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内容

中信建投陈果:β转α,成长仍占优

ZML12个月前 (06-20)投资策略

不宜轻言全面牛,结构仍是成长占优

(1)近期市场产生全面牛市预期主要源于近期券商的行情演绎,但历史上至少有9次券商显著上涨后,市场并未出现明显上行,当前环境类似2020年7月,后续预计整体市场以震荡格局为主。

(2)风格上看,未来一个阶段成长大概率占优。本轮疫后修复与2020年相似,而美债收益率变化与2021年相似,因此后续风格研判可以借鉴2020与2021年经验。与2020年不同的是,本轮疫后修复力度大概率偏弱,顺周期板块逻辑传导不畅,因此确定性相对较高的成长类表现将更加突出。而与2021年不同之处在于当前美国经济可能将从滞胀逐步步入衰退,美债收益率在中短期望见顶部的概率大于2021年。故总体来看,未来成长占优的确定性将强于2020与2021年的下半年。
(3)政策上看,2020年和2021年的另一个共同点在于,A股市场在下半年特别是7月以后基本上以震荡为主,未能演绎出整体上涨的行情,让市场创出新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策宽松力度不及市场预期。
(4)当前市场现状:短期基本面数据修复,需求后续走高幅度值得关注,同时高库存压力对盈利修复也存在制约。国内仍将维持偏宽松环境,但强宽松预期未必能兑现。


后续结构上成长占优,近期关注医疗白酒等

当前的市场结构和基本面环境均指向后续成长风格均大概率占优。从市场结构角度看,在近四轮券商暴涨行情见顶后,风格上均为小盘成长占优。从基本面角度看,当前阶段的基本面环境也指向成长占优表现大概率仍将持续,下一轮风格切换的需等待后续经济/金融数据的确认回升。除前期我们在周报中重点推荐的新能源车上游及整车、光伏组件、CXO、军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线索外,近期服务业复苏数据的明显转好及政策利好亦有望提振白酒、医疗服务等板块行情表现。而除成长板块外,部分涨价链亦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A股近期在流动性预期和经济边际改善背景下维持强势,我们认为这与2020年3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市场走势及逻辑类似,需要注意对未来A股盈利修复程度与宽松加码空间也要有合理预期,我们认为A股下半年整体将以震荡格局和结构性机会为主,目前看成长风格将维持占优,短期适度关注医疗和消费成长股表现。重点关注:CXO、医疗服务、白酒/啤酒、军工、光伏、新能源车、汽车等。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疫情反复、油价飙升、美国经济硬着陆

一、不宜轻言全面牛,结构仍是成长占优

当前市场产生牛市预期主要源于近期券商的行情演绎,但复盘历史券商暴涨并不足以作为判断牛市的依据。短期基本面数据修复,但未来仍受到高库存压力制约,国内宽松环境不变,但边际改善幅度未必很大,强宽松预期未必兑现,后市宜把握结构性机会为主。风格方面,本轮基本面演绎类似2020年疫后修复和2021年美债收益率上行,但在某些特征上仍存在区别。不同之处在于本轮疫后修复力度大概率偏弱,且美国从滞胀走向衰退前景下,美债收益率也在走向筑顶,综合来看成长类占优确定性将大于2020年与2021年。
券商行情未持续,贝塔转阿尔法
本轮券商行情并不足以作为判断牛市的依据。目前市场对于后市呈现牛市的看法主要源于近期券商行情的演绎,但我们认为这个依据相对较弱,2006年以来有九轮券商暴涨行情(暴涨标准:10个交易日内证券II(申万)指数涨幅在20%以上)暴涨行情后的三个月,市场往往只是确认熊市结束但中期仍继续震荡。


我们认为今年的券商股行情与2020年7月上旬的券商股行情类似,但券商股的业绩增速预期弱于2020年,券商股行情在本周未能持续也反映市场缺乏全面牛市信心,市场后续大概率转向结构性机会。

