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内容

中信建投 | 608国常会解读:强调政策落实与督导,加快部署稳外贸举措

ZML12个月前 (06-10)投资策略
总体判断方面,本次国常会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的表述,具体来看:
政策执行方面,国常会连续两周表态要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强调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我们认为决策层传递加快落实政策的信号已经相当强烈,抓住当前疫情逐渐消弭和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的窗口期,推动经济复苏和预期修复已经时不我待。本次国常会提出“互联网+.html">互联网++督查”的办法,实质上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对于地方落实问题的措辞已经比较严厉,主要提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夏粮丰收、保能源安全和保物价稳定五个方面,后续央地沟通或将进一步加强。尽管5月25日全国稳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方、部门尚未出台,后续继续关注这部分政策的出台节奏。
外贸方面,本次国常会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本次国常会分别从体制机制、减税降费、扩大投资三方面强化稳外贸稳外资力度。其中体制机制方面针对外贸外资在我国办厂,当下复工复产阶段因企业性质出现协调沟通效率不足的问题。减税降费方面涉及出口退税信用较好的企业以及港口两大主体,重点提到国际产业链稳定,预计后续这两类主体在利好下经营效益将有所提高。扩大投资强调了营商环境改善和中西部地区投资。
展望后续,地方和个别部门在强监管下政策制定和实施落地的力度将有所提高,随着央地发力方向的统一,经济修复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重点关注地方配套政策的推进质量。外资外贸方面,随着政策托底和产业链修复,外贸企业拿单能力回升,5月出口或将环比上行。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6月8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比较601、523国常会会议内容,我们发现国常会继续强调6方面一揽子33项政策的推进执行,在行业层面加码稳定外贸出口措施,进而稳定经济大盘。总体判断方面,本次国常会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的表述,具体来看:一、政策执行方面,会议指出,“近期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12个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多数地方出台配套举措,助推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场信心增强;但有的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刀切”、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会议强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一是,国办要反馈督查发现的问题,对典型的予以通报。各方面要举一反三梳理存在的问题,尽快整改到位。国办要核查整改情况,并运用“互联网+督查”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推动解决新问题。对未纳入此次督查的省份,结合国务院年度大督查进行督查。二是,地方要聚焦保市场主体、稳岗保就业强化政策支持;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保障煤炭电力稳定供应,支撑物价稳定;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解决好复工不达产、不协同问题。三是,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地方、部门尚未出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要尽快推出。对这次督查中反映的意见建议,部门要认真研究、完善政策。”


点评:国常会已经连续两周表态要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我们认为决策层传递加快落实政策的信号已经相当强烈,抓住当前疫情逐渐消弭和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的窗口期,推动经济复苏和预期修复已经时不我待。

具体来看,第一,本次国常会对于国办反馈和整改督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互联网+督查”的办法,实质上进一步加强了监管。第二,对于地方落实问题的措辞已经比较严厉,甚至有“各地要切实负起保一方民生福祉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的表述,主要提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夏粮丰收、保能源安全和保物价稳定五个方面,后续央地沟通或将进一步加强。第三,“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地方、部门尚未出台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要尽快推出”,透露出相关政策制定出台可能未达中央预期。尽管5月25日,全国稳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方、部门尚未出台,后续继续关注这部分政策的出台节奏。


二、外贸方面,本次国常会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加大支持。一是充分发挥各级稳外贸稳外资等机制作用,协调解决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项目建设等困难。二是对出口退税信用好的企业阶段性实行3个工作日内退税到位,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加快提升港口装卸转运和通关效率,保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研究阶段性减免港口有关收费。


三是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扩大中西部外商投资制造业鼓励类目录。”


