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渗透率与赛道行情关系探讨及值得关注的三个产业变化20221018
各位领导好:
近期,随着我们安信策略产业赛道研究系列深度报告《产业生命周期总论:A股产业赛道投资的灵魂胜负手》被越来越多的领导认可,在我们这边有关产业生命周期/渗透率的课题需求量激增。
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知到一致在纠结的问题是:是否新能源车渗透率到了35%,这个产业投资价值就开始下坡了?尤其在宁德时代三季报超预期之后,这种讨论更加剧烈。
对于渗透率,我们的观察是:渗透率分为初级渗透率和迭代渗透率。初级渗透率高不用怕;当进入迭代渗透率之后,高那就危险了。
初级渗透率和迭代渗透率两者的区别在于迭代渗透率进入产品最终形态定义,产品最终形态定义有两个关键:1、功能、技术、标准统一(例如2015年之后大家的智能手机都和苹果一样);2、产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产品最终形态的定义往往伴随着产业内价格屠夫(例如当年的小米、OPPO,VIVO)的出现,价格屠夫能做到新品不做提价,进而使得行业出清,产业进入中后期,BETA属性就会彻底消失,由BETA转向ALPHA。
虽然我们研究渗透率这个指标很久,但是依然认为价格屠夫的产业现象最重要。事实上,我们跟踪这么多产品的渗透率,在更广泛更长时间序列的样本中,有的产品10%渗透率就不行了,有的产品到了50%估值还很坚挺(比如具备网络效应的科技企业)。对此,我们的观点是鲜明的:新能源车35%渗透率行不行,核心关键是看产业内的价格屠夫出现了没有。如果价格屠夫出现,推动产品最终形态定义完成(例如某车企推出一款充一次电实际能跑1000公里还卖得很便宜),进入迭代渗透率,那么自然产业的投资价值就下降了。
当然,对于实战来说,最重要是能够在这波新能源车浪潮中找到像当年的立讯精密这样的牛票,这个就是另外一个话题:如何在高渗透率环境下能够不被杀估值。有兴趣的领导可以私下交流。
以上,供各位领导参考
渗透率与赛道行情关系探讨及值得关注的三个产业变化20221018.pdf