当前与2020年的疫后修复与2021年的美债收益率演绎的异同
本轮疫后修复与2020年有可比之处,而美债收益率上升的背景与2021年也有可比之处,因此后续大势与风格研判可以借鉴2020与2021年经验,但当前某些特征上仍存在区别。
2020年A股在疫情黄金坑之处逐步上行,在下半年展开震荡和结构性行情,2021年A股在美债利率上升之后砸出一个阶段底部,此后逐步修复后,在下半年也转向结构性行情为主。结构性中顺周期与成长股交织,但总体看成长股略占优。
与2020年不同的是,本轮疫后修复力度大概率偏弱,顺周期板块逻辑传导不畅,因此确定性相对较高的成长类表现将更加突出。而与2021年不同之处在于,在2021年美国经济只是从复苏走向过热,但当前美国经济可能从滞胀走向衰退,因此美债收益率在未来一个阶段见顶的概率要大于2021年,从中期看,今年下半年美债利率对成长风格压制大概率将逐步减弱。故总体来看,未来A股成长类占优的确定性将强于2020与2021年的下半年。
与2020年相似的是,当前市场处于疫后修复阶段,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市场呈现筑底回升。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步好转,4月中旬起上海分批次、有计划地推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6月1日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生产端来看,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结束跌势,呈现由负转正。需求端来看,消费仍处于同比下跌,但跌幅明显收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呈现稳定增长,出口也呈现较大回升。随着基本面的改善,市场情绪也逐渐回暖,券商板块同样走出了一波行情。





与2020年的不同在于本轮在高库存与高通胀的制约下复苏大概率弱于2020年,因此当前的成长占优确定性可能会强于2020年。第一,与2020年新冠疫情不同,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传播速度更快,北京、上海等地疫情仍存在反复。虽然目前疫情失控概率较小,对市场的冲击边际也在递减,但是短期经济和盈利修复仍面临压力。第二,当下工业企业库存同比处于13年以来高位,之后将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去库存压力。第三,2020年下半年由于国内疫情恢复相较海外更快,出口替代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一方面全球需求下滑,全球PMI触顶回落,LME铜价开始下行,表明复苏见顶。另一方面,上海疫情期间供应链断裂对出口形成制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可能对我国部分制造业产业形成短期的出口替代。基于以上分析,当前经济恢复相较2020年面临更多的压制因素,顺周期板块盈利修复不确定性大,成长占优概率更大。



与2021年相似的是上半年市场均受到美债收益率的影响出现过大跌。2021年年初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破坏了茅指数上涨的格局。2021年一季度,油价快速上行、财政刺激即将落地推升美国通胀预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对成长和价值风格均有压制作用,破坏了茅指数的上涨行情。二三季度美债利率有所回落,市场在高景气的催化下演绎了成长的结构行情。四季度中后期油价上行趋势加快,美联储宣布启动Taper,国债收益率再度快速拉升,成长行情受到制约。今年一季度与2021年春节后相似,市场表现受到美债收益率的负面影响。今年在俄乌冲突的催化下,油价屡创新高,美联储预期不断收紧,美债利率持续上行,A股一季度大幅调整,成长相对跌幅更大。



今年与2021年的不同之处或在于美国经济周期从滞胀走向衰退,因此美债利率未来一个阶段筑顶的概率上升。6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将2022、2023年实际GDP增速预测分别由3月的2.8%、2.2%大幅下调至1.7%、1.7%;预计近三年失业率将逐年上升,并明显高于3月的预测。目前,美联储的最新表态已经更多提及增长趋缓,此外,美债利率并未改变国内宽松趋势,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仍处低位,质押式回购的单日利率仍低于1.5%。短端利率维持2021年以来的震荡下行趋势,1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2%的中枢。同时,货币基金收益率于今年二季度明显下滑,7日年化收益率已大幅低于2%。因此综合来看,拉长来看,成长股的环境总体偏有利。



2020年和2021年7月之后市场转向震荡的重要原因:政策宽松不及预期
2020年和2021年的另一个共同点在于,A股市场在下半年特别是7月以后基本上以震荡为主,未能演绎出整体上涨的行情,让市场创出新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策宽松力度不及市场预期。
以2020年为例,下半年监管和货币政策都是收紧的状态。其中货币政策从5月之后开始收紧,无风险收益率的上行从5月初一直持续到10月底。另一方面,对A股市场的监管政策也明显收紧,2020年7月1日深圳证监局再次协助深圳公安部门成功对横跨深圳、杭州和潮州三地的多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公司及多家上游软件开发公司完成收网抓捕。7月8日,证监会集中曝光了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平台,意图为市场降温的监管意图十分明显。7月以后市场持续震荡多月,未能出现明显的新高。
2021年7月降准以后,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担忧显性化,9-10月市场对于再次降准或者其他政策宽松的期待再次升温。然而,出于对较高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和房价的担忧,9-10月市场的降准预期持续落空,利率水平一度明显上行。这也同样对市场整体上涨形成压制。