点评: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同比增速自2010年以后逐步回落。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于我国疫情最先出现、最早控制,供应链情况相对良好,出口增速在全球供应链受损情况下快速回升,但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及管控手段的变化,2021年至今出口增速不断回落,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内疫情严重冲击供应链,受海外订单出现暂时性外流、越南等国出口替代增强两大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回落。今年1-4月出口同比增速录得12.5%,3月录得14.6%,增速出现环比回落。鉴于这一情况,本轮疫情消弭后外贸出口的恢复将是经济复苏的重要一环。本次国常会分别从体制机制、减税降费、扩大投资三方面强化稳外贸稳外资力度。其中体制机制方面,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各级稳外贸稳外资等机制作用”主要是针对外贸外资在我国办厂,当下复工复产阶段因企业性质差异出现协调沟通效率不足的问题。减税降费方面涉及了两大主体,一是出口退税信用较好的企业,二是港口方面重点提到国际产业链稳定,预计后续这两类主体在政策利好下经营效益将有所提高。扩大投资方面强调了营商环境改善和中西部地区投资,后续地方上或有配套优惠政策出台,实际落地仍需时间。本次国常会体现了中央对于政策落地的强烈督促,展望后续,地方和个别部门在强监管下政策制定和实施落地的力度或将有所提高,随着央地发力方向的统一,经济修复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重点关注地方配套政策的推进质量。在外资外贸方面,随着政策托底和产业链修复,外贸企业拿单能力回升,5月出口数据或将出现环比上行。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强调政策落实与督导,加快部署稳外贸举措——608国常会解读》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6月9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黄文涛  SAC 执证编号:S1440510120015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文章来自#赚美了#,一个专注高成长股投研的平台,www.zhuanmeile.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中信建投 | 608国常会解读:强调政策落实与督导,加快部署稳外贸举措” 的相关文章

中信建投:新能源朱玥团队12月5日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

中信建投:新能源朱玥团队12月5日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

核心要点 一、第二批和第一批风光大基地通知相比要求更加完善,同时也存在一些区别:1、特别提出不涉及生态红线。生态红线这一块,现在要求应该是一个硬门槛。依托通道落实消纳这方面,此次要求变严格了。2、提出调峰设施不光有消纳,要有调峰、要有接入,把电网分成了三个部分,新能源不能只管发电。3、此外第五条,要求单体规模不超过100万千瓦,第一批有些项目不满足100万千瓦。4、储能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申报要求中明确“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式储能,最大化发挥储能效益”,大基地在土地、金融层面有一些优惠条件,所以也会激发大家配套储存这种积极性,这个就是不太一样的地方。二、大基地规模:目前企业申报积极性高,看好未来两年风光装机需求。大基地时间点建设节奏上面比我们想的要快,第二批大基地要求2023年底能够全容量并网,如果有特殊条件的可以拖到2024年。假设二期报上来也是100GW,也就是200GW,国内的市场的需求应该是非常确定。大基地建设周期实际上比较长,规模可能今年看着没那么高,不必担心某个节点少并网,全国目标会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保障性项目和大基地两者之间没有重合,各省发保障性指标,会对照大基...

​中信建投: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2年新能源发展大基调

​中信建投: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2年新能源发展大基调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2年新能源发展大基调【中信建投电新朱玥】一、发展清洁能源,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是2022年中央经济重点之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未来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会议特别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为2022年新能源发展大方向定调。二、同时会议也强调要统筹全局发展,减碳行为不可过于激进,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今年的运动式减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接近消费侧,通过限停产、限停电、限上项目实现,对新上新能源项目并无影响。这一大背景是地方对于双碳目标的偏差理解,中央强调要遏制“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等行为,主要是针对两类行为:1、有些地方无法控制住上高耗能产业拉动地方GDP的冲动,同时也有地方把碳达峰当成“碳冲锋”,打的算盘是在碳达峰前尽可能多上高耗能项目,争取一个更大的峰值,把压力留给碳中和阶段,这种行为要抬头就打2、根据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八月给出的定义“运动式减碳”主要有四个特征,①先破后立,简单用关停思维对待碳达峰指标②跟风表态,空话满天飞③市场至上,热衷于炒作碳市场概念,不做深入研究④行动扭曲,一些地方存在盲目...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14

