经济、市场策略、固定收益、大宗外汇等总量团队联合20个行业研究团队,将各领域2022年展望报告汇集成册。希望这本约24万字的报告集能起到抛砖引玉、启发投资者思考明年投资机会和风险的作用。在去年的年度展望报告《虚实收敛》里,我们提出在外生的疫情冲击之后,2021年全球经济将重回内生波动,金融和实体的分化将收敛,需要关注中国的债务可持续性和美国的通胀风险。展望2022年,需要市场关注更多的问题,包括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全球产业链瓶颈、发达国家劳动力供需错配,以及中国需求下行压力、房地产和相关债务风险等,这本报告集系统呈现了中金研究团队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聚焦对明年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的含义。与常见的需求驱动的经济周期不同,这一轮经济波动的背后,有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力量在同时发挥作用,增加了分析问题的难度,尤其是如何区分暂时与持久的因素,很有争议。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美联储从强调通胀的“暂时性”,转变为接受“通胀压力持续时间超出预期”的说法。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需要一个超...

中金证券:汽车及零部件 - 2022中金汽车白皮书:望远看未来,洞见品变迁

中金证券:汽车及零部件 - 2022中金汽车白皮书:望远看未来,洞见品变迁

投资建议本篇报告中,我们主要介绍智能电动化变革时代下,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到2050年的前瞻洞察,包括对中国经济结构切片带来变革较大变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新能源渗透率、自主品牌市占率、汽车保有量及其结构、中国汽车出口量、新能源发展下充电设施、居民用电及石油消费等巨大变迁。理由2022年全球主流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0%临界点,将进入S型增长曲线的陡峭阶段。中国是全球最主力的市场和产地之一,我们预计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25/30/50年的渗透率分别达30%/61%/90%,对应产量为747/1736/3629万。由于新能源汽车渗透加速,我们预计,燃油乘用车保有量将提前至2025年触顶;并且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将在2034年超过燃油车。这或导致汽车用油、汽车服务、充换电设施、居民用电等行业假设出现重大变化。由于燃油车保有量提前见顶,和电动车载电量激增,汽车用油需求将呈现快速下降,我们预计电动汽车有望成为电网储能技术重要载体。由于新能源汽车渗透加速,我们认为,2022年开始充电设施滞后,补能矛盾或将愈加严重。我们认为,这一矛盾将直接推动:1)“换电”商业化起步,2)国家法规推动“慢充”加速...

中金证券:“降准”五问五答

中金证券:“降准”五问五答

事件12月6日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部分置换12月MLF。评论Q1:降准的政策含义?本次全面降准幅度、方式符合市场预期,目的是“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体现“稳增长”取向。但央行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重提“不大水漫灌”,体现货币政策基调并未大幅转向。Q2:降准的直接影响?降准贡献银行明年息差0.9bps。降准释放流动性规模1.2万亿元,我们假设其中置换MLF规模为5000亿元,可降低银行业付息成本148亿元,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0.4bps。假设剩余资金用于贷款投放,则新增利息收入371亿元,减去准备金利息收入185亿元,净贡献利息收入194亿元。综合考虑资产和负债端,我们估算降准贡献收入324亿元,提升2022年净息差0.9个基点,相当于净利润0.8%。具体看,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息差受益较多,如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Q3:宽信用的方向?我们认为绿色、普惠小微是明年宽信用的重要方向。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我们测算明年绿色、普惠小微、基建类贷款合计能够贡献约17万亿元新增贷款,约占2022年新增贷款的73%,同比多...

中金证券:隔膜行业研报20211207

中金证券:隔膜行业研报20211207

►  投资建议:隔膜环节是锂电池四大材料中竞争格局最优的赛道,我们认为行业短期供需偏紧价格稳中有升,中长期看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稳定、成长确定性高,是极具投资价值的锂电赛道之一。►  理由:隔膜行业需求及价格预判?需求端,我们认为2022年后中美欧新能源汽车需求将持续高增驱动湿法隔膜需求,比亚迪刀片电池与储能市场将驱动干法隔膜需求,预计2022年涂覆膜总需求超120亿平,同增68%,至2025年涂覆膜总需求将超300亿平,2020-2025年CAGR达47%。供给端,湿法隔膜核心设备壁垒高,优质设备产能有限,且隔膜扩产周期长达两年以上,我们预计2022-2023年高端湿法隔膜将出现供不应求,湿法隔膜价格或将稳中有升。龙头企业高盈利能力能否长期维持?我们认为隔膜行业在技术、成本、规模与客户上铸就高壁垒,使得各企业在出货价格与成本上出现较大差距,进而带来企业间盈利能力的分化;同时隔膜环节资产重周转率低,高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低周转率,行业ROE水平与锂电行业平均水平并无较大差距。中长期看,我们认为龙头企业依靠匹配的供应规模与海外客户长认证周期,维持客户...