短期数据好转,压制因素仍存
当前盈利中短期的数据修复难以扭转高库存压力和高通胀带来的流动性压制。盈利角度来看,5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现好转,但信用结构仍差,实体内生需求依然偏弱;流动性角度来看,国内宽松格局仍将维持,但后续降准降息空间未必很大,需要有合理预期。
具体来看:
盈利角度,5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现好转,但信用结构仍差,实体内生需求依然偏弱。5月工业数据回暖,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转正,同比增长0.7%,环比增长5.6%。另一方面,消费亦有修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同比下降6.7%,相比4月有所好转,预计6月可转正,但目前依旧处于低位。5月社融数据虽企稳,但从结构上来说,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企业部门也主要以票据和短贷冲量为主,结构依然不佳。随着二季度专项债额度用尽,三季度社融增速仍有压力。从当前M1-M2剪刀差来看,企业盈利能力尚未恢复,资金活化程度较低。


流动性角度,美债利率中期仍构成国内进一步宽松的约束,人民币贬值不会很快逆转。从宏观流动性方面来看,美国通胀压力短期难逆转,中期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对国内政策宽松力度构成制约,目前美联储缩表也已经启动并且缩表速度较上一次明显更快(每个月缩减上限为600亿美元国债+350亿美元MBS,上一次为每个月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MBS)。从微观流动性方面来看:中美利差中期大概率不会快速回落,人民币仍有继续贬值的压力和风险。历史来看人民币贬值阶段,北向资金净流入有所放缓或出现流出。并且在当前体量下,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约1.7万亿,持股市值接近2.4万亿,难以重现外资配置A股初期几乎持续单边净流入的局面,未来北向资金的双向波动会更大。





二、成长占优,近期关注医疗白酒表现
我们认为当前的市场结构和基本面环境均指向后续成长风格均大概率占优。从市场结构角度看,在近四轮券商暴涨行情见顶后,风格上均为小盘成长占优。从基本面角度看,当前阶段的基本面环境也指向成长占优表现大概率仍将持续,下一轮风格切换的需等待后续经济/金融数据的确认回升。除前期我们在周报中重点推荐的新能源车上游及整车、光伏组件、CXO、军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线索外,近期服务业复苏数据的明显转好及政策利好亦有望提振白酒、医疗服务等板块行情表现。而除成长板块外,后续涨价链亦值得关注。对于供需推动的涨价周期品而言,确定性最强的方向为价格仍处于上涨前中期(即供需缺口后续仍难以明显收窄)的方向,故重点推荐仍处于涨价初期的养殖板块(猪价开启反转周期)。
后续成长占优的风格特征不变
我们认为当前的市场结构和基本面环境均指向后续成长风格均大概率占优。具体来看:
市场结构角度,在近四轮券商暴涨行情见顶后,风格上均为小盘成长占优。复盘近四轮筑底回升期的券商股暴涨行情演绎(2016年3月11日-2016年3月21日、2018年10月19日-2018年11月1日、2019年2月18日-2019年2月26日、2020年6月30日-2020年7月9日,小盘成长风格占优明显。复盘最近一轮2020年7月券商行情,该轮券商行情结束后,军工(该轮牛市第一次主升浪),农业(超级猪周期)和部分顺周期(能源化工等)领涨。鉴于后续经济复苏级别难以复制2020年,本轮顺周期行业难有类似2020年7月后的大级别表现,则成长类行业相对优势将更加明显。