电话会议纪要音频合集20211214

安信高善文:沉舟侧畔千帆过20211214高善文:沉舟侧畔千帆过PPT.pdf高善文:沉舟侧畔千帆过演讲记录.pdf安信陈果:把握时代主线,决胜景气中小盘20211214.mp3广发海天专家交流21.1213.mp3信达-板块及重点公司投资机遇20211212.mp3中信建投大消费联合电话会议20211212.mp3国盛-盐湖提锂专家电话会议202112121.mp3海通云计算产业链交流20211212.mp3德邦-医药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解读20211212.mp3中信建投中国制造,全球崛起”系列会议第40期202112121.mp3中信新能源汽车板块近期的配置机会及建议20211212.mp3动力电池专家211213.mp3分布式光伏专家电话会211213.mp3...

中信建投:隆基股份 |  硅片报价下调符合预期,持续看好一体化组件龙头!

中信建投:隆基股份 | 硅片报价下调符合预期,持续看好一体化组件龙头!

#隆基股份: 硅片报价下调符合预期,持续看好一体化组件龙头!事件:12月16日,公司发布最新一期硅片报价,158、166、182报价分别为4.83、5.03、5.85元/片,环比11月底报价分别下降5.66%、5.45%、5.65%。公司此次报价下调本质是回归市场报价,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据我们了解,实际上二线硅片厂此前已经将182硅片报价降至5.6-5.8元/片。根据PV本周报价,158、166、182报价分别为5、4.9、5.7元/片。隆基目前几乎没有库存,产业链降价过程中压力较小,所以本次调价主要是跟随为主,整体符合预期。在近期硅片不断降价的情况下,硅料价格也出现松动。根据PV报价,本周硅料均价为247元/kg,相比此前高点下降22元/kg,折合单瓦成本(不含税)0.052元/W。而隆基本次182报价相比10月11日6.87元/片的高点降低1.02元/片,折合单瓦售价(不含税)0.11-0.12元/W,本轮降价预计单瓦利润下降5-6分/W。目前硅料买卖双方仍处于博弈阶段,若后续硅料实际成交价格进一步下降,那么公司硅片盈利能力受影响程度将进一步减轻。公司成本优势明显,从20...

中信建投:N型电池(TOPCON、HJT)是今年光伏板块重大变量和机会所在,提示关注后续量产进展突破

中信建投:N型电池(TOPCON、HJT)是今年光伏板块重大变量和机会所在,提示关注后续量产进展突破

【行业点评】 N型电池(TOPCON、HJT)是今年光伏板块重大变量和机会所在,提示关注后续量产进展突破【中信建投新能源 崔逸凡/朱玥】事件:今日,光伏N型电池板块迎来较大涨幅,其中金刚上涨20%,金辰、钧达上涨10%,中来上涨7%。目前N型电池进展顺利,建议重点关注后续节奏及给行业带来的利润弹性。TOPCON方面,目前晶科、中来进展领先,均在21年底完成设备招标并陆续进场。目前晶科已完成合肥8gw投产、4月满产,尖山8gw预计春节后投产、年底前量产。中来姜堰1.5GW已投产,山西4GW完成设备招标近期陆续进场。预计今年Q2能看到TOPCON先进产能的效率成本数据,进而带动产业链加速技术升级迭代。HJT方面,21年下半年招标项目将于22年H1陆续投产,其中金刚玻璃产业链首条微晶量产HJT1.2gw电池预计2-3月投产,华晟也将于Q2前完成设备进场及流片,并将继续启动下一阶段招标。目前HJT降本加速推进,尤其银包铜近期产业化进展超预期,期待后续量产导入。此外,金刚今晚公告更变股东增持计划,延期1年至23年2月,同时变更增持主体为欧昊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增持数量由2600万股变更为2000万...