各大券商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和展望合集(文字+语音)

各大券商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和展望合集(文字+语音)

2021年12月10日东吴宏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pdf国金地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pdf中央经济专家解读范建平.pdf【光大电新环保】逐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双碳内容.pdf中金“跨周期”和“逆周期”并济,宽信用需先宽货币——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pdf九问九答学习2021年度中央经济会议对双碳政策的定调.pdf12月10野村-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2年纲要.pdf中金证券-中央经济会议_20211210.mp3天风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mp3建投中央经济工作会下半部分12.11.mp3建投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半部分12.11.mp3国金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0211210.mp3长江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12.11.mp3广发证券-全面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mp3海通证券-中央经济会议解读.mp3国海中央经济会议解读.mp3国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投资信号.mp3中金策略首席 | 王汉锋快评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传递“稳增长”信号东吴宏观陶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中金证券 | 2022年展望:电动方兴未艾,智能华丽开篇

中金证券 | 2022年展望:电动方兴未艾,智能华丽开篇

总论:产业变革已至,景气趋势不改,把握成长机遇我们预计2021年/2022年汽车销量总量分别为2,562/2,722万辆,YoY+4.2%/+6.2%。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乘用车生产批发继续保持高增,乘用车批发销量有望达2,276万辆,YoY+8.1%,其中新能源销量达5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22.0%;商用车销量预计为446万辆,YoY-2.2%,其中,中大客车/重卡/轻卡销量分别为11/130/210万辆。2022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有望达5,400万辆,YoY+14.9%。乘用车:需求稳健、加库存催化产销,关注电动智能下的新趋势供应链紧张背景下,2021年乘用车终端消费需求态势良好,新能源与智能化加速渗透,自主品牌内销市占率与出口表现较为亮眼。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1季度加库周期持续,2022年产量、批发量将达到2,310/2,276万辆左右,同比增速分别超过10.5%/8.1%,全年上牌量有望达到2,186万辆。新能源突破500万辆确定性强,快充、换电需求提升。供给端来看,新能源产品多点开花,产品结构“中段发力”,混动或迎来爆发元年。同时,智能硬件预埋+软件服务模式带动...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26(持续更新)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26(持续更新)

国泰君安锂行业电话会议20211226.mp3中金白酒电话会议 20211226.mp3银河碳中和双周谈【行业联合】20211226.mp3天风新制造2021.12.26.mp3电动车800V高压快充领域专家电话会20211223.mp3天风 周期能源202112.26.mp3...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27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27

星源材质交流纪要20211227总结:1、订单饱满,单月出货上亿平,22Q1订单也比较饱满2、Q4单平净利环比向上,在3.5-4毛时间3、22年分客户情况:LG翻倍以上增长到3亿湿法(目前1亿);干法比亚迪,4-5亿出货预期;宁德也有保障需求量,并开始转涂覆膜4、涨价情况:对二线客户已经有2轮涨价了,跟一线客户进入实质涨价环节同时涂覆+海外客户供货增加提高价格5、22年出货预期:17亿平:10+7(干),湿法涂覆50%+(LG水性为主),海外客户超过60%/21年是40%(湿法占比)21年底10+6亿平产能/11.5亿平左右出货/35%干法,全年涂覆比例30%22年底接近30亿平产能:10亿干法+20亿平湿法,算收得率75%,预计涂覆比例50%+23年扩产:干法增6亿平,湿法增十几亿平,总超过45亿平6、产能在22年Q3/4陆续释放,干法Q3先释放,上半年主要是通过提高车速来增产7、增发进度:春节后拿到批文,择时发行8、大股东减持安排:1)最近一期的减值块减完了,后续没有减持计划2)减持目的一方面还质押,一方面公司需要布局一些投资,为后来发展准备,大股东先投资布局Q&A1、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