当前阶段的基本面环境也指向成长占优表现大概率仍将持续,下一轮风格切换的需等待后续经济/金融数据的确认回升。目前国内依然处于经济回升初期,面临“信用向上+流动性宽松+经济企稳”的宏观流动性组合。本周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显示国内已逐步走出疫情冲击最严重的阶段,带动后续经济预期和市场情绪的进一步向上,成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基础。复苏期阶段,投资者对于后续基本面预期有一定分歧,乐观情形下高弹性周期板块表现更佳,如06/09年;中性情形下结构性行情较为亮眼,如16/20年。从目前高企的工业企业库存水平来看,经济回升幅度预期恐不高;而从复苏进程上看,高频指标跟踪指示经济回升的幅度和节奏仍较为缓和,截至本周钢材社会去库速度不及同期、水泥价格仍在下探、石油沥青/江浙织机开工率低位震荡。而成长板块方面,6月前两周头部5家新能源车企支付交易金额同比高增172%;5月光伏装机数据再超预期,新增装机同比高增141%,相较4月而言进一步上行。除前期我们在周报中重点推荐的新能源车上游及整车、光伏组件、CXO、军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线索外,近期服务业复苏数据的明显转好及政策利好亦有望提振白酒、医疗服务等板块行情表现。





涨价链中精选价格仍处于上涨前中期的品种
对于供需推动的涨价周期品而言,确定性最强的方向为价格仍处于上涨前中期(即供需缺口后续仍难以明显收窄)的方向,故重点推荐仍处于涨价初期的养殖板块(猪价开启反转周期)。但随着供给侧冲击从担忧渐变为现实,而需求端的驱动力逐步渐退,多数资源品涨价或已步入中后期阶段。后续,在需求端依旧向好及供给刚性下,农产品/农化链、能源金属预计能持续较高景气;同时由国内需求回升驱动的周期品表现预计较全球定价品种更具确定性,但弹性上仍需观察,其中供需格局最优的为煤炭。而对于成本推动下的涨价链品种而言,价格的上涨未必带动超额收益表现,核心在于涨价跟随后利润端是否能顺利回升,以及需求是否能够支撑。典型如22Q1的水泥、钢铁,在高成本推动下价格上行,但地产需求疲软下利润端却大幅受损;再如近期的化纤链,价格随成本提升,但终端服装业需求尚未明显回暖下,盈利恐难以支撑。去年以来中游多数环节在成本压力下均有涨价动作,往后看PPI到CPI的传导是较为确定的方向,但从目前需求端的传导情况看仍有分化。表现较好的主要包括光伏组件/电池、新能源汽车链、白酒/啤酒等,而CPI链上的调味品、地产链相关的建材/家居/家电在需求冲击和成本依旧高位背景下,目前仍未有明显的景气提振,后续待进一步验证。(详见报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纯分享,非荐股,若亏损,本站谨表同情和遗憾,概不负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zhuanmeile@qq.com删除。

“中信建投陈果:β转α,成长仍占优” 的相关文章

长城汽车交流纪要20210629

长城汽车交流纪要20210629

时间:2021/06/29 16:00参会:魏建军(董事长)、孟祥军(轮值总裁)、研发副总(单红艳)、商品战略(穆峰)、技术规划(宋东先)、人力资源总裁、数字化执行官(陈现岭)、CFO、PR、毫末智行、蜂巢能源、未势能源。Q&AQ:2025年销量400万辆、营收6000亿,如何实现?A:400万销量确实有挑战,按照过去3年的微增长看,确实挑战大。之所以提出400万,主要是长城在这4-5年技术积累、品类规划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基础的打造工作,才提出的400万。2023年挑战280万销量,也是基于未来企业的能力、技术储备,也有新四化的变化:动力能源、数字化。重点投入到核心的方向上,提出了400万的规划。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售价比较低,收入目标实际上意味着产品价格在上升,我们去年111万、1032亿收入,这是自主品牌里面平均单价是高的。未来的车价格都会有所上升,我们不会总卖这么便宜。力求单车售价得到提升。Q:未来1000亿研发投入,盈利如何保障?A:研发费用听起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5年平均下来按费用率算也就是5%。投入也不光是整车,基础的研发也都要做,像传动系统、新能源电池、氢能源等都要...