中信建投 | 新能源朱玥团队发布光伏组件深度报告:王者荣耀

中信建投 | 新能源朱玥团队发布光伏组件深度报告:王者荣耀

摘要当下市场一致预期对于光伏组件的投资价值仍有重大偏差:市场认为组件环节产能大,竞争恶化,价格战一触即发,但我们认为当前组件环节的市场格局与两年前相比已有重大变化,头部企业通过品牌、渠道、供应链、产品差异化多维度构建起来的壁垒已经牢不可破,以致于后发者追赶难度巨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销售、运营和技术进步,产能是否过剩早已不是评判行业竞争格局的主要矛盾。我们判断在未来两年,组件企业的头部集中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行业地位仍将持续提升,成为包括下游运营商、EPC公司在内的全产业链最具备统治力和话语权的环节,上述竞争力将最终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盈利能力超预期。目前看组件公司对应动态估值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我们认为上述情况将在2022年通过1-2个季度的组件公司业绩超预期得到显著扭转,龙头组件公司正走在估值提升的道路上。短期:硅料降价带来一体化组件盈利改善2022年一季度起,硅料环节新增产能将逐步释放,复盘历次硅料价格波动下晶科能源单瓦毛利的变化,可以发现硅料价格的涨跌基本与一体化组件单瓦毛利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本轮硅料降价过程中,一体化组件企业的单瓦盈利也将随之显著提升。中期:...

中信建投:新能源电动车行业观点【继续看好电池弹性】

中信建投:新能源电动车行业观点【继续看好电池弹性】

1、需求持续向好,维持2022年中国600万辆,全球1000万辆预期,涨价温和可控,不足以对需求产生质的影响。预计中国600万辆,其中Q1约120万,预计美国128万辆,其中Q1约20万,预计欧洲275万辆,其中Q1约40万。2、碳酸锂期货价格松动源于:1)传锂业协会将制定贸易商囤货整治措施,有望挤出约1-2万吨供给;2)气温转暖国内盐湖供给提升(全部直销)。#锂价研判: 预计当前维持高位,22年Q3以后供需边际宽松。#单车成本弹性测算: 假设单车带电量50Kwh,锂价下跌10万对应单车成本压力较目前约减轻4K。2022年以来,新能源车板块下跌13%,各环节PE均处于历史低位,判断三大因素奠定量升价跌主旋律,助力反弹1)锂价已边际松动,最悲观时间过去,产业链利润再分配;2)需求历经提价仍保持坚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不下调;3)供给受限致中游各环节格局持续优化,头部有望迎来盈利拐点。#推荐: 继续推荐有望受益利润再分配的龙头,首推动力电池、高镍和铁锂正极、隔膜。...

中信建投:新能源车销量前瞻交流要点

中信建投:新能源车销量前瞻交流要点

核心要点:1、销量:3月销量看45以上(略超市场预期),渗透率高达30%以上是燃油车受到抑制的结果,并非常态。2、疫情:3月的影响主要是对疫情地区的销量、运输有影响,4月主要影响疫情区的零部件和整车,预计产量有可能环比减少,目前看受到疫情及供应链影响的主机厂有Tesla、吉利、长城、奇瑞等长三角车企,但属于短期影响,全年国内销量预计550万辆以上。3、涨价:涨价对订单有影响,主要是中低端车型订单还是减弱的,但中高端车型出现买涨不买跌的现像,目前BYD和埃安订单不减反增长,哪吒、零跑等中低端电动车涨价之后订单持续增长,比较超预期,油价大涨之后电动车性价比凸显。4、车企目标:没有下调,但是车型调整会引起今年汽车销售结构性变化,目前电动车企依然比较乐观。5、目前看Q2电动车产销数据要看疫情的影响,若不考虑疫情是逐步增长的,订单来比预期好,后续看交付节奏。具体内容:一、1-2月新能源市场的销售情况虽然年初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厂家普遍涨价,但由于去年前期订单比较充足,新能源车销量仍然高歌猛进,渗透率也始终保持高位1-2月累计销量63万(零售数据),同比+144%,渗透率18.4%;其中,一月份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