爱尔眼科中报点评:业绩持续高增长,符合预期,逐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爱尔眼科中报点评:业绩持续高增长,符合预期,逐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通医药】爱尔眼科中报点评:业绩持续高增长,符合预期,逐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公司公布2021半年报,上半年收入73.5亿(+77%);归母净利润11.2亿(+65%),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111.9%),股权激励费用0.18亿元。Q2单季度收入38亿元(+52%),归母净利润6.3亿元(+6%),扣非净利润7.2亿(+30%),非经主要是其他营业外支出1.24亿。业绩符合预期。海通点评:门诊量、手术量高速增长,屈光、视光业务复合增长26%、35%。上半年实现门诊量479万人次(+81%),手术量41万例(+72%)。分业务看:屈光收入 28亿(+85%,相对于19H1 CAGR 26%);视光收入15亿(+85%,相对于19H1 CAGR 35%);白内障收入10.7亿(+72%,相对于19H1 CAGR 13%);眼前段收入7.1亿(+65%,相对于19H1 CAGR 17.9%),眼后段收入4.79亿(+52%,相对于19H1 CAGR 21%)。内生增长维持高速,上半年完成并购较少。2021年上半年新并表6家医院及1家产业发展公司。经测算,外延收入合计0.31亿元,占上半年...

新能源车产业链投资机会20210906

新能源车产业链投资机会20210906

新能源车产业链投资机会20210906...

新能源中期业绩总结及锂电中游景气跟踪电话会议20210907

新能源中期业绩总结及锂电中游景气跟踪电话会议20210907

新能源中期业绩总结及锂电中游景气跟踪电话会议--09-07.pdf...

华创食品饮料中报20210908

华创食品饮料中报20210908

回顾整体:酒类高质增长,食品逐渐触底(受社区团购、消费需求的下降、高基数多重影响),喝的比吃的好,饮料酒类比食品和调味品好。标的推荐:啤酒(华润青啤)>高端白酒(茅五泸,三季报可以看洋河、古井、今世缘)>饮料(伊利东鹏)>食品(看到明年,安琪、安井、桃李、洽洽、仙乐)一、白酒板块1.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增长都在20%以上2.分价格带:高端酒比较平稳,老窖收入放缓主要还是中低端的下滑的影响,但是利润增长非常快,反映了高端酒的潜力;次高端中报已经很好的兑现,盈利弹性非常好,招商速度回款扩张很明显;地产酒平稳增长3.盈利能力:产品结构提升很明显,毛利率都有提升。高端酒费用投放比较平稳。4.回款质量:回款很好,预收款在增长。中秋节大小酒企的收款已经确定没有问题了,全年任务完成没有太大问题,预计终端动销后面会比较平稳。即便下半年经济不大好,企业也能对冲,现在属于基本面比较平稳的阶段5.投资策略:主要仓位建议放到高端茅五泸,特别是茅台下半年-明年,茅台量比较充足明年有可能报表加速,明年看到10w吨。区域龙头有三季度报表加速的潜力,eg洋河、古井、今世缘次高端,有些酒企有可能存在下半年...

海通电新:为何组件价格上涨,需求依旧高增,运营商依旧受益?

海通电新:为何组件价格上涨,需求依旧高增,运营商依旧受益?

【海通电新】为何组件价格上涨,需求依旧高增,运营商依旧受益?.pdf...

秋季糖酒会20211006

秋季糖酒会20211006

秋季糖酒会...

五粮液大商交流纪要20211016

五粮液大商交流纪要20211016

问:批价什么时候过千?答:如果不动出厂价,批价过千遥遥无期。因为白酒现在主流的操作方式是“控盘分利”,不能让每个销售环节的利润过大,即让每个环节都处于如果价格更低就会饿死的价格上,所以不会产生过高价差。出厂价和批价之间50-60合理,经销商去除成本之后可以挣20左右。问:经典五粮液的情况?答:和十年前的中国品味路数一样。初心都是卡位,国窖卖不好,五粮液也卖不好。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1)大家不知道这个酒值多少钱,。2)自己喝的话解决不了实惠的问题,经典五粮液在消费者心中能够等于两个普五的价格是问题。送礼解决不了价格明确,自己喝解决不好实惠。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应该先把“交杯”彻底清理出市场,再卖经典五粮液,这两个酒太像了,“交杯”现在价格1300-1500。经典五粮液未来需要花2-3年,在一个核心圈子内,让大家对于价格产生公认。问:酱酒未来和今年的情况?答:从春节到现在有品牌的还能挣钱,没品牌的都被洗掉了。酱酒在今年中秋已经出现了一波价格腰斩,卖的很低了。对于次高端有影响,但是对于高端酒,对于五粮液没有影响。 400-600价格段基本腰斩。春节时候这些酱酒性价比高(经销商为了处理库存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